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 第8章 不分尊卑,以下犯上,形同谋逆

其实比起害怕,杨金穗主要是生气,现在自家已经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但总被这么一家毒蛇盯着也不是事儿,小老百姓在这个世道活着可太憋屈了。

看来只能借助一下舆论的力量了,不得不说,这招在古今都好用,而且在这个时代更好的是,想引发讨论也不用给平台花钱上热搜,报社还得倒找她钱呢。

杨金穗拿着杨大金打听到的孙家人做的糟污事,开始自由发挥写讽刺小文。

不得不说,孙家这兄弟俩的黑历史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包括但不限于逼良为娼、抢占农田、抢人家产、打死家仆......在这些重大问题面前,什么吃拿卡要、雁过拔毛、违规吃喝,简直都拿不出手。

看得杨金穗都觉得文思泉涌,用“灵乌”这个笔名,一连串编十几个故事,分散着投稿,大报社不收就给小报社,主打的就是信息轰炸。

此时的报纸都很敢登,作者们也很敢写,杨金穗写的一系列故事,并没有触发任何审核标准,基本都投过了。

于是,刚开春的北平,一沓沓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报纸四处投递,但无一例外都有一篇关于一名孙姓贪官的故事。

为了吸引读者,杨金穗连故事标题都用的是现代一些媒体喜欢的危言耸听、先发制人的标题模式,诸如《震惊,冀州天灾竟是因为他》《冀州某拾荒人靠捡他家垃圾月入过万,你还在等什么?》《孙扒皮自愿接收百姓田产商铺,这里的百姓有福了》。

杨大金看了杨金穗的原稿都说,即使很多黑料都是他提供的,但是面对这种标题,他还是会忍不住往下看

为了更方便传播,杨金穗还在每个故事里附带一两句顺口溜,如“孙县长,手太长,见了银元眼放光”“孙太爷,刮地皮,蝗虫过境也不如他”,用于进行市井的传播。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没什么娱乐,很愿意凑在一起传播顺口溜并在大街小巷疯跑,比粉丝控评都厉害。

北平城的老百姓,天然就是政治的爱好者,毕竟是皇城根下的笼袖娇民嘛,别管是开铺子的、跑堂的、做苦力的、拉车的,甚至是大烟馆的违禁药物爱好者,在这样的攻势下,都很难不对此留下印象。

正好赶上开春,天气变暖,大家都乐意出门转悠,像杨家住的巷子口,都开始有人坐在台阶上扯闲篇了,因为此地没人知道杨金穗那克死两个未婚夫的辉煌战绩,杨金穗也不再是众人说闲话的对象,反倒是大报小报里的孙贪官,成了大家口中的谈资。

有人是搞面向研究的,“按这上头的描述,眼小聚财,眉聚凶恶,口大吃八方”,这是个天生的硕鼠相啊。

有人是阴谋论爱好者,“你瞧这个故事里,孙扒皮派出兄弟扮成马匪劫掠过往行商,还步步高升,这说明什么,说明上上下下都靠孙扒皮这一手捞银子啊”。

还有人喝过几天洋墨水,难免感慨几句外国制度多先进、政府多清廉,再看我们国民政府,啧啧啧。

这些故事的传播,可以说是市井包围高门大户的方式,原本高门里很有一些人对这种故事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心虚,另一方面也是事不关己,反正雁过拔毛拔不到他们。

但家里的佣人会偷偷讨论,官衙的底层小役会义愤填膺,偶尔坐个黄包车也能听到,难免地,这些事也就传到他们尊贵的耳朵里。

于是,孙扒皮、孙刮油、孙捞钱、孙偷偷等一系列被杨金穗起在不同故事里的外号,很快就被明眼人理清了关系——同样的刚升任冀州某县长官,同样的眼小肚子大多吃多占,同样有个因为天阉而喜欢折磨幼女的兄弟,那请问,孙扒皮、孙刮油、孙捞钱、孙偷偷到底是几个人?

当然是一个了。

东四和史家胡同是北平中高层官员聚居的地方,酒桌上饭局里,也开始出现这个人的消息。

从已有的信息推断本人,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北平虽然没被选为新政府的首都,但余威犹在,尤其是对于津冀地区的官场,多少也有点面子,这些地方官员的任命,他们也能做些主。

就有人觉得孙县长丢人了,在他们看来,做官嘛,上下都贪,但贪得这么不讲究,让人抓着使劲骂,实在无能。

还有人觉得这个“灵乌”实在可恨,不分尊卑,以下犯上,形同谋逆——不用说,这一看就是遗老遗少,所谓头上虽剃辫,辫仍在我心。

他们试图去找到这个“灵乌”,很快就翻到了在此之前上稿的那篇文章,还是一篇讽刺贪官的作品。

原本还有人怀疑是孙县长的仇家,此时怀疑也打消了不少,臭嘴文人嘛,谁都要骂。

至于为什么要往死了骂孙县长,也能理解,灵乌之前骂的那个官员远在徽州,他肯定不了解,也就是听一些小报道听途说,就忍不住开骂;而孙县长人在冀州,离得如此近,消息肯定更多,可骂的也多。

和孙家有旧的一位官员,谈不上要帮孙县长出气,但还是打听了灵乌的信息,想着万一孙家熬过这一劫,可以借此和对方攀交情——他对孙县长的职位看不上眼,但通过这些故事,觉得对方很会挣钱,可以掺和一脚。

他和一家报社要了灵乌的原稿,试图辨认字迹,或是从墨迹和纸张发现什么。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杨金穗可是在现代高强度网上冲浪过的,披几个马甲是基本技能。

她以“灵乌”作为笔名时,用的稿纸和笔墨都和别的笔名不一样,又让小枣用幼儿字体抄过,在让杨大叔去送稿子的时候,还特意让他花了两个铜板找了个小孩跑腿。

该官员也看出来这稿子是小孩子抄的,用的纸张也劣质,他很聪明地勾勒出灵乌的大致形象——一个三四十岁的落魄文人,有孩子,写文一半是愤世嫉俗,一半是为了挣钱养家,或许是冀州原籍。

乡下来的穷酸文人,不足为惧。京城的消息传到冀州,孙县长的上官没觉得有什么,做官嘛,就是这样,辛辛苦苦,还得被骂,这些愚民根本不懂他们的辛苦。

不用说,孙县长做的那些事,他也拿够了好处。

于是,批评教育,开会检讨,内部自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连对外通报都用不上。

杨金穗当然没指望用这点舆论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她还在写。

她决定用虐心的故事,凄美的爱情,悲惨的经历,去反衬反派的可恨,没错反派还姓孙。

在杨金穗构思大纲的时候,杨地主寄给远房亲戚的信也收到了回复,他很有分寸,当然不可能让人家帮忙报复,也就是从中说和,别再找杨家的事。

这并不难,尤其是杨家还占理。

对方也爽快同意了,信中说,已经给冀州那边写信了,想必对方会给他这个面子。

杨金穗好奇,“爹,这是咱家的什么亲戚?”

杨地主:“算是你爷爷的兄弟的孩子吧。”

杨金穗迷惑,这个亲戚关系,其实已经算近的了,也不知为何来往这么少,而且之前也没听说过。

但杨地主不想细说,杨金穗也没再问。

冀州那边果然很快收到了信,孙县长虽然没被内部处理,但还是有些焦头烂额,原本想帮兄弟出口气,此时被人施压,只想拿兄弟出出气了。

“你看看你干的好事,非要和杨家人计较,人家背后也是有人的。”

孙奸商抱屈,他这生意挣的钱,一多半都给这个堂兄提供政治经费了,当初要抢杨家的商路,也是兄弟俩都同意的。如今想构陷杨家,也是孙县长主导,出了事怎么就怪他?

孙县长还不解气,继续骂:

“你搞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事,都给我停一停,你瞧报纸上都写了,还不觉得丢人吗?”

孙县长说的是报纸上提到的那个天阉且以折磨幼女为乐的兄弟——这其实就是孙奸商,消息是南格友情提供的,前世她的妹妹被烟鬼爹卖进孙家,就是这么被打死的。

严格来说孙奸商不是天阉,而是纵欲太早太疯失去了生育能力。

孙奸商此时也怒急,他最恨别人拿他的男子气概说事,尤其是还要污蔑他是阉人,此时就是再怎么捧着这个哥哥,都忍不了。

“大哥,如果不是你行事嚣张得罪了人,我也不会被人这么污蔑。更何况对付杨家为的又不是我,我挣的钱,还不都是给大哥用来活动关系了。”

兄弟俩满了一场,不欢而散,孙奸商气得不行,又不想回家,家里连个孩子都没有,回去做什么。

他找了几个朋友,去常去的酒楼喝酒,喝醉了就开始念念叨叨地骂人,又说绝后有多惨,哭得眼泪鼻涕都吃了一嘴。

就有朋友出主意,“不然过继个儿子,你大哥孩子多,又有前途,过继个孩子还能从亲爹那里得点好处。”

另一个朋友反对:

“孩子记事了,过继又如何?心里还是亲他亲爹娘。更何况,你家大哥如今最出息,日后他儿子得了你的家产再认回亲爹,恐怕家族也不会替你做主,这不是替别人做嫁衣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