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妖医经 > 第88章 母子

花妖医经 第88章 母子

作者:清旷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2:01:19 来源:文学城

刘道规小时候,性子跳脱得过了分,爱耍爱闹,时常在闾里走家串巷,所以,不免从邻人们那里,听过许多关于自家阿母的的议论——

只是,旁人谈资里那个孀妇萧氏,和他的阿母,几乎没有半个铜子儿的关系。

闾里那些阿婆阿婶们总同人讲,萧氏是个苦命人,十九岁的小娘子,才进了门便做人晚娘。嫁过来短短七载,夫主便下了世,还逢了丧良心的族老想吃绝户,家中田产被夺了大半,只剩了些旱的旱,偏的偏的劣田。一个年轻轻儿的孀妇,却不肯听劝改嫁,拖着大大小小三个孩崽子,老幺还没长牙,连邻里们看着都操心——这日子可怎么过得下去哟?

可,谁也没想到这之前不声不响,看着秀秀弱弱的年轻娘子,行事会那般老成。不过几日工夫,便利落地料理了亡夫丧事,遣散家仆,只留下个陪嫁的老媪照看家中两个幼子。自己带着不到八岁的大郎走遍了家里仅剩的那些零碎田地,一块块亲自丈量,画图造册,仔细筹划。

丘上那半亩沙地儿,全种了防风,这药草费事儿得很,年年白露节开沟落种,中耕锄草,肥田两回,还得及时摘薹,到次年秋才能收成。因为打理得仔细,她家的药草都长得极好,根茎壮硕,卖给药坊都是高价儿。

同年,买了一堆君迁子的细枝杆,一株株插在了家里那两块儿啥都不长的林缘田里,不晓得怎生悉心护养的,最后竟有七成都生了根。这树活了便省事儿得很,江南春末惯来不缺雨水,啥都不用操心,到了次年九月里,先卖了生果给染坊制漆,再等到霜降前后摘了熟果酿酒、制饼,她手上精细,这些可都实实在在换了不少钱。

九里山下稍微平整些的那三亩山田,种了枇杷,这果子值钱,树却忒娇气,年年春寒便容易遭霜。但,那萧氏娘子竟比积年的老农还要老道,预先测准了霜期,提前一晚烧了备好的柴草防霜。那年,只有她家的枇杷准准儿躲过了霜,卖出了好价儿,翻过年,方圆数十里都有人来取经的。

唉,当真是个好生可怜,却又好生厉害的娘子唻!

刘道规每每听了,都想嗤笑出声:“阿母她那样的人,也轮得着旁人可怜?”

大约因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就是父亲下世时,还没长牙的那个。自醒事起,家里的境况已经好了许多,甚至连孤儿寡母被人欺辱的桥段,都只敷衍地上演过那么一次。

那会儿他约摸四五岁,邻家翻修鸡埘,正是雨后,趁机推倒了与自家相邻的那堵垣墙,打算重修时多占半尺地儿。阿母知道后,眼皮都没抬(这是后来二兄说的),只是一面带着大兄挑了墙土,施到自家菜地里肥田,一面请了匠人赶在邻家前面一厘不差地重砌了垣墙。

于是,幼小的他只记得那年家中的三亩蔓菁长势极其喜人,比往年多收了十石。除了自家作羹外,菜叶作菹,菜籽榨油,替大兄赚到了半年的束脩,比种谷子都实惠得多。

整件事于阿母,仿佛只是雀鸟啄了地里的庄稼,但同时鸟粪亦能肥田,得失相抵,根本不值得在意。

直到刘道规渐渐长大,才终于明白,他家阿母的“不在意”,不止于这些琐事,甚至,不止于……旁人。

家中兄弟三人,与阿母最亲近的,其实是没有血缘的大兄——大兄是阿母一手带大,而他和二兄,因着家中变故后阿母事繁,则是老仆周媪和年长几岁的大兄拉扯大的。

当年,阿母刚刚嫁进刘氏,几日后便自刘氏族亲那儿接回了寄养的大兄,并亲自抚养,视若己出。也因为自小便晓得自己的身世,所以大兄对阿母,便比寻常孩子更多了感念之情,,以至于平日里孝顺得叫他这个做弟弟的愧疚。

但,大兄十五岁那年征兵入伍随里正走时,阿母也只是嘱咐,遇到难处便寄信回来,并不见怎么难过。

……自家阿母,跟别人家的阿母,真是半点也不一样。

甚至,他曾经很不孝闪过一个念头:阿母的“不在乎”里——是不是,也包括他们仨兄弟?

但,刘道规自来爱玩爱闹,也没心没肺,不至于因为这种乱七八糟冒出来的懵懂念头钻牛角尖儿。

他家二兄年纪比他大了两岁,前几年离家求学,归家后曾同他讲过许多路上的见闻,譬如赤身冻死在路边蒿草丛里的北地难民,瘟疫之后河边枕藉数里的尸体,还有……大灾之年,晋陵城的肉铺架上,和牛肉、羊肉并列售卖的,新洗剥的尚滴着血水的幼童肋肉。

“经多了事,才明白阿母何其可敬。若她只是个寻常弱女子,我们兄弟,只怕早就给人啃得骨头渣子不剩了。”二兄轻轻摸着他的脑袋,说了好长的一番话,“这世上形形色色的人,和地里生出的千百种草木一般,习性本就不同。个人心底里最看重的东西,亦概不相同。”

“有人最看重功名,如白起杀妻求将;有人最看重孝道,如王祥卧冰求鲤;有人最看重爱侣,如荀璨亡妻未久便抑郁而终……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世间的母亲大多最在乎自己的子女,便以此绑架阿母的余生。”

这世上的女儿们,原本秉性不同、性格各异,可一旦嫁了人,家庭、丈夫、儿女,种种磋磨,于是一天天下来,将原本千百种秉性各异的女孩子,磋磨成相似的妻子与母亲。

——而他们的母亲,是没被挫磨掉本质的那种。

二兄这番话,既像是阅了些世情之后,在他面前有感而发……但,也像对他这个弟弟的开解。

唔,不论怎样,当真令他心头一点儿莫名的懵懂症结,自此冰消瓦解。

不过,另一个疑问浮上心头——在阿母心上,最重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直到十三岁这年,他才隐约有了答案。

那日正逢月初,是他出门上学的日子。

卯时,他照例起了个大早,日出还远,天东边,山峦隐在寂静的灰色云雾中,连轮廓也看不清,灰雾上洇出了一点暗醺色,不过愈向上愈浅,渐渐褪白回青,直到从淡青成了深琉璃青,东南方向,悬着一颗淡亮的孤星。

凛冬迫近,天气已然冷得厉害,尽管复襦衣外头裹了条氅子,在出了閤门,推开大门的一刹,仍被迎面袭来的寒风刺得上半身往后一仰,险些打了个趔趄。

但门外的情形,却比这寒风还要碜人!

一个家丞模样的老翁,后头跟着两个健仆,直挺挺地站在门外二十步远处,见他开了门,齐齐恭谨地长揖到底:“见过三郎君。”

——咝,少年倒抽了长长一口冷气,又徐徐将那一口气和心头的惊愣一起吐了出来。

你们谁啊?!

阿母不惯与人往来,所以他们家一向少交际,按说,不该出现眼下这等不速之客。

“小子无礼,敢问尊驾何人?”刘道规定了定神色,迎着那家丞的目光,冷淡地加了一句,“登门甚事?”

自小大兄便教过他,凡不请自来的家伙,多半没甚好事,不必客气。

“老朽忝为萧府掌事,家主病重,所以奉命来接大娘子归家侍疾。”那家丞仍旧维持着长揖的姿势,躬身答道,恭敬地过了头。

少年怔了怔,才理清他话里的逻辑——

他那个素未谋面的外祖父,病了,要母亲她归家侍候他?!

嘁!他哪儿来的脸?!

少年几乎毫不掩饰他的讥诮,轻嗤出声。

他知道母亲姓萧,出身南兰陵的萧家。可这些年,阿母从未归宁过一次,除了舅舅,他也从没见过一个姓萧的登门。小时候他曾好奇过,但大兄对他讲,当年父亲突然病故,又逢族老发难夺产,阿母独自支撑,最最艰难之时,那位外祖父,可是连一声探问都没有过。

所以,为免戳母亲的伤疤,他们这些孩子便懂事地不再提起这些。但,这可不代表他们便愿意做不记前嫌的冤大头!

——哼!鬼知道哪旮旯冒出来一个需要侍疾的外祖父?便宜外孙这么好认的?!

轰走,轰走,还是轰走呢?!

少年心里转过了无数个解气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偃旗息鼓,决定老老实实回去禀告母亲。毕竟这些年,家中巨细事宜,大的归阿母管,小的归大兄管。自从大兄从军以后,细务便归二兄管,但家中大事,依旧听凭阿母决断。

他利索地关了门,将人晾在外头,刘道规快步进了閤门,绕过石屏,又穿过东边的侧门,进了内院——阿母无事时,总在内院东厢的画室。

进了门,他三言两语陈了原委。

那厢竟沉默了许久。

阿母一惯行事果决,甚少犹豫,刘道规被这一阵沉默弄得心下忐忑起来。

“你替我传话,说近日家中事烦,不便出门,望阿父原宥。”

又是好一会儿,少年终于等到了母亲的回复,却听得心头疑窦丛生:近日祭祀事毕,药田已收,也粜了麦买了黍,制新浣故备好了冬衣,家中明明是最清闲的时候,哪里来的“事烦”一说?

不过,阿母总是对的。

所以,他没有多问,便奉命前去回了话。

可谁知,那门口的家丞却狗皮膏药似的不肯罢休,忝着脸皮追问:“若大娘子无惧拔冗,那不知大郎君近日可回了京口,能否归家一探?”

——好啊,原来是打他家大兄的主意!!!

刘道规一下子心头火起,甚至有几分恶心,原本就冷淡的脸色一下子更难看起来。

他的长兄刘裕自五年前入伍,因勇武过人,又虑事缜密,一路破格拔擢,上个月刚刚升任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算是军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这才引得旧日几乎断亲的“外祖父”巴巴儿地循着味儿黏上来,上演了今日这一出。

少年尚记得阿母的态度,勉强将已经喷到喉咙的脏话咽了回去,**道:“没回。不过,几位却是请回罢,恕不远送。”

这晚,躺在学舍的床上,少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复盘的白天的事情,觉得最可疑的,是……阿母的态度。

以阿母的性子,当真不想见那位聊胜于无的外祖父,只会径直逐客,根本不会浪费半个字的口沫,婉言曲折。她以家中事烦作托辞,婉拒了父亲遣来的家丞,更像是出嫁多年的女儿,仍对生身之父心怀芥蒂,所以赌气似的不肯归家。

仿佛父亲屈尊上门,哄一哄,便能消解这么多年的隔阂,冰释前嫌似的。

他顺着这个思路,把自己从幼时到如今,接触到的关于萧家的所有事情都捋了一遍,发现一个疑点——阿母她,其实一直对那位便宜外祖父很是挂念!

舅父偶尔登门,阿母并不热络,但每回都会问及外祖父。

所以……这么多年来,外祖父头回主动示好,阿母她其实十分触动,想真的藉此契机,父女破冰么?——应当是了,后来他将那家丞问及大兄的事禀给了阿母,她也没有丝毫意外,仿佛早有所料,但半点儿也没有因此生气。

阿母,就那般在意那位决绝凉薄的外祖父么?

虽然晓得血缘之亲难以割舍,但……一股无名火还是从脚底直烧到了心头,少年缓缓攥紧了袖中的拳头,忿忿捶了一记床板。而后又辗转了半晌,直到人定时分,才带着满心的不忿沉入了梦乡。

而不久后,刘道规便接到消息,那位传闻中病重的萧家家主,他的外祖父,将在五日后亲自登门。

客来不速,必有所图。

他向赶忙向先生告了假,连夜回了家——大兄在军中,二兄在建康求学,只有他离得最近。

这回,阿母的表现太过异样,实在教人有些不放心。

这几日,他特意打听了许多关于那位外祖父的事,身为落魄的旧族子弟,竟能冲破种种限制,由中正遴选入仕,而今官居县令。即使不清楚细节,亦可见此人心机深沉,颇擅钻营,外加对待亲女的凉薄——怎么看,都是一个极难相与的角色。

五日后,八月廿七,正是阿母生辰。

呵……可真会算计!

时间线跳了~阿呦心里,只有她的“母亲”啊。

(以及,信我,本卷真的是个大大的he!)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8章 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