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纱,悄然笼罩着唐国公府的亭台楼阁。西厢有间院落,在渐深的夜色里早早亮起了温暖的灯火。
这是万氏所生的四娘子李灵越的住处,与她嫡姐秀宁那疏阔大气的院落不同——窗下侍弄着几丛晚桂,正值花期,细碎的金蕊在暮色中吐露着若有似无的甜香;檐下悬着一串玉片缀成的风铃,晚风过处,便发出清凌凌的细响,不疾不徐,恰似闺阁女儿家温柔的心事。
烛光透过茜纱窗,将室内映照得一片暖融。李灵越正坐在窗前绣着一方绢帕,忽见帘栊一动,一个身着黛青直裰的“少年“闪身而入,反手便将房门落了闩。
“啊!“她惊得站起身,手中的绣花针险些扎到指尖,“你、你是......“
那“少年“抬起脸,烛光映出一张带着疲惫的熟悉面容。
“三姐?“李灵越这才认出竟是自己的嫡母姐姐李秀宁,抚着心口长舒一口气,“你怎么这身打扮就进来了?方才险些将我吓死......“
秀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走到妹妹面前,从袖中取出一个青瓷小瓶:“四妹,帮我个忙。“
李灵越接过药瓶,眼中还带着未散的惊疑。但当她看见秀宁转身褪下那身男装外袍,露出背上纵横交错、皮开肉绽的鞭痕时,方才平复的心跳骤然停止,眼前一黑,险些软倒在地。
“这......这是......“她扶着绣架才勉强站稳,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书院里的规矩严些。“秀宁的语气平静得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母亲这些日子身子不适,妹妹切莫声张。“
“哪家的书院?“李灵越的声音陡然拔高,又立即压低了去,双手紧紧捂住嘴,眼中瞬间盈满了惊骇与心疼,“竟然会将人打成这个样子......“
她颤抖着上前,指尖悬在那些狰狞的伤痕上方,却不敢触碰。前些日子,亲娘万姨娘曾悄悄跟她提过一嘴,说三小姐如今女扮男装去外头书院求学。这在长安城的豪门大院里本不是什么稀罕事,有些人家不愿女儿抛头露面,还会将先生请到家中授课。她原以为不过是读读书、写写字的风雅事,哪里想到......
烛光下,那些鞭痕如同毒蛇般盘踞在秀宁原本光洁的背上,有些地方甚至皮开肉绽,渗着血丝。
“这、这哪里是去求学......“李灵越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三姐,咱们不去了好不好......“
秀宁微微侧首,烛光在她半边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既已入了书院,便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这点伤,养几日就好了。“
李灵越还想说什么,却见秀宁已经将药瓶往前推了推:“帮我上药吧,再耽搁下去,这药效就要过了。“
说罢,秀宁忽然将脸深深埋进灵越床榻上柔软的锦被间,只露出布满鞭痕的脊背。灵越不敢怠慢,连忙蘸了药膏,小心翼翼地涂抹在那狰狞的伤口上。每一下触碰,她都感觉到姐姐的身子微微颤抖,却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待终于上完药,灵越轻声道:“三姐,好了。“
秀宁却没有立即起身,肩头却在一下一下细微地抽动,那压抑的颤动在寂静的室内几乎微不可闻,却重重地敲在李灵越的心上。
片刻,秀宁直起身,极快地用袖角拭过眼角,再转过头时,脸上已是一贯的平静。然而灵越却分明瞧见,在烛光晃动间,秀宁那用力拭过的眼角迅速泛起一抹无法掩饰的绯红。
“三姐,”灵越的声音带着哭过后鼻音,她怯生生地拉住秀宁的袖角,“我们…我们去求父亲做主吧?或者大兄…他们定有办法的。我们,终究不同于兄长弟弟们的……”
秀宁系衣带的手顿了顿,终究没有解释,只是将那个青瓷药瓶轻轻放回灵越手中:“这药,明日还要劳烦四妹。”
看着秀宁头也不回地走入夜色,灵越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帕子。丝绢上还浸着的苦涩药气给她心头涌上一阵茫然无措的恐慌。夜风掠过廊下,檐角玉铃碎响声声,竟像碎玉敲在心头。她下意识地环住双臂,总觉得这秋夜里凭空多出了些刺骨的寒冷。
夜阑人静,元吉早已在乳母怀中熟睡,火盆里的银炭偶尔噼啪作响,溅起几点星火。窦氏独坐灯下,手中针线在素色中衣上反复穿引,却始终未能缝完最后一角。
窗外,秋风卷着残叶,窸窸窣窣地拍打着窗棂,声声断续,宛如夜半叩门。
她忽而停针,目光仍凝在跳动的烛火上,轻声道:“夫君,秀宁今日……”
李渊静立在门畔阴影里,手中仍握着那根青玉杖,闻言默然片刻。烛光在他眼底明灭,终是沉声开口:“卫文升罚她六鞭,这个月立在廊下听讲。”
窦氏执着银针的手指猛地一颤,那细锐的银芒便猝不及防地刺入了指尖。一滴殷红的血珠倏地沁出,缓缓洇在素白的中衣上,她却恍若未觉,只怔怔望着那点不断扩大的红痕出神。
李渊无声地叹了口气,缓步上前,取过一方干净的素帕,轻轻覆在她渗血的指尖。
灯火摇曳,将夫妻二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模糊地交叠在一处。
暮色渐浓,长安城玄武门西侧的休祥坊内,一座敕造的府邸在秋风中静默矗立。这里是已故冠军县公柴烈留下的宅邸,如今门前新换的“柴郡公府“匾额还带着新鲜的漆光——新帝登基后,柴慎刚刚获此晋封。
比起隔了七八个里坊的唐国公府的压抑静谧,这座新晋郡公府倒是另有一番气象。虽已入夜,前院练武场四周仍架着火把,映得场中亮如白昼。几个亲兵家将侍立周围,场中一个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的青年正将一杆马槊舞得虎虎生风,正是柴慎之子柴绍。
待他收势而立,槊风卷起的尘埃尚未落定,早有侍从快步上前,恭敬地接过那杆沉重的马槊。柴绍抬手抹了把额角与鬓边的热汗,气息未匀,便见父亲柴慎不知何时已悄然立在廊下阴影中,正静静看着他。
“父亲。“柴绍收敛气息,快步上前行礼。
柴慎微微颔首:“这槊耍得算是有点模样了”
父子二人并肩穿过庭院,向书房走去。待屏退左右,书房内只余父子二人与跳跃的烛火。柴慎似是刚受封郡公心情不错,眉宇间比往日舒展些许,处理公文时还主动问起柴绍青梧书院的事。
柴绍便将近期见闻细细道来,说到那李三郎受罚时,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蹀躞带上那枚雕刻着狻猊纹的银扣:“……那李三郎生生受了六鞭,背上的伤瞧着都瘆人。倒是个好汉子,挨完打还能撑着听完。”
“唐国公府如今处境微妙,李渊这是没了办法,推了个棋子到棋盘上来,”烛火噼啪一声,惊破了片刻沉寂。柴慎将最后一卷文书归位,语气平淡:“李渊这是要把这个庶子往死里磨了。“
“儿子也是这般想。“柴绍眼前浮现那双执拗的眼睛,“那瓶金疮药直到课毕都原封未动,这般年纪就有这等心性,倒是难得。“
“呵呵,嗣昌啊,”柴慎抬眼看着儿子,昏黄的烛光在那双经历风霜的眼中明灭:“卫文升那老匹夫的鞭子,从来不是白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