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小甜铺 > 第6章 不速之客

大唐小甜铺 第6章 不速之客

作者:林迟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21:44 来源:文学城

归家途中暴雨倾盆,三人深一脚浅一脚往家奔。

推开摇摇欲坠的柴扉,天井已成汪洋,浊水裹着柴屑漫过门槛。

崔弘蹚水摸向梁柱,惊见础石已泡得发胀——这唐时的木构宅院,到底比不得现代混凝土经淹。

“完了……”贺梅娘跌坐在泡发的粟米袋上。

崔棠突然笑出声,笑着笑着咳出泪来:这悲惨的穿越命运,真是回回挑战她的极限。

那廊下垂着的熏梅架竟在雨幕中自转,倒是像个水车,灶屋里漂浮着各种筐子、篮子,幸而还有些食物和药材都挂于梁上才幸免于难。

崔弘愣了半晌,突然扯下襕袍扎紧裤腿,抄起豁口陶盆:“棠儿取石子堵漏,梅娘与我舀水!”

抢救完灶屋他又赤脚踏在泥水里,肩头搭着不知哪来的半截青竹管。

“要斜切三寸。”他比划着对女儿解释,“这地方没有水泥,得靠竹节天然弧度导水。”

崔弘手头功夫熟练,待雨停时青竹搭成的引水架已具雏形:榫卯接口处缠着浸过桐油的麻绳,虽比不上现代排水管,倒比原先的陶土渠耐用许多。

直到骤雨初歇,一家人才安顿下来。

崔棠攥着艾绒团猛吹灶膛,青烟呛得她泪眼婆娑。

贺梅娘蹲在竹制引水渠前,指尖掠过新砌的石灰层:“这法子虽不及抽水马桶,总强过日日洗……”

崔棠皱眉听见似是有人来,忙截断她的话:“货郎说长安贵人如今都这般修葺。”

“梅娘家里有艾草吗?囡囡起了疹子……”周娘子拍门声混着女童啼哭撞破夜色。

“这是怎么了?”贺梅娘忙迎上前去。

“前日求的符水,”周娘子颤抖着撩开囡囡衣袖,臂上红疹密如星子,“往常饮完便消的……”

崔棠瞥见那符纸朱砂晕染处歪歪扭扭写着“慈恩寺”几个墨字,忍不住想揭破骗局:“那玩意──”

贺梅娘截断话头:“艾草熏蒸后若还发热……”她将晒干的艾叶捆成灸条,“务必请赵郎中来。”现代都有人信这种偏方,与古人论科学显然没用。

周娘子忙点头应是,匆匆离去。

夜里,更鼓声惊起夜鸦,茅山溪边火光摇曳。

隔壁王家小儿哭啼一直不断,听得人十分揪心。随后有车轮“吱呀”停下的声音,脚步声进进出出,后半夜方才安静下来,想来最后还是请了大夫。

崔棠一向有声音就睡得不安稳,何况心里还记着事儿。干脆趴在窗边就着月光写写画画,盘算如何赚到一贯钱:“阿耶工钱二百三十文,卖果子得六十五文,卖饮子扣完钱得三十五文……”

算完她忍不住哀嚎:“才不到两百文,一贯钱可是一千文呐!”

忽闻院外竹枝簌簌作响——

“谁!”她屏息抬头,正对上一双惊慌的三角眼,正是大堂兄崔林。

她抓起案头剪子冲出房门,只见一道黑影跌跌撞撞翻过矮篱。她待要追却听正屋传来崔弘的咳嗽声,竟由着他翻墙遁去。

“棠棠,别追了。”贺梅娘披着外衫从正房出来,“穷家破院有何可图?”

崔弘查探一番并未少什么东西:“你阿娘说的是,以后把重要东西锁起来。”

崔棠无语,这长房还真是阴魂不散,以后遇到他们可得留个心眼。

忽听得灶屋有动静,她打开房门见梁上有碎屑飘落,月光透过大开的窗棂照见半枚革靴印——

这崔林也是奇怪,长房多少算个富户,什么吃的没有来她家偷?

次日晨雾未散,茅山溪畔的官道已扬起黄尘。

崔棠踮脚将“崔记饮子”的幌子系上竹竿,旧床单改的青布在风里舒展。

“阿娘快看!”她扯着贺梅娘衣袖雀跃。远处尘烟里,数百役夫的草履正踏碎晨露。

贺梅娘忙往陶瓮里撒最后一把乌梅,用勺子搅得糖水翻涌。经过几次调制的乌梅汤,除了陈皮、甘草,还加了藿香、山楂,饮之酸中带甜,解暑生津。

王仁的甜瓜摊忽地爆出稚童嬉闹声,周娘子拎着襦裙追打囡囡:“小猢狲!晨起才退热,你就别乱跑了!”

那皮猴囡囡顶着一头红瓤窜进役夫人堆,倒引来帮口干舌燥的夯土汉子来买瓜。

“周婶,囡囡好些了吗?”崔棠问道。

“可多亏了你阿娘提醒,你王叔连夜去乡里请了刘大夫来,说是热疹,夜里吃了药退了烧就好了,”周惠娘手里拿了个甜瓜边说边走到崔家摊子前,“尝尝这瓜,再有一个月就更甜了!”

“惠娘快别客气了,你也尝尝这乌梅饮,”贺梅娘忙打了筒饮子递过去,“近日天变得快,小孩身子不如我们壮实,是得多看顾一二。”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不是?”崔棠笑道。

“正是这个理呢!”周惠娘抿嘴打趣道,“没想到棠娘小小年纪竟懂得照顾小儿了。”

崔棠不好意思地吐舌:“哈哈,阿娘说的……”

“客官尝尝这消暑饮?”她踮脚招呼过路役夫,“加了藿香、薄荷、金银花,最是祛暑解乏!”

“小娘子倒会挑时辰。”领队的将作监匠人抹了把汗,腰间革囊里探出鲁班尺一角,“这新官道要通到杭州盐官县,你们算是赶上好营生。”

有巡道的胥吏路过,崔弘捧着竹筒递上:“乌梅饮子用井水镇过......”

“无市劵敢私设摊肆?”穿赭色圆领袍的录事不屑地看了眼竹筒,抬脚就要踹翻陶瓮。

崔棠早有准备,忙将早备好的油纸包塞过去,里头裹着四块淋了饴糖的凉糕:“您先试试这凉糕,井水里冰过的,正合解暑。”

胥吏指尖触到油纸包下沁凉的铜钱,话锋陡转:“既是乡民义举,那便允你们再此设摊,只是每日需缴纳十文。”

“多谢官爷!”

不多时官道两侧已支棱起不少苇棚,穿短褐的摊主们抡着芭蕉扇驱蝇,新剖的甜瓜淌着胭脂水般的汁液,胡饼炉里炭火爆出噼啪星子,惹得过路骡马连连惊嘶。

“三文管饱!”络腮胡汉子将胡饼拍得震天响。役夫们攥着汗津津的铜钱,宁可多买两个硬饼就着生蒜啃,也舍不得花半文换盏饮子。

日头毒辣辣炙烤着官道,崔棠倚着新扎的苇棚挥动蕉叶扇。

青竹筒里的双花饮凝了层水雾,汗珠子顺着她鼻尖砸在泥地上。远处王叔的甜瓜堆被晒得蔫头耷脑,连囡囡都蜷在箩筐阴影里吐舌头。

忽闻一声惊呼,官道东头乱作一团。二十来个役夫扛着丈余麻石踉跄倒地,当先的黝黑汉子面如金纸,汗湿的短褐紧贴在虬结的背肌上。

“快抬阴凉处!”崔弘一个箭步冲去。

贺梅娘忙掀翻竹案腾出空地,崔棠捏着装解暑饮的竹筒挤进人堆。

“得罪了。”她掐着汉子人中灌下饮子,薄荷混着藿香的凛冽气息惊得围观役夫连退三步。

人群里忽有人高呼:“这不是张把式么!”

须臾间,张把式喉头滚动着睁开眼,恰见崔弘捧着豁口陶碗憨笑:“老哥且润润嗓。”装着乌梅饮子的碗底还沉着未滤净的梅核。

待到日落时分,崔家苇棚前已乌泱泱围满歇晌的役夫,青团与胡麻饼早被哄抢一空。

崔棠美滋滋地闭眼听着铜钱叮当落进竹篓的声响,这一日下来少说能净赚五十文。

这几款消暑饮用料多取自山上或自家菜地,只少数药材购自药铺但用量极少。几日下来,崔棠床底下装钱的小陶罐又渐渐满了起来。

三日后恰逢朔望大集,一辆油壁驴车停在溪桥村口。

崔梨掀开青绸车帘,泥金披帛映着杏子红襦裙,朝崔棠伸手:“三娘快些!再晚就赶不上啦!”

崔弘笑着将几个竹筒饮子塞进车窗:“你们五叔母新制的乌梅汁,仔细防着暑气。”

话音未落,车帘后探出只油乎乎的小手——崔柏举着咬剩的樱桃毕罗,嘴角还沾着胡麻粒。

她忍俊不禁地笑道:“柏弟这都吃饱了,去市集那还吃得下呀?”

崔桃用手绢给崔柏擦了擦嘴,轻声笑道:“你可别小看他,他呀——这才刚开始呢!”

崔棠扶窗坐定时,正见崔柏把最后一口毕罗塞进荷包,活像只屯粮的松鼠。

崔梨忽地拽过她衣袖,腕间鎏金跳脱碰响车壁:“听闻你阿娘极擅厨艺,赶明儿来杭州城开间酒楼......”

感情这一家子都是吃货。

“姐姐说笑了!”崔棠忍笑道:“眼下能攒够摊肆钱便是万幸,哪里敢想什么去杭州?"

崔桃忽从香囊抖出粒金丝梅脯塞进崔棠口中:“要我说,五叔母这手艺配上棠姐姐这脑袋瓜,合该去长安平康坊支摊!”

她发间步摇垂珠随车晃荡,眨巴着亮晶晶的大眼畅想:“届时我们日日去蹭吃,省得柏弟总偷供桌上的金丝蜜枣。”

崔梨伸出手轻点崔桃的额头道:“你连长安城门往哪儿开都不知晓,还日日去吃呢!”

崔棠望着车窗外粼粼春水轻笑:“若真能在长安开铺子,定教三位尝遍那什么龟兹奶酥、波斯糖缠......”还有后世那些奶油泡芙、雪糕冰激凌……

几人的欢声笑语惊起草丛白鹭,驴车在官道上扭出串歪斜的辙痕。

沿街毕罗铺飘着樱桃甜香,有卖“透花糍”的娘子将豆沙捏作牡丹状,看得崔棠啧啧称奇。

崔梨停在卖蔗浆的摊子前,铜钱大的青瓷盏要两文钱,小童们却围得水泄不通。

这不经让崔棠想起那失败的卖蔗经历,她和阿娘近日只拿那竹蔗煮消暑汤,连熬糖也搁置了。

“若舀些冰井镇的雪梨片,再浇这甜浆...……”崔桃咬着手指嘀咕。

“三娘快看!”崔梨兴奋地指着西市口,糖画艺人正舀起琥珀色饴糖。

小胖墩崔柏早挤到最前头,举着铜钱嚷道:“要虎头!要虎头!”

崔棠却被角落里老丈吸引——他脚边陶罐里凝着灰白糖块,细看竟是未脱色的粗糖。

“小娘子识货,两百文一斗。”老丈敲了敲罐沿,“这是南边来的蔗糖,虽比不得波斯石蜜,胜在价贱。”

“三娘想要吗?”崔梨见崔棠抚着糖块沉吟,解下银丝蹙金荷包,“我攒了些私房……”

“不是价钱。”崔棠指尖捻开糖粒,“若能提纯成白糖霜……”

她脑海中闪过现代的白糖,若能研究出提纯之法,定大有可为。

归途驴车里,崔棠忽觉袖口微沉,崔梨正将银镯褪到她腕上:“权当入股。”

崔棠失笑,推托不得只得暂且收下,打算寻个由头再还给她。

夜里崔家灶屋热火朝天。

崔弘崔弘赤膊抡起石杵捣碎野蔗,青绿汁液顺着石槽流入陶瓮。

“应当要反复曝晒几日。”她指着改良后的连锅灶解释,“第一道汁做饴糖,第二道可熬红糖。先试试!”

柴房檐角的竹风铃突然乱响。

崔棠攥紧捣药的石杵,青碧裙裾扫过新铺的石灰地——这几日总觉得凉糕不够吃,莫不是崔林又来偷食?

“哐当!”

半人高的柴堆应声而倒,月光从漏窗斜劈进来,正照见蜷在草垛后的黑影。

“出来!兀那小贼,让你偷东西!”她猛地挑开草垛,举起石杵就往前面猛打。

一声闷哼,一个苍白少年裹着残破的暗纹锦袍滚落,他踉跄起身时,衣袍一角浸着暗红血渍,半块胡麻饼落在地上。

【小剧场】

崔棠(举捣药杵):这位郎君,偷吃会被抓起来~

少年(糖浆糊脸冷笑):某这是劫富济贫。

崔棠(翻出空钱匣):济哪门子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不速之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