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嫡长孙的科举路[穿书] > 第7章 礼部观政见暗潮

嫡长孙的科举路[穿书] 第7章 礼部观政见暗潮

作者:浮生相思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4 16:07:17 来源:文学城

永安二十四年,春和景明。

谢渊难得休沐,却一大早把谢淮安叫到正厅:“今日随我去礼部走一趟,看看官府如何办事。”

谢淮安刚放下手里的《资治通鉴》,闻言眼睛一亮——礼部管礼仪、科举、漕粮调拨,正好能近距离看看漕运的实际情况。他连忙换上小锦袍,跟着谢渊上了马车。

礼部衙署在京城中轴线东侧,朱红大门前悬挂着“礼部”鎏金匾额,门口的侍卫见了谢渊,躬身行礼:“谢侍郎安。”

进了衙署,谢渊径直往漕运科走去,沿途官员纷纷驻足问好,目光落在谢淮安身上,带着几分好奇——谢家嫡长孙,六岁就跟着祖父来观政,倒是少见。

漕运科的主事李大人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捧着一叠文书:“侍郎,这是上月江南漕运的交割文书,您过目。”

谢渊接过文书,递给谢淮安:“你先看看,能不能看出什么门道。”

谢淮安捧着沉甸甸的文书,在旁边的小桌前坐下,翻开第一本——上面记着江南苏州府的漕粮:“起运粮十万石,到港粮五万八千石,损耗四万二千石。”

他心里一沉,按谢承说的“十石剩六石”,损耗该是四万石,可这本文书里,损耗竟多了两千石。

再翻第二本,常州府的起运粮八万石,到港粮四万三千石,损耗三万七千石——算下来,损耗率竟超过了四成。

谢淮安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算盘,噼里啪啦算了一遍,抬头对谢渊说:“祖父,苏州府的损耗比常例多了两千石,常州府的损耗率超了四成——这里面怕是有问题。”

李大人在旁边笑道:“谢小公子有所不知,上月江南多暴雨,好几艘漕船沉了,损耗自然多些。”

“沉了几艘船?”谢淮安追问,“文书里没写沉船数量,也没写沉了多少粮。”

李大人的笑容僵了一下,含糊道:“具体数量……漕运司还没报上来。”

谢渊瞥了李大人一眼,接过文书翻了两页,冷哼一声:“沉船?我看是有人借着沉船的名头贪墨!”

他指着文书里的“水脚银”(漕运工钱)条目:“苏州府起运十万石粮,水脚银该是五千两,这里却写了七千两——多出来的两千两,是给哪个的?”

李大人额角冒了汗:“这……是漕运司报上来的,说是暴雨天行船危险,给漕丁的补贴。”

“补贴?”谢渊把文书扔在桌上,“三年前我管漕运时,暴雨天补贴也不过加一成,现在竟加了四成?漕运司的人胆子越来越大了!”

谢淮安看着文书里的字迹,忽然想起周衍说的“漕运司是外戚的地盘”——大靖朝的外戚,以皇后的兄长、户部尚书柳成为首,而漕运司的郎中,正是柳成的女婿。

他悄悄在随身的小本子上写:“漕运司贪墨:水脚银虚增、损耗虚报——背后是柳成外戚势力。”

等谢渊和李大人讨论后续核查的事,谢淮安走到漕运科的书架前,假装看卷宗,实则翻找漕运司的历年文书。

在一本《永安二十年漕运录》里,他发现了一张“漕粮损耗明细”,上面写着:“每十万石粮,正常损耗一万石,漕丁贪墨一万石,水匪劫掠五千石,沉船损耗五千石——合计三万石。”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批注,像是前人随手写的:“柳尚书女婿管漕运后,贪墨增至一万五千石。”

谢淮安心里豁然开朗——原书里谢家被陷害,或许不止林泽宇嫡兄的事,还牵扯到外戚的利益。祖父当年上奏折改漕运,动的就是柳成的蛋糕,说不定早就被外戚记恨上了。

“淮安,该走了。”谢渊的声音传来。

谢淮安连忙把文书放回原位,跟着谢渊走出礼部衙署。上了马车,谢渊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问:“你今日看出什么了?”

“祖父,”谢淮安抬头,“漕运的问题,不止是河道淤塞和损耗,还有人在背后贪墨——而且这人的势力很大,能让漕运科的文书都造假。”

谢渊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倒是眼尖。没错,柳成的女婿管着漕运司,这几年漕运的损耗一年比一年多,就是他们在中饱私囊。”

“那祖父为什么不弹劾他们?”谢淮安追问。

“弹劾?”谢渊叹了口气,“柳成是皇后的兄长,手里握着户部,还有三位皇子支持——朝堂上没人敢轻易动他。”

谢淮安沉默了——这就是古代朝堂的暗潮,不是光有道理就能办成事的。他的“漕运改革”想法,要是早提出来,恐怕还没推行,就被外戚打压下去了。

马车驶进谢府大门时,谢淮安忽然说:“祖父,我想再多读点户部的卷宗,看看大靖朝的赋税和漕运是怎么挂钩的。”

谢渊看着他眼里的坚定,忽然明白了——这孩子不是一时兴起想管漕运,是真的想把这件事弄明白,甚至想改变现状。

“好。”谢渊摸了摸他的头,“明日我让礼部的人把户部历年的漕运赋税卷宗送过来——但你要记住,朝堂之事,急不得,得等时机。”

谢淮安点头——他懂。现在的他,只是个六岁的孩童,就算说出再好的改革办法,也没人会信。他必须先考上科举,进入朝堂,有了话语权,才能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

回到书房,谢淮安把今日的发现添进“漕运记”里,最后加了一行:“时机未到,蓄力待发——科举为梯,朝堂为场。”

窗外的石榴树已经结了小小的青果,像一颗颗攥紧的拳头。谢淮安看着那些青果,忽然觉得——他的科举路,从来都不只是为了摆脱炮灰命运,更是为了能在这个时代,真正做些有用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