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发间星辰 > 第3章 第 3 章

发间星辰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如都鄙有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20:56 来源:文学城

希望幻灭后,日子变得更加难熬。言瑟像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麻木地运转在报社、出租屋两点一线之间。

王主任的“管理艺术”愈发精妙。她深谙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劳动力。

比如,她总是在下午四点半,临近下班时,才抱着一摞稿件从社长办公室回来,然后满脸“焦急”地放到言瑟桌上:“言瑟,快!社长刚提了修改意见,比较急,你抓紧看看,下班前给我一稿!”

又或者,她在上班时间优哉游哉地浏览网页,甚至用电脑玩着纸牌游戏,等到五点钟声一响,她才像是刚刚投入工作一样,开始“认真”审阅稿件,然后提出各种模糊不清的修改意见。

“这个感觉不对,你再琢磨琢磨。”

“深度不够,再拔高一下。”

“语言太平了,不够出彩。”

她从不给出具体方向,只是不断地否定,让言瑟在无尽的修改中消耗掉所有的夜晚。有时言瑟按自己理解改了好几版,最后王主任可能来一句:“我觉得还是第一版的感觉好。”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否定了她几个小时的劳动。

部门里并非只有言瑟一个员工。林薇和其他两位同事,却似乎总能从这诡异的加班文化中成功脱身。

“主任,我晚上约了医生,先走一步啦!”林薇拎着新款包包,笑容甜美。

“主任,孩子学校有家长会,实在不好意思。”另一位同事也熟练地打着招呼。

王主任通常会抬起头,露出体谅的微笑:“去吧去吧,工作生活要平衡。”

唯独到了言瑟这里,气氛就变了。有一次,她手头实在没事,又因为胃疼得厉害,眼看指针过了五点半,她鼓起毕生勇气,小声说:“主任,如果没什么事,我今天想先……”

话没说完,王主任的目光就从稿件上移开,落在她身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小言啊,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准点下班。工作是一种态度,你看大家……”她视线扫过空了一半的工位,面不改色,“都还在忙嘛。你住的近,多利用时间提升一下自己,不好吗?再说了,你不是经常说你爸爸要你珍惜这份工作吗?”

那一瞬间,言瑟的脸烧得通红,仿佛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错事。她无地自容地坐了回去,胃部的疼痛被更强烈的屈辱感覆盖。连父亲的话,都成了领导拿捏她的工具。

从此,她再也不敢提“下班”两个字。她成了部门里最后的那盏灯,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不敢。

王主任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压榨言瑟,理由充分且无法反驳:第一,她是“软柿子”,不会反抗,不会抱怨,只会默默承受;第二,她住得近,方便随时“抓壮丁”。其他同事住得远,逼得太紧,怕引起反弹。而言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牺牲品。

她的工作内容也随着时间不断“丰富”。最初,她还能做一些编辑校对的“本职”工作。后来,排版的美编怀孕休假,负责内务的同事离职,王主任看着她默默无言只会干活的样子,大手一挥:“暂时不招人了,社里要节约成本。言瑟,你辛苦一下,先顶上。”

于是,开发票、整理报销、甚至给主任跑腿送文件、帮主任拿私人快递,都成了她的分内事。最让她崩溃的是接手排版工作。那几乎是纯粹的机械劳动,复制、粘贴、调整格式,一个专科生足以胜任。她这个名牌大学的硕士,被牢牢绑定在这无限重复的流水线上。她感觉自己像被抽空了灵魂,只剩下麻木操作鼠标的躯壳。那曾经与文字共舞的专业梦想,在日复一日的“Ctrl C”和“Ctrl V”中,变得遥不可及,像个讽刺的笑话。

这种打杂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三年。她不是没有反抗过。她曾疲惫地向父亲倾诉,说想辞职,快要累得吐血了,感觉像是在慢性自杀。电话那头的父亲沉默片刻,传来的却是:“忍忍吧,瑟瑟,年轻人刚到单位都是这样的,多吃苦是福气。体制内稳定,多少人想进都进不来呢,别任性。”

最后一点求救的火苗,也被亲情的“教诲”扑灭。最后的退路和理解都没有了。一个房租都不是自己付的人,“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辞职这么大的事,他万万不敢擅自做主。

后来,怀孕的美编因照顾孩子彻底离职,部门终于新招了一位美编——是报社其他部门调过来的一位四十多岁、姓张的大姐。

言瑟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摆脱排版的苦役,重拾编辑的职责。然而,她想得太简单了。

这位张美编仗着资历老,脾气比本事大。编辑核对版面,指出错误本是正常流程,但言瑟刚开口说“张姐,这里好像有点不对”,对方就立刻拉下脸,把鼠标一摔:“你什么意思?我干这行多少年了,排过的版比你写的字都多,还用你一个黄毛丫头来教?”

一次,因为一个明显的版式错误——把重要领导的头衔排错了,言瑟坚持要改。张美编眼睛一瞪,声音拔高八度:“我怎么知道是错的?稿子上就这么写的!你们编辑是干什么吃的?校稿的时候不长眼睛吗?” 争吵引来了其他同事的侧目。

张姐直接冲到王主任办公室,哭天抢地,说言瑟看不起她,仗着学历高就对她指手画脚,不尊重老同志。

王主任把言瑟叫进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教育”:“言瑟,你是研究生,学历高是好事,但不能看不起基层工作,更不能看不起老同志嘛!要团结!张姐经验丰富,你要多学习!版面的事,她排好了你大致看看就行,不要斤斤计较!”

言瑟张了张嘴,所有辩解的话都堵在喉咙里。经验丰富会排错领导头衔?她看着王主任那副和稀泥的嘴脸,看着张美编在一旁得意的眼神,一股冰冷的绝望包裹了她。最终只化作一声无力的:“……我知道了。”

从此,她闭上了嘴。不再指出错误,不再沟通版面问题。她校她的稿,对方排对方的版,如同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杂志出错频率越来越高,错别字、图片张冠李戴时有发生。直到有一次,出了一个严重的图文不符的事故——将一篇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正面报道,配了一张城市问题少年的负面新闻图片。

追责下来,张美编第一时间甩锅,声音比谁都大:“王主任,这不能怪我啊!我只是个排版的,按编辑给的稿子和图片说明排。图片文件夹那么乱,言瑟是责任编辑,她没校出来,没明确告诉我用哪张,我哪知道啊!她就是不负责任!”

王主任的目光利剑般射向言瑟,带着毫不掩饰的责备:“言瑟!你怎么搞的!这么低级的错误都能犯?责任编辑的责任心呢!”

那一刻,言瑟站在办公室里,感觉自己像个被推上审判台的罪人。她环顾四周,看到的只有冷漠、推诿和事不关己。没有人会为她说话,没有人会在意真相。她只是那个最好用的替罪羊。

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小学时,小伙伴过十二岁生日,命令她必须买某个昂贵的礼物,否则就绝交。她没买,然后被整个小团体孤立。

还有一次,寒冬里在校门口等班车,爸爸的下属路过,好心把她捎回家,却引来其他同学嫉妒的目光和后续的排挤。

为什么?为什么无论是在童年还是成年世界,她总是那个被欺负、被拿捏、被孤立的人?她从不主动招惹是非,为何麻烦总如影随形?

她嘴笨,受了气当时反应不过来,事后才越想越委屈;她心软,学不会拒绝,总怕伤了和气;她习惯忍耐,以为退一步能海阔天空,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得寸进尺。

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看似文明的环境里,软弱,本身就是一种原罪。而她,就是那个怀揣学历和梦想,却深陷泥潭,连呼救都无人听见的,“完美”的受害者。脊背深处传来一阵寒意,她不知道,这片泥潭,她还要陷多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