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 第9章 认识新朋友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第9章 认识新朋友

作者:金非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9:46:26 来源:文学城

这是孙奸商来了此地新认识的朋友,人很热情,据说是和北平的某个官员有亲戚关系,但不想被家族安排,就跑来冀州想闯荡一番。

孙奸商感慨,这才是真朋友、亲朋友啊,即使知道他大哥有权,还是这么仗义的替他着想。

再看头一个说话的朋友,对方一直想借他搭上他大哥,逢年过节还会上门送礼,如今又这么劝他,怕不是伙同他大哥一起谋求他家产的。

他就是真过继,也得过继自己亲侄子啊,凭什么让一个堂侄占了便宜。

尽管对孙县长有了隔阂,孙奸商还是很听话地,放弃了针对杨家。

他骂骂咧咧,当初选了杨大金当软柿子捏,他也是打听过的,杨家就是村里一个普通地主家庭,没什么出息人物,杨大金自己折腾着做生意,全凭运气好,也没多大本事,不然也不至于握着崔家的人脉,还只做点小生意。

可如今人家露了这么一手,再怎么眼馋也只能放弃了。

杨金穗还不知道她小说里的反派已经放弃了,不过知道了也没事,他们放弃了,不代表给自家带来的惊吓就消失了,更何况在原剧情里,他们的确成功了,那就必须报复回去。

杨金穗奋笔疾书写着爱情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杨金穗写的武侠探案小说,已经正式连载了几期。

杨大婶出门买菜,到东四那边,这边人有钱,一些乡下来卖菜的农户愿意来这边卖菜,而且会特特挑质量好的菜,能卖得贵一点。

杨家平时可舍不得买贵菜,这不杨地主听说孙家的事解决了,高兴,让杨大婶出门买点鲜亮的菜色。

春菠,刺儿菜,心里美,再加上自家爬上树摘的榆钱,就可以做一盘嫩嫩的蒸菜,杨大婶这么盘算着,路过报纸摊子,听几个拿着书包的十几岁少年围在一起讨论什么“楚惊鸿”,杨大婶就不由自主拐过去了。

她凑到一旁听了几句,脸上不自觉漾出微笑,哈哈哈,他们说金穗写得好呢。

一个梳着最近最流行的进步学生头的女孩子热情询问:“婶子你也来买报啊,可以看看《京报》,这上面正在连载的武侠故事很好看。”

“是啊是啊,我家小姐最近也看这个故事呢。”

一听这话,女孩子更高兴了。

这个故事刚刚连载几期,她身边追读的朋友并不多,尤其是她的女同学和姐妹们,一向不喜欢武侠。

这是因为因为以往的武侠故事更偏拳拳到肉式的动作风格,男性角色往往也不拘小节到了有些粗鲁的程度,再加上一些作者为了连载水字数,一旦剧情疲软就开始加艳遇情节,所以劝退了很多女性读者,家里也不许她们看这些。

其实她之前也不看武侠,偶然从弟弟做的剪贴本翻到,就被忧郁的、洁身自好的楚惊鸿吸引了,如今难得碰到一个同好,忍不住想发出邀请:

“婶子你家小姐也在看这个故事吗?她在哪里读书?”

杨大婶自豪:“我家小姐准备考贝满小学的高级部。”

巧了,问话的女孩子也是读过贝满小学的,只不过已经毕业了,如今她的弟弟正要升高级部——向她弟弟是从初级的四年课程开始读的贝满小学,因此不必像转学生那样考核入学,只需要初级课程结业成绩合格就行。

她介绍了自己和弟弟的情况,又一指刚刚和她讨论剧情的几个男孩女孩,“他们也是从贝满小学毕业的,家中也有弟弟妹妹在贝满小学读书,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几个孩子认识一下。”

那几个男孩女孩点头,但没多说什么,如果许霏要让她妹妹认识一下这大婶家里的小姐,那把自家的皮猴子们一起带上就行,反正那几个孩子都是一起玩惯了的。

杨大婶咋舌,城里人可真愿意送孩子读新式学堂,不像他们老家县城,别说女孩了,男孩读新式学堂都不多。

自家为什么总被巷子里其他住户说闲话呀,还不是因为家里俩孩子读书,其中一个还是女孩子,那些人觉得他们不守规矩、爱炫耀、钱多得烧的。

杨大婶原来也不理解,觉得浪费钱,而且他们老家虽然不像一些地方那么严苛,不许女人出门,甚至还要裹小脚,但一些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比如女人就是要生儿育女,照顾一家老小,事情这么多,没必要浪费时间识字。

只不过她是下人,也不能质疑主人家的决定,而且怎么说呢,金穗去上学后,她要做的活也少了,那就更不会反对了。

但此时杨大婶也开始转变想法了,城里有钱人都做的事,能是没用的事吗?如果他们是蠢的,老家那些碎嘴子是聪明的,那为什么人家能在北平住大宅子,老家那些人还得为了节省炭出门晒太阳。

杨大婶当然想不到什么结构性压迫啦上升通道太窄啦之类的东西,只是简单粗暴地觉得得跟着更有钱更有权的人做事。

更何况,金穗通过写字挣钱,可是她亲眼所见的。

想到这里,杨大婶对这几个孩子也热情很多,想着能让金穗认识几个同学,读书的时候也不受欺负,许霏说他们几个等下次《京报》发行的日子,还会一大早来这里买报纸,如果杨金穗想认识一下,可以等那天过来见个面。

杨大婶挎着筐子回家,就和杨金穗说了这事,杨金穗也想认识一下她的读者们,看看反馈,在《京报》再次发行的日子,还真的早起了一会儿,带着大侄子杨满福做保镖,跟着杨大婶去了报摊。

许霏果然在,手上还拽着个虎头虎脑胖乎乎的男孩,旁边还有几个少年,也带了几个孩子,挤挤挨挨地快把报摊包围了。

杨大婶去买菜,杨金穗就带着大侄子去认识新朋友,许霏拽着她弟弟,跟拽着头犟驴似的,介绍给杨金穗“这是我弟弟,许霆,今年十岁,和你一样,也是要升高级部的”。

杨金穗这才知道这个,这个矮胖墩小男孩竟然是同龄人。

许霏又介绍其他人,和她一样在读中学的,有沈查理,方明远,田元,林奎宁,他们各自的弟弟妹妹则是沈娜拉,方明知,田次,林西林。

光看这些名字,就能猜到各自大概是什么家庭了,像沈家,一看就是比较先锋的留洋派,说不定还是民国时最激进的那种“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的风格;像方家,就比较传统了,不过能让孩子读新式学堂,应该属于中西结合派;田家给孩子起的名字就很简单粗暴,也不知是大巧若拙,还是单纯懒得想复杂名字;而林家嘛......杨金穗好奇问:“林大哥,你家是有学西医的吗?”

没错,奎宁、西林,这很明显就是西医药品的音译嘛。

林奎宁的小伙伴们都笑开了,他们都是一起玩大的,小时候还不知道“奎宁”是什么,只觉得这名字特别,而林奎宁也总炫耀自己的名字,等后来小伙伴们都知道了,羡慕就成了嘲笑了。

林奎宁红了脸,而他妹妹林西林就很大方承认:

“是呀,我父亲去日本学的医学,母亲也在北洋女医学堂读过书。”

杨金穗竖大拇指,这是一家高学历知识分子啊。

一群人把报摊摊主从包围圈里放出来,找了附近一家咖啡店,标题还是英文的,叫Scientific Coffee,嗯,这个名字就很民国了,如果要给民国评选个十大热词,科学一定能跻身前三。

店内的装修也很有工业革命时代的氛围,大概算是机械朋克风吧,这种风格很明显吸引了一堆热爱时髦玩意的年轻人,有不少和许霏差不多,也是带着弟弟妹妹甚至自己孩子来的,成功消解了装修风格中的冷硬。

十岁及以下的小学生们通通被分到牛奶和饼干,十岁以上的初中生就可以喝点刺激的,咖啡,原味的。

其他人之前已经喝过了,虽然觉得难喝,但时髦,因此都小口小口优雅进食。

而杨满福,作为乡下来的土包子,又因为身体倍儿好连苦药汁子都没喝过,看到一小杯黑色液体就觉得不详,闻到味道更觉得古怪,但此时的人们对洋货还比较迷信,尤其是看到价格——这杯咖啡7元,顶自家小姑写三千字楚惊鸿了。

闷头喝了半杯,然后被苦到面色狰狞。

杨金穗招呼服务生,让对方给拿点糖,又给杨满福倒了半杯牛奶进去,这才好喝了一点。

坐下来熟悉了一会儿,一群人才开始聊《楚惊鸿探幽录》,来之前,杨金穗已经和杨满福说好了,不要暴露她是作者这件事,就当作是普通读者。

杨满福很能理解小姑的想法,就像爷爷说的,才不外露嘛。

目前报纸连载了四个故事,有民俗悬疑,有正统探案,有推理情节简单但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还有刻画人性阴暗角落的,这都是杨金穗为了试探市场反应而特意在前期设定的不同探案风格。

“我最喜欢骨笛杀人案,读起来凉飕飕的,就像小时候保姆给我讲他们老家的精怪故事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