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314章 虚空无尽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314章 虚空无尽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7 07:43:58 来源:文学城

但至少到此刻,她已经放心一件事了。

那就是经过这番对于往事的倾诉,上官玗琪不再如先时那般,悲愤欲狂,心神恍惚,她已然完全恢复了从前的镇静自若。

萧长安却道:“上官大小姐就这般将自己的伤憾过往,统统让长安知道无遗,大小姐不担心日后,长安会以此作为打击和伤害上官家的手段吗?”

上官玗琪平静地道:“此时此地,再无旁人,我唯觉得对你们一吐心中多年积懑疑虑,心神方能平静。至于结果,却一时管不到这许多。若萧小侯爷以为据此便可以伤害上官家,又或者我过世姑母的名誉,那你尽可一试。”

她淡然自若地道:“上官家好歹是百年清流世家,族中虽亦有纨绔不肖,但总努力以君子自诫。若说不能见人的事,真查起来的话,怕你萧家还要更多一些。”

她这回击语气虽然温和,却是锋利无比。阿秋即便对萧家的事一无所知,也能想象得到她所言必然非虚。

只看上官玗琪和萧长安这两人的作风之迥异,便能推断他们身后的家族是如何行事了。

萧长安果然立刻整色笑道:“长安岂是那般卑鄙无耻之徒,大小姐说笑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又不是如此,自该同舟共济,彼此维护。今日大小姐的话,出君之口,入我之耳,长安听过便忘,大小姐千万勿要介怀。”

阿秋忍不住斜觑他一眼,心想萧长安年纪轻轻造诣已经不输一派宗师,谁料借坡下驴倒快。

其实在场之人,唯独萧长安需要作此表态,至于阿秋和栎阳神君,上官玗琪似根本没有放在心里,那是确信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泄露出去的意思。

阿秋自不必说,而栎阳神君在这宫中已经呆了不知多少年,无论什么秘事异闻,怕他都是一视同仁地淡然视之,更不可能到处去说。

一念虑及这里,阿秋方才发觉,一直在她身后的栎阳神君,不知何时已然踪迹全无。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此人居然可以这般来无影去无踪的,这份功力之高绝,怕不在她自己之下。而她方才听上官玗琪讲得入神,甚至都不知道他何时离开的。

想必上官玗琪和萧长安也是才发现,因为两人盯着她身后,脸上亦同时出现不可思议的神情。

要么便是他们三人方才都太过认真,无论听的人还是讲的人。要么便是栎阳神君修为早已超出一般武者的境界,可以这般潜隐无踪的。

但阿秋吃惊之余,却还来得及转念一事:

那便是萧长安表面上,是以利益权衡一切的人,心狠手辣利用他人不在话下,连他的亲姐,亦可被逼着换去身份,容得他顶替身份进入南朝宫廷。

刚才的情势中,他本应趁着上官玗琪心神失守,权衡盘算,观察局势看能否有为己所用的可趁之机,但他却也沉浸于上官玗琪的讲述之中,连栎阳神君悄无声息退去都未发觉。

她和上官玗琪未曾发觉,还有理由,因为她们是当时最不设防的人。上官玗琪只想讲述这么多年独自背负的往事,而她全心全意地听着,盼能助她走出困境。但萧长安却不应该陷入。

他不应该陷入,却陷入了,只说明他并非表面上的那般无情,也有无法以理性约束的成分。

纵然方才他还口口声声语带威胁,要与上官玗琪谈条件。

这一念之后,紧接着的一念却是:他们三人都是被栎阳神君带入此间的,此刻他既不在,便极为不妥了。

便在此时,一把沉稳清峻的声音自前方石室里传来,道:“我找到《韶》、《武》的舞姿绘本了。”

那自然便是栎阳神君的声音。

阿秋、上官玗琪、萧长安三人立即起身,往那间石室里纵身而去。

栎阳神君不知从何处取得火折、油灯,想必墓室中也存有此物。他已将火光打亮,微微的光辉蔓延在室内,这却是三人自入地道以来,首次看到亮火,一时间眼睛还颇有些不适应。

令他们觉得诧异的是,栎阳神君手持灯火,背向他们面壁而立,手上却并没有什么像是卷轴之类的事物。

但不过一瞬之间,阿秋便望见了栎阳神君口中所说的《韶》、《武》绘卷,整个人亦如遭雷噬般,呆立当地,半天回不了神。

那是上下两幅连绵无尽的长轴壁画,全部宛然刻绘于石面,即便只是粗略观看,亦可感到一种恢弘气象铺面而来。

她本身便精擅乐舞,纯为壁画吸引,情不自禁地往前走了几步。

栎阳神君淡淡地道:“上幅为《韶》,赞美歌颂的是文治,是一派雍雍穆穆、揖让有序的上古之治、先王之道的景象;下幅为《武》,是赳赳武夫,舞动干戈的景象,意在扬大国之威,表达的是上下一心,令出必行的整肃气象。”

若说舞姿吸引人的,常是动作之曼妙精绝,姿势之优雅翩然,但这《韶》、《武》给阿秋最大的冲击,便是原来世上竟有种舞蹈,根本不须多么繁复华丽的动作和技巧,只是简单的俯、仰、轮臂,进、退,便有种无形无象气势蔓延其间,而且那更像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可通天地,礼敬鬼神。

上官玗琪初见时亦是惊愕,片刻后难以置信地道:“我从这静止的画面中,竟感受到了应用于征伐的兵气。即便是这副赞美文治的《韶》乐,其实仍有风骨铮铮,金戈铁马之意。”

她亦凑前近看,而后肯定地道:“这壁画上阴阳线的石刻线条,是上官家‘君子剑’的剑意。”

栎阳神君淡然道:“令叔公是一代名相,亦是一位儒将,当年‘冰篁’在他手中,亦被称为江东第一名剑,故此他会以剑尖将这全本的绘像,反面覆刻于石壁之上,也不奇怪。”

上官家学不止传承于书道,亦囊括了丹青,而上官谨更是家族中集文武之道的大成者,故而他以剑代笔,以刻代绘,将原本的《韶》、《武》绘卷翻刻于石壁之上,且笔意融于剑意,遂有这壁画存于此。

上官玗琪伸手,静静抚摩石刻良久,方才道:“十多年前,姑母的葬礼之前,叔公曾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拒不见人,亦谢却一切交游。那时人人皆以为他难以承受姑母过世的打击,回了家族墓地静修,只有我知道他并未回去。现在,我终于知道那段时间他是在此处,潜心雕刻此画。”

萧长安说出了答案:“他是以作此画,寄托自己的哀思,宣泄心中的悲愤与怆痛之情,而亦借着此画,他才可以渐渐窥得那天人合一的羲皇之治的境界,从而走出皇后离世的伤痛。”

他亦伸出手来,以指尖感受凝注其中的剑意,道:“他必定是先作《武》,以这六十四名武士的刚劲姿态、磅礴气势,马踏鹰扬之姿,抒发心中不平之气,愤懑之感,而临摹到后来,剑意中的凌厉和锋芒渐隐,而代以更为雄浑大气的国之武事的雄强之美,这便是《武》提振士民之心,抖擞军威,使执政者儆醒而如履薄冰的力量所在。”

阿秋接着道:“那么他其后再作《韶》时,心中便渐挥去个人得失与感伤,而将精神融入了华夏一脉,上承自羲皇时代的雍雍穆穆、熙熙济济的德政情怀。《韶》的音色,想必和悦而美,无峭拔峥嵘之音,无突扬激厉之声,是令天人均可融合一体,忘却神形的嘉乐。”

因从画面所绘舞者姿态,她即可看出,六十四名巾舞者的动作神韵均与目之为“俗乐”的宫廷女乐迥异,幅度极小且姿态内敛,更无夸张飞扬动作,但举手投足、起居进退间皆自有一种极其庄重的仪范。

与其说是“舞”,不如更像是揖让进退的演示,关于“礼”的秩序与万物各得其位后的一种象征和圆满。

栎阳神君接口道:“这个自然。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不同于《武》的征伐与浑厚,《韶》的声音宛如凤凰和鸣,是使人闻之会浑然忘却权位名利的天籁。”

阿秋问道:“《韶》、《武》传世之姿,世间只有如此一本绘卷,可上官大人将此卷覆刻于石壁后,原画上的笔迹便被剑尖磨去,等于毁了,而这唯一传世的画像又留在了封存的墓室中,上官大人这岂不是蓄意令作为天子之乐,国之正声的《韶》、《武》失传吗?”

虽说以《韶》、《武》为琰秀陪葬是武帝司马炎的旨意,但上官谨曾因在意万卷图书文集法帖的传世价值,而在再度开陵时,便自作主张,将这些书册全部迁往栖梧宫封存。皆因他认为文化典籍传诸后人的价值,要远大于封入地宫不见天日。

当然亦有可能是出于保护典籍的考虑,因为墓室终究潮湿阴冷,即使封存不动,百年后这些书册怕都会化为齑粉,便枉费了前人一番心血。

但上官谨若是想到了需令古籍可以传世,便不可能忽略掉这幅他耗时一个月摹刻而成的《韶》、《武》壁画。他若曾想令其传世,要么可以当时便直接以绘卷陪葬,过后拿出便是。要么亦可以在后来开陵时,便教工匠多临摹几份,带出墓去,那么《韶》、《武》亦可有摹本传世,不至于寥无痕迹。

上官玗琪沉吟道:“或许他当时因姑母过世,过于悲恸,能借着摹刻《韶》、《武》走出来已是不易,无暇再顾及那么多。”但人人皆知恐怕不是如此。上官谨何等之人,自壁画排布如列兵的严整宏大气象,便可知他所虑既深亦远大,绝不会出这种无意识的疏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