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偏轨同驰 > 第78章 砚底朱砂,檐下灯花

偏轨同驰 第78章 砚底朱砂,檐下灯花

作者:许梦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15:51:16 来源:文学城

晨雾裹着桂香漫进竹坞时,陆池正蹲在廊下,看江起伏在案前给红纹石砚描边。案上的砚台是新磨的,红纹石的底色里浸着浅黄的纹路,像冻住的蜜。江起的指尖沾着朱砂,笔尖顺着石纹的脉络游走——他的手指还缠着昨夜刻砚时蹭破的纱布,指腹的茧蹭过石面,留下细碎的红痕,像谁把胭脂盒打翻在石头上,晕开一片温柔的艳。

“慢点儿,”陆池递过块浸了温水的棉布,“朱砂干得快,蹭到手上要洗半宿。”

江起头也没抬,鼻尖沾着点红粉,像偷喝了半口胭脂水的猫:“知道,这砚要配你的松烟墨,描坏一笔都心疼。”他的笔尖顿在“池”字的刻痕里,轻轻点了点,朱砂顺着纹路漫开,把那字染得像团跳动的火,“你看这红配黑——比镇上画舫的鎏金楹联还亮,是不是?”

陆池笑着点头,目光落在他缠着纱布的指尖。昨夜他起夜,看见江起在油灯下对着砚台比划,纱布沾了朱砂,红得像朵没开的虞美人。他忽然想起,江起总说自己“手笨”,可刻砚台的纹路时,比画石头上的山水还认真,每一笔都像在给石头安魂。

灶间的蒸汽裹着桂香飘出来时,江起终于描完了最后一笔。他捧着砚台凑到陆池面前,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成了!”砚台的“池”字被朱砂勾了边,像嵌了颗小太阳,红纹石的浅黄纹路衬着朱砂,竟真像陆池画的枫叶——秋深时,他们曾在后山捡过枫叶,江起把最红的那片夹在《金石录》里,说要刻成印章。

陆池伸手接过,指尖触到砚台的温度——比寻常石头暖些,定是江起整夜揣在怀里焐的。他磨了磨砚边,朱砂混着石粉蹭在指腹,带着点涩,却比任何香粉都安心:“配你的松烟墨正好,等会儿研墨试试。”

江起立刻往灶间跑,蓝布衫的后襟沾着点石粉,像落了层薄雪。他端来桂花糖粥时,手腕还抖着——粥锅里浮着金桂,甜香裹着热气涌出来,江起守了半宿,每隔一刻就搅一下,怕桂花沉底。“加了半勺盐,”他把碗放在陆池手边,“你上次说,甜里带点咸,像小时候吃的桂花糕。”

陆池舀起一勺,甜香里果然裹着点咸,像江起藏在糖里的小心思。他抬头,看见江起正蹲在旁边看,眼睛盯着粥碗,像在看什么稀世珍宝:“好喝吗?”

“比去年的桂花糕还甜。”陆池笑着递过碗,江起却摇头,只凑过来闻了闻,鼻尖沾了点粥渍,像只偷喝的小老鼠。

吃过粥,陆池坐在案前研墨。江起蹲在旁边,下巴搁在案沿,看松烟墨在红纹砚里慢慢化开。温水冲开墨块,墨汁顺着红纹石的纹路蜿蜒,像条墨色的小溪,把朱砂的红晕染得愈发柔和。江起忽然说:“这墨像雨后的竹坞——黑的是竹影,红的是你种的秋海棠。”

陆池的笔尖顿了顿。去年深秋,江起为了采悬崖上的秋海棠,踩滑了石头,裤脚全是泥,却举着花跑回来,鼻尖渗着血:“你看这红,像不像你生气时的脸?”那朵秋海棠沾着他的血珠,红得惊心动魄,陆池把它插在陶罐里,至今还放在案头,花瓣已经干了,却还留着淡淡的香。

“别瞎想,”陆池的耳尖有点热,把研好的墨往他面前推了推,“试试砚台发墨快不快。”

江起拿起新买的狼毫笔,蘸了墨在废纸上画了个小人。小人举着块砚台,脸上的笑比糖还甜,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江起造”三个字。他献宝似的把纸递过来:“不滞笔!比张木匠家的端砚还好使!”

陆池看着那小人,忽然想起集市上糖画师傅的手艺。他笑着点头:“等会儿用这砚台写幅字,送李婶当谢礼——她前儿送了新摘的菱角,甜得很。”

江起立刻跳起来:“我去裁纸!要最好的蝉翼宣!”他转身时撞翻了案边的竹篮,桂花撒了一地,却只顾着捡纸,把桂花踩得满鞋都是,香得像朵会走的桂树。陆池蹲下来捡,指尖碰到片沾了墨的花瓣,墨色在金黄的花瓣上晕开,像幅袖珍的水墨画——这大概就是日子该有的样子,琐碎里藏着温柔,平凡里裹着甜。

午后的阳光透过葡萄藤,在宣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陆池写着“桂馥兰芳”四个字,江起坐在对面的石凳上,用剩下的朱砂给竹罩上的桂花描边。竹篾的纹路里藏着晨露,江起的笔尖蘸着朱砂,顺着竹篾的弧度描,鼻尖几乎要碰到竹罩,像在给心爱的物件绣花。

“别靠那么近,”陆池的笔尖顿了顿,墨点在“馥”字的捺画上洇开个小晕,“朱砂气呛人。”

“要描清楚点,”江起头也不抬,“晚上挂在檐下,灯笼照着才好看。”他忽然想起什么,往屋里跑,“对了!我做了个新灯笼——竹骨是照着你的琴形扎的,等会儿糊上纸,你题个字好不好?”

陆池看着他的背影,葡萄藤下的光影都温柔了。他放下笔,走到檐下看那盏灯笼:竹骨果然是琴的形状,琴尾留着刻“池起”二字的位置,竹篾被磨得光滑,像真的能弹出声来。江起的手艺比初学时好了太多,指尖的茧磨过竹骨,留下浅淡的痕,像给竹骨安了魂。

“题‘竹坞’吧,”陆池的指尖抚过竹骨的纹路,“配这琴形正好。”

江起立刻找来糊灯笼的棉纸,用浆糊一点点粘上去,动作轻得像在呵护蝴蝶的翅膀。浆糊沾在他额头上,像颗小珍珠,他却没察觉,只盯着灯笼笑:“等晾干了题字,晚上点上,肯定比镇上的走马灯好看。”

傍晚收墨时,陆池发现红纹砚的砚池里积了点墨,像只蜷缩的小猫。他刚要擦掉,江起立刻拦住:“别擦!这墨痕像你画的山雀!”他蘸了点清水,在墨痕旁添了几笔,果然像只振翅的雀儿,“留着吧,等墨干了,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印记。”

陆池没再擦,用棉布轻轻盖住砚台。暮色漫进竹坞时,江起已经把灯笼挂在了檐下。棉纸被风吹得轻轻鼓,像只待飞的鸟儿。陆池搬了竹凳坐在廊下,看他往灯里插蜡烛——指尖被烛油烫了下,他甩甩手,笑得一脸傻气:“没事,小伤。”

“小心点,”陆池递过块湿布,“烫起泡,明天怎么刻石头?”

江起把蜡烛插稳,点亮时,烛光透过棉纸漫出来,把“琴形”的影子投在地上,像真的有把琴在发光。“你看!”他凑过去,眼睛亮得像星子,“等题了字,就更像了!”

陆池忽然觉得,这烛光里的影子,比任何琴音都动人。他看着江起被烛光映红的侧脸,忽然说:“明天去后山采野菊吧?你说过想做菊花枕。”

江起的眼睛瞬间亮了,像被点燃的灯笼:“好!再挖几株兰草回来,种在砚台旁边——墨香配兰香,肯定好闻。”他忽然凑近,在陆池脸颊亲了下,快得像被风吹过的烛火,“谢你,陆池。”

陆池摸了摸被亲过的地方,那里还留着烛光的暖。他想起李婶说“灯花爆,喜事到”,此刻檐下的灯花正好爆了声轻响,火星溅在棉纸上,像颗小小的星。

晚饭是桂花汤圆。江起坐在灶前烧火,陆池揉糯米粉。江起的手沾了水,去碰糯米粉,却被陆池拍开:“别碰,沾了水会粘手。”江起却笑:“我想帮你。”他的指尖沾着灶灰,揉进糯米粉里,像藏了颗小芝麻。

汤圆煮好了,浮在桂花糖水里,像团团圆圆的月亮。江起端着碗,吹了吹,递到陆池面前:“快吃,凉了就不糯了。”他的嘴角沾着糯米粉,像只偷吃的小松鼠。陆池咬了一口,桂花的甜混着糯米的香在舌尖化开,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

夜深时,灯笼还在檐下亮着。烛火透过棉纸,把“琴形”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条温柔的河。陆池躺在竹床上,听着江起在旁边翻来覆去——他在想明天采野菊该带多大的竹篮,想兰草要种在砚台的哪边,想陆池题字时要不要磨墨。

“睡不着?”陆池往他身边凑了凑,鼻尖蹭过他的颈窝,闻到朱砂和桂花混合的香。

“在想灯笼上的字,”江起的声音带着困意,“松烟墨太淡,油烟墨又太浓……”

“用今天研的墨就好,”陆池的声音软得像棉花,“你的砚台研出来的墨,配什么都好看。”

江起没再说话,只是把他搂得更紧。檐下的灯笼轻轻晃,烛火在竹墙上投下晃动的琴影,像在弹首无声的曲子。陆池能感觉到江起的心跳,沉稳而有力,像红纹砚里最温润的墨,把这一夜的时光,晕染得又暖又长。

这样的日子,慢点走才好。

不用赶时间,不用追繁华,

有个人陪你描砚台,煮糖粥,

做灯笼,采野菊,

把每一寸光阴,都熬成蜜,

把每一份心意,都刻进石头里,

藏在桂香里,

挂在檐下的灯笼里,

等你慢慢尝,慢慢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