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49章 大如传 永琮(八)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449章 大如传 永琮(八)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20 04:51:38 来源:文学城

经过慈宁宫“乌拉街白小米”事件,璟瑟忽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再也不会说出“你们都是妾室,要好生服侍皇额娘”这样容易落人话柄的话,而是采取了迂回措施,说起孝贤皇后在世时的种种好处。

自然引起了渣龙的怀念。

富察琅嬅的皇后素养还是在及格线以上的,别的不说,她是真的节俭——虽然强迫其他人和她一起节俭,但因此省下来的白花花的银子可不是假的。

用胤礽的话来说,就是“姐姐终于开窍了”,璟瑟听完说他没大没小,抢走了胤礽手里的米糕。没错,就是用那个新晋“华贵之物”乌拉街白小米做的。

那天从慈宁宫回去后,璟瑟越想越气,忍不住跑去和皇帝说,永琮脾胃弱,太医说多吃些乌拉街白小米有益于健脾养胃,皇帝本就有些心虚,一听这话,把今年剩下的白小米都送到寿康宫了。

结果就是寿康宫连夜收拾出一间屋子用以存放这些米。小厨房的人说,这些米够寿康宫几个主子吃上一年两年了。

璟瑟的脸都木了,“所以,这就是如常在口中的华贵之物?”

原谅公主殿下只知道这是打牲乌拉那边进贡的,不知道进贡多少,知道“石”这个计量单位,不知道数百石是个什么概念。

欣太嫔适时地给她解释,“公主有所不知,前几日卫贵人做了一道燕窝细粉进献给皇上,恰巧当时如常在也在,这如常在一看见燕窝细粉,老毛病就又犯了,就说这燕窝也是华贵之物,又叨叨咕咕说了一堆燕窝应该怎么做,皇上一听就烦了,说你上次在慈宁宫丢人还不够,现在又在卫贵人面前丢人,你连个燕窝都吃不起了吗?”

早上刚喝完一碗燕窝粥的璟瑟木着脸:“……”她家里不是出过两任皇后吗,居然这么穷?

欣太嫔还在给她八卦,“咱也不知道这如常在怎么回事,眼皮子浅到这种地步,这燕窝甘露寺的姑子每日都要喝上一碗的,好歹一个常在,以前还做过贵妃,三两燕窝她觉得贵重,也不知道她家里到底怎么教的。”

璟瑟及时地给予回应,“后来呢?”

欣太嫔的兴致更高,“听说,如常在当时脸就耷拉下来了,对着卫贵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还说卫贵人是宫女出身,这般低贱,如今竟也能吃得起燕窝了,把卫贵人说得小脸通红,还不知道怎么反驳。到后来皇上都看不下去了,说如常在现在怎么这么刻薄,是不是因为降位的事情怨怼于他,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倒是牵连了无辜的卫贵人。后来,皇上也觉得卫贵人受牵连,就给她赐了个封号——令。”

这些事情,璟瑟就不在乎了,她只要如懿倒霉就好。

她见缝插针地向皇帝说起孝贤皇后的好处,本来璟瑟脑子就不笨,不然原剧里去了科尔沁,也不能让科尔沁上上下下心服口服,经过寿康宫太妃太嫔的特训之后,更是脱胎换骨,经常不动声色地给如懿上眼药,搞得现在皇帝越来越不想看到如懿。

没法子,老气横秋、妆容诡异、经常甩脸子的如懿,光鲜亮丽、青春年少、温柔小意的令贵人,皇帝的懿症减轻之后,自然觉得还是后者好。

再想想如懿闹出的各种事,这个时候他早就没了把如懿立为继后的心思了。

他心里也嘀咕呢,如果真的把如懿立为继后了,万一以后她一个不高兴,再引得宫里瘟疫蔓延可怎么办?

皇帝不愿意相信小青梅故意害永琮,但是他说服不了自己,遇到痘症病人不上报,你以为痘症是湿疹啊?如懿口口声声自己没想到会让全皇宫的人遭殃,皇帝都不禁扶额,怎么这如懿光长岁数不长脑子啊,年轻时觉得她单纯、不谙世事,觉得她和别人很不一样,现在他都抱孙子了,如懿却还是那样子,甚至还不如当年,只让他觉得厌烦。

这要是把她立为继后,生个蠢笨的阿哥出来……

皇帝彻底没了立如懿为继后的心思。

翊坤宫的如懿当年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她还在太后宫里嬷嬷的监督下种南瓜,想着太后说了,曹后就是这样亲自耕耘的,她也在亲自耕耘,说明太后也属意自己为继后!她仰着头看天,感觉自己已经成了皇后。

只是……没人告诉她种个南瓜这么累啊!

她戴着护甲、翘着指头一边锄地一边想:为了能走到弘历哥哥身边,让她做什么都可以!

然后,她的长指甲就断了,断了……

如懿在翊坤宫劳动,金玉妍她们终于抄完了宫规开始走动,并且成功复宠。皇帝在大行皇后丧仪上跳着脚地指责皇子不孝、众妃生事,现在看来也没什么,风情万种的美人跳着舞就让他心软了。

只是苦了璟瑟,在夜里一遍一遍念皇额娘,觉得伤心不已。

第二天,活力满满地和敬贵太妃、欣太嫔一起学习,发誓要让皇阿玛看清那些贱婢的真面目!

胤礽:行吧,活力满满、斗志昂扬总比整日里哭天抹泪来得强。

& & & & &

如懿在翊坤宫种南瓜,金玉妍开启美白美妆事业。舒嫔在发现“原来皇上在乎的只是我的容貌”之后,对皇帝冷了心,其实皇帝也不爱去她宫里,她没得痘症的时候冷着脸,皇帝还愿意哄哄,现在……算了吧。其实舒嫔的感慨是对的,大家惊讶的是:你才发现吗?

因此,庆贵人和魏燕婉崛起,很快就升为庆嫔和令嫔。

乾隆十五年,大阿哥永璜病逝,年仅二十三岁,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皇帝终于想起了这个被遗忘很久的长子,追封其为定亲王,谥号安。然后又是写诗,又是对旁人说“他是朕的第一个孩子扒拉扒拉”,还迁怒起了纯妃,觉得纯妃眼里只有自己的儿子,不关心大阿哥,这才导致大阿哥早逝。

癫公行为,胤礽这样评价道。

纯妃的确是更看重自己的儿子,那你当初干嘛把大阿哥交给纯妃养呢,还听纯妃的话,给大阿哥选了纯妃的亲戚伊拉里氏为嫡福晋,让大阿哥不满,与纯妃更是离心。

至于汉人出身的纯妃为啥会有镶红旗的伊拉里氏做亲戚,为啥纯妃会在病重的大阿哥床前掌掴他的妻子骂她“作死”,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所有人都不正常。

胤礽这样觉得,璟瑟知道后,悄悄告诉他:“敬玛嬷和欣玛嬷说了,这是纯娘娘没规矩,你可不许学。咱们可是嫡子嫡女,要有皇家的气度和体面!”

璟瑟:嫡嫡道道技能再次发动。

胤礽:get!

就是有一件事,姐姐你下次可以省略掉“体面”二字的。这本来是个好词,但是自从某人经常说之后,莫名地多了一层贬义。

宫里的如懿还在朝后位努力,太后也劝过皇帝立新后,但皇帝一来觉得旧人里没有合适人选,二来他也不愿意打破现有格局——实际上就是不想再找一个家世好的皇后压在他的上头。

他对外宣称,自己再不立后,还给自己立了一个深情的人设。

得到消息的如懿破大防,在翊坤宫里呆呆地仰头望天,历经千辛万苦总算获释的海答应得知消息,立刻过来安慰她,但如懿冷着脸,对着海兰一脸苦相,“本宫从不在乎位分,只在乎与皇上之间的情分。”

若是胤礽或者璟瑟在这儿,说不定就得吐槽一句,“不在乎位分,那你在这儿伤心个什么劲儿啊!”

但海兰不一样,她都不用如懿一个眼神扫过去,如懿的话语刚落,她就自动化地接上了如懿的话,说出了如懿内心真正的想法:“皇上竟然如此辜负姐姐的情分,可见是被旁人迷惑了!尤其是那个卫嬿婉,得了嫔位之后越发妖妖娆娆的,整日里缠着皇上不放!”

如懿赞赏地看了她一眼。

海兰想报复卫嬿婉,想着让她丢脸,来让姐姐开心。她能想到的就是在众人面前说令嫔宫女出身,包衣身份低贱不已,靠勾引皇上才有今天,能获得嫔位也是到头了如何如何。

而卫嬿婉早就是今非昔比,面对面相刻薄、妆容寡淡的海兰,她摸了摸头上新得的翡翠簪子,说起了海兰的出身,“海答应还是绣娘出身呢,潜邸里因为勾引了皇上、又生育五阿哥才有今天,可惜海答应一向不肯安分,居然挑唆五阿哥陷害兄弟,如今能有个答应的位分还能出来走动已是皇恩浩荡,都抄了那么多遍宫规怎么还记不住呢?”

容颜娇嫩的令嫔弹弹指甲,望着越发狰狞的海兰就是一句,“海答应对高位妃嫔不敬,就在这里跪两个时辰吧!”

海兰脸色一僵,但是在场位分最高的是纯妃,有五阿哥陷害三阿哥的事情在,她才不会帮海兰,最终海兰只能委委屈屈地跪下,就像当年被富察皇后罚跪在御花园一样。

如懿知道后,屁股牢牢地粘在椅子上,手里还在不停地摘菜,“卫嬿婉如此没有分寸,海兰就应该让她知道什么是分寸之内。”

宫女心道:分寸之内,然后呢?

如懿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宫女的“主儿聪慧”,忍不住横了不贴心的宫女一眼。

宫女:才不恭维她呢!什么样的价钱就有什么样的服务,天天想法子扣他们宫人的钱,还想让他们提供情绪服务吗?

海兰委委屈屈地跪了两个时辰,然后跌跌撞撞地回了延禧宫,发誓要和卫嬿婉不死不休。

翊坤宫的如懿:海兰到底是失了体面。

& & & & &

璟瑟在寿康宫给富察琅嬅守了三年孝(二十七个月),于乾隆十六年下嫁色布腾巴勒珠尔。

之前皇帝和太后就提出过,让璟瑟早点出阁,但璟瑟不肯,硬是守满了三年孝。皇帝总不能不让女儿给亡母守孝,毕竟这也说明他爱新觉罗氏以孝治天下。

他那与有荣焉的样子引得胤礽背地里吐槽:还以孝治天下,你老子孝期选秀,你孝期纳人的时候怎么没想起这句话呢?

璟瑟在宫里守孝,色布腾巴勒珠尔即便着急也不敢说出口,他人在京城,也不敢像原剧里那样放肆,傅恒时不时以奉命教导他的名义上门,因此这三年他是真的很乖。

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胤礽把一幅画递给了璟瑟,璟瑟打开一看,当时就惊讶得结巴了,“永琮,这是……这是你画的?”

胤礽点头,“对,我画的,看过的人都说和皇额娘特别像。”

璟瑟满眼泪水,“想不到你还记得皇额娘长什么样子。”

胤礽很认真地说:“你一直担心我会忘掉皇额娘的样子,天天让我看皇额娘画像,我怎么会忘?我还问了舅舅、皇额娘身边的人,结合他们说的画出来的,栩栩如生,如见真人。”

“一来你可以放心,我不会忘掉皇额娘;二来,这也是送给你的新婚礼物。”

璟瑟看得泪流满面,忍不住抱住胤礽再三嘱咐:“以后,谁要是敢欺负你,你就直接赏他板子,或者告诉敬玛嬷和欣玛嬷,让她们给你做主,还有舅舅,舅舅现在是领侍卫内大臣,能给你撑腰的!还有,皇阿玛和皇玛嬷都不会看着不管的!姐姐不在你身边了,你别傻乎乎的被人算计了都不知道!”

胤礽目瞪口呆:“我傻乎乎?我哪里傻了,咱俩到底谁傻?”

璟瑟:“我说你就听着!以后进了尚书房,别拼命学,你哥哥们比你早入学,他们知道的自然比你多,你别去和他们比,千万注意好身体,别让身体吃不消……你不知道,二哥、端慧皇太子就是因为劳心劳力得了哮喘,后来……总之,咱们家不需要你拼命学习!记住了没?!”

胤礽点头,“记住了!”

璟瑟把能想到的都说了一边,“你鬼精鬼灵的,等闲人算计不到你身上,三弟就算了,他没那个脑子;四弟、五弟和咱们有间隙,尤其是五弟,他随了他那个额娘,小小年纪就知道给兄弟下套,以后说不定还会算计你,你要小心,觉得不对就告诉敬玛嬷,咱寿康宫一系决不能被人欺负,听到没?”

胤礽边点头边打呵欠,顺便告诉璟瑟:“你也是,在外面多长个心眼儿,别被额驸骗了,男人这种生物最会骗人了!”

璟瑟失笑,“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

胤礽理直气壮:“我就是男人,我还不知道男人什么样吗?”

璟瑟敷衍着:“好好好,你是男人。”

过了一会儿,她轻声说道:“永琮,我们都要好好活着,让那些不想让我们好过的人看看,我们,皇额娘的儿女,会活得比她们任何人都好!”

胤礽“嗯”了一声,“皇额娘想看到的,都会实现的。”

婚后,璟瑟回寿康宫给太妃请安,敬贵太妃问她额驸待她如何,璟瑟说一切都好,太妃太嫔也就放心了。孩子嫁得近,就住在宫门口,只要额驸不是脑子进水,就知道该怎么做。

看着璟瑟那比桃花还娇嫩的脸,太妃太嫔就知道她过得不错,养了这孩子几年,也有感情了,她们可不想看见好好的孩子婚姻生活不幸福。

胤礽悄悄告诉璟瑟,“要是额驸对你不好,你就告诉我,我想法子弄死他,给你找几个虎背蜂腰螳螂腿的侍卫,我别的眼光可能不行,但这方面的眼光……”

剩下的话被璟瑟捂住了,她狰狞着脸,“我才嫁出去几天,你就学会说这些了,都是谁教的你?!”

胤礽觉得璟瑟不识好赖人,“姐姐咱是自己人,我才跟你说这些,换了别人,还没这个待遇呢!”

璟瑟:“……”眼前一黑。

完了完了,到底是谁带坏了永琮啊!

璟瑟出嫁后,胤礽就要去尚书房上学了,虽然他可以搬到阿哥所去,但皇帝见这几年他在寿康宫过得还不错,就让他继续住寿康宫,说是有人关心他照顾他。

胤礽:“哦。”

接下来的剧情可能是:某天,寿康宫的某位太妃太嫔送他去尚书房,途中遇到了某位妃嫔,如纯妃、嘉妃等人,双方打招呼:

“太妃娘娘,来送七阿哥上学啊?”

“是啊,纯妃是来送六阿哥上学的?”

或者是:

“海答应怎么在太医院啊?”

“是欣太嫔啊,永琪这些天睡不好,我带他来太医院看看。”

哦,不对,他们寿康宫还算正常,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说一下历史上的王掞及康熙五十一年后四次提议立储【我查是四次,如果还有,请指出】

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

刑部主事赵申乔请求立储。

【二月。己酉朔。庚戌。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赵申乔陈奏、皇太子为国本、应行册立。】

康熙召集群臣,表示:

【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纤悉无遗。况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但关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昔立允礽为皇太子时。索额图怀私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人非圣人谁能无过。安得有克尽子道如武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且为君难、为臣不易。古来人君、穷兵黩武者有之。崇尚佛老者有之。任用名法者有之。朕御极五十余年、朝乾夕惕。上念祖宗遗绪之重。下念臣民仰望之殷。乾纲独断。柔远能迩。体恤臣庶、毫无私心。当吴三桂叛乱时、已失八省、势几危矣。朕灼知满汉蒙古之心、各加任用。励精图治、转危为安。是以数十年来。海<??宀禹>宁靖。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岂宜轻举。即臣僚为国为民、念兹在兹、先忧后乐者、实不易得。太子之为国本、朕岂不知。立非其人、关系匪轻。朕将允礽从幼教训。迨后长成、变为暴虐、无所不为。不知忠孝。不识廉耻。行事乖戾、有不可言者。推其故、皆由疯狂成疾、迷惑所致。此疾有二十余载矣。凡人醉后伤人、醒时知悔。伊似长醉不醒。所为过恶、身不自知。伊之仪表、及学问才技、俱有可观。今一至于此、非疯狂而何。自废而复立以来。朕尤加意教训。心血耗尽。因伊狂疾终不痊愈、故又行废黜。孟子云、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大学云、人莫知其子之恶。盖父之于子、严不可、宽亦不可、诚为难事。如朕方能处置得宜耳。尔诸大臣、俱各有子。凡人幼时犹可教训。及其长成、一诱于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立皇太子事、未可轻定。特召集尔众大臣、明示朕意。赵申乔所奏摺、着发还。】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卷二百五十三》

第二次在康熙五十六年

王掞密奏康熙,建议尽快确立储君,没说是复立胤礽,但结合后面六十年那次,应该还是胤礽。

这年冬天,御史陈嘉猷等八人联名上疏请立太子。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康熙怀疑王掞幕后串联结党,将奏疏留中不发,但未严惩王掞,仅召其密谈(内容未公开)。

【五十六年,密奏请建储,疏入,留中。是年冬,御史陈嘉猷等八人复以为言,上不悦,遂并发掞疏,命内阁议处。忌掞者欲置重典,掞止宫门外不敢入。上顾左右,问:“王掞何在?”李光地奏掞待罪宫门。上曰:“王掞言甚是,但不宜令御史同奏,蹈明季恶习。汝等票拟处分太重,可速召其来。”掞闻命趋入,免冠谢。上招掞跪御榻前,语良久,秘,人不能知。《清史稿 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七十三》】

《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上谕大学士等曰前大学士王掞密奏及御史陈嘉猷等八人公疏俱为请立皇太子事、伊等以朕为忘之矣此等大事、朕岂有遗忘之理。且伊等奏请分理。天下之事、岂可分理乎。又顾王掞曰、凡密奏条陈之人、皆为名起见。以为吾曾陈奏、遂刊刻传播、或有未经陈奏、即行刊刻者。夫所谓密奏者、惟所奏之人知之、朕独知之、方可言密。今尔等所奏摺稿、或尚存乎王掞奏曰、臣安敢如此。上曰、朕非专指尔而言。】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卷二百七十五》

第三次在康熙五十七年

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明确请求复立胤礽,康熙勃然大怒,以“离间父子君臣”为由处斩朱天保,其兄被斩,其父兵部侍郎朱都讷革职枷刑。

【先看一下《实录》:

上御汤泉行宫正门,令朱天保近前,问曰:“尔奏折内云,二阿哥仁孝,何由而知?”朱天保供云:“奴才之父朱都纳语及,故得闻之。”

上问曰:“尔父行走之时,二阿哥无疾尚好。二阿哥学问弓马艺能,原无可议之处。但得疯疾病,发时即诸事不省,举动乖张。即如尔掌院徐元梦,二阿哥在朕前背立,以手指伊,詈及父母推入河内,复引出殴打。不但此也,亲伯父及伯叔之子、皇子等,皆以不可道之言詈 之。此非疾乎?此等之处,尔知之否耶?”

朱天保辞穷,供云:“奴才不知,冒昧陈奏,理应万死。”

上问曰:“尔奏折内云,今二阿哥圣而益圣,贤而益贤,尔从何而知?”朱天保供云:“我父闻之看守之人。”

上问曰:“看守之人何名?”朱天保辞穷, 但云该死。

上问曰:“朕以尔来奏此本,必有一篇大文章。使人传问,恐将尔有理之言 不能详尽,或致遗漏,特亲出逐一研讯。尔一无知稚子,三语即穷,如何奏此大事? 必有同谋递信之人,可据实供出。 ”

朱天保供云:“此皆我父朱都纳同戴保商议缮本, 令我来奏。”上曰:“将朱天保押住,朱都纳、戴保着用九条铁链锁来,交与皇子、大臣等严审。”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卷二百七十七》

再看一下《清史稿》

【朱天保,满洲镶白旗人。

五十七年正月,疏请复立二阿哥允礽为皇太子。时允礽废已久,储位未定,贝勒允禩觊得立,揆叙、王鸿绪等左右之,欲阴害允礽。

朱天保忧之,具疏上,略曰:“二阿哥虽以疾废,然其过失良由习於骄抗,左右小人诱导之故。若遣硕儒名臣为之羽翼,左右佞幸尽皆罢斥,则潜德日彰,犹可复问安侍膳之欢。储位重大,未可移置如釭,恐有藩臣傍为觊觎,则天家骨肉之祸,有不可胜言者。”

疏成,以父在,虑同祸,徘徊未即上。朱都讷察其情,趣之入告。时上方幸汤山,朱天保早出德胜门,群鸦阻马前,朱天保挥之去。疏上,上欷歔久之。

阿灵阿,允禩党也,媒孽之曰:“朱天保为异日希宠地。”

上怒,於行宫御门召问曰:“尔云二阿哥仁孝,何由知之?”朱天保以闻父语对。

上曰:“尔父在官时,二阿哥本无疾,学问弓马皆可观。后得疯疾,举动乖张,尝立朕前辱骂徐元梦。於伯叔之子往往以不可道之言肆詈,尔知之乎?尔又云二阿哥圣而益圣,贤而益贤,尔从何而知?”

朱天保亦以父闻之守者对。诘其姓名,不能答。

上曰:“朕以尔陈奏此大事,遣人传问,或将尔言遗漏,故亲讯尔。尔无知稚子,数语即穷,必有同谋者。”朱天保对父与婿戴保同谋,遂逮朱都讷、戴保。

上复御门召问曰:“二阿哥因病拘禁,朕犹望其痊愈,故复释放,父子相见。教训不悛,始复拘禁。二阿哥以矾水作书与普奇,属其保举为大将军,并谓齐世、札拉克图皆当为将军。朕遣内侍往询,自承为亲笔。此事尔知之否?”朱都讷自称妄奏,应万死。

上曰:“尔奏引戾太子为比。戾太子父子间隔,朕於二阿哥常遣内监往视,赐食赐物。今二阿哥颜貌丰满,其子七八人,朕常留养宫中,何得比戾太子?尔又称二阿哥为费扬古陷害。费扬古乃功臣,病笃时,朕亲临视,没后遣二阿哥往奠。尔何得妄言?尔希侥幸取大富贵,以朕有疾,必不亲讯。今尔始知当死乎?”

辞连朱都讷婿常赉及金宝、齐世、萃泰等,并逮讯议罪。朱天保、戴保皆坐斩。朱都讷与常赉、金宝皆免死荷校,齐世拘禁,萃泰夺官。《清史稿》】

【关于这件事,可以去看老福特上南砚书《关于立储案》,有一些细节。】

第四次在康熙六十年

时值康熙登基60周年庆典前夕,王掞请求释放二阿哥胤礽,引发康熙不满。 陶彝等12名御史联名奏请释放胤礽。康熙认定王掞是幕后主使,召其痛斥,并翻出其家族旧事:当年王掞曾祖王锡爵和万历朝国本之争,认为明朝灭亡和王锡爵有关。

先看《实录》

【丙子。上手书谕上□日、谕诸王大臣等、六十年大庆、大学士王掞等不悦以朕哀迈、谓宜建储、欲放出二阿哥。伊等借此邀荣、万一有事、其视清朝之安危休戚、必且谓与我汉人何涉。似此凶顽愚昧、一无所知、不顾身命宗族、干犯叛逆之罪而行者、亦不少。王掞以伊祖王锡爵、在明神宗时、力奏建储之事为荣、常夸耀于人、不知羞耻。王锡爵极力奏请建立泰昌、不久而神宗即崩。崩时亦不甚明。泰昌在位、未及两月。明系神宗英灵夺其寿命。天启庸懦稚子、承继统绪、客氏、魏忠贤等专擅、至使左光斗、杨涟辈、皆相继而毙。天下大乱、至愍帝不能保守、为陕西马牌子李自成所偪自尽。尸首暴露东华门桥上、官员无一寻收者。太监慈有芳觅棺殡敛。

至世祖章皇帝始行追封。令众汉大臣官员成服。而明遂亡。当时全不知孟子所云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之义、故立泰昌耳。亡国之贼、王锡爵不能辞其罪也。应剖棺斩首、以祭神宗之陵、神宗有灵、必为首肯。王锡爵行事、同时之人、亦甚恶之。故作词曲、极肆诋詈。至我朝、其孙又入叛党、受伪劄付、称为总兵。不久被擒、朕宥其殄灭九族之罪、止戮其身、别无株连。乃王掞不思图报、妄行陈奏、其负恩可知矣。

二阿哥两次册立为皇太子、教训数十年、不能成就。朕为宗社及朕身计、故严行禁锢。所以不杀者、恐如汉武帝之后悔、致后人滋其口舌也。朕并无可悔之处。见今时常遣人存问赍赐佳物。其子朕为抚养。凡此皆为父之私情、不能自己、所谓姑息之爱也。人何得因此生疑耶。王锡爵已灭明朝。王掞以朕为神宗、意欲摇动清朝。如此奸贼、朕隐而不发、可乎。朕并无诛戮大臣之意、大臣自取其死、朕亦无如之何。朕御极六十年、庆贺典礼、非不可受。因深知此等事、故坚辞不允、朕衰老、中心愤懑。众人虚诳、请行庆典。朕岂屑为此乎。

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大臣等奏、王掞身受圣恩、至重至厚。屡加擢用、至大学士。前因伊侄身入叛党、特宽其灭族之罪、止将伊侄正法。王掞乃背负鸿恩、结党营私、于康熙五十六年、伊将国家最大之事、应候乾断者、妄行陈奏。随后有御史陈嘉猷等八人条奏。今年二月十八日、伊密奏后、随又有御史陶彝等、十二人条奏。王掞忌我朝之太平、结成朋党。奸恶已极、万难姑容。请将王掞、及陶彝等、俱革职锁拏、俟过十八日大庆之后、臣等公同从重议处。得上□日、将朕所降谕上□日、尔等持示王掞、再行具奏。随将谕上□日示王掞、又奏、臣等传上□日询问、王掞又不据实认罪、巧饰虚辞、情尤可恶。请将王掞等即行锁拏、俟过十八日后、从重严加治罪。疏入、留中。】

【丙戌。上将诸王大臣等参劾王掞等奏章发出。谕大学士等曰、王掞、及御史陶彝等、妄行陈奏。俱云、为国为君。见今西陲用兵之时、为人臣者、正宜灭此朝食。此系目前显然效力之处。满洲入旗文官、俱以章京派往。惟在京汉官、不与其内。向年总督姚启圣、李之芳、巡抚赵申乔等、俱曾于军前披坚立功。伊等俱系汉官、有何不可。将伊等暂停议罪。着于此番军前、照满洲文官例、委署额外章京遣往。王掞年老。着伊子王奕清代去。俟立功回日再奏。】《实录 卷二百九十一》

接下来看一下《清史稿》

【六十年春,群臣请贺万寿,上勿许。掞复疏前事,请释二阿哥,语加激切。

既而御史陶彝等十二人连名入奏,上疑出掞意,大怒,召诸王大臣,降旨责掞植党希荣,且谓:“锡爵在明神宗时,力奏建储,泰昌在位,未及数月,天启庸懦,天下大乱,至愍帝而不能守。明之亡,锡爵不能辞其罪。掞以朕为神宗乎?朕初无诛大臣之意,大臣自取其死,朕亦无如何。”令王大臣传旨诘掞,令回奏。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掞就宫门阶石上裂纸,以唾濡墨,奏言:“臣伏见宋仁宗为一代贤君,而晚年立储犹豫,其时名臣如范镇、包拯等,皆交章切谏,须发为白。臣愚,信书太笃,妄思效法古人,实未尝妄嗾台臣共为此奏。”

奏上,越五日,诏缓议罪,与诸御史俱赴西陲军前效力。因掞年老,责其子奕清代往,为父赎罪。《清史稿 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七十三》】

关于王掞,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一直上书复立胤礽,最终被麻子下令“军前效力”,只是因其年老,由其子代行。

《清史稿 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七十三》的评价:

理密亲王在储位久,未闻显有失德,而终遭废黜,圣祖手诏,若有深痛钜慝至不可言者。夫以圣祖之仁明,而不克全监抚之重,终父子之恩,谗人罔极,靡所不至,甚矣!掞力主复故,圣祖虽深罪之,固谅其无他心。劳之辨谏於初废,大臣拜杖,已非故事;朱天保争於再黜,遂以诛死,罪及其亲。一则但责其沽名,一则深疑其受指,故谴有重轻欤?彝等但坐谪戍,已为宽典,拳拳效忠,固人臣之义也。

【《清史稿》民国三年开始编写,主编赵尔巽(同治时期的进士,据说是个遗老),在政治观点、内容、史实均有问题,不能如实反映清朝历史,这里做个参考就好。】

王掞于雍正六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可以说是善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9章 大如传 永琮(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