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捡来的狼崽总想护我 > 第22章 春水无声

捡来的狼崽总想护我 第22章 春水无声

作者:牧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8:54:22 来源:文学城

炭盆里的银霜炭烧到了尽头,最后一丝温热的红光被新落下的灰白炭灰彻底覆盖,书房里那点残存的暖意便也跟着散了。窗外,除夕夜连绵的爆竹声早已停歇,天地间只剩下风雪穿过庭院时那沉闷而持续的呼啸,雪粒子敲打在紧闭的窗棂上,发出细碎又坚硬的声响。霍凌将最后一份来自兵部的邸报看完,上面的字句写得四平八稳,说的无非是些边关安稳、将士用命的场面话,可他却从那工整的馆阁体笔画里,看出了底下暗藏的刀锋。他没有点破,将那份邸报随手放在了烛台旁,抬起眼,看向坐在他对面已经有些昏昏欲睡的弟弟。

霍铮的头一点一点的,手里还捧着半卷没有看完的《六韬》,眼皮却早已支撑不住地黏在了一起。他已经不是那个听着守岁故事就会兴奋得一夜不睡的稚童了,近一年的沉潜与磨砺抽走了他身上最后那点浮躁的少年气,也让他的眉宇间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疲色。霍凌静静地看了他许久,看着烛火在他年轻而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的那片柔和阴影,看着他那因为困倦而微微抿起的嘴唇,心里某个角落忽然变得很软。他站起身,从一旁的衣架上取下一件厚实的狐裘斗篷,动作很轻地披在了霍铮的身上。

“去睡吧,”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温和,“剩下的明日再看也不迟。”

霍铮被他惊醒,有些迷茫地睁开眼,他含糊地应了一声,将手里的书卷合上,站起身时,腿因为坐得久了有些发麻,身体不受控制地晃了一下。霍凌立刻伸出手,稳稳地扶住了他的手臂。那份隔着衣料传来的温热与力量,让霍铮瞬间清醒了过来。他低声道了句谢,这才裹紧了身上那件还带着兄长体温的斗篷,推开门,走进了那片无边无际的风雪里。

开春后,京城的冰雪开始渐渐消融,檐角的冰凌化作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开一朵朵小小的水花。坊间枯了一整个冬天的柳树枝头也爆出了第一点鹅黄色的嫩芽,给这座在灰色里蛰伏了许久的都城带来了一丝微末却鲜活的生机。

霍铮的生活彻底被改变了。他不再需要独自一人在清晨的寒风里练枪,兄长霍凌将他从演武场直接带进了书房。那间曾经只属于霍凌一个人的静谧空间,如今也成了霍铮的战场。只是这个战场上没有刀光剑影,只有摊开在巨大书案上的、那些泛黄的舆图与艰涩的兵法古籍。霍凌变得像一个最严苛的老师,他不再只是考校霍铮的武艺,而是开始系统地向他灌输那些属于霍家将门真正的核心。

他会指着北境那副被他用朱笔圈点得密密麻麻的舆图,让霍铮在半个时辰之内背出朔州边境线上所有卫所的兵力部署、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驰援的最快路径;他也会随意地从一沓军报中抽出一份,遮去结论,只让霍铮看前面的敌情描述,而后限时让他做出判断,是该守,是该攻,还是该诱敌深入;他甚至会将那些从江南盐商或是西域马帮处传回来的关于朔金内部各部落之间矛盾的密信,一字一句地拆解开来,教霍铮如何从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商业信息里,嗅出可以利用的政治风向。

这是一个极为枯燥且痛苦的过程。霍铮初时很不适应,他更习惯于用身体去感受力量,而不是用头脑去推演那些错综复杂的可能性。他时常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判断而惹来兄长长时间的沉默。霍凌从不厉声斥责他,可那种沉默比任何严厉的训斥都更让霍铮感到无地自容。他只能将自己全部的心神都沉浸进去,拼命地汲取着那些足以决定数万人生死的知识。

他的性子便在这日复一日的研读与推演中被磨砺得愈发沉静。从前那股写在脸上的悍勇之气渐渐地沉淀到了骨子里。他开始明白,一场战争的胜负从来不只取决于战场上的拼杀,更取决于庙堂之上的算计,取决于粮草的调度,取决于对人心的洞察。他手中的那杆枪,也因此而有了全然不同的分量。

霍凌将弟弟的这些变化都看在眼里,心里有欣慰,却也有说不出的酸楚。他知道,自己正在亲手将阿铮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催熟成一个必须承担起家族命运的男人。这条路没有退路,可其中的艰辛与代价却只能由这个尚未成年的弟弟独自去承受。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里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全部温柔。

他会在霍铮对着一张舆图苦思冥想,眉心都拧成一个疙瘩时,不动声色地为他换上一杯新沏的热茶;他会注意到霍铮因为长高而显得有些短了的衣袖,而后默默地让管家去最好的绸缎庄,为他裁制几身尺寸合宜的新衣;他会在那些极为熬人的深夜亲自下厨,为霍铮端去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面里卧着一个煎得恰到好处的荷包蛋,那是霍铮从小就最喜欢的吃食。他从不说些什么温情的话,可那些无声的关怀,却像是春日里悄然融化的雪水,一点一滴地渗透进霍铮那被兵法与谋略占据得密不透风的生活里。

春日渐深,京城里下起了连绵的雨。天气便也一日暖过一日。朝堂上的气氛却随着这天气的转暖变得愈发诡异起来。朔州前线的战事陷入了古怪的僵持。邸报上不再有任何关于战况的详细描述,只是翻来覆去地说着“边境安稳”。可霍凌书房里的灯火却亮得越来越晚,那些秘密来访的信使,脸上的神情也一次比一次凝重。

霍铮能感觉到那股无形的压力。他看见兄长时常会在收到一封密信后,独自一人在堪舆图前站上整整一个晚上,直到窗外的天光泛白。他也听见兄长在与那些心腹手下议事时,声音压得极低,却依旧难掩其中的一丝疲惫与冷意。“……粮道的事,不能再指望户部了。告诉江南的刘掌柜,就说我说的,这个人情,霍家记下了……”“……让朔州那边的人盯紧了宰相府的动静,任何一张从他府里递出来的条子,我都要知道它的去向……”

宰相,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霍铮知道,以宰相为首的主和派,一直视手握重兵的霍家为眼中钉。只是他没想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经激烈到了如此地步。

五月初,天气已经有了夏日的暑意。那一日,霍凌从宫中参加完一场冗长的朝会回来,脸色便一直很难看。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下午都没有出来。霍铮有些担心,却也不敢去打扰。直到晚饭时分,霍凌才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他已经换下了一身朝服,穿着件家常的青色长衫,脸上的神情也恢复了平日里的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饭桌上,他甚至还像往常一样,给霍铮夹了一筷子他爱吃的笋尖。“多吃些,”他淡淡地说道,“近来读书费神,是该好好补补。”

可霍铮却分明看见,兄长自己的碗里,那碗米饭几乎没有动过。他心里那份不安愈发地浓重起来。

饭后,霍凌没有立刻回书房,而是对霍铮说道:“陪我到院子里走走吧。”

兄弟二人并肩走在雨后湿滑的青石板路上。院子里的那几株芭蕉被雨水洗过,叶片绿得像是要滴出水来。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两人沉默地走了许久,霍凌才缓缓开了口。

“今日在朝上,宰相又提了与朔金议和的事。”他的声音很平静,“他说,北境战事耗费了太多国帑,长此以往,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于江山社稷无益。倒不如割让几座边境的空城,换取几十年的太平。”

霍铮的脚步猛地停了下来,他不敢置信地看着兄长:“父亲和霍家军的将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他们……他们竟想用将士们的性命去换自己的太平?”

“在他们看来,边境的几座城池以及霍家军的存亡,都不过是算盘上可以随时拨动的珠子罢了。只要能保住他们在中原的锦绣江山,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牺牲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是理所应当的。”

霍铮的拳头瞬间就握紧了,手背上迸出了清晰的青筋。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从他胸中腾起,烧得他四肢都在发抖。“无耻!”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

“圣上没有立刻答应,”霍凌看着他,目光深沉,“但也没有当场驳斥。他只是说,此事事关重大,容后再议。”

“容后再议……”霍铮重复着这四个字,他明白了,天子的犹豫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这说明他已经被宰相的那些话说动了。

“哥,那我们该怎么办?父亲他……”

“父亲那边我自有安排。”霍凌打断了他,他的声音依旧沉稳,“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将我教你的那些东西都记在脑子里。记住,阿铮,有时候战场上的胜负,是由千里之外的另一群人决定的。”

那夜之后,霍铮学习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刻苦。他不再有任何抱怨,只是将自己整个人都埋进了那些枯燥的图卷与兵书里。

日子就在这样的平静与紧张中,滑入了盛夏。

京城像是被扣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里,没有一丝风。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搅得人心烦意乱。

那一日深夜,一道急促的马蹄声划破了将军府的宁静。一个浑身浴血的信使被下人从侧门抬了进来,他的一条手臂已经被人齐肩斩断,脸上也布满了深可见骨的刀伤,在被人抬进来的那一刻,便已经断了气。可他那只完好的手里,却还死死地攥着一支用火漆封口的细细竹筒。

霍凌是在书房里见的那个信使的尸体。霍铮就守在门外。他看不见里面的情形,却能闻到一股浓得化不开的血腥气从门缝里飘了出来。

过了许久,久到霍铮觉得自己的腿都快站麻了,书房的门才从里面被拉开。

霍凌走了出来。他身上那件青色的长衫依旧整洁,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是他的脸色,在廊下那盏昏黄的灯笼光影里白得像一张纸。他的手里拿着一张沾了血迹的布条。

他走到霍铮面前,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张布条递了过去。

霍铮颤抖着手接了过来。那上面只有一行用血写成的潦草而扭曲的字。

“粮道被劫,非朔金人,是自己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