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24章 木匠天子(五)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424章 木匠天子(五)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20 04:51:38 来源:文学城

在大明官场,官员被弹劾是一件非常常见且应该的事。

被人弹劾,还能说明你这个人被注意到了。不被弹劾,说明你就是一个官场上的小透明,连被人写奏折弹劾的价值都没有,整个大明官场,有你没你一个样。

方从哲入官场多年,也做了多年首辅,被人弹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年还是万历老皇爷在位的时候,建奴的军队攻破了抚顺,朝野震动,他就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在家躺卧四十多天,内阁空虚无人。万历老皇爷再三抚慰、挽留,他才起身处置事务。

方从哲也是熟知官场规则的人,但是这一次的情况不大一样,他心中隐隐有了危机感。

他悄悄来找泰昌老皇爷的大伴王安,想着向他打探打探消息。方从哲出手很阔绰,一袋金豆子,王安伸手掂量了一下,很是满意,揣到衣襟里,对有些惴惴不安的方首辅说道:“当日,皇爷摆明了是要彻查先帝驾崩真相,李可灼进献红丸,罪无可恕,首辅怎的还要嘉奖于他啊?”

方从哲闭了闭眼睛:果然是因为这件事。他可以为自己找出一百种理由辩解,什么为先帝名声考虑,但他知道继位的少年天子明白他内心的想法——就是想试试新君的份量,想要压传闻中懦弱的新帝一头,这也是文官集团常用的招数。

王安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直截了当地劝道:“泰昌老皇爷继位仅一月便山陵崩,皇爷想要查清事实,既是为子的孝道,也是后继之君应为之事,首辅为何要屡屡包庇罪魁祸首呢?”

说罢,他向方从哲躬身行礼,离开了。

方从哲落寞地站在原地,秋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冷战。

王安说得对,从一开始,他就不该阻拦新帝去查先帝驾崩真相,纵使想试探、打压新帝,也不应该想着释放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因为这事他不在理,而新帝占据高地。现在新帝拿着这个理由要办他,也没有多少人会阻止,因为这个事不合乎大义。

王安回去后,直接将方从哲给他的金豆子交给了胤礽,胤礽接过,掂量掂量,非常不满:“方首辅很有钱嘛,能拿这么多打探消息!”

相比之下,朕好穷啊,国库好穷啊!

想到被抄的福王府,王安敏锐地觉察到新主子对“钱”非常敏感,因此也不敢说什么,只得装傻,光笑不说话。

胤礽也知道他这人谨慎,也不再拿他调侃,“你倒是乖觉,知道把钱给朕。”

王安很是恭敬,“皇爷信任奴婢,奴婢也不能辜负皇爷的信任。”开玩笑,宫里宫外都被整顿了一番,郑氏的财物、李选侍的财物,以及远在天边的福王府的田产、财物,都被充公,可见眼前这位主子是个雁过都要拔毛的,宫里死了不少人,空出了那么多位子,那些小宦官都眼冒绿光,想要往上爬呢!

他谨慎一辈子,可不能因为一件小事晚节不保,被发配出宫养老去。

胤礽又问:“你现在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王安说是。

胤礽点头,想着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手,就让他接着做秉笔太监,掌管东厂了,王安自是谢恩。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同方从哲想的那样,朝中对他的弹劾愈演愈烈,而新帝面对这些弹劾,没有反驳,反而是扣中不发,这也让那些官员们看到了苗头,接着弹劾方从哲。

新帝自登基以来,先是逼李选侍殉葬,后圈了郑氏和福王一家,郑家满门也被下狱议罪,接着赐死福王府全部男丁,又让先帝的兄弟、自个儿的皇叔去观刑,摆明了这是个硬茬子,他还能放过一直和他作对的方从哲?

再说了,方从哲本身并不干净,自个儿把把柄送到大家手里——想要厚赏李可灼,这是脑子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

或者他就是单纯地作威作福惯了,不把新帝放眼里?

一时间,群臣的弹劾如雪花一般。

其中,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令人瞩目的奏疏,孙慎行指出:“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终于,胤礽下令,将方从哲暂免首辅之位,下诏狱,听候发落。

而崔文升和李可灼等人,也早就被押赴刑场,或斩首或凌迟,亲眷也俱被发配。郑家诸人,也因各自罪行而被判斩首、发配。

至此,红丸案告一段落。而由于胤礽来得早,西李还没来得及行事,就被胤礽送去陪朱常洛,移宫案在这里也就没有发生。

接下来,他有正事要忙,宗亲、江南税款,以及占据了大半个辽东的建奴,此时正是他家老祖宗努///尔哈赤在世,率领开国五功臣、四大贝勒对明廷虎视眈眈,至于藩属国朝鲜,胤礽都不稀得说。

虽然他是爱新觉罗家的灵魂,但是在哪个山头,就要唱哪个山头上的歌。

所以,对不起了老汗王!

胤礽毫无诚意地向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等人道了一个歉,投入了紧张的政事中。

胤礽知道自己的短板,他的军事才能并不出众,也没练出来,但他知道一个道理:能火力覆盖的,一定要火力覆盖!这世界上,再没有比火力覆盖更有效的方式了!

建奴的骑兵强,不好意思,一个炸弹炸过去,他还怎么强?

况且,要不是出了个李自成,后金哪能那么容易入关。要不是南明昏招频出,各派争权夺利,大清哪能那么容易夺取天下?

以前作为爱新觉罗家皇太子,看南明史,总觉得对手实在可笑,活生生把江南那么好的地方送给了大清。现在,作为大明皇帝,老朱家的后人,再看南明史,只觉得血压都上来了,年纪轻轻差点患高血压。

鬼差也很唏嘘:“要不后来怎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南明这是亡国了也要内斗,斗成这样,能不亡国吗?”

胤礽忍不住伸手捂住了眼睛,这群所谓的精英文臣真的是够了。也不想想,大清看到了他们是怎么斗的,也看到了他们内斗的后果,还能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吗?

算了,说回眼前。

想要制造《大明风华》世界里英国公用来打瓦剌的手榴弹和炮弹,需要足够多的原材料和人手,也就是需要足够多的银钱。而现在,他很缺钱,把郑贵妃和福王府的钱拿过来了,也不抵用,何况福王府的财物得先用作边军饷银——本来就打了败仗,再不发饷,辽东边防还能防下去吗?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军火,确实是费钱的东西。

胤礽早就盯上了晋商,已经派人去查抄晋商,与建奴有生意往来的,一个都不许放过。

晋商,被称为明朝的掘墓人。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没有各类轻工业和手工业,也没有冶炼的工艺,连纺织工艺都没有,粮食紧缺。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便单方面关闭了针对女真的贸易关口,希望将经济水平低下、物资匮乏的女真政权困死在东北。

但是,贪婪的中原商人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不惜背上全族人的性命,也要铤而走险,去挣那份昧心钱。他们分水陆两线向后金靠拢,部分从海上出发,经黄海和渤海向辽东出发,但是因为有山东登州水师和辽东毛文龙的存在,所以这条路能进辽东的人不多。而另一路却是走私的重点,那就是范永斗为代表的晋商八大家领衔的商人集团,通过其遍布蒙古的商路,源源不断地为后金供血。

老祖宗说,士农工商,将商人排在最后,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利益的诱惑下,这些商人不仅交易货物,还提供大明王朝内部的情报。

这些晋商的生意其实也离不开大明,这些人最开始是负责给大明边军运送物资和军械的商人,相当于明朝政府默许的军火商。但是在他们发家之后,却并没有安分守己,毕竟明军的装备更新慢,经常拖欠货款,价格还很低。而后金给出的货物价格乃是明朝边军的数倍,还是真金白银,如此大的差距,晋商们很难不为所动。

他们从全国各地购买物资,以给边军做生意为幌子,然后从山西口岸北上,经蒙古绕道张家口,在蒙古控制的张家口与远道而来的女真人做生意。凡是明朝禁运的物资,都是他们谋取重利的工具。满清从山西商人手中购买了弥足珍贵的铁器、军火和军工产品,还有就是粮草,也就是说,正是晋商解了后金的燃眉之急,而且还因此大发了一笔战争横财,同时也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深渊。

后金在入关夺取天下、建立大清王朝之后,并没有忘记这帮投机的商人。在摄政王多尔衮的主持下,大清皇帝顺治帝在紫禁城设宴款待了八位做出巨大贡献的晋商,给予他们皇商的身份,并且将张家口一半以上的店铺都赐给了晋商,这些店铺和包头的店铺一起,成为了晋商立足蒙古、远结沙俄的重要支点。

至此,以范永斗为代表的范家辉煌了近两百年的历史,晋商也正因此成为满清天下商帮之首。【1】

清朝中后期,著名的晋商八大家,乔、常、曹、侯、渠、亢、范、孔曾显赫一时,仅把这几家掌握的部分财富加起来,就可以远超一亿两白银。

虽然现在的晋商远不如清朝时期的晋商,但是为了情报、军火、粮草等不外泄,胤礽还是决定:抓了这群眼里只有钱的王八蛋,剐了他们,看谁还敢跟建奴做生意!

想到明朝官商勾结一事,胤礽又传来王安,令他去查:官员之中有谁收了晋商的银子,趁他还没发火,赶紧自首,还能得个从轻发落,不然等他查出来,没他们好果子吃!

王安连忙去传旨。

结果也显而易见,没人站出来,甚至还有人走动起来,为被抓的晋商说情,说他们不过是做了点生意,就这么全家抓起来,是否太严苛了。

这下都不用胤礽说,王安就已经命手下番子去查这人的家底,而注意到王安什么眼神的朝臣,也自动地疏远了此人。

王安:“呵!什么时候了,还在说这些话!没看首辅都进了诏狱嘛!你连进诏狱的资格都没有,说不定得去陪那群晋商!”

他天天侍奉在皇爷身边,怎么不知道皇爷的心思,他对叛国投敌之人恨之入骨啊,早早就确定了通敌的晋商是什么待遇——凌迟!

瞧瞧客氏的对食吧,本来可以网开一面的,但是因为李进忠(即后来的魏忠贤)与郑氏勾结,皇爷都没管乳母的求情,直接杀了那个李进忠。

这居然还有不长眼的,为晋商说话!

到底是怎么考上科举的呢?王厂公百思不得其解。

但这并不妨碍他命令手下番子严查,就查这些给晋商说情的,王安也知道,这些人就没有干净的!

胤礽则是又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上面写满了自己要做的事,但他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除了宗室、江南赋税、隐地以外,还有其他的能搞到钱的来源,他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他想了两三天也没想起来,总觉得那个答案就在嘴边,但是总也说不出来。

直到群臣求见,商讨如何晋商一事。晋商家里的成年男子,已经预订凌迟了,通敌卖国,里通外国,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辩无可辩。再说了,自萨尔浒之战后,大明也需要处理一些人给外面看。

如今,这批晋商送上门,正好用他们来告诉百姓:萨尔浒之战残暴,不是大由于明军事衰弱,而是这群商人出卖情报,我们很被动。

剐了他们,也正好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人,别以为朝廷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处置晋商家的女子、未成年的孩童,以及拿了晋商银钱、被抓起来的朝臣。

有人提议:网开一面,女眷充入教坊,孩童没为官奴。至于那些朝臣,就处以流放。

有人反对,认为对出卖情报的朝臣处罚太轻,提议主犯斩首,家眷或流放,或没入宫中。

好在他们也都清楚了新帝的脾气,没人说赦免他们。朝堂诸公也明白,如果抛出一些人能平息新帝怒火,那他们愿意把那些人当弃子。

拿大明军事情报换银子,朝堂大佬是不会这么做的,大佬自有别的干净的生财路子。

吵吵嚷嚷了一下午,最终结论就是:

至于对那些敢伸手的朝臣,胤礽的态度十分坚决:满门抄斩!

君臣拉锯战了几次,最终群臣妥协。

而被抓的晋商中,主犯凌迟,年满十六岁及以上男子斩首,成年女眷,以及未满十六岁的,流放到辽东前线去。

孙如游忍不住撇撇嘴,感叹新君年纪虽小,心却挺狠。晋商家里的妇人少爷小姐平日里也都是锦衣玉食,一下子被抓,还被流放到辽东,那边的百姓和军队知道这批流放犯是什么身份,还不得把他们给撕了?

皇上本来就没想让他们活着,可能只是之前因李选侍、福王、郑贵妃之事与群臣多番争执,如今在晋商问题上小小退了一步。

只是个态度问题,内里还是那个狠辣的陛下。

行吧,乱世用重典。无论是卖国的晋商,还是出卖情报的朝臣,都是杀鸡儆猴的那只鸡,用以警告其他人:别在这个时候生事,别在对敌的问题上生事。

不过,面对有些独断专行的少年新君,群臣到底是联合起来,让他知道世事险恶了。

有人提出:光宗的陵寝该怎么办?

胤礽:“……用景泰皇帝未用上的那个皇陵吧!”

光宗继位才一个月,来不及给自己修陵寝,现在大明财政紧张,也无法大兴土木,所以就按历史上的做法,把景泰帝给自己修的、后来被朱祁镇给废掉的陵寝修整修整,作为光宗的万年吉地吧!

这个提议群臣通过,很快,他们又提到神宗与光宗的丧葬费用。

胤礽:没钱!

群臣也知道福王府的钱财不能动,他们只是想让新君知道知道难处,别成天只顾着杀人。

到哪里去弄一大笔钱呢?

想动宗亲也不能是现在,江南那片地得慎重,要不然就又是虎头蛇尾……

晚上,他去东李那里找朱由检,看到他那里的饭菜,福灵心至:光禄寺啊!

名副其实的血包!

抱歉各位,最近工作比较忙,但是不会弃文的。

小剧场:

胤礽:对不起老汗王!

地府里的老汗王(瞬间ptsd):康老三!你儿子又干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4章 木匠天子(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