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开局城郊中学,我的学生全是刺头 > 第4章 第四章:表格的围城

家长群的风波还没完全消散,李悦办公桌上的日历刚圈完教师节,另一座无形的 “大山” 就压了过来。周二下午的年级组会议上,王主任手里那一叠印着 “教育局监制” 的表格,像一张张冰冷的网,瞬间将她裹进了行政事务的漩涡里 —— 她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就得开始新一轮的 “战斗”。

第一节:通知与 “海啸”

年级组会议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二十多个班主任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空气里飘着粉笔灰和旧文件的霉味,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王主任拿着保温杯,站在讲台前,语速快得像机关枪,字句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根据上级要求,本周五放学前,所有班主任必须完成四项材料:《学生家庭情况精准摸排表》,要细化到父母工作单位、月收入、是否离异,离异的还要注明抚养权归属;《心理健康筛查量表(MHT)》,每个学生都要填,有异常的标红,还要写初步分析;《家校共育合作意愿调查表》,统计家长能参与的活动类型、时间,不能漏一项;还有《特异体质学生登记表》,对照体检报告逐个核对,过敏史、慢性病都要写清楚,不能漏一个!”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李悦身上,语气稍软却依旧带着压迫感:“李老师,你是新老师,可能不熟悉流程,有问题多问老同事。但时间不等人,周五下班前,纸质版和电子版必须交齐,局里要抽查,出了问题谁都担不起责任。”

散会后,李悦追着王主任到走廊,脚步都有些发慌:“主任,《家庭情况摸排表》要填月收入和具体工作单位,有些家长可能不愿意说,毕竟涉及**,而且之前家长群刚闹过矛盾,现在提这个……”

王主任扶了扶眼镜,叹了口气,却没松口:“我知道难,但这是硬要求,上面压下来的,我也没办法。你就跟家长说,数据只用于教育帮扶,绝对保密,不会泄露。咱们做老师的,既要管课堂,也得配合行政工作,这是本分。”

“本分” 两个字,像块石头砸在李悦心上。她回到办公室,看着桌上那四份表格,密密麻麻的栏目像无数个冰冷的格子,等着她把活生生的学生和家庭,拆解成一个个没有温度的字段填进去。她翻了翻《家庭情况精准摸排表》,光 “家庭收入” 就分了 “5000 以下”“5000-10000”“10000 以上” 三个档位,还要注明 “主要收入来源是否稳定”—— 她甚至能想到,家长看到这些栏目时,要么警惕,要么敷衍,要么干脆沉默。

第二节:指尖的战争

周三早上,李悦花了一个小时,把《家庭情况精准摸排表》做成接龙模板,反复修改说明文字,尽量让语气显得诚恳:“各位家长,表格信息仅用于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便后续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针对性帮助(如助学金申请、心理辅导等),所有数据严格保密,麻烦大家周四前填完,如有困难可私下联系我,谢谢配合!”

消息发出去,家长群里一片寂静。直到中午,才有几个家长断断续续回复。“刘浩爸爸” 填的是:“父亲:打工,月收入:没固定数,母亲:无业,其他:无”;“张昊妈妈” 更简单:“工作:开店,收入:够花,困难:无”;最让李悦无奈的是 “赵阔妈妈”,直接私聊她:“李老师,我们家情况你不用管,孩子好好上学就行,这些表填了也没用,还泄露**。再说了,我们家收入多少,跟孩子学习有什么关系?”

李悦只能耐着性子回复:“阔阔妈妈,表格是上级要求的,主要用于统计,方便后续申请教育资源,我会严格保密,不会泄露任何信息。” 对方却没再回复,头像一直暗着。

她又私聊王磊奶奶,对方回了条语音,带着咳嗽声,背景里还有塑料瓶碰撞的声音:“老师,我不识字啊,磊磊爸在外地打工,电话也打不通,要不我让磊磊放学回来填?他上过学,会写字。” 李悦握着手机,心里发酸 —— 她见过王磊家那堆捆得整齐的废品,见过老人佝偻着背分拣塑料瓶的样子,让王磊填 “奶奶收废品,父亲打零工,月收入不稳定”,这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怎么可能愿意?

给林晓雪妈妈发消息,对方过了三个小时才回复,发的是表格照片。李悦放大看,母亲职业填的是 “职员”,月收入 “3000-5000”,主要困难一栏空着。可她上周家访时,明明在超市见过林晓雪妈妈穿着收银员制服,低声下气地跟顾客道歉,后来才知道,她一个月工资只有两千四,还要扣社保,根本没到 “3000-5000” 的档位。

李悦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敲了又删,最后只发了句:“谢谢晓雪妈妈,辛苦您了。” 她没法戳破这份小心翼翼的伪装 —— 她知道,林晓雪妈妈是怕填得太寒酸,孩子在学校会被看不起,也怕老师觉得 “这个家庭没能力配合教育”。

整整两天,李悦的手指在手机和电脑间不停切换,私聊、打电话、甚至在放学时拦住家长沟通。指尖敲得发麻,喉咙说得发干,可到周四晚上,表格依旧有近一半没填完整。有家长说 “没时间”,有家长说 “不知道怎么填”,还有家长干脆不回消息。她看着表格上那些空白的栏目,忽然觉得自己像个乞讨者,在求家长交出他们不愿示人的生活碎片,却连一句 “谢谢” 都换不来多少真心。

第三节:数据的 “罗生门”

周四晚上,李悦在办公室加班到十点,终于收齐了所有表格,开始整理电子版。可越填,心里越不是滋味 —— 这些数据,像一场荒诞的 “罗生门”,没有一句是完全真实的。

王磊交上来的纸质表,父亲职业填的是 “工程师”,月收入 “8000-10000”,字迹歪歪扭扭,“工程师” 三个字还涂了又改,显然是写的时候犹豫了。李悦想起家访时看到的破旧出租屋,想起王磊奶奶手里的塑料瓶,想起墙上那些贴满的英语单词卡片,鼻子一阵发酸。她能想象出王磊坐在桌前,咬着笔杆,盯着 “职业” 一栏半天,最后还是没敢写下 “打零工”—— 他怕被人知道家里穷,怕被老师当成 “需要可怜的孩子”。

赵阔的表格更夸张,父亲职业是 “商贸公司经理”,月收入 “20000 以上”,母亲是 “全职太太”。可李悦上周跟赵阔妈妈聊天时,对方无意间说过 “孩子爸跑长途,一个月回不了家”,哪来的 “商贸公司经理”?她甚至能猜到,赵阔妈妈是觉得 “经理” 比 “货车司机” 有面子,填高收入是怕老师看不起,觉得 “家里不重视教育”。

最让她揪心的是刘欣的表格。刘欣在班里总是安安静静的,成绩中等,从不惹事,上课却总揉眼睛,下课也不跟同学玩,独自坐在座位上发呆。可她的表格上,父母都是 “事业单位员工”,月收入 “15000 以上”,主要困难一栏却写着:“孩子每晚失眠,总说压力大,不想上学。” 李悦看着这行字,心里发沉 —— 刘欣妈妈填了光鲜的职业和收入,却没说 “孩子因为成绩达不到父母预期,每天被骂到半夜”,没说 “家里连本课外书都没有,只有辅导资料”。这些光鲜的数据背后,藏着多少孩子的委屈,没人知道。

李悦对着电脑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下不去。她知道这些数据是假的,可她没法改。如果把王磊的职业改成 “打零工”,把赵阔的收入往下调,家长会觉得她不尊重人;如果如实标注刘欣的心理问题,写 “家长高压导致孩子失眠”,又怕刘欣妈妈来找她吵架,说她 “造谣”。最后,她只能按照家长填的内容,一个个敲进电脑,像在填写一份虚假的报告,每一个字都让她觉得别扭。

第四节:抽筋的手指与麻木的心

周五这天,李悦一早就到了办公室,开始处理剩下的表格。《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需要根据平时观察勾选 “正常”“需关注”“需干预”,她对着每个学生的名字,反复回忆他们在课堂上的模样:王磊虽然调皮,但每次看到同学被欺负都会出头,眼神里有正义感,该算 “正常”;林晓雪沉默寡言,但画画很好,上次班会还主动帮同学画黑板报,暂时 “需关注”;刘欣…… 她犹豫了很久,还是把刘欣从 “需干预” 改成了 “需关注”—— 她不想因为一张表格,给孩子扣上 “心理有问题” 的帽子,更怕这份表格被刘欣妈妈看到,又给孩子增加压力。

《特异体质学生登记表》更麻烦,她得对照体检报告,一个个给家长打电话确认。“张昊妈妈,张昊体检说有哮喘,平时要注意什么吗?有没有常用的药?”“刘浩爸爸,刘浩对青霉素过敏,您记得提醒他别乱吃药,学校组织体检时我会提前跟校医说。”“刘欣妈妈,刘欣体检说视力有点差,平时是不是看电子产品太多了?”

一整天下来,李悦的右手手腕又酸又胀,像绑了块石头,食指和中指因为反复握笔、点击鼠标,关节僵硬得像生了锈,连拿杯子都有些发抖。午休时,她揉着手指,忽然感觉指尖一阵抽搐,疼得她皱起眉头,眼泪都快掉下来。旁边的赵老师看到了,递过来一瓶护手霜:“新老师都这样,刚开始填表格手都会抽筋,习惯就好了。我刚开始那几年,每到填表格的时候,手腕都得贴膏药。”

“习惯?” 李悦苦笑。她想起自己读研时,研究的是 “如何用英语激发学生兴趣”,写的论文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那时候她以为,当老师就是站在讲台上,跟学生一起探索知识,一起成长。可现在,她每天干的最多的事,是填表格、打电话、应付行政检查,连备课的时间都得挤。那些关于教育的理想,好像在这些繁杂的事务里,慢慢被磨得没了棱角,只剩下 “完成任务” 的麻木。

下午四点,李悦终于把所有表格整理好,纸质版装订成册,电子版发到王主任邮箱。她抱着表格走到主任办公室,王主任翻了两页,连具体内容都没细看,就点点头:“不错,没漏项,效率挺高。” 说完,就把表格随手放在桌上的文件堆里,那堆文件已经有半人高,她的表格被压在最下面,像被扔进了垃圾桶。

李悦站在原地,看着那摞被忽略的表格,忽然觉得很荒谬。她花了三天时间,熬了两个晚上,费了那么多心力,甚至忍受着指尖的疼痛,换来的只是一句轻飘飘的 “不错”。这些表格里藏着的家长的无奈、孩子的秘密,在行政流程里,不过是一堆需要归档的纸,没人会真正在意,也没人会去核实。

第五节:围墙之内

放学铃声响起时,李悦才走出办公室。晚风带着秋天的凉意,吹在她脸上,她终于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被掏走了什么。她走到操场边,看着几个学生在打篮球,王磊也在其中,他跑得满头大汗,脸上带着少见的笑容,跟课堂上那个桀骜的样子判若两人。

李悦忽然想起这几天的经历:课堂上要应对调皮的学生,想办法让他们认真听课;家长群里要调解矛盾,怕一句话说错就引发新的争执;还要被表格压得喘不过气,在行政要求和家长意愿之间两头为难。她像被困在一座围城里,城墙是行政要求、家长期待、社会压力,而她想做的教育 —— 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却被挤在最里面,几乎看不见光。

她掏出手机,翻到王磊填的那张表格,“工程师” 三个字刺眼得很。她又想起林晓雪妈妈填的 “职员”,想起刘欣表格上 “失眠” 的备注,想起赵阔妈妈填的 “商贸公司经理”。这些虚假的数据,这些没说出口的委屈,才是真实的教育困境 —— 她明明看到了问题,却因为各种限制,什么都做不了。

表格交上去了,指尖的疼痛也会慢慢消失。但李悦知道,这座 “表格围城” 不会消失,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表格、更多的要求等着她:下个月要填《学生兴趣特长统计表》,下下个月要填《家校沟通记录表》,还有永远填不完的《教学反思报告》《学情分析表》…… 她征服 “花果山” 的路,不仅要面对学生的调皮、家长的矛盾,还要冲破这些无形的围墙,可她连能不能冲破都不知道。

晚风更凉了,李悦裹紧了外套,慢慢往校门口走。路灯亮了,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走不完的路。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只知道明天早上,她还得准时出现在学校,还得面对那些没解决的问题,还得继续在这座围城里,寻找那点属于教育的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