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 第10章 听书迷夸夸夸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第10章 听书迷夸夸夸

作者:金非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9:46:26 来源:文学城

“我也是我也是,第一个故事很有我们东方文化的神韵。”

“还是官银案更好看,我全程都没猜到官银藏在哪了,而楚惊鸿竟然通过鞋底的泥就猜到了,好聪明。”

沈查理秀了下知识储备:“这个故事应该是参考了英国的《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这种推理的手法很像。”

沈娜拉附和哥哥:“我也觉得,不过福尔摩斯总穿深色overcoat,还是楚惊鸿的‘一身白衣,轻裘缓带‘更英俊。”

杨金穗作为福尔摩斯探案的忠粉,忍不住发声:

“主要是因为伦敦雨多雾多,而且污染严重,所以穿深色大衣更方便出门探案。”

“金穗你喜欢哪个故事?”林西林扭头问。

杨金穗其实也喜欢第一个故事,民俗怪谈是她的最爱。

但她也想看看后两个故事的受欢迎程度,就抛出话题:

“我觉得风留影为保护妹妹和孩子而设计杀死县官的案件很感人,当法理无法保护受害者时,她只能成为手握屠刀的那个人。你们觉得呢?”

有人认同,也有人觉得即使是出于无奈,杀人也是犯罪。为此,连楚惊鸿坚持查明真相送风留影入狱的行为也引发了争议。

因为这边讨论得太热闹,其他来喝咖啡的客人也开始插嘴了。

杨金穗发现,像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普遍更快意恩仇一点,恨不得说一句“九世之仇犹可报”;而年龄更大一点,则觉得要遵守规定,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保护自己。

当然,这也是因为来咖啡馆喝咖啡,普遍是此时的中上层人士,换句话说,没经受过多少不公之事,说不定还做过一些不好的事,因此更讨厌风留影这种做法。

要知道,这个情节她在家里念的时候,哪怕是最谨慎怕事的杨地主,都觉得杀得好,而像杨大叔杨大婶这种受了难只能卖身为仆的,受的委屈更多,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更是咬牙切齿。

不过,不管是认同与否,其他客人在听他们讨论的过程中,也开始对这个小说感兴趣了,于是杨金穗大方地把自己刚买的报纸分享出去,给自己的作品卖安利。

咖啡店的服务生看这边热闹得不行,过来询问需求的次数都多了起来,似乎是怕闹得厉害出了什么问题。

杨金穗多注意了一下对方,这是个挺年轻的男人,白肤,浓眉,穿得很精神,在提及各种菜品时,英文发音也标准——这在此时可不多见,能接受到英文正规教育的,家境怎么也得中等了。

就很奇怪,为什么会选择在一家咖啡店做服务生呢?

虽然此时的洋食店工资都不低,但能送孩子专门学英文的人家,应该也不会愿意孩子做这个,此时的职业歧视还是很顽固的。

而且还有一点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腰背似乎过分挺直了,要知道,做服务性质的工作,总是会习惯性弯腰的,这一点,杨金穗在茶馆酒楼的伙计身上能经常看到。

不过也说不准,毕竟这是一家咖啡店,可能会要求服务生也保持优雅和体面的姿态。

杨金穗抬头多看了几眼,许霆注意到了,老气横秋地叹气:

“你也觉得他长得英俊吧,我姐姐之所以总来这家店,就是觉得他好看。你们女人都这样。”

许霏敲了弟弟脑门一下,解释:

“才不是,他是我们中学前几年毕业的学兄,但是据说因为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往上读,有一次回学校请老师帮忙给他找个活干,老师就给他介绍了这里。我想着多来消费几次,他说不定能挣到足够的钱去继续读书了。”

林奎宁和许霏同一个中学,也就是杨满福正在奋力冲刺的师范附中,闻言也插话:

“是的,我也知道他,他学习很好的,尤其是英文和日文,据说是打算出国读书的,如今也去不成了。”

杨金穗好奇:

“他叫什么?”

杨满福惊恐:不是吧,小姑,你难道真看上他了?

作为小地方出来的土包子,杨满福对此接受无能。

“白仲书。”

杨金穗觉得这名字耳熟,但她生活至今,好像还没认识过姓“白”的人,也只能当自己是记错了。

在咖啡店又消磨了一会儿时光,杨金穗这才和新朋友们分开,带着大侄子回家。

杨满福恋恋不舍地和林奎宁以及田元道别,倒是和方明远、沈查理比较生疏。

路上杨金穗就问:

“你和方明远、沈查理聊得不好吗?”

“感觉他俩都很有距离感。方明远问我家里是做什么的,我说了,我感觉他就开始冷淡了下来。沈查理倒是没有,但他说话太喜欢加洋文了,我听起来费劲。”

对方明远,杨金穗不做评价。

但沈查理,她觉得对方可能只是日常习惯了这么表达,而且此时的很多外文表述还没完全翻译成合适的中文表述,对于接受过外国教育的人来说,的确是中洋混杂的表述更方便。

不过交朋友这种事嘛,合得来才是最重要的,倒也没必要勉强自己。

回家后,杨金穗继续奋笔疾书写悲剧爱情,因为希望这本书的社会反响大一些,杨金穗是打算写成连载的,方便口碑发酵。

再加上自家的危机暂时解除,她也没有写得很着急,只等着日后孙家翻车了,这本书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株稻草即可。

等把全文二十几万字写完,时间已经到了四月底,其实原本没这么慢的,因为字数多,丢了会很麻烦,杨金穗怕报社不录用也不给她退稿,所以多抄了几遍。

首选还是《家庭报》,毕竟题材合适,又有合作基础,过稿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家庭报》的稿费也更高一点。

这次回复很快,报社同意连载,给出了千字5元的价格——这倒是比上一篇短文的稿费还高,编辑也给出了解释,因为杨金穗上一篇作品的反馈不错,一些夫人太太在茶话会、舞会等场所表达了对这个故事的喜欢,主编就决定给杨金穗按照老作者的标准来。

这倒是杨金穗没想到的,那几个短篇故事,过稿是过稿了,但是社会讨论度都不是很高——就杨金穗能接触的人群中,讨论度一般。

杨金穗还以为都没什么水花呢。

现在想想,可能是受众群不是她能接触到的,而那几篇文章的水花也没大到能在报纸上出新闻的程度,所以没传到她耳朵里。

不管怎样,稿费提升了总是让人幸福的,杨金穗觉得自己考学校的压力都没那么大了。

而好消息还不止一个,没几天,杨金穗收到了《京报》的来信,说报社攒了一箱子读者来信,让身是客找人去取一下。

因为杨金穗没有留自家的地址,只是留到了邮政大楼的信箱地址,报社也没办法邮寄,只能写信通知让去取。

这就又得麻烦杨大叔了。

杨地主嘟囔:“留家里的地址多好,每个月还得花好几元去租信箱,还租了四个,钱多的烧的。”

杨金穗自动忽视亲爹的抱怨,她之前已经解释过几次了,其实杨地主心里也接受了,只不过还是心疼钱,总要抱怨几句。

随他去吧。杨大叔搬回来一箱子读者来信,往炕上一倒,铺满了三个女孩睡觉的地方。

小枣惊讶:“哎呦城里人这么爱写信啊,邮票和信纸都是要花钱的。”

杨金穗解释:“能读得起书的,也不差这点邮票钱了。”

杨满仓杨满谷都围上来,帮着小姑拆信,他俩如今已经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了,一边拆一边念信封上的字,多是“某地某某某号”,这地址一般是北平的,也有零星几封是外地邮寄;然后是“身是客收”,也有人措辞更客气,会写“身是客先生收”。

这俩孩子都没收过信,都觉得稀奇,竟然有这么多人给小姑写信。

杨金穗一个一个接过来看,有人会用很直白的话语夸剧情、夸其中的角色;

也有人会认真分析文中某个情节的寓意,严谨程度堪比写了篇学术论文,恨不得分析到“死鱼眼睛为什么泛着冷冷的光”的程度。

还有人会对剧情提出意见,比如有人就觉得楚惊鸿如此可怜可爱,为何不能让他获得真挚的爱情呢?

这种想法,大概率是女读者了,因为男读者普遍不会觉得楚惊鸿“可怜可爱”,而会觉得“楚惊鸿这么强,怎么能没有几个红颜知己”。

甚至还有人会说“风留影虽是妇人,但风华犹存,也不是不可以和楚惊鸿来一段”——拜托,你见过警察和被自己抓的犯人在一起的吗?有没有点立场了?

而还有一类说法更奇特,会认为,异国如此强大,而宋朝如此腐朽落后,还不如就这么让异族统治了,何必螳臂当车。

只能说,这就是民国了,古今碰撞,东西碰撞,一些突破三观的观念因此也有市场。比如此时就有人坚定不移地认为要全盘放弃中华文化,甚至是汉字,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