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一族,祖居东海兰陵。西汉宣帝年间,萧望之官居太子太傅,其后三代不衰,遂成徐州著姓。只是,几世之后,族中再未有过先辈般卓荦人物,渐渐门庭没落。
而对这个落魄旧族的致命一击,则是四十多年前的永嘉之乱。
徐州陷落时,萧望之的十四世孙——淮阴令萧整,领袖族人,举家南渡,从东海兰陵迁到了江左的晋陵,避居武进东城里。
当时,丞相王导定下侨寄之法,在建康周遭的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供南渡避祸的北地人士寓居。侨居之地,皆取故壤之名,区别只是冠以“南”字,于是在晋陵的中,便有了兰陵故族聚居的“南兰陵”。
只是,自古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南渡之后,旧族式微,新贵云起。除却有资格住进建康城乌衣巷的王谢高门,多数侨居的北方士族都再不复昔日荣光。萧氏自然也江河日下,甚至,四十多年后的今日,连族中子弟进学都日益艰难起来。
自汉末战乱以来,兵祸四起,纪纲驰废,原本的州郡县学早已消亡。是以,各地高门巨族的族学却愈来愈兴盛,而没落旧族或寒素之家的子弟,只能附学于本地大姓的族学,比如——萧卓。
自六岁时起,萧卓最厌恶的事,便是去上学。
或者说,比厌恶更确切些,是害怕。有一类人总是擅长自欺,足够害怕时,就恼羞成怒,夹枪带棒地“厌恶”起来——对人对事,概皆如此。
时下,寻常孩童小学入学是**岁,但父亲自他出生起便寄予厚望,六岁便将他送去陆氏族学寄读。在一众孩童中年龄最小,自然便成了众人欺凌的对象。
加上,学堂里的夫子们向来最看重陆氏嫡支子弟,其次是陆氏旁支,再是附学的孩童中家世尚可的几个,似他这样寄人篱下,门庭式微的,便常受冷眼。甚至,七岁那年,冬夜在学舍中通宵临帖,仅仅因为蜡油滴到纸上黵了卷,次日便被夫子当众斥骂,戒尺二十,打得手心里皮肉开绽才令去罚跪。
“以你们这些人的出身,即使学了诗礼、通了经史又如何?连中正选官的名册都进是妄想,谈何仕途?偏偏还日日坐在这学舍之中平白虚耗老夫的光阴,忒的可恶!”
夫子一惯是雅正的洛阳正音,只有骂人的时候,会一脸愤愤地撂吴语。时时刺着他的耳朵,历久弥新。
直至十多年后,他才霍然明白,夫子当年的粗言詈句,或许不过是想骂醒他——甚至他家父亲的,良药苦口的警语。
他十七岁那年,小中正官前来举才,适龄的数十名学子中,明明他经史最为晓畅,文章最为流美,甚至颇擅清谈,但考录过后,最终公布的遴选名册上——竟没有他的名字!!!
从同窗那儿得知消息的那日午后,他独自一个人,跽坐在书斋里陪伴了自己十一年的那张卷耳书几前,呆呆地看着窗外那株乌桕树。看它在秋风里瑟瑟缩缩地打着寒颤,不时被风刀割下一片叶子,割下两片叶子,割下五六片叶子……铜漏滴了整整两个时辰,天色已然入暮,室中的光线变得冷灰暗淡,室中的人浑身冷透,绞紧了膝前衣襟的双手,僵得都快抻不开。
……一共,落了二百六十七片叶子。
冷风吹了一下午,或许,他也是时候醒醒了。
他这世的破落家世,这辈子就算再努力,真的能有入仕的机会么?
昔年,汉末乱世,自汉初起开始推行的选官之制——察举制已经崩坏无遗。于是,魏文帝曹丕承位之初,尚书陈群便上表,首倡九品中品之法。所谓九品中品,即由朝廷选派中正官,依德行、才学、家世,品评各地士子,结果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而后依品级授官。
可是,能资格有登籍造册供中正官们品评的,先是国之著姓,再是州姓,最次郡姓。
而南渡之后的今日,世风愈下,原本定下的德行、才学、家世三个选拔标准,已经渐渐成了单论家世。像萧家这样的落魄旧族,也不过比寻常庶民略好一线,那里入得了中正官的眼?所以,当真就像夫子骂的那样,任他萧卓诗礼再熟稔,经史再晓畅,也根本入不了品评之列,平白空耗家资,又虚掷光阴。
这所谓中正取士、无有偏私的所谓九品中正之制,早都在一百多年的沿革里烂透了!
可,这些事,即使看清了又如何?萧家既已落魄,家资又不丰,哪儿拿得出什么东西来招权纳贿,请托于高门,替他挣到入册资格?!
可是,那怕清楚这世道有多烂,也得夹缝求存,一步一脚泥地艰难走下去不是么?也总得存着万一的希望,给自己一点儿活下去的盼头。
就这样,萧卓令人扫了庭中的落叶,用过了飧食,又进了书斋,点了铜卮灯,展开一卷《孔丛子》,开始了又一天焚膏继昝的学习,像以往十一年的每一天一样……
三年之后,他二十岁,中正官的名册公布,依旧没有他的名字。
又过三年,今年,他已二十三岁了,成了学舍中年纪最大的学生……
而他,蛰伏六载后,终于看到了转机。
这日,萧卓自晋陵城中一场茶宴归家之后,十分突兀地请仆僮召来了周媪,
今日茶宴,几个同窗闲聊近日晋中高门里的佚闻,有桩事听得他心头一动——
江左朱氏的老太爷,晚年喜豢兽类,尤爱各种异兽。但此事疑点有二。一来,若豢养,寻常都会选择幼兽,宜驯熟,长成才亲人。可,朱氏求购异兽,却是不拘齿龄,老幼兼收。二来,那兽入府后,便再无人见过。
这位宴间高谈阔论的顾氏子弟,因为是朱氏姻亲,才终于打探到了内情。原来,朱府求购异兽,非为豢养,而是因为朱老太公身患“石瘕”之症,药石无医,听信了个偏方……以异兽血肉入药,或可缓解。
所以,那些异兽,后来再没人见过,是因为早成了腹中之物。
萧卓原本只隐约记得,女儿幼时曾生过腹疾,仆僮来报时他正忙于正事,没有理会,后来便不了了之了……如今,却在弄清楚此事首尾后,惊喜得难以自抑……
原来,事由天定,如今送到他眼前的,便是自己苦苦候了多年,天赐的转机。
而且,无本万利。
写得很开心,谢谢大家的营养液和留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5章 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