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囚云阙 > 第43章 第 43 章

囚云阙 第43章 第 43 章

作者:晏晏轻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09:40:27 来源:文学城

肝胆澄冰雪,见明镜高悬。

沈卿云端详着掌中那块刻有明镜二字的令牌,一个始终盘旋于心的疑问,随着唐二白那番话,终于有了答案。

当初离开龙泉山庄时,景昭为何突然不再追究唐家,这令牌又如何能完璧归赵。

所有的关窍,都在此刻逐渐清晰起来。

是唐九霄。

是他违背了父亲的意志,暗中周旋,才成全了她今日的安稳。

这个认知沉甸甸地落进心里。她茫然思忖良久,驱使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做出如此悖逆之事的动机,似乎只剩下那唯一的答案。

他心里,或许真有她。

然而,当这个迟来的真相浮出水面,她垂眸聆听自己的心湖,那里没有泛起半分涟漪,只有一片死寂的漠然。

即便有情,那又如何?那点微不足道的旧情,难道就能抵消过往的欺骗,利用,以及锥心刺骨的伤害吗?

更何况,他已经死了。

沈卿云眨了眨眼。

眼底是干涩的,没有半点泪意。

“姑娘。”

青篱悄步至她身后,低语数句,将香云楼内的情形一一禀明。

“二十多年了,原来除了老祖宗,还有人记得这些旧事。”

沈卿云飘远的思绪被拉回,回道:“无妨,让他们放手去查。唐二白便是想破了头,也断然猜不出我们埋在那香云楼里的暗桩究竟是谁。”

“可若……此事不慎传入了盛京呢?”

青篱眉间忧色难掩:“姑娘,您就不怕引火烧身,招来杀身之祸?”

“外人只会觉得,这是大皇子景昭在背后驱使,绝不会联想到早已式微的胡家。”

沈卿云眸光沉静,是全然的镇定:“老祖宗隐忍多年,迟迟不动明镜台,怕的正是锋芒过早显露,会为家族招致灭顶之灾。”

“而今由我出面,将其带到台前,无论是大皇子那边,还是胡家那边,都算是皆大欢喜。”

这正是兄长胡绥当初在龙泉山庄布下疑阵,费尽周折,也要将此令牌不动声色送入大皇子手中的缘由。

“万幸,此物未落入三皇子之手。”

沈卿云吐了口气,低声喟叹:“否则,眼下还不知是何等光景。”

一切,须从三十年前溯源。

永光元年,先女皇登基。

为制衡反对她登基的门阀世族,女皇重用酷吏,罗织罪名,动辄严刑逼供,抄家灭族。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反倒是那些巧言令色,欺上媚下的奸佞之徒,步步高升,横行无忌。

值此浊浪滔天之际,江湖上,悄然兴起了一个名为明镜台的组织。

明镜台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专司稽查朝中奸党,追缉诛杀不法之徒。其行踪飘忽,手段莫测,一时间,明镜二字威震朝野江湖,宵小之辈闻之丧胆。

然而,直至数年后大理寺介入查案打压,明镜台彻底销声匿迹,也无人知晓其成员多寡,更无人窥见其首领的真容。

“老身正是参与了当年查案,有幸得见明镜台的印记。”

老仵作将先前起出的毒镖用帕子托了,递至唐二白眼前:“公子请看。”

唐二白凝目细观。

只见镖尾刻着一枚极精细的符号,细小如发,乍看难以辨识。

“是篆体的镜字。”

老者从旁解说:“凡明镜台留于现场的凶器,皆刻有此字。”

唐二白指节轻叩桌面,在寂静中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必须重新审视眼前的局势。

他不信沈卿云有此能耐,能独力布下此局。

更不信她一介医女,能驱策如此锋锐的刺客组织。

这必是远在盛京的那位大皇子布下的迷阵。

而其目标,定然是那位被软禁在栖兰阁的李姑娘!

思及此,他背脊陡然窜上一股寒意,厉声喝道:“来人!即刻封守栖兰阁!莫说是人,便是一只飞蛾,也不得出入!”

一声令下,人影闪动。

唐九霄垂首混在侍卫之中,漠然领命。那双始终低垂的眼,却是不动声色地将满堂风云尽数敛于眼底。

父亲只当他远在盛京,却不知他早已混入侍从队伍,与唐二白同期抵达营州。

盛京城里那个“唐九霄”,不过是他借景昭之势布下的替身罢了。

原本,替景昭从李玉茹手中取得那份崔氏的罪证后,他便该抽身离去。

可眼前的局面实在诡谲莫测,让他不得不驻足,非要看个分明。

无论是那疑似夷人,在营州城内大张旗鼓收粮,实则是在城外暗行明收暗运,操控粮价的势力。

还是眼前这胆敢刺杀孙纨的明镜台……

他能确定,这绝非大皇子手笔。

虽然那块上刻明镜的令牌由他亲手交还,但景昭若真能操控明镜台,又何须大费周章,托他来营州涉这趟浑水?

他有一种莫名的直觉。

那身在陶然客栈天字号客房里的蒙面女子,同眼前出手杀孙纨的势力,大概脱不开干系。

雨丝淅淅沥沥,不见停歇。

营州城外,方从文抱着幼子,蜷缩在临时搭起的屋棚下躲雨。

不远处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的米粥翻滚着,散发出浓郁的米香,勾得人腹中辘辘。

“当真……只需干一天活,就有粥吃?”

方从文吸了吸鼻子,压低声音,难掩惊疑地问身旁的男人。

“光喝粥自然不顶饱,但总能吊着命。”

那男人叹了口气,满脸麻木:“这世道,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设这粥棚的,究竟是哪路善人?”

方从文读过些书,想得也多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含糊道:“无缘无故的,该不会是……”

“该不会什么?造反吗?”

男人竟直接将他未敢说出口的话捅破,语气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怨愤:“你是从城里逃出来的吧?我也是!你瞧瞧城里那些老爷,过的什么神仙日子!你再瞧瞧街上,饿死的人都快堆不下了!”

“我亲眼看着官仓里的米,一石一石被拉出去,卖给了不知哪路神仙,白花花的银子,全流进了他们的口袋!”

雨幕之下,那男人的激愤之语引发了四周流民的一片低声应和,怨气在潮湿的空气里弥漫。

直到熬粥的伙计敲响铁锅,人群才暂时压下议论,默默排起长队。

方从文抱着孩子缀在队尾,心头却萦绕着那个归还他镯子的蒙面人。

此人莫不是要……造反?故意派他来此,是因他识文断字,想借他之口煽动流民?

他心乱如麻,待排到锅前,那分粥的伙计抬头见他,猛地一愣:“方师兄?你怎么流落至此了?”

方从文闻声细看,消瘦的脸上也显出惊诧:“张师弟?你不是举家迁往辽州了,怎会在此地?”

“唉,一言难尽。”

张姓伙计摇摇头,见他怀中孩子,特意舀了勺稠厚的粥:“师兄莫听旁人蛊惑,咱们只是老实办差的平民,造反那等诛九族的勾当,万万沾不得。”

“那你如今是跟了哪位东家?”

方从文小心地将粥喂给孩子,心中微动:“要是还缺人,我略通文墨,或可效力。”

张伙计左右一看,凑近他耳畔,声音压得极低:“是辽州胡家,我们这趟来营州,一切听凭一位姓沈的姑娘调度。”

他顿了顿,推心置腹道:“老方,我念着旧情才同你说。咱们这位掌柜的,手段是厉害了些,可心肠是善的。你若真想寻个安身之所,我愿为你引荐。”

姑娘?

可替他夺回镯子的分明是个男子,听口音也非北地之人。

这如何能对得上?

方从文心头疑云丛生,却难以抗拒这绝境中的一线生机。

若真能追随这位掌柜,他与孩子便能有个安身立命之所,也算不负亡妻临终所托。

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那紧裹的布包,把心一横,悄悄摸出锭银子。

正是当日与镯子一同归还的那两锭之一。

借着破旧衣袖的遮掩,他将银子塞入伙计手中,声音苦涩:“张师弟,师兄我……实在是山穷水尽了。这点心意你收下,只求你为我美言几句。你看看这孩子,再这么下去,我们父子只怕……”

“方师兄!你这是做什么!”

那伙计像被烫着一般,忙不迭将银子塞回他袖中,又急又气:“我岂是城门口那些趁火打劫的小人?当年在书院,你对我多有照拂,这份情谊我一直记着。你留着这银子,往后安家用得着!”

方从文脸上顿时火辣辣的。

这些时日卑躬屈膝惯了,他竟也学会了这等污浊手段,用银钱去玷污同窗的赤诚之心。

“是我糊涂了……张师弟,对不住,我不该如此。”

沈卿云近来颇感心力交瘁。

一面要与唐二白周旋博弈,另一面还需掌控营州粮价起伏。

尤为棘手的是,手下精通账目的人手严重不足。连日来,她亲自核对每日进出粮账,动辄便要耗去数个时辰,常至深夜。

恰在此时,有人举荐了一人。沈卿云虽心存疑虑,仍细细查问了其来历背景。

“查过了,没啥问题,从北边逃到营州城来的,在城里寻摸不到出路,又逃到城外,正巧碰见了咱们施粥的商队。”

黄大力沉声禀报:“姑娘,要不要把人带到客栈来?”

“带他来吧。”

沈卿云揉了揉酸胀的额角,低声补充道:“为防万一,你们在旁需得看紧些,勿出纰漏。”

“是。”

黄大力领命,临转身前又特意回身:“还有一事。近来云香楼那头有个身手极高的侍卫,屡次来客栈附近窥探,形迹可疑,来者不善。还好都被咱们的弟兄及时发现,挡了回去。”

他神情凝重地嘱咐道:“姑娘近日……千万当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