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乱臣贼子 > 第39章 皇帝

乱臣贼子 第39章 皇帝

作者:西沉月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8:53:29 来源:文学城

这一夜,肖凛未能安眠。

月色在床帐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盯着那道暗影出神,脑中反复回放着与贺渡在灌木中翻滚的一幕。

贺渡既能让九监的主事出现在秦王的宴席上,便说明他与秦王之间,远不是外界所传的势同水火。很可能是与对待肖凛一般,亦敌亦友,逢场作戏。而九监借着重明的默许,想要铲除外戚,还朝纲以清明,才会来试探最有可能下手的肖凛。

柳寒青不是乌合之众,他是白崇礼的门生。能在如此年轻便坐上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也断不可能只靠文章名声,那背后,少不得白相一脉的提携。

一个国子监祭酒若真要带着自己的学生干大事,怎能越得过自己的老师?白崇礼为三省之正一品大员,在这裙带交错、派系如林的朝堂上,若真是独善其身、又怎会放任弟子介入这滩风险巨大的浑水?

换句话说,白相的态度,极可能与柳寒青如出一辙。

再顺藤摸瓜,白崇礼之下,还有其女婿杨晖,执掌两万禁军,平素在朝中装得极服从太后之意。可那日血骑营与重明司大打出手,杨晖却与贺渡心照不宣,未曾借机大泼脏水,如今回想,也越发古怪。

肖凛越想,越觉脊背发凉。

朝中到底有多少势力,暗中与重明纠缠不清?

那股隐伏在水下的“清君侧”之风,也许早已悄然汇聚,成势成流。这规模,恐怕远比他料想中庞大。

而能将这一切理顺、串联、引导,甚至掩藏得井井有条的功劳,十之**,都要归于那位“太后身侧最利的一把刀”——贺渡。

贺渡接掌重明司的那一年,恰好与肖凛离京同年。八年光阴实不算久,他竟能在这不充裕的时间里,几乎改写了整个朝中的势力格局。

更可怕的是,他瞒住了所有人。

太后瞒了,安国公瞒了,三省六部都只能看见一片被重明粉饰过的太平。

肖凛烦躁地翻了个身。

也许,他真的低估了贺渡。这个他一直以为不过是趋炎附势,太后权臣的人,却八年来在长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肖凛甚至从未认真深挖过,这人没来由的体贴与殷勤,到底想要什么。

他无疑是个极其危险的存在。

但肖凛却隐隐觉得,贺渡对他未必全然虚伪。

因为他想起了一件旧事。

他离京前的神武门外,车辇四周皆是围观百姓与朝臣。那个在人群之中给他做口型“平安归来”的人,他记起来了,正是出现在太后身边不久的贺渡。

可那时两人压根不认识,彼此甚至连句话都未曾说过。

贺渡原是早早注意到了自己,如果预谋起于那时,肖凛除了说一句佩服,别无话说。

他辗转反侧不得安眠,身子却极其疲惫,很快头晕脑胀,胸口突突地跳,有点像猝死先兆。他感觉,如果再让贺渡这么“照顾”下去,过不了多久他就得英年早逝。

他原不愿吃助眠药,可拖着也只是折磨自己。终于翻身坐起,从床头取出一瓶大蜜丸。

这药丸足有龙眼大小,不借水吞服必定噎死人。肖凛端起茶壶,一口灌下,果然被噎得翻了好几个眼,几乎没被当场送走。

次日早晨,他起身照镜,眼下乌青一片,怎么遮也遮不住。

他拖着沉沉的身子去吃早饭,一进屋,竟见贺渡已坐在桌边候着了。

依理此时他应在早朝,肖凛恹恹地问:“你怎的还没走?”

贺渡倒是神采奕奕,丝毫没被昨夜插曲搅扰,道:“陛下病重辍朝,我不必去了。”

他殷勤地端来蒸饺和肉粥,肖凛困得不想挑嘴,拿几样腌菜配着草草吃了几口。

贺渡看着他,伸手一摸他泛红的眼角,道:“没睡好?”

肖凛反应极快,一巴掌打在他手上,道:“你肩膀不疼了是吧?”

“都紫了。”贺渡顺势就要脱衣给他看。

肖凛把饭碗一撂,转着轮椅就往外走。

贺渡追出来,跟他一块入宫请安。贺渡不骑马,非要与他同乘一轿。

肖凛困乏至极,懒得理他,一路靠在车壁昏昏欲睡。两人之间仿佛有种默契,谁也未提起昨夜那场打滚摊牌的风波。

待至乾元殿中,见着元昭帝,肖凛才知贺渡所言不虚。

元昭帝那副身子骨,活脱脱像个鼓胀的皮球,短短几日便胖得惊人。站都站不稳,下床须仰仗两名内监搀扶,只稍微动上几步,便喘得像是要咽气,故而长日躺着,不肯行动。

元昭帝半卧于榻上,一个娇俏的宫装丽人跪在榻前给他剥葡萄吃。

他身侧伺候的永福,走近轻声提醒道:“陛下,西洲王世子来了。”

元昭帝睁开眼来,眼中灰白混杂,浑浊不堪。他爬起来道:“世子来了呀,快让他进来,你先出去。”

他推着那女子走,女子听话地站起来,碎步退下。

门口等候的肖凛不认得这是哪宫娘娘,只得低头避嫌。

他进殿,趋前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元昭帝伸出一只手,示意他靠近些:“靖昀,快过来。”

这是他第一次唤肖凛的字。

肖凛应声上前,才靠近几步,先闻到一股难掩的腐腥药气。他低头行礼,道:“听闻陛下龙体抱恙,臣特来请安。”

元昭帝拉住他的手不放,满脸欢喜道:“太好了,你来了,快陪朕说说话吧。这几日困在榻上,人都要发霉了。”

肖凛道:“成日躺着人更犯懒,陛下脸色不好,还是得多出去走动走动。”

元昭帝黯然道:“原是点小病,谁想越治越坏,你可不知把朕折腾成什么样子。母后着急,让朕静养,不能乱跑。”

肖凛道:“太医院汇聚天下杏林圣手,照理不该如此。”

“这就是命吧!”元昭帝叹道,“不是所有病都有药石可解。”

说着喘了两口气,又道:“你身有旧伤,前阵子又出了静室之事,朕原想见见你,母后却说你病体未愈,不能入宫,如今好些了吗?”

肖凛摸着左臂,道:“换季易发旧疾,倒与那事无关。眼下已无大碍,多谢陛下挂怀。”

元昭帝侧身的姿势支撑不了许久,半躺下去,双手覆在臃肿的腹部上,道:“你啊,在长安过得不称心吧,其实朕私心想让你早日袭爵,回去领兵。藩王宗室总在长安窝着也不是个事,可惜,母后她不允。”

肖凛垂眸,不语。

元昭帝又道:“你和朕一般大,朕的大公主都上学堂了,你还孤家寡人一个。母后说想给你择一门长安世家的闺秀为配,待定了婚事再议袭爵之事,也好名正言顺。”

“太后之恩,臣感激不尽。”肖凛面无表情地道。

元昭帝唇角泛起白沫,却仍笑着道:“听说西洲重武,连你王府侍女都会骑马猎狼。长安女子温婉有余,却总是像块木头,你可有看得上的?”

肖凛也笑:“不拘性子,合得来便好。”

元昭帝凝望他片刻,忽然问道:“你想留在长安吗?”

不待肖凛答话,元昭帝自嘲一笑,道:“是个人哪有不恋故乡的。你又做不得主,朕问你有什么用。”

肖凛答道:“西洲是父母在的地方,长安是臣自小长大的地方。说来惭愧,臣没有真正的故乡,也就谈不上乡情了。”

“你倒是看得开。”元昭帝望着殿顶鎏金盘龙图,自言自语般道,“可是再心宽,就没有意难平的时候?朕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吧,朕有时看着你,便会想到自己,忽觉这些年……过得太糊涂了。”

肖凛道:“陛下何出此言?”

元昭帝叹了口气,道:“这些日子,总有许多大臣前来请安。朕看着他们的脸,一个个都觉得眼熟,可细细一辨,却又陌生得很。回忆从前同他们说过什么,竟是模糊一片,全记不得了。才发觉,这些年竟都是稀里糊涂过来的。”

皇帝年轻的脸上,肖凛居然看出了几分不合年岁的老态龙钟。他装糊涂道:“陛下万机在身,凡俗细务,自不必尽记。”

元昭帝却摇头,颓丧地道:“靖昀,你明白朕的意思。朕是说,朕这一生,一件事也没做得成,现在病成这个样子,想想真是不甘心哪。”

肖凛差点脱口而出一句“早干什么去了”,终究还是咽了回去,道:“陛下切勿伤感,病总会治好,有励精图治之心就不算晚。”

“你别安慰朕,朕知道那堆老臣,明面上称朕是明君,背地里都在看朕笑话,觉得朕只知道花天酒地,性子软,好拿捏。你,你心里头,恐怕也对朕失望透了吧!”

肖凛看着他,道:“臣不敢。”

元昭帝眼圈红了,道:“朕何尝不想把这大梁担起来,尽个做君王的责?可朕……不敢啊!”

肖凛道:“陛下别忘了,大楚的江山姓刘,是太祖披荆斩棘打下来的。如今坐在这江山正中,却要唯唯诺诺,岂不是太憋屈了?”

“对,就是憋屈!”元昭帝忽然一振,眼中亮起微光,“你说得太对了,太憋屈了!你看看这长安,内外三重兵力,京军、禁军、巡防营,围得跟个铁桶似的。可朕往手里一看,空空如也!朕连晚上睡觉都觉得锦被生寒,生怕哪天闭眼,就有人来割了朕的脖子!”

肖凛静静听着,道:“陛下敬重太后,太后念多年母子亲情,会让这些人好好保护陛下的。”

“那是从前。”元昭帝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可如今有了皇子,她便不需要朕了……不需要了……”

他眼底浮起水光,竟滚下一滴泪来。

这窝囊样子让肖凛实在看不下去,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

宫女端着一盏汤药进来,永福上前接过,跪道:“陛下,该喝药了。”

元昭帝擦了擦泪,道:“先放着吧。”

永福小心道:“太后娘娘交代,要趁热服。”

元昭帝不耐地一挥手,脸色涨红,道:“朕说等会儿,听不见吗?啰里啰唆,下去!”

宫女与宦官低了头,鱼贯退下。

药盏搁在一旁。元昭帝看着药,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哽咽道:“靖昀……靖昀……朕这一生最悔的一件事,你可知是什么?”

肖凛拿起案上手绢递过去,道:“臣不敢妄测。”

元昭帝一边拭泪,一边哀痛道:“是未曾为母妃尽孝,也没能守住她的母家,朕无能至此,枉为人子,枉为天子啊!”

那“母妃”不是陈太后,而是先帝宠妃怡贵妃,他的生母孝纯太后。

肖凛道:“陛下切莫自责。长宁侯之案虽使人痛心,然事涉谋逆大罪,证据确凿,陛下身为九五之尊,自不能徇私枉法,又何必自苦。”

元昭帝胸口上下起伏,几乎喘不过气,道:“朕从没真信他会谋反!可铁证如山,朕也无可奈何。”

他颤颤地伸出手,将床头那碗黑沉如墨的汤药端起,喃喃道:“靖昀,这药,朕……真不想再喝了。”

肖凛看了一眼,道:“太后娘娘一心忧念陛下,陛下为龙体计,还是喝了为好。”

“可朕已经喝了几十、上百碗!”元昭帝抬高了声音,带着哭腔,“日日夜夜,从未间断,可病不但未好,反而越发难受,既然无用,母后为何还要逼朕喝?”

肖凛静默片刻,伸出双手,道:“陛下乃一国之君,不愿服,当然可以不服。不如将药给臣。”

元昭帝将碗递至他掌中,肖凛托住,碰一碰碗壁,道:“药已凉,确实不宜再入口。”

他翻手将药尽数倒入了痰盂中,又将空碗也扣了进去。

元昭帝怔怔看着,一颗豆大的泪珠子又从眼眶里掉出来,紧紧抓着肖凛,像抓一根救命稻草似的,道:“靖昀……你别走,留下来,陪朕用饭,好不好?”

肖凛轻声应道:“是。”

太后今晨往大相国寺礼佛,要至傍晚方回。午膳便设在乾元殿,肖凛陪着元昭帝清净吃了一顿。

元昭帝虽然病重,胃口却不小,一顿快顶肖凛两顿。他说自病了以后不但没有食不下咽,反而饿得更快,总不能忍住。原本不过是福态微显,如今不过半月过去,身体却似被风吹鼓起来了一般。

肖凛说了几句劝慰他的场面话,饭罢又服侍着皇帝午睡,才起身出殿。

殿前垂柳已吐新绿,柳丝如烟,随风飘拂。

贺渡倚着一棵老柳,仿佛算好了他出来的时辰,静静候在那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