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的兵荒马乱尚未平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便在名为 “初一(3)班和谐大家庭” 的微信群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李悦是在周六上午被一阵密集的微信提示音吵醒的。前一晚她批改作业到凌晨一点,眼下眼睛还肿着,揉着惺忪的睡眼点开群聊,消息已经堆积了 99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是下周一即将到来的教师节。
第一节:风波乍起
始作俑者是赵阔的妈妈,一位微信名叫 “阔天空” 的家长。她发了一段足足 60 秒的语音,李悦耐着性子点开,里面是热情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声音:“李老师辛苦了!各位老师辛苦了!教师节到了,我提议咱们班家委组织一下,集体给老师们买份像样的礼物,蛋糕、鲜花再加个颈椎按摩仪,老师们平时批作业多累啊!咱们班四十二个孩子,每人凑两百块,多退少补,我来负责采购,保证透明!”
这条语音刚发完,群里立刻热闹起来。“张昊妈妈” 秒回:“阔天空妈妈想得周到!应该的,我现在就转钱!”“刘浩爸爸” 也跟着附和:“李老师这么负责,咱们必须表示支持!”
看着滚动的消息,李悦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学校上周刚开了会,明确禁止教师节收贵重礼品,更不允许家长集体摊派费用。她顾不上洗漱,坐在床边赶紧打字:“各位家长,非常感谢大家的心意!但学校有规定,教师节我们更希望收到孩子亲手做的贺卡或祝福语,课堂上的认真表现就是最好的礼物,千万不要破费,也别搞集体摊派。”
消息发出去,群里静了不到三分钟,“阔天空” 的回复就弹了出来:“李老师您太实在了!这是我们家长自愿的,跟学校规定不搭边!别的班都在准备,就咱们班不送,孩子去学校会觉得没面子的!@全体成员没意见的话,我建个临时群收款,大家抓紧进群!”
紧接着,“三班教师节心意群” 的链接被甩了出来,还有家长直接在大群里发了转账截图,附言 “已转 200,李老师别客气”。李悦看着屏幕,指尖发僵 —— 她既不能违背学校规定,又不能直接驳了家长的面子,更怕这事传出去被领导批评,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第二节:暗流汹涌
李悦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再次强调规定,微信名叫 “静待花开” 的林晓雪妈妈发了段长文字:“李老师好,各位家长好。我觉得李老师说得对,礼轻情意重,孩子的心意最纯粹。而且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两百块对有的家庭来说是几天的生活费,强制摊派不合适。咱们可以换个方式,比如让孩子画黑板报、录祝福视频,既不花钱又有意义。”
这段话刚发出去,“阔天空” 立刻反驳:“@静待花开 您这话说的,两百块现在能干嘛?一顿饭都不够!大家都是为了孩子,怎么还扯到‘家庭情况’了?不想参与可以不参与,别扫了大家的兴!”
“静待花开” 没再回复,头像很快暗了下去。李悦知道林晓雪家条件不好,妈妈在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工资才两千多,两百块确实是不小的负担。她想帮着说句话,却又怕激化矛盾,只能盯着屏幕发呆。
这时,王磊爸爸发了条语音,背景里全是工地的机器声:“搞那么多事干嘛?要送自己送,别拉着所有人!我家磊磊说李老师家访连口水都没喝,哪用得着这么破费!” 语音刚落,群里就显示 “磊磊的爸爸已退出‘三班教师节心意群’”。
群里彻底安静了,没人再说话,却透着一股压抑的尴尬。李悦的手机还在不断震动,有家长私聊她:“李老师,我也觉得摊派不合适,但又怕不转钱被其他家长说闲话,您说我该怎么办?” 还有家长抱怨:“本来挺简单的事,现在搞得这么复杂,早知道就不进这个群了。”
李悦一条条回复,解释学校规定,安抚家长情绪,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她连早饭都没吃,喉咙干得发疼,可问题非但没解决,反而越来越乱 —— 有人觉得她 “死板”,有人觉得她 “和稀泥”,还有人觉得她 “偏袒某一方”,各种声音在私聊里交织,压得她喘不过气。
第三节:举报风云
周日下午,李悦好不容易把家里的事忙完,正准备备课,王主任的电话突然打了过来,语气急得像着火:“李悦!你怎么回事?有家长实名举报到教育局了,说你们班强制摊派教师节费用,性质恶劣!局里让学校立刻彻查,你现在马上写情况说明,把聊天记录截图整理好交上来!”
李悦的脑袋 “嗡” 的一声,一片空白。她赶紧点开家长群,里面静得可怕,连平时爱说话的家长都没了动静。往上翻聊天记录,才看到 “静待花开” 在两小时前发的消息:“已向教育局反映,希望制止强制收费行为,维护家长合法权益。” 后面还附了举报截图,上面清晰地写着她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李悦又气又无奈 —— 她理解林晓雪妈妈的顾虑,可对方连跟她沟通都没有,直接举报到教育局,不仅让她陷入被动,还可能影响学校的声誉。她来不及多想,赶紧打开电脑整理聊天记录,从周六早上的第一条消息开始,逐条截图、标注时间,再结合自己的回复,一点点写情况说明。
刚写了一半,“阔天空” 私聊她:“李老师,是不是‘静待花开’举报的?她也太过分了!自己不想花钱,还不让别人花,以后孩子在学校有她好受的!” 李悦没敢接话,怕说多了又引出新的矛盾。
一直忙到晚上八点,李悦才把情况说明和截图发给王主任。她揉着发酸的肩膀,想喝口水,却发现水壶早就空了。这时,又有家长私聊她:“李老师,举报的事是不是真的?会不会影响孩子啊?早知道这么麻烦,我当初就不该转钱。” 李悦只能耐着性子解释:“不会影响孩子,我已经跟领导说清楚了,大家别担心。”
挂了电话,她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忽然觉得特别累 —— 她既要管课堂上的四十多个学生,又要应对家长群里的各种矛盾,还要配合学校的行政工作,可到头来,不仅没得到理解,反而成了两边不讨好的 “受气包”。
第四节:退群风波与理解之光
周一早上,李悦刚到学校,打开家长群就看到一连串 “某某家长已退出群聊” 的提示。前一天还有四十二人的群,一下少了六个,剩下的人也都沉默着,像在躲避什么。
她刚把教案放在办公桌上,王主任就把她叫到办公室:“情况说明我看了,局里那边暂时没再追究,但你以后跟家长沟通要注意方式,别再出这种事了。” 李悦点点头,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 她明明按规定办事,却还要被批评 “沟通方式有问题”。
回到办公室,她正准备发消息安抚家长,王磊爸爸突然私聊她,还是熟悉的工地背景音:“李老师,群里的破事你别往心里去。我家磊磊说你让他当英语小老师,他昨晚兴奋得没睡好。你别管那些乱七八糟的,好好教孩子就行。”
这条语音,是这场风波里唯一的温暖,却也仅此而已。其他家长要么沉默,要么还在私下抱怨。“阔天空” 虽然没退群,却再也没在群里发过消息,连孩子的作业都没再主动反馈过;“静待花开” 也只是偶尔在群里回复 “收到”,再没说过其他话。
李悦看着办公桌上堆积的作业,又想起家长群里的僵局,忽然觉得特别委屈 —— 她每天早出晚归,批改作业到深夜,家访时走街串巷,可在家长眼里,她要么是 “死板的规定执行者”,要么是 “没用的和事佬”,没人在乎她到底付出了多少,也没人体谅她的难处。
第五节:节日的滋味
教师节当天,李悦走进教室,讲台上没有昂贵的礼物,只有一个红苹果、一盒润喉糖,还有几张手工贺卡。王磊别扭地站在教室后排,没跟她说话;林晓雪低着头,手里攥着一张没敢递过来的贺卡;赵阔则一直盯着窗外,连招呼都没打。
下课后,她回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校工会统一发放的康乃馨,花瓣已经有点蔫了。同事路过,笑着说:“李老师,教师节快乐啊!家长没给你送礼物吗?” 李悦勉强笑了笑:“没送,孩子的贺卡就挺好。”
同事走后,她坐在椅子上,看着那张写着 “李老师辛苦了” 的贺卡,忽然鼻子一酸 —— 她付出了那么多,却只得到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认可。家长群里的 “宫斗剧” 还没平息,退群的家长没再回来,有矛盾的家长依旧互不搭理,而她,还要继续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里周旋,继续承受那些不被理解的委屈。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把教案的影子拉得很长。李悦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拿起红笔,继续批改作业 —— 她知道,明天还要早起上班,还要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还要处理家长群里可能出现的新矛盾,她没有时间抱怨,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只是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教师这份工作,远没有外人看起来那么光鲜。它不仅需要耐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承受不被理解的孤独和委屈,而这些,从来都没人会真正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