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食骨記 > 第10章 樱桃毕罗:果香裹怨的叹息

食骨記 第10章 樱桃毕罗:果香裹怨的叹息

作者:夜拾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20:13 来源:文学城

一、宫畔香飘,毕罗藏叹

盛唐长安的皇宫附近,总是透着与西市截然不同的规整与雅致。朱红宫墙蜿蜒伸展,檐角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金光,宫门外的石板路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往来的行人多是穿着体面的官员、富商,或是提着食盒的宫监,连空气中都仿佛带着几分庄重的气息。

陈墨背着装有《味魂录》的包袱,沿着宫墙外侧的小路慢慢行走。自记录下长安驴蹄子面的食谱后,他在长安已停留月余,这座都城的每一处角落,似乎都藏着与美食相关的故事。他怀里的银汤勺,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沉静,却总能在靠近藏着 “魂” 的食物时,泛起细微的光晕,像是在提醒他,新的故事即将开启。

临近正午,阳光变得热烈起来,陈墨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就在这时,一股清甜的果香突然钻进鼻腔 —— 不是蜜饯的浓甜,也不是鲜果的青涩,是樱桃独有的酸甜,混着面粉烘烤后的麦香,还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像极了春日里晒过阳光的樱桃,勾得他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循着香气望去,只见宫墙东侧的巷口,开着一家小小的毕罗铺。铺子的门脸不大,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用墨笔写着 “王记毕罗” 四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铺子里的热气腾腾地往外冒,透过敞开的门,能看见掌柜正站在烤炉前,用长柄铁铲翻动着烤盘里的毕罗,毕罗的外皮烤得金黄酥脆,表面还点缀着几颗鲜红的樱桃,看起来格外诱人。

陈墨走过去,刚靠近铺子门口,怀里的银汤勺突然轻轻颤动起来,勺身泛起一层淡淡的粉色光晕,像极了樱桃的颜色,与之前遇到林阿娘时的奶白色柔光截然不同。他心里一动,知道这樱桃毕罗里,定也藏着不寻常的故事。

“客官,要点什么?” 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穿着整洁的青布长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咱这毕罗有多种口味,羊肉毕罗、鸡肉毕罗都新鲜得很,不过今天新出炉的樱桃毕罗,可是当季的好味道,您要不要尝尝?”

“来一个樱桃毕罗。” 陈墨找了个靠窗边的小桌坐下,目光落在烤炉旁的托盘上 —— 托盘里的樱桃毕罗一个个圆鼓鼓的,外皮金黄,隐约能看见里面鲜红的樱桃果肉,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上面,竟泛着一层淡淡的粉色柔光,与银汤勺的光晕隐隐呼应。

没一会儿,掌柜端着一个樱桃毕罗走了过来,还递上一双竹筷:“客官慢用,刚出炉的,小心烫嘴。”

陈墨拿起竹筷,轻轻夹起樱桃毕罗。毕罗的外皮很脆,轻轻一碰就发出 “咔嚓” 的轻响。他咬下一口,外皮的酥脆与内里的柔软瞬间在口腔里融合,樱桃的酸甜汁水裹着细腻的馅料,带着一股清新的果香,让人胃口大开。可就在这时,他突然觉出了异样 —— 在樱桃的酸甜里,竟裹着一丝淡淡的幽怨,像一声轻轻的叹息,若有若无,却透着说不出的怅惘,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怀里的银汤勺突然泛起更亮的粉色光晕,陈墨下意识摸出汤勺,勺身映出的画面让他愣住了:那是个穿着淡粉色宫装的宫女,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梳着双环髻,手里握着一根绣花针,正坐在窗前刺绣。她的动作轻柔,眼神却望着窗外,满是怅惘,仿佛在怀念着什么。窗外的庭院里,种着一棵樱桃树,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樱桃,阳光洒在树上,泛着明媚的光泽。

“这……” 陈墨刚想细品画面,银汤勺的光芒突然暗了下去,映出的宫女身影也消失了,只留下勺身的缠枝莲纹,泛着淡淡的粉色余韵。

掌柜正好端着一壶凉茶过来,看见陈墨手里的银汤勺,眼神突然变了,声音带着几分试探:“客官这勺子…… 似乎能看见些特别的东西?”

“掌柜何以见得?” 陈墨问道。

掌柜叹了口气,坐在陈墨对面,倒了杯凉茶递过去:“不瞒客官说,这樱桃毕罗,是我十年前从一位老嬷嬷手里学来的方子。老嬷嬷说,这方子原本是皇宫里一位绣女的,那位绣女名叫阿樱,当年在宫里,最是喜欢种樱桃树,也最会做樱桃毕罗。可后来,她因为失手弄坏了皇后的绣品,被赶出了皇宫,没几年就病逝了。”

陈墨心里一沉,握着银汤勺的手紧了紧:“那阿樱姑娘的魂魄……”

掌柜点了点头,眼神望向烤炉旁的樱桃毕罗:“老嬷嬷说,阿樱姑娘走后,我这铺子里的樱桃毕罗,就总有些怪事。有时候客人吃毕罗,会听见一声轻轻的叹息;有时候我夜里准备馅料,会看见案板上的樱桃自己动了动。老人们都说,是阿樱姑娘的魂魄没散,缠在樱桃毕罗里,她把对皇宫岁月的怅惘,都藏在这毕罗的樱桃里了。”

陈墨低头看着手里的樱桃毕罗,那股幽怨的叹息似乎更明显了,带着几分阿樱姑娘的遗憾与牵挂。他想起银汤勺里阿樱望向窗外樱桃树的眼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揪了一下,又酸又软:“那皇宫里的那棵樱桃树,还在吗?”

掌柜想了想,说:“听宫里出来的老宫监说,那棵樱桃树还在,就在皇宫西侧的偏院,当年是阿樱姑娘亲手种的,如今每年春天还会开花结果,只是很少有人去打理了。”

“我想去看看那棵樱桃树。” 陈墨的眼神很坚定,“阿樱姑娘的魂魄缠在樱桃毕罗里,定是对那棵树念念不忘,我想帮她了却这个心愿。”

掌柜愣了愣,随即点了点头:“好,我给你指个路。从这里往南走两条街,有个侧门,平日里宫监们采买东西会从那里进出,你或许能从那里进去,找到那棵樱桃树。只是你要小心,别惊扰了宫里的人。”

陈墨谢过掌柜,拿起剩下的樱桃毕罗,起身朝着皇宫侧门的方向走去。怀里的银汤勺依旧泛着淡淡的粉色光晕,像是在指引着他,一步步走向阿樱姑娘的过往。

二、宫苑寻树,魂释怅惘

陈墨按照掌柜的指引,很快找到了皇宫的侧门。侧门不大,门口站着两个穿着铠甲的卫兵,神情严肃地守在那里。陈墨深吸一口气,装作是来送食材的小贩,慢慢走了过去。

“站住,干什么的?” 卫兵拦住了陈墨,眼神警惕地打量着他。

“我是王记毕罗铺的,来给宫里送新鲜的樱桃毕罗。” 陈墨镇定地说,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油纸包好的樱桃毕罗,递了过去,“这是刚出炉的,还热乎着呢,烦请二位通融一下。”

卫兵接过樱桃毕罗,闻了闻,香气瞬间扑面而来。他们对视一眼,显然是被樱桃毕罗的香气吸引了,语气也缓和了些:“进去吧,别乱走,送完就赶紧出来,要是惊扰了贵人,有你好果子吃。”

陈墨点了点头,谢过卫兵,走进了侧门。宫里的庭院比他想象中更宽敞,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种着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遮挡住了炙热的阳光。庭院里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宫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透着几分庄重与肃穆。

陈墨按照掌柜的描述,朝着西侧的偏院走去。一路上,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宫人,生怕被发现。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他终于看到了偏院的门 —— 偏院的门是木质的,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门虚掩着,像是很久没有人打理了。

陈墨轻轻推开偏院的门,走了进去。偏院里长满了杂草,显然已经荒废了许久。院子的中央,种着一棵高大的樱桃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樱桃,像一颗颗红色的宝石,在阳光下泛着明媚的光泽。树下还放着一个石凳,石凳上落满了灰尘,显然很久没有人坐过了。

就在陈墨靠近樱桃树的瞬间,怀里的银汤勺突然泛起明亮的粉色光晕,勺身映出的画面让他愣住了:阿樱姑娘穿着淡粉色宫装,正站在樱桃树下,手里拿着一个小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樱桃。她的脸上带着笑容,眼神明亮,像阳光一样明媚。她一边采摘樱桃,一边轻声哼着歌,歌声轻柔,像春风拂过树叶,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阿樱姑娘。” 陈墨轻声说,银汤勺的光芒渐渐暗了下去,阿樱姑娘的身影却没有消失,而是慢慢出现在樱桃树旁。她还是穿着淡粉色宫装,只是眼神里满是怅惘,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绣布,绣布上的花纹已经有些破损,显然就是当年她弄坏的皇后的绣品。

“你…… 你是谁?” 阿樱姑娘的声音很轻,带着几分疑惑,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恐惧。

“我是一个旅人,偶然吃到了你留下的樱桃毕罗,知道了你的故事。” 陈墨温和地说,“我知道你对这棵樱桃树念念不忘,所以特意来这里,帮你采摘几颗樱桃。”

阿樱姑娘的眼神里满是惊讶,她看着陈墨,又看了看樱桃树,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棵树…… 是我当年亲手种的。那时候,我刚进宫,皇后娘娘很喜欢我,让我在这偏院住下,还让我种了这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开花的时候,院子里满是花香;夏天,樱桃成熟了,我就会采摘下来,做成樱桃毕罗,分给宫里的姐妹们吃……”

“后来呢?” 陈墨轻声问道。

“后来,皇后娘娘要举办寿宴,让我绣一幅‘百鸟朝凤图’,作为寿礼。我绣了整整三个月,眼看就要绣好了,可就在寿宴前一天,我不小心打翻了墨水,把绣布弄脏了,还弄坏了一部分花纹。皇后娘娘很生气,说我不恭敬,把我赶出了皇宫。” 阿樱姑娘的声音带着哽咽,“我离开皇宫后,无家可归,只能住在城外的破庙里,没多久就得了重病。我临死前,还想着这棵樱桃树,想着宫里的岁月,想着那些和姐妹们一起吃樱桃毕罗的日子……”

陈墨看着阿樱姑娘,心里满是同情。他走到樱桃树下,小心翼翼地采摘了几颗鲜红的樱桃,放在手里:“阿樱姑娘,这是你种的樱桃树结的果,我帮你摘下来了,你看看,还是当年的味道吗?”

阿樱姑娘慢慢走过来,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樱桃,眼神里满是温柔:“是这个味道,和当年一样,又甜又酸,满是阳光的味道。” 她的眼泪掉在樱桃上,却没有留下痕迹,“谢谢你,帮我来看这棵树,帮我摘下这些樱桃。我在这樱桃毕罗里待了这么久,就是想再看看这棵树,再尝尝这樱桃的味道,现在,我终于如愿了。”

陈墨从包袱里拿出一张油纸,把采摘的樱桃包好,对阿樱姑娘说:“我知道你还有遗憾,我带你去你的坟前,把这些樱桃放在那里,让你能永远记得这棵樱桃树,记得宫里的岁月,好吗?”

阿樱姑娘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感激:“好,谢谢你。”

陈墨带着阿樱姑娘的魂魄,离开了皇宫,朝着城外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阿樱姑娘的身影始终跟在他身边,眼神里的怅惘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释然与平静。

他们来到城外的一片荒坡,这里就是阿樱姑娘的坟前。坟前没有墓碑,只有一块小小的石头,上面刻着 “阿樱之墓” 四个字,显然是当年有人特意为她立的。陈墨把包好的樱桃放在坟前,轻声说:“阿樱姑娘,这是你种的樱桃树结的果,我把它放在这里,你可以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那些美好的日子。”

阿樱姑娘的身影站在坟前,看着那些樱桃,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像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谢谢你,我终于可以放心了。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樱桃树,记得宫里的岁月,记得那些和姐妹们一起吃樱桃毕罗的日子。”

说完,阿樱姑娘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像晨雾一样,慢慢消散在阳光里。就在她的身影消失的瞬间,陈墨怀里的银汤勺光芒也暗了下去,恢复了原本的模样。

陈墨看着阿樱姑娘的坟前,心里满是平静。他知道,阿樱姑娘的遗憾终于解开了,她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三、记录食谱,传承阳光

当天下午,陈墨回到了王记毕罗铺。掌柜看见他回来,赶紧迎了上去:“客官,怎么样?找到那棵樱桃树了吗?”

“找到了,也帮阿樱姑娘了却了心愿。” 陈墨笑着说,“现在,她的魂魄已经消散了,再也不会有遗憾了。”

掌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阿樱姑娘终于可以安心了。我这就去做几个樱桃毕罗,你尝尝,现在的樱桃毕罗,肯定没有了之前的叹息,满是阳光的味道。”

没一会儿,掌柜端着几个刚出炉的樱桃毕罗走了过来。陈墨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 樱桃的酸甜在口腔里散开,外皮的酥脆与内里的柔软完美融合,没有了之前的幽怨与怅惘,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香甜,满是阳光的明媚,让人吃了心里暖暖的。

“好吃,” 陈墨笑着说,“这才是樱桃毕罗该有的味道,满是阳光的味道。”

掌柜也笑了:“以后,这樱桃毕罗里再也不会有叹息了,阿樱姑娘安心了,这毕罗也就变得香甜了。”

当天晚上,陈墨住在毕罗铺附近的一家客栈里。他借着油灯的微光,拿出《味魂录》,开始记录樱桃毕罗的食谱。布帛上已经写满了之前的食谱,从金钱蟹饼到运河鱼鲊,从藕粉圆子到驴蹄子面,每一道菜都藏着一个故事,而今天,他要为这道樱桃毕罗,写下属于它的篇章。

他先在布帛上写下 “长安樱桃毕罗” 六个字,字迹工整而认真。然后,他根据掌柜的讲解,结合自己的观察,细细写下食材与步骤.

写完制作步骤,陈墨放下炭笔,指尖轻轻拂过布帛上的字迹,脑海中浮现出阿樱姑娘站在樱桃树下采摘果实的身影,还有她捏着毕罗褶皱时温柔的模样。他顿了顿,拿起炭笔,在步骤下方添上一段小字注解,将阿樱姑娘的故事与这份手艺的温度,一并记入:

“此毕罗初藏绣女怅惘,樱桃酸甜中含幽怨,食之若闻轻叹;今释情丝于宫苑樱桃树,甜得纯粹,满是阳光明媚。阿樱姑娘以樱桃为念,以毕罗为寄,将宫苑岁月的美好与遗憾,都揉进这麦香与果香之中。其做毕罗时,尤重褶皱之形,仿樱花绽放之态,谓‘食毕罗如赏春樱’。今记此谱,不仅为传制毕罗之法,更为传一段赤诚:世间滋味,无关贵贱,唯藏于心者,方能动人。愿尝此毕罗者,皆能忆起:长安宫畔曾有绣女,以樱桃为媒,留一段温柔岁月;亦愿此后做毕罗者,皆能在褶皱间藏入心意,让寻常吃食,也成情感之桥。”

落款处,陈墨写下 “盛唐长安宫畔,陈墨记于王记毕罗铺后”,而后又想起掌柜说的话 —— 阿樱姑娘当年总爱将多余的樱桃熬成酱,封入陶罐,待冬日里取出抹在毕罗上,便也算留住了春日的甜。他又在注解旁添了一行小字:“阿樱姑娘秘传:樱桃酱可佐毕罗。取新鲜樱桃去核煮烂,加白糖收浓,封罐保存,冬日用之,风味尤佳。”

写完,陈墨小心翼翼地将《味魂录》叠好,放入包袱中。窗外的月光透过客栈的窗棂,洒在桌上,与油灯的微光交织,温柔得像阿樱姑娘当年哼过的歌谣。他摸了摸怀里的银汤勺,勺身微凉,却仿佛还留着樱桃树旁那缕粉色光晕的温度 —— 那是阿樱姑娘释然的笑容,是这段故事最温暖的印记。

次日清晨,陈墨特意早起,带着记录好的食谱,再次来到王记毕罗铺。此时的铺子里,早已挤满了食客,掌柜正忙着给客人盛毕罗,脸上满是笑意。见陈墨进来,掌柜赶紧迎了上去:“陈公子,你来得正好!今天的樱桃毕罗卖得格外好,客人们都说,这毕罗里满是阳光的味道,吃着心里亮堂。”

陈墨笑着点头,从包袱里取出《味魂录》,翻开关于樱桃毕罗的那一页,递给掌柜:“掌柜,这是我记录的樱桃毕罗食谱,里面还加了阿樱姑娘当年做毕罗的小细节,您看看,要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掌柜接过布帛,仔细读着,眼眶渐渐红了:“没错,没错!阿樱姑娘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尤其是这樱花形状的褶皱,还有樱桃酱的法子,都是她独有的手艺。陈公子,谢谢你,把阿樱姑娘的手艺这么仔细地记了下来,这份恩情,我记在心里。”

“掌柜不必客气。” 陈墨说,“阿樱姑娘的手艺,本就该被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长安城里,曾有这样一位绣女,用樱桃与面粉,藏了一段温柔的岁月。”

掌柜把食谱还给陈墨,又递给他一个油纸包:“这是刚烤好的樱桃毕罗,你带着路上吃。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要是想吃樱桃毕罗了,就回来,我给你做。”

陈墨接过油纸包,里面的毕罗还带着温度,香气透过油纸飘出来,满是阳光的明媚。他谢过掌柜,转身走出毕罗铺,沿着宫墙外侧的小路慢慢离开。怀里的《味魂录》揣得紧紧的,银汤勺贴着布帛,仿佛在轻轻呼应 —— 他知道,这道樱桃毕罗,不是《味魂录》里的最后一道菜,往后的旅程中,还会有更多藏着故事的吃食,等着他去遇见,去记录,去传递那些跨越时光的心意。

走在长安的晨光里,陈墨咬了一口怀里的樱桃毕罗,麦香与果香在口腔里散开,甜得纯粹,暖得人心。他抬头望向宫墙内的方向,仿佛能看见那棵高大的樱桃树,在阳光下舒展枝叶,满树鲜红的果实,像一颗颗藏着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阿樱姑娘未曾说完的遗憾,也照亮了这份手艺传承的路。而他的《味魂录》,也会在这样的时光里,一页页变厚,装满长安的烟火,装满人间的温情,装满那些藏在食物里的,不为人知的温柔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