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嫡长孙的科举路[穿书] > 第12章 经世社立 风雨初来

嫡长孙的科举路[穿书] 第12章 经世社立 风雨初来

作者:浮生相思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4 16:07:17 来源:文学城

月考后的县学,因谢淮安三人的亮眼成绩,学风愈发浓厚。不少学子私下找三人请教经义,尤其是谢淮安的导图解经法,更是成了县学里的“新风尚”。

这日课后,谢淮安、林泽宇与李秀才坐在斋舍里,王景明带着几位相熟的学子找上门来:“谢小公子,我们想跟着你一起研究经义——你讲的经义结合时政,比先生讲的更有意思,也更实用。”

“是啊谢小公子,”另一位学子补充道,“上次你在策论里说的漕运问题,我们回去查了书,才知道这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生计——我们也想学着‘经世致用’,而不是只死读圣贤书。”

谢淮安看着众人热切的眼神,心中一动。他想起现代大学的学术社团,若能在县学组建一个专注于经义与时政研究的社团,既能凝聚志同道合的力量,又能为科举积累更多策论素材,还能提前培养人脉——何乐而不为?

“既然各位兄台有此意,我们不如组建一个‘经世社’。”谢淮安提议,“社名取‘经世致用’之意,宗旨是‘研经义、论时政、谋民生’,每周聚一次,轮流主讲经义,讨论时政热点,如何?”

“好!”王景明第一个响应,“我举双手赞成!”

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连性子冷淡的赵彦都点头道:“我也加入——谢兄的策论见解独到,我想多学学。”

当日便定下“经世社”的规矩:每周六午后在县学后山的凉亭聚会,社员需提前准备主讲内容,或带时政问题讨论;社内人人平等,不分嫡庶、不分出身,只论学识与见解。

经世社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县学,短短三日,就有二十多位学子报名加入,其中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学子,甚至还有几位女扮男装、偷偷进县学读书的女子——大靖朝虽不允许女子科举,但对女子读书并无严格禁止,只是少见。

周六午后,后山凉亭里坐满了人。谢淮安作为社长,第一个主讲,题目是“《孟子》仁政与大靖农桑”。他结合《孟子》“制产保民”的思想,分析大靖朝的农桑现状:“如今江南涝灾、北方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因为‘无恒产’——若官府能推行‘均田制’,给流民分田,再教他们改良农具、种植高产作物,百姓自然能安居乐业。”

他还拿出自己画的“农桑改良导图”,上面标着“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推广高产作物”三个分支,每个分支下都有具体的方法,比如“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省力且效率高”“在江南修圩田,防涝抗旱”。

社员们听得入了迷,纷纷提问:“谢兄,曲辕犁如何制作?”“圩田的修建方法,有史料可查吗?”

谢淮安一一解答,还推荐了《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农书,让大家回去查阅。

接下来,李秀才主讲“经义注疏的多元解读”,他引用多家注本,提出“注疏无定解,关键在贴合时政”的观点,赢得满堂喝彩;林泽宇则分享了自己对“科举策论写作”的心得,结合月考的经验,教大家如何将经义与现实结合。

聚会结束时,一位寒门学子激动地说:“经世社让我明白,读书不是为了科举做官,更是为了给百姓做事——以后我也要像谢兄一样,用学识改变现状!”

经世社的红火,却让林博文等人极为不满。这日,林博文带着几位世家子弟,堵在了后山凉亭的路口。

“谢淮安,你搞这个什么经世社,就是为了拉拢人心、出风头吧?”林博文双手抱胸,语气讥讽,“县学是读书的地方,不是你结党营私的场所!”

“林兄此言差矣。”谢淮安从容答道,“经世社是为了共同研究经义、讨论时政,何来结党营私之说?社员不分出身,只论学识,难道这也有错?”

“没错?”林博文冷笑一声,指着旁边的几位寒门学子,“你把这些泥腿子拉进来,和世家子弟平起平坐,简直是丢我们世家的脸!还有那些女扮男装的,更是不成体统——县学的风气,都被你带坏了!”

“出身不能决定学识,性别不能限制志向。”谢淮安眼神一冷,“大靖朝的科举,不问出身、不问性别(虽女子极少应试,但无明文禁止),只看才学——林兄如此看重出身,难道是觉得自己的学识比不上寒门学子?”

“你!”林博文被噎得说不出话,旁边的一位世家子弟站出来:“谢淮安,别以为考了个第一就了不起!经世社讨论的时政,都是朝堂大事,轮得到你们这些毛孩子置喙?小心祸从口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谢淮安朗声道,“我们今日讨论农桑、漕运,都是关系到百姓生计的大事——若连读书人参政议政的勇气都没有,将来如何能担当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他的话掷地有声,不仅让林博文等人哑口无言,也让在场的经世社社员备受鼓舞。王景明站出来:“林博文,你们要是看不惯经世社,大可不必来!但别在这里胡搅蛮缠,影响我们聚会!”

其他社员也纷纷附和:“就是!我们讨论学识,碍着你们什么了?”

林博文看着群情激愤的社员,知道自己讨不到好,只能放下一句“你们等着瞧”,带着人悻悻离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林泽宇气道:“林博文太过分了!居然看不起寒门学子和女学子!”

“不必理会他们。”谢淮安安抚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经世社能吸引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

他转向社员们,语气坚定:“往后,经世社的聚会照常开,无论遇到什么阻挠,我们都不会放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经义读透、把时政研明,总有一天,我们的声音会被朝堂听到,我们的想法会变成现实。”

社员们齐声应和,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当晚,谢淮安在经世社的章程里添了一条:“凡入社者,需秉持‘平等、务实、济世’之心,不以出身论高低,不以性别分贵贱,专心研学,共赴理想。”

他知道,经世社的成立,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引来更多风雨。但他并不畏惧——他身后有林泽宇、李秀才这样的兄弟,有二十多位志同道合的社员,还有“经世致用”的理想。

这些力量,就像点点星火,虽微弱,却能汇聚成燎原之势。而他的科举路,也因为经世社的存在,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坚定——他不仅要自己考中科举,还要带着经世社的兄弟们,一起进入朝堂,用学识和勇气,为大靖朝开辟一个崭新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