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衣司直 > 第4章 故纸藏惊雷

青衣司直 第4章 故纸藏惊雷

作者:满陇桂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8:18:14 来源:文学城

《天盛十二年,瑞王府巫蛊案》。

这八个字像八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入沈青瓷的眼中,让她抱着卷宗的手臂都僵了一下。

瑞王府……巫蛊……

她心头剧震,几乎是本能地,飞快地将那本滑落的卷宗塞回那捆卷宗的最底下,又胡乱将几本无关紧要的旧档盖在上面。动作快得甚至带起了一阵微风,扬起更多尘埃,呛得她又是一阵闷咳,心却跳得如同擂鼓。

怎么会这么巧?她胡乱闯入这积案库房,随手搬下的第一捆要紧卷宗,就牵扯到这等惊天旧案?天盛十二年,距今已近二十载,那时她尚未出生,但这桩案子牵连之广、影响之深,即便在边陲小镇,她也曾从一些老人的只言片语中听闻过。据说当年因此案被抄家灭族的就不止一家,瑞王一脉更是几乎彻底凋零。

这库房里,到底还藏着多少这样的“惊雷”?

她定了定神,强迫自己不再去碰那捆卷宗,转而清理旁边看似更不起眼的架子。但心思却再也无法完全集中在灰尘和虫蛀上。那八个字如同鬼魅,在她脑海里盘旋不去。

兄长沈青被征入伍,是否也与这些朝堂暗涌有关?父亲当年的冤案,背后是否也有类似的阴影?她隐隐觉得,自己仿佛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巨大漩涡的边缘。

接下来的清理工作,变得格外艰难。每拿起一本卷宗,她都忍不住先飞快地扫一眼标题,既怕再看到什么骇人听闻的旧案,又隐隐期待着能发现一丝与父兄、与自身处境相关的线索。

库房里的光线越来越暗,窗外已是暮色四合。

那干瘦老头——后来她知道他姓孙,人都叫他孙老鼠——又来了一趟,不是帮忙,而是倚在门框上,阴阳怪气地说:“哟,沈司直,还没干完呢?李司丞可说了,这库房不收拾利索,您这报到的手续可就一直悬着。衙门里可不比外边,没个正经身份,连口饭都难混上哦。”

沈青瓷头也没抬,只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知道。”

孙老鼠讨了个没趣,哼着小调走了,留下沈青瓷一个人在愈发昏暗的库房里,与满室尘埃和陈年旧事为伴。

腹中饥饿感一阵阵袭来,她摸了摸怀里,只剩下最后两个干硬的冷馒头。她靠着架子坐下,就着从水壶里倒出的、已经凉透的水,小口小口地啃着。馒头粗糙,刮得喉咙生疼,但她吃得异常认真,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

必须活下去。必须在这里站稳脚跟。

吃完馒头,她重新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馒头屑和灰尘。库房里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她摸索着找到那盏墙角积满油垢的油灯,用火镰费力地点燃。

豆大的灯火跳动起来,勉强驱散了一小片黑暗,却在四周投下更多摇曳扭曲的影子,让这满是卷宗的库房更显阴森。

她没有停下。借着这微弱的灯光,她继续清理、归类。既然躲不开,那就直面。她开始有意识地留意那些涉及陈年旧案、尤其是与勋贵、朝臣有关的卷宗,并不去深究内容,只是将它们的位置默默记在心里。

在一堆记录民间纠纷的琐碎卷宗底下,她发现了几本关于漕运货物稽查的记录,年代不算久远,但保存得还算完好。她心中微微一动,想起自己“破获”贡缎调包案时对漕运的猜测。她将这些卷宗单独放到了一边。

在另一个角落,她找到几本关于京城几大书院历年学田纠纷、物资采买的记录,虽然零散,但也让她对书院运作有了些模糊的概念。

她像一只谨慎的工蚁,在这信息的荒漠里,一点点搬运、分类,试图拼凑出这座京城、这个衙门的模糊轮廓。

不知不觉,漏刻已过子时。

库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冷风灌入,吹得灯火一阵摇曳。

沈青瓷警觉地回头,手握住了藏在袖中的匕首。

门外站着的却不是孙老鼠,而是一个穿着普通皂隶衣服、面容普通的年轻男子,手里提着一个食盒。

“沈司直?”年轻男子开口,声音平稳,没什么情绪,“陆司丞见库房灯还亮着,吩咐给值夜的人送份宵夜。”

陆司丞?沈青瓷心中一跳。是那个在驿站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又似乎在暗中观察她的陆绎?他怎么会知道她在这里?还特意派人送来宵夜?

她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是试探?是拉拢?还是单纯的……上司对下属的体恤?

她面上不露分毫,只是站起身,微微颔首:“有劳。替我多谢陆司丞。”

那年轻男子将食盒放在门口一张勉强还算干净的条凳上,并不多言,转身便离开了,悄无声息,如同他的到来。

沈青瓷走到门口,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肉粥,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碟酱菜。简单的食物,在此刻的她看来,却堪比珍馐。

她犹豫了一下。无功不受禄,陆绎的这份“好意”,透着蹊跷。但腹中的饥饿和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她最终端起那碗粥,慢慢地喝了起来。粥熬得软糯,温热的感觉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胃里,驱散了些许寒意和疲惫。

她一边吃,一边思索着陆绎的意图。此人年纪轻轻,已是青衣司司丞,地位不低。他对自己这个“新人”似乎过于关注了。是因为江北那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同行”之谊?还是他看出了什么破绽?

吃完宵夜,身上暖和了些,精力也恢复了不少。她没有再继续熬夜,将食盒收拾好,吹熄了油灯,就在库房角落里,找了块相对干净的地方,靠着墙壁,和衣躺下。

库房里弥漫着陈腐的气味,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但她实在太累了,身体的疲惫压过了心中的警惕和不安,竟也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睡梦中,她仿佛又回到了边陲小镇,母亲在咳嗽,兄长的身影在风沙中渐行渐远……然后,画面陡然一转,变成了堆积如山的卷宗,上面写着“巫蛊”、“谋逆”、“贪污”……一个个血淋淋的大字朝她压下来……

她猛地惊醒,额上全是冷汗。窗外天色已经微明。

新的一天开始了。

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酸痛的四肢,用冷水拍了拍脸,重新打起精神。今天,她必须让这库房看起来像个样子,至少,要能让那位李司丞挑不出明显的错处,先把报到的手续办下来。

她加快速度,不再细致翻阅,只专注于清理和归类。快到午时,偌大的库房总算初见规模,虽然还远谈不上整洁,但至少架子上不再满是灰尘,地上的卷宗也大致分门别类堆放在了不同的区域。

她拿着那本目录册,再次来到李司丞的值房。

李司丞正在用午饭,一碗白米饭,两碟小菜,吃得慢条斯理。见到她进来,只是撩了撩眼皮。

“李司丞,库房已初步清理完毕,请大人查验。”沈青瓷将目录册呈上。

李司丞放下筷子,拿起册子,随便翻了两页,又抬眼看了看她布满灰尘、带着疲惫却依旧挺直的身影,鼻腔里哼出一声:“动作倒是不慢。”

他并没有要去查验的意思,显然,清理库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是“懂事”。而沈青瓷显然不够“懂事”。

“既然清理完了,”李司丞将册子随手丢在一边,拿起手边的印章,在那份任命文书上敷衍地盖了一下,又提笔签了个花押,然后将文书扔还给沈青瓷,“拿去录事房登记,领你的身份腰牌和这个月的份例。以后,你就先在案牍库听用,归孙书吏管。”

“是,多谢李司丞。”沈青瓷接过文书,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她知道,这仅仅是迈过了最低的一道门槛。所谓的“在案牍库听用”,无非是继续打杂,接触不到核心事务。

她转身欲走,李司丞却在身后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语气带着几分幸灾乐祸:“对了,孙书吏让你回来之后,去把后院马厩旁边那几间废弃值房的蜘蛛网也给清了,那些旧家具也该擦擦了。”

沈青瓷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应了一声:“是。”

走出李司丞的值房,她先去录事房办了手续,领到了一块沉甸甸的木质腰牌,上面刻着“青衣司司直沈青”以及编号,还有几套换洗的青色司隶服,以及微薄得可怜的俸银和米票。

捧着这些东西,她终于有了一丝微弱的、真实的存在感——她暂时,算是挤进这青衣司了。

但孙老鼠交代的活儿还得干。她将东西放回库房角落——那里暂时成了她的栖身之所——便认命地拿起扫帚和抹布,走向后院那几间比库房还要破败、靠近马厩的值房。

刚走到附近,就听到里面传来孙老鼠气急败坏的叫骂声和……一阵诡异的、若有若无的呜咽声?

“见鬼了!真是活见鬼了!这破地方怎么还闹起鬼来了!”孙老鼠连滚带爬地从一间值房里跑出来,脸色煞白,帽子都歪了,手里还拿着一本湿漉漉、沾着泥污的账册。

他看到沈青瓷,像是看到了救星,又像是找到了替罪羊,指着那间值房,声音发颤:“你!你进去!把里面……里面收拾干净!那……那鬼东西,肯定还在里面!”

鬼东西?沈青瓷蹙眉。她不信鬼神,只怕人心。

她握紧了手中的扫帚,一步步走向那间昏暗的值房。门口散落着一些被水泼湿的旧文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淡淡的腥气?

她踏入房门,目光锐利地扫过室内。角落里堆着破烂的桌椅,上面布满了蜘蛛网。地面上有一滩明显的水渍,还有几个模糊的、带着泥的脚印。

呜咽声再次响起,似乎是从一个倒扣着的破木箱后面传来的。

沈青瓷屏住呼吸,慢慢靠近,用扫帚柄小心翼翼地挑开了那个木箱。

箱底之下,赫然是一双充满恐惧的、泪汪汪的眼睛!

不是一个,是两个!两个瘦小的、穿着破烂单衣的孩子,一男一女,约莫七八岁年纪,正紧紧抱在一起,瑟瑟发抖。他们身上沾满了泥污,男孩的额头还有一块青紫。

哪来的孩子?怎么会躲在青衣司废弃的值房里?孙老鼠说的“鬼东西”,就是他们?

沈青瓷愣住了。

那两个孩子看到她,尤其是她身上那套刚刚领到、还未换上的青色司隶服,吓得浑身一颤,女孩更是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压抑的惊呼,随即死死捂住了自己的嘴,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

男孩则鼓起勇气,用颤抖的、带着哭腔的声音哀求道:“官……官爷……求求您……别抓我们……我们……我们没偷东西……我们只是……只是没地方去了……”

沈青瓷看着这两张惊恐万状、却又带着一丝求生渴望的小脸,心中某根弦被轻轻触动。她想起了自己初到京城的茫然无措,想起了那无处落脚的恐慌。

她缓缓蹲下身,将扫帚放在一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冷硬:“你们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她的声音似乎让两个孩子稍微放松了一点点。女孩抽噎着,断断续续地说:“我们……我们是跟着爹娘逃难来的……爹娘……爹娘在路上病死了……我们……我们找不到舅舅家……”

男孩补充道:“外面……外面有坏人抓小孩……我们……我们看见这里没人,就……就躲进来了……”

逃难?抓小孩?沈青瓷眉头紧锁。京城脚下,竟有这等事?

她正想再问仔细些,身后传来了孙老鼠惊疑不定的声音:“沈……沈司直?里面……里面到底是什么?”

沈青瓷站起身,挡住孙老鼠探究的视线,平静地说:“没什么,两只野猫罢了,已经跑了。”

“野猫?”孙老鼠将信将疑,伸头想往里看。

沈青瓷侧身一步,彻底挡住门口,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孙书吏,这里交给我便是。您受惊了,先去歇着吧。”

孙老鼠看着她平静却坚定的眼神,又想起李司丞似乎对此人也有几分莫名的“关注”(虽然是不好的那种),心里嘀咕了几句,终究没再坚持,嘟囔着“晦气”,转身走了。

沈青瓷看着孙老鼠走远,才重新转过身,看着那两个依旧惊恐未消的孩子。

她沉默了片刻,从怀里掏出刚才领到、还没捂热的一个白面馒头,掰成两半,递了过去。

“吃吧。”她说,声音依旧低哑,却少了几分刻意,多了些许不易察觉的温和,“吃完,告诉我,抓小孩的‘坏人’,长什么模样。”

或许,这又是一桩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事”。

但青衣司的职责,不正是厘清这些隐藏在黑暗里的“小事”么?

她看着两个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馒头,目光再次投向那堆被孙老鼠丢弃的、湿漉漉的旧文书。

这青衣司的门槛,她算是踏进来了。但门后的路,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曲折、幽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