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313章 繁华事散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313章 繁华事散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6 04:33:21 来源:文学城

她清了清思绪,看着十三叔公握剑的手,正自微微发颤,猝然想起,这一夜,叔公过得也并不轻松罢?

他是那个代表家族,亲自面对和承担了一切的人。

她忽然就伸出手来,托住十三叔公的臂弯,目光一时亮得慑人。

她感到十三叔公一向孤立如鹤的身影,果然正缓缓地倚向她身上。

她轻轻地道:“叔公剑尖的血,是何人的?”

上官谨闻言,身形微震了一震,却还是原势不变地靠住她,倚靠着她的支撑,才未倒下。

他口中同时淡淡道:“我去找司马炎算账,天机四宿现身了,‘风雷手’褚元一编排了几句不好听的,我刺瞎了她一只眼睛。”

阿秋直至如今,才知道褚元一的那只眼睛,竟然是“青衫一剑,倾尽江左”上官谨刺瞎的。

她一时心中滋味莫名。

上官谨当然不是坏人,他是替南朝打赢了渡江大战,拯救南朝数百万士民于胡马铁蹄,名垂青史,功在千秋的一代名臣。

可褚元一也不是坏人。

她此刻终于明白,为何当初褚元一一见上官玗琪便骂个不休,口口声声都是“上官家的贱人”。

皆因琰秀想必有些事,落在了她的眼中,而她的一只眼睛,更为上官谨所刺瞎。故此只要听到“上官”二字,便是无名火起。

上官玗琪道:“我当时更为震惊的,是叔公听得姑母病殁,竟然提剑去寻司马炎。要知上官家世代忠臣良相。为了顾全大局,我们对于皇家,一向是能忍则忍,从不说半个不字。”

即便是让琰秀嫁给那个恶名昭著,荒淫昏聩的司马炎,上官家纵并不情愿,也没说过一句否定。

因为辅佐君王,是臣子的职责与天命。

无论君王贤愚不肖,上官家历世历代都竭力尽忠辅弼,以上官家在诸门阀中领袖群伦的声望与影响力,却从未想过谋逆,甚至一再退让,为的却是南朝的长治久安与和平。

十三叔公上官谨,是家族的中流砥柱,一向深于隐忍,以大局为重。若国家需要,他甚至可打破“守墓人不出仕””“文臣不领兵”的上官家两大誓言,顶着众人的讥嘲,秣马厉兵,外连李明远、樊缨,内联裴元礼,轻易不会挑起任何冲突,将南朝形势稳固至如今局面。

但他终于为了琰秀,提剑直上了金銮殿。

而天机四宿蛩伏宫中这么多年,护卫帝王安全,必然没有想到他们真正需要应对的第一个刺客,竟然就是一代名相上官谨。

玗琪冷静下来,轻轻道:“那皇帝怎么说?”

若十三叔公真的斩杀了皇帝,恐怕他就不能这般平安无事地回来。而今夜整个宫城都必然震动,南朝的历史亦将改写。

上官谨闭上双目,颓然道:“他说,他已经尽力。”

他已经尽力,是说的已经尽力着太医救治琰秀的病情吗?

玗琪在此后的许多年里,都是这般理解这句话的。

若果琰秀是病逝,司马炎他也不是医生,能做的事情有限,确也怪不到他头上去。

但上官玗琪很清楚,若琰秀真的是病逝,十三叔公绝不至于提剑闯入司马炎的寝宫,连散落宫中各处的天机四宿也被惊动而出,前来护驾。

只是十三叔公不想提,又或者是不能提。而她作为当代家主,便只能配合他沉默。

只是这个疑案,便从此永远地在她心中结下了。而与此如影随形的那份悲恸,即便是再隆重的丧礼,也不能冲淡分毫。

当全建章尽皆缟素,三十里送琰秀棺椁入武阳陵的队伍披麻如雪时,作为家族中她生前最亲近熟悉的人,上官玗琪却没有去。

她现在似是更明白,当初琰秀淡淡说的那句“夫妻之道,即便是敷衍,也要彼此忍耐,互相给面子。”

司马炎可谓很给面子。

但再给面子,亦换不回来琰秀的性命。

琰秀之死,必然别有隐情,否则十三叔公不会持剑上金銮殿,否则司马炎不会在十三叔公如此冒犯后依然隐忍不发,且为琰秀大兴国丧,面子里子都给得十足。

但她不能逼问十三叔公,因她看得出来,十三叔公撑过此事,也已是心力交瘁。而他还要准备迎接北来的百万联师,这一仗将关乎南朝数百万人口数代内的安稳和平。

那么,姑母,请等我长大,请等我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到那时候,我必定会为你查明真相,清洗冤屈。

一如你当年为我母亲做的。

人人都说她攀附权贵,连命都不要了。

只有你说,她是个好女子。

上官玗琪抬起头来,目中终于恢复了些许生气,道:“姑母殁后,我便向十三叔公自请,要求入家族墓地修行,继承守墓人传承。”

她黯然地道:“姑母之死,留给我最大的启示,便是人人所向往的诸般美事,如荣华富贵,得嫁贵婿,终究都是祸福相生,如梦一场。我人生前一半时间均在姑母教诲下,兢兢业业,为家族谋,受的亦是大家闺秀的教养。我之所以肯这般,一方面固然是对家族的忠诚,更多的仍是对姑母知遇之恩的感激。姑母教我、栽培我,不嫌弃我是青楼女子之后,而自一众同辈中提擢我,如若没有她,也不可能有今日的上官玗琪,”

她长吁一口气,满腔情绪转而化作无悲无喜的平淡:“但当姑母离世,我便醒觉,其实对于上官家,我并没有那般多的感情,可以说整个上官家中,我真正在意的,也不过三人而已,而又以姑母为甚。可以说,如若这三人都不在了,即便浪迹天涯,我亦无牵无挂。”

其实她会有此种心态毫不奇怪,因说到底,上官家从前确曾给她提供衣服食物,令她得以平安长大,但她终究没有得到过多少家族来自血脉亲情的温暖,故也难以产生归属感。

其实任何一个人,若还对某个地方有眷恋,那不过是因为那里有值得眷恋的人而已。若物是而人非,便只剩惘然。

阿秋忍不住道:“你所说的三人,其一是你姑母琰秀,你的十三叔公上官谨,但不知另外一人是谁?”

上官玗琪神情止水不波地道:“那便是在禁地教我武功的瑶姑姑。我是否和你们说过,当初琰秀姑母自我生母手中接过我后,在确认我是否上官血脉之前,便是将我交由家族一位长辈抚养的?她便是守墓人上一代的传承者,我与她的缘分自那时便已结下。而入墓后,我便一直随她习武,直到受谢叔叔的诏,方才离墓入宫。”

到得此刻,她已经全然不介怀萧长安的在场,可说将自己的身世来历,尽皆解说分明了。

而这即便在上官家中,恐怕亦多是不传扬的隐秘。

萧长安却是短促地干笑了一声,极不自然地道:“你在上官家,至少还有三个真正有感情的人。你可知这已经是极大幸运?”

他再道:“须知有的人,一出生便是棋子,须于诸子之中争夺地位,即便家族中亦是尔虞我诈,趋炎附势,凡事以利益为先,人之于我,我之于人,都从不会有任何真感情。”

上官玗琪此刻已然明白,淡淡道:“北朝第一权臣世家萧氏,自然与我上官氏的家风又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你能南来大衍,入宫为飞凤卫,足见萧家给了你足够的自由,令你可以想做什么便可以做什么。而自由,却是我们世族子女最难得到的东西。”

萧长安冷然道:“若天生便是龙凤之姿,又有什么藩篱可以困住羽翼。若说自由,上官大小姐如今的自由,不也比长安不遑多让。”

上官玗琪终于叹了一口气,道:“是。成为南朝第一剑手,我终于不用再蹈姑母的覆辙,必须嫁给指定的某个门当户对的人。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追随心之所向,想不嫁人便可以不嫁人的自由。”

她再度叹道:“上官家历代辅佐帝王,论富贵权柄已是人臣的极致,姑母身为一代贤后,却最终连尸首皆无存,我十三叔公造福南朝,建立不世战绩,最终却因对友人的愧疚而自缢于宗祠。在经历过这些之后,我无论看什么都是虚的,只想忘情剑道,终身攀登武道最高巅峰。若非对姑母的死因始终无法忘怀,觉得仍然欠自己一个解释,你们今日也不会在建章宫见到我。”

萧长安锐目绽出亮光,道:“恐怕大小姐心中除了熙宁皇后之外,亦还有别的事吧?”

上官玗琪一怔,道:“此话怎讲?”

萧长安微笑道:“大小姐方才说如非因熙宁皇后,我们不会在建章宫见到你。这话我至少信了一半,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在这武阳陵地宫与大小姐作这番长谈,却似乎与熙宁皇后没有关系。”

他的意思很简单,若上官玗琪从始至终进宫目的只为了查熙宁皇后死因,方才天牢门口她就该置身事外,带谢朗离开,而不是跟着栎阳神君和阿秋一路直到武阳陵来。至少在入地道之前,三人都不知要去的地方便是盛放熙宁皇后棺椁的武阳陵地宫。

她之所以一路跟着,皆是不放心阿秋而已。

上官玗琪反应过来,却只是极之洒脱地耸肩道:“太上忘情,其次任情。我辈为人行事,但随本心。若坐视她陷入危机,却不顾而去,又岂是君子剑所为?”

她这番话答得滴水不漏,但阿秋却总觉得,上官玗琪一路相护的原因,不是如此简单。那纯属于一种直觉。

相识以来,上官玗琪对她的亲切和关怀,绝非能装得出来的,也不是一般江湖同道的泛泛交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