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小甜铺 > 第5章 祭祖风波

大唐小甜铺 第5章 祭祖风波

作者:林迟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21:44 来源:文学城

一转眼就到了交税的最后一日,已是临近端午,村里飘起了雄黄酒的香气。

清晨露气未散,崔棠蹲在檐角青砖前,正仔细点数竹篾篮里的开元通宝。铜钱边缘的鎏金在朝阳下闪着细碎的光,她顺手蘸了些露水,在石板上画下一个歪扭的“五十”。

终于凑够了啊!

灶间传来蒸气裹着的草木清香。

“棠儿,快尝尝这个!”贺清蕙提着艾绿色的裙摆,跨过门槛,鬓边碎发沾着些黍米粒。她手里捧着竹筛,青绿色的团子莹润如玉,底下垫着薄荷叶,被蒸得透亮。

“阿娘,你又做了什么好吃的?”

“是青团,用你前日采的艾草汁揉的面,端午吃这个刚好。”

崔棠刚要捻起团子,墙根忽传来土灰掉落的簌簌声。

崔弘蹲在坍了半边的黄泥墙下,摩挲着墙缝渗出的水渍叹了口气:“这院子排水不成啊,看这墙也垮了......”

“修缮的事先缓一缓吧。”贺清蕙将九子粽装进藤编食盒,仔细数了数里头的吃食,“别误了去里正家交捐的时辰。”

崔棠闻言忙揣好铜板,三人往里正家去。

里正家在村子的另一头,倒是不远,只是初夏的天气走到已是一身薄汗。

檐下,周娘子正抱着囡囡逗弄画眉。那三岁小儿忽指着他们的食篮嚷道:“阿娘,是金蟾!”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篮中五毒饼赫然在目。青团由艾草汁染就,蟾蜍纹木模压得须爪分明,眼窝处还嵌着两粒赤豆,活灵活现。

贺清蕙忙把篮子和钱袋递过去,笑道:“里正叔,这是这次的捐钱,这篮子里是自己做的一些吃食,给您尝尝。”

“五郎娘子好巧思啊。”里正接过钱袋和篮子,笑里藏意,“往年都要拖到夏至才能凑齐的,今年可爽利得多。”

其实里正也不算什么大善人,但他没有落井下石就是最大的善举了。

崔棠见父亲要讷讷应声,忙笑着抢先道:“阿爷阿娘常说,平日里多亏里正翁照拂,等冬天棠娘定要送您竹蔗熬的蜜糖吃。”

“是是是……多谢里正叔!”崔弘连声附和。

里正被捧得眉开眼笑:“好,好,有这个心就成,日子定会越过越好的!”

他虽觉得这一家子近来转变颇大,却也只当是困苦逼出来的自救之法,倒并不觉得奇怪。

倏尔夏至,崔弘做工期满,山上的梅子也熟透了。

月升东山,野梅林里人影点点。

崔弘架起新做的九尺竹梯,崔棠和贺清蕙在树下铺开青布接梅子,三人指尖都染上了紫红汁液。

贺清蕙蹲身拾梅动作熟练,十指翻飞,专挑八分熟的梅子往襦裙兜里塞。

“阿娘,接着!”崔棠突然抛过去颗熟透的梅子,贺清蕙下意识用胳膊去挡,梅子“咚”地砸进她怀里的陶罐,溅起的汁液正糊了崔弘一脸。

竹梯“咔嚓”裂响,摇晃欲倒,贺清蕙惊得怀里梅子滚了满地。

“当心!”崔棠箭步冲去,母女二人一齐扑上去扶梯,结果哄笑着倒成一团。

“哈哈哈哈……”崔笑声溢满山林。

崔棠只觉久违的轻松畅快,心底压着的负担仿佛卸去了一半——无债一身轻,竟是这般舒坦。

夜色渐深,崔弘新砌的泥炉里分层铺着桃木与松针。

贺清蕙掀开芭蕉叶,只见梅子皮已被烤得皱巴巴的,她连声叹息:“这火候比什么炉子都难掌握!”

崔棠凑近一看,反倒抚掌大笑:“阿娘,这就对了!我那日在药铺见到的乌梅,就是这般皱皱巴巴、黑黑亮亮——咱们这炉,定是上品!”

她看着忙碌的父母,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陌生的唐朝,一家人正一步步努力生活,探寻属于他们的幸福。

忽而,远处官道传来急促马蹄声,惊得满树栖鸟扑棱而起。

崔棠抬头望去,只见山林间有几人举着火把疾驰而过,火光在夜色中明明灭灭,映得山风都紧了几分。

她心头微疑:大半夜的,还能有什么急事?心念一转,又被灶间母亲的呼唤拉回。夜风合上山林的喧扰,屋里灯火摇曳,一切似乎又归于寻常。

……

次日申时,蝉鸣撕开溽热。

崔氏祠堂青烟缭绕,祠堂前的青石阶泛着雄黄酒渍,三牲供品后立着乌压压一片崔氏族人。

崔棠努力回想原身记忆里这些族人,以免露出破绽。

崔氏这一支一共三房,为同一个曾祖。

大房大伯祖是现今的族长,有一子一女,长子崔强在家打理庶务,长女崔元娘嫁人后去了长安;二房人丁最盛,二伯祖有二子一女,分别是崔弥、崔弦和崔二娘;三房崔棠的祖父、伯父均已不在,仅剩崔弘一家。

三房分列的格局泾渭分明:大房诸人簇拥鎏金香炉,二房子弟散坐槐荫石凳,独三房供桌挨着西晒的漏窗。

崔棠学着众人的样子,和母亲一起垂首奉上五毒饼等祭品,下台阶时险些被旁边一条泥金披帛绊了个趔趄。

披帛的主人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娘子,生得极美,鹅蛋脸柳叶眉,偏一双凤眼神采飞扬,脸颊旁浅浅的梨涡让人心生好感,月白襦裙上银线绣的折枝海棠在香雾里若隐若现。

她连忙俯身搀住崔棠,“棠妹妹当心,这青石浸了雄黄最是湿滑。”

崔棠想起来,这是二房崔三郎家的长女崔梨,她露出个浅笑回应。

对方亦是微微一笑。

“哟,三房今年的祭盘倒是齐全了。”大堂伯崔强屈指弹了弹乌木供桌上的祭盒,语气里带着几分刻薄,“可别忘了,去年这时候,五郎还捧着几块胡麻饼来充数呢。”

他话音未落,身侧的王氏便接过话头。那妇人生得瓜子脸、吊梢眼,赤金缠臂钏随着手势一甩,嗤笑道:“妇人走街串巷换来的那些腌臜钱,也配摆进祖宗祠堂?”

大堂兄崔林倚在门框边,双臂抱胸,唇角勾起一抹凉凉的笑意。

几句话下来,场中气氛已然压抑。三堂伯母许氏眉头微蹙,面上不露声色,只悄悄拉着贺清蕙母女往廊柱阴影里退去,免得正面冲撞。

就在这时,供桌后忽然传来“窸窣”一阵轻响。紧接着,一个白白胖胖的总角小童猫着腰钻了出来,腮帮鼓鼓,模样活像偷油的耗子。

许氏连忙弯腰过去牵他,用罗帕替他抹去嘴角沾着的青团渣,口中带嗔带宠:“小祖宗,小心噎着!”随即无奈朝贺清蕙一笑,“前儿从杭州城里请来的夫子,才教了三日,便被这皮猴气跑了……”

原来,这便是三堂伯家的幼子崔柏。小家伙含糊不清地嚼着,忽然打了个饱嗝,眯眼满足地笑道:“堂叔母做的青团,真真好吃……”

崔棠忍不住笑出声来,俯身对他说:“柏哥儿要爱吃,改日便来堂姐家,吃个够!”话出口时,她并没觉得自家那座破茅屋有何见不得人。

崔柏年纪小,不懂弯弯绕绕,听了立刻拍手叫好。

难得的是,许氏也并未露出什么异样,只笑着点头应下,言语间颇为温厚。

崔棠心中微动——这家人似乎与原身一家往来不多,却竟是难得的可亲。

祭祖礼毕,族中女眷聚在祠堂东厢烹茶,男人们则三三两两在院中闲谈。

崔梨纤指捏着越窑青瓷盏,正要举盏轻啜,忽听廊下传来朗朗诵读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她唇角一弯,笑意狡黠,偏头对崔棠道:“听这腔调,准是四叔在念书。”

崔棠掀起竹帘一看,果然瞧见奇景:四堂伯崔弦正对着古柏行揖礼,广袖翻飞间,《论语》书页簌簌作响,仿佛真在与百年老树论道。

院子另一角,三堂伯崔弥却悄声溜到石墩旁,怀里的《左传》忽然“啪”地掉落在地。

他连忙弯腰去捡,又从袖中抖出一张泛黄的纸,指尖点在“长乐未央”四个篆字上,兴冲冲唤道:“五郎快瞧!这是依《考工记》复原的汉瓦当纹,刻作砚屏该多精巧!”

话音未落,西厢传来崔强的醉笑声,话里带刺:“跟五郎这蠢货说这些,他能懂吗?县尊上月新换的紫檀屏风,那才叫讲究——”

“咳咳……”崔弘低声咳嗽,硬生生打断这句挖苦。

崔棠心里暗暗翻白眼:这大房一家见谁都要奚落,真不知原身这些年是怎么忍下的。

厢房内,茶香正浓。

许氏眉心微蹙,“郎君本在杭州新开了木器行,说是要重振祖业。偏偏父亲执意让他考明经科。”

贺清蕙正添茶,听罢手微微一顿,犹疑道:“听闻二伯父当年县试拔得头筹……”

“可不是!”许氏叹了口气,将一撮薄荷末撒进茶汤,“可惜后来便再无起色。如今全指望郎君和四叔争气,好重振二房门楣。”

她话音未落,厢房门“哐当”一声被撞开,崔桃提着裙裾蹦了进来,笑嘻嘻嚷道:“自打三伯和阿耶中过乡试,阿翁连柏弟捉促织都要念叨‘格物致知’呢!”

崔桃是四堂伯和傅氏的独女,生得粉面娇俏,性子最是跳脱。

话音刚落,窗根又探进一颗圆脑袋。

“柏弟过了今年夏天,怕也逃不掉要被关起来读书。”崔桃幸灾乐祸地补了一句。

崔梨忙伸手替他抹净脸上的青团渣,无奈朝崔棠苦笑:“原说好不回乡的,偏这泼猴一听说村后山有野梅林,就嚷着要来……”

崔柏却得意洋洋,从怀里掏出个螺钿漆盒,嚷道:“阿姐分明也想摘梅酿酒!这梅花盏,就是她特意从杭州珍宝斋挑的!”

崔梨见状,转头含笑问崔棠:“过几日县里庙会,妹妹可愿同去?”说话时颊边梨涡浅浅一现。

崔桃、崔柏听闻,也兴奋地拍手叫嚷着要同往,气氛一时热闹非常。

然而这份轻松未能维持多久——

“三房无嗣,要田何用?”

正厅里尖锐的女声突然刺破香雾,王氏的赤金簪子在供案前乱晃。

“住口!”族长大伯祖的鸠杖重重杵地,供案上青瓷酒坛泛起涟漪——那是贺清蕙用苍术、白芷并新采的艾蒿泡的驱疫酒。

老人浑浊的目光缓缓掠过崔弘,眼底掠过一抹怜悯。他叹息一声,缓声道:“当年大郎说暂管田亩,是承诺等你加冠再还的……”

他原想着崔弘幼年丧父丧兄才让大郎一家帮着照看田地,不想让两家反生了龃龉。

崔强掀帘而入,声若洪钟:“整整二十亩永业田!这些年修渠引水,添置耕牛,哪样不是钱?”

傅氏冷哼一声,手腕上的九转金丝镯“当啷”一声磕在香炉上:“这话哄外人还成!永业田的修缮,按规矩该走族中公账。”

她又斜睨过去,冷笑补刀:“再说了,五郎两口子还年轻,怎知就没儿子?便是只余棠娘,将来若招个巧匠婿,也未必比你家二郎差!”

此言一出,贺清蕙面上一红——毕竟原身年纪不过三十,放在现代,的确算得上年轻。

崔弘却已不耐烦,霍然起身,低声道:“那便……补些余钱?”

他实在是不耐烦跟这一家子唧唧歪歪,大堂兄一家一直代管着自家田地,农忙时会喊他去帮手,每年定期给送些粮米,具体田地有多少出息原身似乎并不清楚。

“痛快!”崔大郎抚掌,“就取个整,一贯钱!”

“还真说得出口,抵得上县衙主簿一月俸禄了。”傅氏在一旁小声嘀咕。

祠堂外,忽有惊雷滚过,空气压得人心头一紧。

崔棠盯着案前争执不休的族人,指尖深深掐进掌心:刚交完税钱,又背一身债,这田能不能不要啊!

崔棠这赚钱路漫漫啊~

------

8.29二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祭祖风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