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平阳辞 > 第6章 第四章 持藁近燎

平阳辞 第6章 第四章 持藁近燎

作者:月亮馆的小熊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20:25 来源:文学城

仁寿四年的春寒比往年更峭。终南山残雪未消,马蹄踏过覆着薄冰的溪涧,溅起细碎的冰晶。一只火狐从枯草丛中惊惶窜出,赤红的皮毛在雪地上划过一道流火。马上那人轻夹马腹,宝雕弓已然满弦,搭箭的指节在寒风中稳如磐石。箭去似流星破晓,白羽没入赤狐后脑,那团火焰应声倒地,只在雪地上留下几道挣扎的爪痕。

白杨林另一侧传来马蹄轻响,一名年岁稍长的少年控着匹黄马踏雪而来。六年光阴让当初瘦弱的流民少年马三宝身形已如挺拔青竹,鞍辔虽简朴,骑坐姿态却隐见章法。他利落地翻身下马,查看狐尸,指尖轻抚箭簇周围的皮毛:“小姐,这银毫均匀,底绒密实,实实的上好料子。“

十五岁的少女端坐马背,墨发高束成男儿样式,渐显玲珑的身形裹在月白胡服里,宛如雪地里一株挺拔的白杨。束发的绢带被山风拂起,几缕碎发在额前轻舞,纵马间掠过的山风冻得她面颊微红,比胭脂更显出三分山野清气。她收弓下马时宝雕弓在背上轻转,鹿皮靴踏碎薄冰,发出清脆的声响。

伸手接过那只火狐,指尖在温热皮毛上停留片刻。凛冽寒气中,猎物残存的体温顺着指腹蔓延,四年间窦氏连续生下三郎、四郎后,身子便落了病根,寒症反复发作,药香在正房萦绕至今。秀宁眼底漾开的浅淡笑意冲淡了忧虑:“母亲今春总说肩颈寒痛,这狐皮来得正是时候。“

马三宝轻扯缰绳让黄马缓下步子,闻言在鞍上微微欠身:“夫人见了定会欢喜。听说西市新来了个鞣制皮毛的胡商,用骆驼奶浸皮子,手艺比匠作监的老师傅还细。“

二人说话间已行至庄门,马三宝接过火狐:“小姐放心,三宝定寻那胡商好生鞣制。“说罢叉手一礼,牵着黄马转身便往西市方向去了。

秀宁穿过垂花门,刚绕过青砖影壁,便听见孩童嬉闹声伴着春风传来。六岁的二郎李世民正举着锦缎布老虎在院中疯跑,浅青交领长袍的宽袖鼓荡如云,五岁的三郎李玄霸正追在哥哥后面,笑声阵阵。

“阿姊!“二郎、三郎瞥见秀宁立时抛了玩具扑来,二郎发顶的小髻已散开大半,可那双丹凤眼却亮得灼人,他一头扎进秀宁怀里,小脸在她月白胡服上亲昵地蹭着,三郎跑的慢了几步,一脸羡慕的看着。

秀宁被二郎蹭得衣襟都皱了几分,含笑捏了捏他红扑扑的小脸,又在三郎头上摸了摸,问两人道:“今日的蒙学可认真听了?先生教的《急就篇》都会背了?“

三郎抢着说话,仰起小脸时眼睛亮晶晶的:“阿姊,阿爷方才回来了。“

二郎把脸埋在她腰间直摇头,压低声音像分享什么秘密,“阿爷刚进门,就打发蒙学先生和下人们都退下了。现在阿爷和娘都在房里说话呢,连乳母都不让进去。“

“二郎三郎乖,阿姊先去拜见父亲母亲,再来陪你玩可好?”见两人乖巧的点了点头,秀宁捡起二郎的锦缎布老虎,整了整三郎的衣襟,缓步走向正房。尚未至阶前,便听见屋内传来四郎元吉细弱的啼哭声,时断时续如同猫儿哀鸣。她停在绣满缠枝莲的锦帘外,深吸一口气方轻叩门扉:

“女儿秀宁,请见父亲母亲。“

屋内静了一瞬,连婴儿啼哭都倏然止住。珠帘轻响间,窦氏温沉的嗓音传来:“是秀宁?进来说话。“

秀宁躬身入内,见母亲斜倚在青缎隐囊上,面色较三日前更显苍白。怀中的元吉小脸哭得通红,藕节似的小手在空中乱抓。李渊背对房门立在窗前,闻言转身时,秀宁瞧见父亲的眉间深深地蹙出一条沟壑

她敛衽垂首,双手在腰间交叠:“女儿给父亲请安。“

李渊微微颔首,目光在她背着的宝雕弓上停留一瞬:“且先照顾四郎。“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我与你母亲有要事相商。“

秀宁接过襁褓时,瞥见父亲衣袍,上面沾着星点泥浆,似是连夜疾驰留下的痕迹。

秀宁接过啼哭的元吉,退至屋外廊间,这孩子比两个哥哥当年瘦小得多,哭声也细弱无力,秀宁熟稔地哼着歌谣,元吉这才渐渐止了啼哭。

临出门前,秀宁听到父亲压得极低的声音“...太医署已三月未发脉案...“

“...太医署已三月未发脉案。“李渊的声音压得极低,指尖在案几上画出宫阙轮廓,“江都进献的祥瑞,昨日送进了仁寿宫侧门。“

窦氏斜倚在隐囊上,产后虚弱的脸色在窗纱滤过的光里更显苍白:“陛下可还清醒?“

“未曾得见,张衡亲自把守寝殿。“李渊的影子在屏风上晃动,“晋王的车驾...停在仁寿宫偏殿已是第七日。“

春风掠过廊庑,带来榆钱簌簌落地的轻响,却吹不散这满庭山雨欲来的滞重。

七月甲子,长安城头的云层压得极低,连飞鸟都敛翅歇了啼鸣。忽闻仁寿宫方向传来一声钟鸣,皇城角楼相继应和,声声相叠,浑厚的声响撞碎长安的沉闷,不知谁家的瓦片被震落下,在地面上摔成了大大小小的十数份。

丧钟九响之后,长安城陷入诡异的寂静。街市上奔走相告的驿卒突然被金吾卫拦在路口,酒肆外悬挂的彩幡被尽数扯落。秀宁看见对门书画铺的老掌柜颤巍巍取下先帝御笔题写的匾额,却在转身时偷偷用袖口拭了拭眼角。

唐国公府的白幡刚刚升起,巷口就传来马蹄声。身着明光铠的监门卫将军勒马门前,捧出诏书时甲胄铿锵作响:“陛下有旨,诸王公即刻入仁寿宫哭临。“

李渊整装欲行,忽见又一骑飞驰而至。那宦官滚鞍下马时险些摔倒,尖细的嗓音划破凝重的空气:“圣人口谕...着唐国公世子随驾灵前陪祭。“他偷眼看了看左右,又压低声音补充,“陛下特意吩咐,请国公爷带小侯爷站近些。“

李渊整理绖带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如常系好麻冠。他俯身为随着接旨的大郎李建成正了正孝服,借着动作低声道:“稍后不论见着何事,只需垂首落泪。“

窦氏上前为父子二人系上素绦,广袖垂落时,秀宁看见母亲悄悄将一枚护身符塞进父亲袖中——那是去岁在大兴善寺求来的。她连忙将自己那枚护身符一并取出,塞入大兄手中

“建成初次入宫...“窦氏话音未落便被李渊打断。

他抚过长子单薄的肩背:“他总要经历这些。“转身登车时,玄色车帘落下前又对秀宁叮嘱一句,“秀宁,照顾好弟弟,近日...莫要出府门。“

马车驶过铺满柳絮的官道,留下两行深深的车辙。秀宁扶着母亲立在门廊下,马车渐行渐远,二人仍望着官道尽头发呆。直到三郎扯着她的衣袖喊冷,才发觉暮色已深,而掌心不知何时已被指甲掐出几道红痕。

夜幕落下时,父子二人尚未归来。秀宁抱着元吉坐在廊下,听见墙外传来巡查官兵的呵斥声。西市方向突然升起浓烟,后来才知是几家胡商酒肆因“国丧期间违制欢歌“被查抄。二郎趴在姐姐膝头,迷迷糊糊间嘟囔:“阿姊,我梦见爹娘带我们去看曲江桃花...“

二郎的梦呓被远处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打断,他不安地在秀宁怀里蹭了蹭。

秀宁轻轻捂住弟弟的耳朵,元吉也在她怀中不安地扭动,抬头望着被火光映红的夜空。丧钟余音仍在檐角萦绕,与皇城方向传来的隐隐哭声混成一片。

暮鼓将尽时,马蹄声踏碎坊间的寂静。李渊踏进他和窦夫人的主院,却见东厢书房烛火未熄——秀宁正与马三宝在青玉棋盘前对弈,三宝困得眼皮打架,手中云子将落未落。

“父亲。“秀宁轻声呼唤。她接过沾着夜露的紫貂披风,触手沁着深秋的寒凉。

李渊抬眼,灯笼的光晕里,女儿月白中衣外罩着青灰斗篷,显然在此已久,目光又扫过棋局,黑子如困蛟陷沼。“这般时辰,怎么还不歇息?“

“二郎睡得晚又不安分,三郎倒是早早睡下了,四郎夜里又咳得厉害,府医方才看过,女儿多饮了两盏茶,便睡不着了。”秀宁笑着回答,转头吩咐马三宝:“让厨下煮碗莲子粥,记得多放些茯苓。“

“母亲服过药便睡了,父亲可是要去万姨娘那.....”

“不必了。”李渊摆手打断,“三更便要再入宫门...你大哥还在宫里守着灵前。为父坐坐便走。”

李渊看着女儿将家事安排得井井有条,那抬手吩咐下人的姿态,眉宇间从容的气度,已然隐隐有了窦氏当年的影子。他心头蓦地泛起复杂滋味,既欣慰又酸涩。

“为父常年外任,你母亲身子又不好,“他话音渐低,“这些年,家中大小事务,倒多亏了你。”

“父亲此言差矣。”秀宁将温好的茶汤缓缓注进越窑青瓷盏,“母亲常教导,治家如烹鲜,火候分寸最是紧要。女儿不过依着母亲往日章程,学着照看柴米油盐罢了。

“父亲蒙先皇赏识,得任一方。”秀宁将青瓷盏轻轻转动,釉面在烛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莫说荥阳一郡的百姓,便是长安这府里的梁柱,哪处不承接着父亲带来的恩泽?”

“呵呵...”李渊苦笑一声,指尖在案几上划出一道水痕,“为父现在已不是荥阳太守了。先帝临终前特意下诏,调任殿内少监。”

“荥阳虽非边关重镇,却是漕运咽喉...如今这殿内少监...”他忽然意识到失言,将茶盏重重一顿,话音戛然而止,转而凝视着窗外渐沉的夜色,“罢了,这些朝堂之事不该与你说。”

秀宁将茶盏轻轻推向父亲:“荥阳虽好,终究不过是上下几千两银子的事。先帝特调父亲回京,恰是认了咱李家这门至亲,如今陛下灵前即位,或升或迁皆是当今陛下雨露,先帝此意可谓用心良苦。况且父亲如今是正经的皇亲勋贵,岂不比在地方上更便宜行事?”

她忽然取过棋枰上的白玉子,在《汉书》卷册旁摆出未央宫格局:“女儿前日读《霍光传》,记得‘领尚书事’的官职虽不起眼,却能代天子批红。“

烛火忽地一跳,映得秀宁侧脸轮廓分明——那微扬的下颌与笃定的眸光,竟与记忆中独孤皇后年轻时如出一辙。他心头剧震,当年姨母在周宣帝灵前从容布局的模样与眼前女儿的身影倏然重叠。

他忽然想起昨日在宫中,杨广抚着新贡的南海明珠感叹“世家教养果然不同”,目光却似有深意地掠过随侍的萧氏女眷。此刻女儿从容持重的姿态,竟比那些精心调教的宗室贵女更显光华。

“梧桐引凤...”他嘴里喃喃重复着,忽然被茶汤呛住——新帝今年刚过而立,若真动了这般心思...

秀宁俯身拾起滚落的棋子时,发间银簪正掠过《汉书》“周虽旧邦”那行。李渊望着女儿低垂的颈项,袖中密信突然烫得灼人——今晨汉王使者塞来的哪是婚书,分明是道催命符。

“结秦晋之好.......佞人窃国,神人共戮之.......”

锦帛上的字迹在眼前扭曲跳动,他想起杨谅那双酷似其父的鹰目。若接下这婚书,便是将全家绑上叛军的战车;若拒绝...昨日暴毙的鸿胪寺少卿就是前车之鉴。

“父亲?”秀宁疑惑的呼唤惊醒了他,于此同时,窗外地黑影倏忽闪过,不似是狸奴的外形。

李渊猛地将茶汤泼向烛台,嗤啦声响中书房骤暗。在黑暗笼罩的刹那,他迅速将密信塞进《汉书》夹页。

更漏指向子时,唐国公府的寂静被青石板路上骤起的脚步声踏碎。老管家李忠甚至来不及整理衣冠,手持鱼符,踉跄着冲向夜色沉沉的皇城。朱雀门守将验看令牌时,只见这向来稳重的老仆额角尽是冷汗,声音发颤:“国公爷突发风疾,症候凶险!求奏陛下,恩准太医署夜诊!”

几乎在李忠出门的同时,东厢房内传来棋盘翻倒的脆响。马三宝端着莲子粥匆匆入内,只见李渊已歪倒在榻上,面色青白,右手无力地垂在床边。不待他惊呼,秀宁已迅速扯下帐幔的金钩塞入父亲虚握的掌中,随即转头厉声吩咐:“速让人取前年猎得的熊胆来,拿热酒激一遍!你亲自去永兴坊,务必请动秦太医!”

然而,李渊尚能活动的左手却猛地攥住了她的衣袖。那双总是锐利洞察的眼睛此刻蒙着一层痛苦的灰翳,目光却竭力、坚定地转向棋盘的几案。

秀宁心领神会,顺势望去,《汉书》第三卷书脊处确有不易察觉的凸起。她快步上前,指甲在书脊处轻轻一划,指尖触到内里锦帛的残留的温度。几乎同时,窗外街巷由远及近传来纷沓马蹄与甲胄摩擦之声。

电光石火间,她左手佯装取书,右手已迅捷如电地探向夹页,捏住那方锦帛顺势滑入袖袋深处。马三宝去而复返,浑身带着夜露的湿气,压低声音急报:“小姐,不好了!金吾卫已将府门围住!”

寅初时分,太医令终于提着药箱,在重兵默然的注视下疾步穿过回廊。他搭脉良久,闻了闻空中残留的酒味,又瞥见李渊中衣上沾染的几点墨迹——那是方才“挣扎”时碰翻的砚台所致——终是在脉案上慎重写下“悲恸过甚,肝风内动,邪扰经络”。

晨光熹微之际,皇城的旨意伴着清冷的空气传入府中:赐下珍药三车,恩准唐国公休沐百日。待宣旨宦官尖细的唱喏声彻底消失在影壁之后,内室再无旁人,秀宁方俯身,在父亲虚软的掌心轻轻划下“汉逐”二字。

李渊紧绷的肩背几不可察地松弛下来,闭目间,一滴浑浊的泪水渗入枕巾。檐下铁马在渐起的秋风中凄厉摇响,一声声,恍如为某个无可挽回的时代敲响了送葬的钟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