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囚云阙 > 第42章 第 42 章

囚云阙 第42章 第 42 章

作者:晏晏轻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09:40:27 来源:文学城

挂怀至今,念念不忘。

当这句话被战战兢兢的掌柜转述至天字房内时,沈卿云闻言,竟是极轻地笑了一声。

那笑声里的寒意,惊得跟前正汇报事情的黄大力浑身一颤,险些从凳子上翻落下去。

虽然他早已不似当初那般畏惧她,但在这瞬间,他似乎又回到那个寒夜。

那张染着鲜血,煞气盈天的苍白面容,与眼前这张明艳脸庞骤然重叠。

然而骇人的气息转瞬即逝,不过须臾间,沈卿云已恢复如常,语调温和如初:“你先出去吧,该如何办,先前都已交代清楚了。”

“是。”

黄大力如蒙大赦,忙不迭躬身退下。

就在黄大力转身离去的同时,青篱的手已轻轻按上沈卿云的肩膀。

掌下的纤瘦肩头绷得死紧,在她的触碰下不受控制地微微一颤。

“我会忍住的。”

沈卿云声音低得几乎消散在空气里:“眼下局面对我们有利……不该因为仇恨而乱了方寸。”

“大局为重,姑娘清楚就好。”

青篱应道,随即转身:“我引他上来。”

唐二白独自一人缓步登楼。

纱帘微垂,帘后隐约可见一道窈窕身影。

那女子一袭烈烈红衣,面纱半掩,正倚在案前,慢条斯理地剥着一颗葡萄。

晶莹的果肉在她染着蔻丹的指尖若隐若现,衬得那双手愈发白皙如玉,纤巧得不染俗尘。

他并未止步,径直抬手掀帘而入,在她对面从容落座,眼神戏谑:“沈卿云,许久不见,你倒是摆出好大的阵仗。”

沈卿云将剥好的葡萄轻轻放入琉璃盏中,拾起素帕,垂眸细细擦拭指尖沾染的汁水:“唐二公子执意相见,不知所为何事?”

“在营州城布下如此大局,背后倚仗的,恐怕不止胡家一门吧?”

唐二白手中玉骨折扇轻抬,不偏不倚压住她垂落案角的帕梢,语带玩味:“让我猜猜,可是那位大殿下?”

他微微倾身逼近,声音压低几分:“你这又是何苦?为了旁人,将自己生生卷入这滩浑水。须知这局中多少人想抽身而退,尚不可得。”

“既然心生动摇,何不早些离去?”

沈卿云指间素帕倏然垂落,隔着帕子,忽而攥住他那未展开的折扇:“我倒有个一了百了的脱身法子,唐二公子可愿一试?”

那语调依旧平缓,字句间凛冽的杀意,却已再难遮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唐二白的目光掠过她染着蔻丹的指尖,轻笑了声:“好个心狠的女子……可怜我那九弟,被父亲活活杖毙之时,还念着你的名字。”

他清晰地感到,玉扇另一端传来的力道几不可察地一颤。

“那又如何?”

沈卿云的嗓音冷得刺骨,近乎不近人情:“我早已和他一刀两断,是生是死,与我何干?”

“可惜,你没有亲眼见到。”

唐二白却浑不在意她的冷语,兀自说了下去:“你离开龙泉山庄那日,他已被父亲打得只剩最后一口气。听闻你要走,竟挣扎着从榻上爬起,只想见你最后一面。”

“你当时……回了他一句什么来着?”

他说到此处,像是忽然记起什么极荒唐的事,竟笑出声来;“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哈哈哈,可笑,太可笑了!”

“唐九霄为你违抗父命,赌上一切。就因听见你这句话,在回蜀州的船上,连那最后一口气,也没能撑过去。”

沈卿云骤然松开抵着玉扇的手。

面纱上,那双妆容秾丽的眉眼仍是漠然的,仿佛未被这噩耗触动分毫:“是么?这一切若是真的,那我倒要夸一句死得好,大快人心!省的我再费心寻仇。”

“来而不往非礼也。”

她将盛着葡萄的琉璃碟向他推近半寸:“唐二公子,你既带来这般喜讯,我亦有好消息相赠。”

唐二白未看那碟子,只盯着她:“什么消息?”

“别急啊……”

沈卿云忽然侧首,窗外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恰在此时响起,与她刻意拖长的语调完美合拍;“这不就来了么?”

门开,青篱带着一名蒙面侍从现身。

唐二白在见到那侍从的瞬间,瞳孔猛缩。

侍从觑着跟前的外人,不敢言语。

“有什么消息,讲!”

唐二白语气已带上一丝惊怒。

那蒙面侍从噗通跪地,颤声禀告:“回禀公子,孙纨孙大人……一炷香前,在香云楼内遇害了!”

唐二白骤然回首,死死盯着那坐回案后,好整以暇的女人:“你竟敢对朝廷命官下手?”

“唐二公子,说话可要凭证据。”

沈卿云面纱未动,唯有一双缀着金箔的眼尾微扬,似笑非笑:“孙大人遇害之时,二公子不正在这陶然客栈中与我叙旧么?我手下的人忙着收粮尚且不及,再说了……我与他无冤无仇,何必取他性命?”

说着,她指尖拈起一枚葡萄,递至了他跟前轻轻一捏,汁水在指缝间流淌下来:“我若真要动手,第一个要杀的人……也该是你唐二白。”

此时此刻,唐二白眼底那抹惯有的轻慢终于彻底散去。

先前在他眼中不过如蝼蚁般随手可碾的角色,如今竟能与他分庭抗礼,步步为营。

“好,好极了。”

他唇边倏地绽开真切的笑意,先前的倦怠之色一扫而空:“那且看着,鹿死谁手。”

与此同时,营州城,北市。

此地已成流民聚集之所。

这些背井离乡之人,一路逃难而来,沿途历经流匪劫掠,入城时又遭层层盘剥。

原指望在营州寻个糊口的活计,怎料眼下粮市动荡,连寻常百姓家都已买不起米,只能靠着存粮度日,他们更是求生无门。

“求求您……我什么都能做,只要给口吃的……我儿子已经几天没米下肚了……”

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跪在铺子前连连磕头,却被伙计提着笤帚像驱赶秽物般往外撵:“滚远点!别挡着咱们做生意!”

混乱间,那男人被踹了一脚,踉跄跌倒在泥泞的街边。

冷雨淋漓,他浑身污泥,挣扎了半晌,浑身虚软,怎么也爬不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有力的手忽然抓住他的胳膊,将他一把提起,不由分说地拽进旁边窄巷。

那是个面覆黑巾的男子,身形挺拔,双眼隐在阴影中,只觉深不见底。

“多谢大侠救命之恩!”

男人手足无措地连连道谢,半晌又窘迫地低下头:“小人姓方,名从文,读过些书,恩人府上若缺人……”

对方抬手止住他的话,随即从袖中取出一物,随手抛入他怀中。

方从文接住那沉甸甸的布包,入手竟是再熟悉不过的粗布料子。

他心头一跳,忙不迭抖开,里头赫然是先前被城门守卫夺去的银镯子!

不止如此,与镯子一同裹在布中的,还有两锭银光熠熠的官银,在淅沥雨水中折射出冰冷而诱人的光泽。

“想活命,就带着你儿子,出城去寻一支商队。”

“不必知道那是谁,出了城,自然有人会找上你。”

话音未落,方从文只觉眼前黑影一晃,再定睛时,那道身影已如鹞子般轻捷地掠上侧旁屋顶,几个起落便消失在绵密的雨幕之中。

巷中空寂,唯有手中失而复得的银镯与那沉甸甸的官银,真真切切地提醒着他。

方才一切,并非是他饿极濒死前产生的幻觉。

唐九霄借着檐角阴影几个起落,悄然回到香云楼时,楼内已乱作一团。他不动声色地整了整面巾,拂去肩头雨渍,矮身混入唐家蒙面侍卫的队伍里。

“兄弟,你可算回来了!”

一个相熟的侍卫认出他来,急忙凑近低语:“死了个人,二公子刚回来,正大发雷霆呢……”

“有劳兄弟周全。”

唐九霄刻意压哑嗓音,身形微躬:“死的何人?怎会如此?”

“就是平日最爱在二公子跟前献殷勤那位。”

那侍卫摇头叹气:“说来蹊跷,分明一直有人盯着,转眼工夫就……我看那手法,绝非寻常人所为。”

“看来此事不简单。”

唐九霄眼神扫过尸身旁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官府的仵作来得倒挺快,怎么是个老头子,眼花得都看不清东西了吧……能验出什么来?”

“兄弟有所不知。”

侍卫压低声音:“这位可是从盛京城退下来的,在营州府衙出了名的老仵作,经手的尸首比咱们见过的活人都多……”

话音未落,便见那老仵作踉跄后退两步,失声低呼:“这……这绝无可能!”

“什么意思?”

唐二白在一旁早已不耐,闻言脸色一沉:“究竟验出什么来了?”

“是明镜台!”

老仵作喃喃自语,随即又连连摇头:“不,绝不可能……二十年前,明镜台就该彻底覆灭了才对!”

他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唐二白眉头紧锁:“什么明镜台?闻所未闻。先生能否把话说个明白?”

老仵作略定心神,缓缓道:“公子年轻,不知二十年前那桩震动江湖朝野的大案,也属自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