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乱臣贼子 > 第4章 妄动

乱臣贼子 第4章 妄动

作者:西沉月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8:53:29 来源:文学城

过了半个时辰,齐院判擦去血污,用绷带覆满十灰散裹住伤口,才呼出一口气宣布结束。

贺渡松开他,手腕已按得酸痛。他转着手腕,想了想道:“你再瞧瞧他的腿,是不是真坏了。”

齐院判卷起肖凛裤腿,再取银针火烤后扎进几个穴位。肖凛兀自昏睡着,没有反应。

齐院判取下针,道:“麻痹甚重,没有知觉。”

居然是真瘸了。贺渡有一万个想不通,道:“知道了,去熬药吧。”

床褥已被血水浸透,贺渡吩咐人将其卷走扔出去。而榻上的人,却不能一块打包丢弃。

他犹豫片刻,取来厚毯,将肖凛包裹得严严实实,轻手轻脚地将他抱入自己卧房。

刚踏入门槛,怀中之人忽然睫毛一动,微微睁开了眼。

贺渡手臂僵住。小心翼翼地将人放在榻上,他试探地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殿下?”

没有反应。那双空茫的眼睛望穿了他,不知看向遥远的何方。

贺渡这才松了口气。不是醒了,只是意识偶尔浮动。

而此刻的肖凛,确实恢复了些许神智。他能感受到有人在动、在说话,但那一切都像隔着水帘。眼前模糊无色,耳边嗡嗡作响。

他像被困在一架透明的笼子中,全身上下被沉重的虚脱感压制得无法动弹,想呼救却连开口的力气都无。

齐院判端着一盏热腾腾的姜汤走进屋内,道:“殿下饮过酒,不宜吃药,先喝姜汤驱寒,晚上若能醒来再服药。”

“有劳。”贺渡接过碗,吹了吹姜汤上冒着的氤氲热气,考虑着怎么才能把汤给床上的人灌进去。

齐院判却站在原地不动,神色迟疑,欲言又止。

贺渡抬眼看他,问:“怎么了?有话不妨直说。”

齐院判斟酌片刻,道:“方才为殿下把过脉,只怕这热症并非全由箭伤所致。他其实是肝气郁结,急火攻心,才使得热势汹汹,昏厥不醒。”

贺渡沉默良久,才道:“此事不必上奏太后。便说他醉酒染了风寒,旁的不必提了。”

“是。”齐院判应声,留下疏肝清火的方子,悄然告退。

他知道,肖凛为何生气。

西洲王府和血骑营拼命除掉了大楚西疆的一大危患,换来的却只是一堆没用的勉励和破铜烂铁。太后圈他在京摆明了不想让他续写西洲王室的辉煌史册,换了谁能不心冷。

夜深时,肖凛醒了一回。

屋子暖意氤氲,他睁眼时,视线有些模糊,看见案几旁坐着一个人影,低头看着什么。

他眼皮沉重,闭了闭再睁开,认出那人是贺渡。想说话,到了喉咙却变成一声咳嗽。

贺渡放下手中卷宗,起身走到床前:“殿下醒了?”

肖凛眉头皱成一团,声音嘶哑:“这是……哪里?”

“我的宅邸。”贺渡带着惯常温和的笑意,“殿下放心,这里安静,太后也吩咐过,要我照顾好殿下。”

肖凛没有说话,眼神从他脸上移开,落在帐边垂下的一缕金穗上,心中无奈——还是没能逃得过。

贺渡在他额头探了探温度,触手依旧滚烫。

“还在烧。”他道,“伤口还痛吗?”

肖凛厌恶这种亲昵的举动,本想抬手挥开,却连这个动作都力不从心,只能偏过头去,避开他的触碰。

贺渡不介意他的疏远,吩咐人端来姜汤,试过温度后送到他唇边:“殿下喝些姜汤,暖暖身子。旧伤复发,以后可千万别再饮酒。”

“拿开。”肖凛闭上眼,冷声道。

贺渡充耳不闻,仍将汤碗递近几分:“殿下若想活着离开长安,就先把这碗喝了。”

肖凛斜眼觑着那姜汤:“下毒了?”

“......”

贺渡拿起汤勺,舀起一口先放进自己嘴里:“放心,无毒。”

肖凛将信将疑,目光落在他用过的汤勺上,嫌恶之色都快从眼里渗出来了。

“............”

“再取一只新的来。”

很快,新碗新勺被送上。贺渡舀起姜汤,再次送到他唇边:“殿下,现在能喝了吧?”

短暂沉默后,肖凛别开脸:“……给我。”

贺渡这才小心扶他坐起,一口一口喂下。

姜汤滑入腹中,滚烫灼热,仿佛点燃了那片尚未愈合的伤处,烧得腹中紧紧发疼。

喝完药后,肖凛靠在床头,指尖轻轻抠着被褥的暗纹,盯着窗外微亮的雪光。

贺渡把空碗放到一旁:“殿下不必多想,待身体好转后,想去哪里都成。”

“想去哪里都成?”肖凛冷笑,“你能放我回家吗?”

贺渡笑意盈然:“长安不正是殿下的家么。殿下要知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肖凛与他对视片刻:“这算威胁么?”

“算提醒。”

肖凛闭上眼,不再理他。

贺渡坐回案几后,目光仍时不时落在那榻上的人影上。那人瘦得惊人,靠着床边仿佛随时会断折,却有种刚硬的倔强。

肖凛过于疲惫,不知何时又闭上了眼,这一病来势汹汹,直高烧了五天四夜,才从凶险中脱身出来。

经过数日昏沉,一日清晨,他被曦光彻底晃醒。

屋中炉火未灭,暖意充盈。他平躺着,目光落在雕花床帐垂下的流苏上,整个天地都寂静无声。

他躺了片刻,抬手覆在自己额头上,仍有余热,但比前几日那烧得头昏眼花的高热已轻了许多。

门响了一声,肖凛偏头,便见贺渡掀帘而入。

“殿下醒了。”贺渡目光落在他瘦削的脸上,“如何?可觉得好些?”

肖凛没答,垂眼扫过他手中托着的木盘,上面放着一碗药,黑沉沉的药汁泛着苦涩的气息。

这几日他虽病着,但不是全无知觉。他数次有感,仿佛有人轻柔地解开自己的衣裳,擦拭伤口重新上药,还会把自己抱在怀里,汤匙撬开嘴一勺一勺把汤药喂进去。偶尔,他还会闻见自那人衣襟上逸出的杜若香。

大概就是眼前这人做的了。

贺渡走近,将药放在床头矮几上,拿起银匙轻轻搅拌,发出“叮叮”轻响。

“殿下可算醒了,我都以为你晕过去了。”他道,“太医吩咐过,要趁热喝。”

肖凛侧目,半晌才伸手去接:“不劳大人亲自端。”

“殿下是大楚栋梁,我亲手照料也是应当。”贺渡将汤匙递去唇边。

他愿意伺候,肖凛也不再客气,就着他的手低头把药吞了下去。

药极苦,苦得舌根发麻。

喝完后,姜敏进来收碗,见肖凛脸色仍苍白如纸,道:“殿下再歇息一会,属下去熬些热粥。”

肖凛点头,目光落在窗外。檐角还挂着残雪,偶尔有乌鸦落在庭树上,抖落一地雪花。

这一院落极静,静得让人烦躁。

“这里太静了。”肖凛道。

贺渡笑道:“素日这里只我一人住,我不喜吵闹,底下人不敢弄出什么动静,的确冷清了些。”

“你看着不小了,没有娶妻?”肖凛漫不经心问了一嘴,“令尊令堂也不在京中颐养天年?”

贺渡言简意赅:“我父母早亡,尚无成家之心。”

肖凛嗤道:“孤家寡人,和我一样。”

贺渡笑了笑:“殿下若觉得冷清,我可让人找些书册、棋局、或是调琴供殿下打发时日。”

“不必,我没有那般闲情逸致。”肖凛靠在床头,“你也不必日日守着我,太后那边要问起来,我自会回话。”

贺渡看着他,道:“殿下误会了,照料你,并非全因太后之命。”

“哦?”肖凛挑眉,“那是为何?”

“因为臣愿意。”贺渡目光坦然,却又像一汪深水,看不出底色。

他说的话,肖凛连个偏旁都不信。重明上下的人惯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再问下去也是枉然,他索性不闭上眼不再理会。

贺渡起身,揭开薰笼铜盖,从抽屉中取出一盒香料,似是随意地道:“殿下可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吗?”

肖凛仍闭着眼:“大人指的是长安,还是贵府?”

“有何区别?”

“若说是贵府,我确实不知。”肖凛慢悠悠地道,“还请贺大人指教。”

贺渡取出一撮香料添进薰炉中:“我怎敢妄言。殿下身处局中,应当比我清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贺大人最得太后信重,想必冰雪聪明。”肖凛道,“不如替我分析分析。”

贺渡看了他一会儿,忽而笑了,道:“殿下离京后,一手建起血骑营,让朝中许多人都大吃一惊,包括我。”

肖凛看着他,似问非问:“是么。”

血骑营的名字,是肖凛亲自取的。这支军队的前身,是身处风雨飘摇中、险些分崩离析的西洲军。

十五岁那年,朝廷的如意算盘,是让他死在战场,西洲王府绝后,届时便可顺理成章地废藩改制,收归兵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朝廷给西洲设下了一堆烂摊子。初返故乡,迎接肖凛的是一地狼藉的残局。

昔年,狼旗与西洲势均力敌,虽多有骚扰,终究没成全面战争。西疆已太平二十余年,期间朝廷多次以“改军制”“精简建制”唯由调整西洲军。多支西洲精锐被调出,纳入凉州军籍。

一向强势且张扬的西洲王肖昕,不知是念在身在京师的独子,还是另有掣肘,在兵权重务上却一反常态地保持了沉默,任由朝廷将西洲军切割得支离破碎。

数年下来,西洲军军纪混乱,良将凋零,战力大减。狼旗得以突破西疆边线,侵占城池,大肆掳掠烧杀,皆仰赖朝廷的胡作非为。

此情此景之下,肖凛似乎穷途末路。可也许真的是天命护佑,他不仅没死,还相当漂亮地活了下来。

归西洲不过个把月,他便识破症结所在,西洲的骑兵崩溃了。

他盘点兵册,发现原有骑兵将领大多已调走或病故,残余者资质平平;再加上西洲气候干旱,开辟屯田导致水土流失,草地成片消失。朝廷自来不管西洲死活,从未有一粒粮草相助。没有好草,马匹瘦骨嶙峋,打起仗来自然一溃千里。

除操练军伍外,肖凛还亲自下田巡视,研习治沙沃土之法,在边地开辟水草地数十处,育马养兵,为骑兵重整根基。

历经七年,肖凛将父祖留下的四支老军合并,训练成一支全新骑军,赋名“血骑营”,成为大楚西境最坚不可摧的防线。

贺渡看着当中萦绕而起的熏香,道:“虽然血骑营的出现,彻底打乱了朝廷分剥西洲兵权的计划。不过狼旗威胁仍在,朝廷还需仰赖肖家,只要殿下守在西洲,不要轻举妄动,朝廷便不会出手,殿下也不会如今日这般受困京师。”

肖凛未作回应,权作默认。

他如今身陷京师,的确有一大半原因,是因他确实“轻举妄动”了。

贺渡看着他,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今年秋天,血骑营究竟为何会与狼旗打起来?”

肖凛撑着太阳穴,蔑然一笑:“贺大人不是消息最为灵通么,不如猜一猜?”

贺渡淡淡道:“我不管军务。”

肖凛道:“那现在怎得关心起来了。”

话里话外讽刺他多管闲事,贺渡却不急不躁地道:“殿下到了我府上,我也想搞个清楚,究竟为何。”

肖凛反问:“这难道不是你的主意吗?”

贺渡道:“我若说不是,殿下信吗?”

肖凛当然不信,不过就算是他的主意,没有太后点头也不成。

战事既已落幕,也无甚好隐瞒的,便解释了几句:“入夏时,我的边境驻军来报,说发现狼旗辖下数城突然抽调了大批人手,我派人探查,发现他们向西而去,方向正是凉州。”

“凉州那时大旱,自顾不暇,我料他们想趁火打劫。”他严肃,“凉州虽不富裕,却盛产矿石,还是东去通往长安、南下通往江陵的要冲,一旦失守,后患无穷。”

贺渡道:“然后呢?”

肖凛看了他一眼:“贺大人或许知道,我父王夏天时给朝廷上了道折子。”

“知道,仿佛是增兵的折子。”

“不是增兵,是请战。我与父王商议,想与其被旗人打个措手不及,不如先下手为强。”肖凛眼里浮起一片嘲弄之色,“陛下是怎么批复的,你知道吗?”

贺渡摇头:“军务折子是机密,太后也未曾向我提起过。”

“说我疑心甚重,草木皆兵。”肖凛嗤了一声,“朝廷不相信我们的话,只以为我们要借机起兵,扩张兵权。”

贺渡略一沉吟,道:“凉州不在西洲管辖范围内,令尊这样上折,确有越俎代庖之嫌。”

“可凉州兵马调去镇压旱灾流民,城防已空。”肖凛反问,“靠这样一州残兵断粮之地,如何挡得住外敌?我派人密探,发现旗人已在凉州边境修筑暗堡,若再不起兵镇压,只怕祸及中原。”

贺渡一顿,刹那间明白过来:“所以殿下今秋,是无诏起兵。”

“火烧眉毛,我不得不起。”肖凛直视他,“敌人已蓄势待发,朝廷却怕我图谋不轨,我若再等,凉州危矣。”

于是,肖凛率血骑营绕过朝廷,自行于凉州设伏。果不其然,狼旗王军于祁连山中暴露踪迹。他不待战书往返,亲自一箭射杀狼旗太子赤烈格,战事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战火蔓延如燎原之势,朝廷措手不及,只得仓促下旨,令凉州军支援。两军合围,又有肖昕带一队精锐从侧翼包抄,将狼旗王军困于山中。一个半月内,血骑营断敌粮道,施以熬鹰之策,硬生生拖垮了敌军主力,终在河西走廊大败狼旗。

肖凛说完,静静看着贺渡。

贺渡左手抱着右手手肘,右手撑着下巴,面色沉冷。

半晌,他道:“抗旨出兵,殿下好魄力。”

肖凛再病,也不至于听不出好赖话。贺渡讽刺他,他不仅不在意,还扬了扬下巴,道:“过奖。”

贺渡眉心更紧:“太后与陛下已经对血骑营忌惮至深,殿下何故还要将手伸得这样长,凉州战与不战,与你何干?”

肖凛冷笑道:“太平时候嫌我手长,怎么不想想万一凉州被破,旗人直捣长安会是个什么情景。南疆有烈罗,破岭南则江南危,朔北有金国,破朔北则盛京危,都是一个道理。大楚十四州,哪个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非要等狼烟烧到宫门口了,才悔战不及吗?”

贺渡张了张嘴,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肖凛有些奇怪,道:“贺大人问这些,是要劝我安分守己?”

贺渡转过身去,道:“不,只是觉得,殿下如此做,太过孤注一掷,得不偿失。”

肖凛怔了怔。

可能是他烧糊涂了,居然听出了一丝怜惜。可惜他病中乏力,又对着一位政敌掏心掏肺说了半晌,实在无心再去探究贺渡演的什么戏,于是潇洒地一挥手,仰面倒在了枕头上,道:“得失与否,让后世去评说吧!”

“殿下累了?”贺渡见他面露倦色,也便不再多言,“那便歇息吧。”

肖凛翻了个身,懒懒地摆了摆手,不再理他。

贺渡替他掖紧被子,默然退下,顺手带上了门。

但他没有走远,只伫立在廊下雪后的花圃中,久久未动。

他在反复思量刚才那一席话。

原来肖凛心中一门清,他分明知道哪些举动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不利——收编西洲军、建立血骑营、抗旨引战、越州出兵、最后还大胜归来——无一不是狠踩朝廷逆鳞,无论单拎哪一条出来,都足以让朝廷下定决心对西洲王室赶尽杀绝。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这些事做了个遍。

皇帝下旨召肖凛入京,名为封王,实为清算。但以如今西洲的实力,已经没必要对朝廷言听计从。肖凛可以装病不来,至少可以避一阵风头。

可他偏偏带着一身未愈的伤,还不携一兵一卒,堂而皇之的就来了。

肖凛能顺利入京,没有被刺客刺杀在半路,贺渡觉得他已是福大命大。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只是因为急不可耐地要个西洲王的封号?

然而肖凛已是西洲的无冕之王,他不是蠢人,亦不会做无用之事。

那他所图,又能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