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衣司直 > 第3章 司衙门槛高

青衣司直 第3章 司衙门槛高

作者:满陇桂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8:18:14 来源:文学城

那匹老马到底是年纪大了,走得不紧不慢,任凭沈青瓷心里如何焦灼,它也只在官道上踏着四平八稳的步子,偶尔还低头想去啃两口路边的枯草。沈青瓷不得不时时勒紧缰绳,心里把那平安驿的驿丞和驿卒又骂了几遍。

如此走了七八日,人困马乏。干粮早已见底,全靠沿途在茶棚买些粗劣饼子果腹。怀里的银钱像雪狮子向火,肉眼可见地消融下去,看得沈青瓷心头直抽抽。她这才真切体会到,兄长当年信中说的“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是个什么滋味。

越靠近京城,官道上的车马行人越多,各式各样的骡车、马车、轿子,还有鲜衣怒马的骑士,络绎不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有尘土,有牲口粪便,有脂粉香气,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繁华之地的喧嚣与压迫感。

当那座黑压压的、如同巨兽匍匐在地平线上的巨大城池终于出现在眼前时,沈青瓷勒住了马,仰头望去。

城墙高耸,仿佛直插入灰蒙蒙的天空。墙砖是深色的,带着岁月沉淀下的厚重与冷硬。巨大的城门洞开着,像巨兽张开的嘴,吞吐着川流不息的人潮。城楼上旗帜招展,甲士持戈而立,森然肃穆。

这就是京城。天子脚下,权贵云集,也是她未来生死搏杀之地。

她深吸了一口气,那空气里都带着一股子陌生的、属于权力和**的味道,让她胸口发闷。她定了定神,驱马随着人流,缓缓向城门走去。

城门口的盘查比她预想的要严格些。兵丁挨个查验路引文书,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轮到沈青瓷时,她递上那份青衣司的任命文书,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那兵丁看到青衣司的徽记,脸色也是一肃,仔细查验了文书上的印鉴,又抬头打量了她好几眼,似乎对她过于年轻的样貌有些疑虑,但最终还是挥了挥手,放行了。

“进去吧。”

踏入城门的一刹那,喧嚣声浪扑面而来,几乎将她淹没。宽阔得能并行数辆马车的青石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交谈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沸腾的洪流。行人摩肩接踵,穿着各色衣裳,有布衣百姓,有绸缎商人,有宽袍大袖的文人,还有鲜衣怒马的纨绔子弟,甚至能看到碧眼虬髯的胡商。

沈青瓷牵着马,站在街口,有一瞬间的茫然。她像一滴水掉进了沸腾的油锅,四面八方都是陌生的景象和声音,让她无所适从。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想兄长信中偶尔提及的京城布局。青衣司衙门,似乎是在皇城西南侧的兴道坊。

问路也费了一番周折。她专拣那些看着面善的老者或店铺伙计询问,依旧压着嗓子,言辞简短。有人热心指点,也有人见她衣着寒酸,爱答不理。走走停停,问询再三,等她终于摸到兴道坊附近时,日头已经偏西了。

兴道坊比之外城街道,明显安静肃穆了许多。高墙大院林立,门前多有石狮镇守,往来行人不多,且步履匆匆,神色间带着一种京城特有的谨慎与疏离。

青衣司的衙门并不难找——一座气势森严的府邸,黑漆大门紧闭,门前两尊獬豸石像怒目圆睁,仿佛能辨世间一切奸邪。门楣上悬着玄底金字的匾额,正是“青衣司”三个大字,铁画银钩,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门口并无守卫,但沈青瓷能感觉到,暗处有几道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如芒在背。

她深吸一口气,将老马拴在远处的拴马石上,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已经显得有些皱巴巴的青布短打,努力让自己的步伐显得沉稳些,这才走上前去,叩响了门上的铜环。

等了片刻,旁边一扇小角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一个穿着灰色皂隶服、留着两撇老鼠须的干瘦老头探出半个身子,耷拉着眼皮,懒洋洋地问:“找谁?”

“新任司直,沈青,前来报到。”沈青瓷递上任命文书。

那老头接过文书,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又撩起眼皮,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那眼神,像是估量一件卖不出价钱的旧货。他撇了撇嘴,声音带着一股子京城胥吏特有的油滑腔调:“哦,新来的啊。跟我来吧。”

角门打开,只容一人通过。沈青瓷跟着老头走了进去。

门内是一处不小的前院,青砖铺地,干净得几乎看不到一片落叶。院中并无太多装饰,只有几棵苍劲的古松,更添几分肃杀。偶尔有穿着与门口老头类似皂隶服,或者身着窄袖劲装、腰佩短刀的人匆匆走过,皆是目不斜视,面无表情,整个衙门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公事公办的冷漠气氛。

老头带着她并未往正堂走,而是七拐八绕,穿过两道月亮门,来到一处偏僻的厢房外。门楣上挂着一个半旧的小木牌,写着“案牍库”三个字。

“在这儿等着。”老头丢下一句话,自己掀帘进了旁边一间值房。

沈青瓷站在廊下,能清晰地听到值房里传来老头的声音,似乎在跟什么人说话。

“……李头儿,来了个新的,叫沈青,分到咱们这儿了。”

一个略显沙哑的中年声音响起,带着不耐烦:“又塞人过来?哪个衙门口塞来的?懂不懂规矩?”

“不是塞的,是正经任命,文书我看过了,青衣司的印,没错。就是……看着面嫩得很,跟个没长开的鸡崽似的,怕是没什么根基。”

“哼,没根基好啊,”那沙哑声音冷笑一声,“正好,库里那些积年的老卷宗,都快被虫蛀完了,让他去收拾吧。你去打发他,按老规矩办。”

沈青瓷垂下眼,盯着自己磨得发白的鞋尖,心里明镜似的。这“老规矩”,无非就是索要孝敬,给她这个“没根基”的新人一个下马威。

果然,那干瘦老头很快又出来了,手里拿着她的任命文书,脸上堆起一种假模假式的为难:“沈司直是吧?文书验看了,没问题。只是……你这报到的手续,还得经过管事的李司丞画押用印,才能算数。”

他顿了顿,搓了搓手指,做出一个数钱的动作,压低声音:“李司丞那边……规矩你是懂的。初来乍到,总得表示表示,往后在司里行走,也方便不是?”

沈青瓷抬起眼,看着老头那双滴溜溜乱转的老鼠眼,心里一阵厌恶。她身上仅有的几个铜板,还得留着应付接下来的食宿,哪里有钱“孝敬”?

她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淡淡道:“在下初入京城,盘缠用尽,实在无力孝敬。还请老丈行个方便,直接带我去见李司丞便是。”

老头脸上的假笑瞬间垮了下来,像一张揉皱的纸。他三角眼里闪过一丝恼怒,哼了一声:“不识抬举!”

他不再多言,转身就往回走,脚步快了许多,显然是不打算再“引导”她了。沈青瓷默默跟上。

老头将她带到另一处稍显宽敞的院落,指着一间开着门的厢房,没好气地说:“李司丞就在里面,你自己进去吧!哼!”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沈青瓷站在门口,定了定神,才抬步走了进去。

屋子里陈设简单,一张书案,几把椅子,几个书架。书案后坐着一个穿着青色官服、面色焦黄、留着短须的中年男子,正低头看着一份卷宗,眉头紧锁。想必就是那位李司丞。

听到脚步声,李司丞抬起头,目光落在沈青瓷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一丝轻蔑。

“你就是沈青?”他放下卷宗,身体往后一靠,官袍下的肚子微微腆着。

“下官沈青,见过李司丞。”沈青瓷依着路上反复演练过的礼节,抱拳行礼。

李司丞没叫她起身,手指在桌面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慢悠悠地问:“哪里人士?家中还有何人?以前在何处任职?”

这些问题都在沈青瓷的准备之中。她早已编造好一套说辞,无非是边镇军户子弟,父母双亡,家中无人,蒙荫补缺之类的。

她垂着眼,将这套说辞平稳地复述了一遍,声音依旧刻意压低。

李司丞听着,不置可否,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却一直没离开她的脸。等她说完,他才嗤笑一声:“军户子弟?看着可不太像。细皮嫩肉的,倒像个……”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沈青瓷心头一跳,背上瞬间冒出冷汗,面上却强自镇定:“边镇苦寒,下官自幼体弱,未能随父兄习武,只略识得几个字。”

“识字?”李司丞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识字有个屁用!青衣司要的是能缉捕、能审讯、能杀人的好手!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酸丁!”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盖都跳了一下,厉声道:“看你这样子,怕是连只鸡都没杀过吧?也敢来青衣司混饭吃?!”

这一下威吓突如其来,若真是寻常少年,怕是早已腿软。沈青瓷却只是将头垂得更低,声音依旧平稳,甚至带上了一点不易察觉的倔强:“下官虽不才,愿为朝廷效力,肝脑涂地,在所不容。”

李司丞盯着她看了半晌,似乎在评估她这话里有几分真意,又或者,是在等她主动掏出“孝敬”。见她始终没有表示,脸色愈发难看。

“哼,说得比唱得好听。”他冷哼一声,不再看她,随手从桌上堆积的文书里抽出一本薄薄的册子,扔到她面前,“既然认得字,就去把积案库房给本官收拾出来!那里面的卷宗,都给本官重新誊录一遍!什么时候干完了,什么时候再来找本官画押!”

说完,他不耐烦地挥挥手:“出去吧!看着就碍眼!”

沈青瓷默默地捡起那本册子——是一本积案目录,纸张泛黄,边角卷曲。她再次抱拳:“下官遵命。”

退出李司丞的值房,沈青瓷站在院子里,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她低头看着手里的目录,又抬头望了望这压抑的衙门深处。

她知道,这“收拾库房”的活儿,就是个下马威,是个无人愿接的烂摊子。那位李司丞,还有门口那老头,都等着看她这个“没根基”的新人笑话,或者,是盼着她知难而退。

她攥紧了手里的目录,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退?她还能退到哪里去?

她循着记忆,再次走向那处挂着“案牍库”牌子的偏僻院落。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陈年灰尘和纸张霉变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呛得她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库房很大,光线昏暗。高高的架子上,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卷宗,许多都蒙着厚厚的灰尘,蛛网纵横。地上也散乱地堆着一些,被虫蛀得不成样子。这里仿佛是被人遗忘的角落。

沈青瓷站在门口,看着这片狼藉,沉默了片刻。

然后,她挽起袖子,走到最近的架子前,拿起一本落满灰尘的卷宗,用力拍打了几下,灰尘在昏暗的光线中狂舞。

她翻开卷宗,目光落在那些或工整或潦草的字迹上,落在那些描述着陈年旧案、人间悲欢的语句上。

既然无路可退,那就从这里开始吧。

她找来一块破布,打来一盆清水,开始清理书架上的灰尘。动作从一开始的生疏,渐渐变得麻利。

没有人帮她,只有灰尘和寂静作伴。

她干得很仔细,一本一本地清理,一本一本地翻阅,对照着目录,将它们分门别类。有些卷宗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她就凑到窗前,借着微弱的天光仔细辨认。

她并不知道,在她埋头苦干的时候,库房对面的值房里,那干瘦老头正透过窗户缝,阴恻恻地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嘴里嘟囔着:“傻小子,有你受的!”

而更远处,衙门深处另一间雅致许多的值房内,一个身着玄色暗纹锦袍、身姿挺拔的年轻男子,正听着下属的禀报。

“陆司丞,今日新来了个司直,叫沈青,被李胖子打发去清理积案库了。”下属恭敬地说道。

被称作陆司丞的男子,正是曾在江北与沈青瓷(沈青)有过一面之缘的陆绎。他闻言,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起眼,眸色深沉如夜。

“沈青?”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出驿站外那个眼神警惕、带着市井狡黠又难掩清秀的少年货郎,与江北水患案中那个心思缜密、手段果决的“沈青”重叠在一起,却又微妙地有些不同。

他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放下笔,淡淡道:“知道了。盯着点,别让李胖子做得太过。”

“是。”

下属退下后,陆绎走到窗边,目光似乎穿透重重屋宇,落向了那处偏僻的库房方向。

“沈青……”他低声自语,“你费尽心思闯入这龙潭虎穴,究竟……想做什么?”

库房内,沈青瓷对这一切浑然不觉。她正踮着脚,费力地去够架子顶层的一捆卷宗。灰尘落了她满头满脸,她也顾不上擦。

当她终于将那捆沉重的卷宗抱下来时,最上面一本的封皮滑落,露出里面一桩案卷的标题——

《天盛十二年,瑞王府巫蛊案》。

她的目光,骤然一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