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381章 大明风华(七)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381章 大明风华(七)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4-15 01:39:58 来源:文学城

光禄寺的职能、部门,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都负责皇家日常饮食、宴会、礼仪等。比起六部内阁自是显得有些清闲,但是实际上,光禄寺是个捞油水的好去处。

光禄寺厨料除正供外,杂派之物料,系远方州县产有者,或令税粮折纳,或以该征税课钱钞收买,差人解送应用;系京师近地产有者,则径以各处解到税课钱钞收买,不必坐派。——《明史·食货志》

众所周知,采买是个油水很大的工作。在为皇家采买所需的过程中,谎报价格、假传圣旨什么的,也时有发生。

再加上光禄寺有着近万人的厨役,这些人的津贴和盘缠、日支和月粮都是由朝廷负责的,包括这些人的亲属,朝廷也有给他们钱粮,所以在光禄寺,贪墨什么的,都是常见现象。【1】

不贪才是另类。

而且他们不仅贪,本职工作也做不好。嘉靖皇帝就曾经抱怨过,“今无论祖宗时,两宫大分尽省,妃嫔仅十余,宫中罢宴设二十年矣。朕日用膳品皆下料,无堪御者。 ”

茶汤是光禄寺为祭祀活动准备的一种小吃,将秫米(高粱米)、糜子等磨成面粉状待用,需要时用滚开水把面冲成稀糊状,再加入红糖、白糖、青红丝、芝麻、核桃仁、什锦果脯、葡萄干、京糕条、松子仁等调料,即可食用。

有点类似于东北的油茶面。

在冬天忙完祭祀,喝上一碗热乎乎又有高热量的茶汤,的确是一件舒服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光禄寺的茶汤缺斤少两、质量下降、粗制滥造,就被人当成笑话了。

不仅如此,光禄寺还丢脸丢到外夷宴上去。

明朝很注重外交,更注重藩属国来访,一般都会赐予来朝贡的藩属国高于其朝贡的上次,也会在宫中赐宴,款待来朝贡的藩属国。

“窃惟四夷来贡者,募化之诚,朝廷优待者,柔远之道。”

然而,光禄寺硬生生在这方面丢人。

成化时期,兵部右侍郎马文升曾因此事上奏皇帝,“朔望见辞酒饭甚为菲薄,每碟肉不过数两,而骨居其半;饭皆生冷,酒多掺水而淡薄无味,所以夷人到席,无可食用,全不举箸。……安南、朝鲜知礼之邦,岂不讥笑? ”

万历二年出使北京的赵宪在其《朝天日记》中写道:“至阙左门内光禄寺,以酒饭饷于树下。下至下人,皆设距床。前设果肉甚盛,肉是生猪肉也。”

到明朝末期,这种情况越发严重。

崇祯九年,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臣金堉在其《潜谷先生遗稿》中记载了两次就食光禄寺之场景,“(初七日)命宣酒饭于光禄寺庭中,列桌设馔,各司下人,环立以待,

未到十余步,一人攫取一桌之馔而走,诸人争先攫取,片时而空。……(二十六日)诣光禄寺,宣饭如前,只一杯酒,菜羹一器,无他物。”

而明朝初期,却不是这样。

明前期,来京使臣多对光禄寺之宴食赞美有加。

天顺三年,朝天使臣李承召曾感慨光禄寺所供下马宴之丰美:“大官丝络送珍馐,宫壶潋滟流霞液,今朝中使下九天,戋地开筵示恩渥,山珍海错罗方丈。”

这也投射出一个王朝无可奈何的衰落,明王朝的腐朽,从光禄寺外夷宴就可以看出几分。昔日天//朝上国的繁荣景象,也只能从前人的回忆中得到一二分了。

一想到给那群棒子留下这样的印象,胤礽整个人都不好了。说不定这群棒子回去之后还会说“宗主国根本就没什么好吃的”,他的眉头都忍不住一跳!

然后这群人的后代把麻辣烫称作“韩式麻辣烫”,把冰糖葫芦去掉冰糖直接串水果,更有那臭不要脸的,把汉字说成他们发明的,说这话的人还是有名一作家!

要不是他们那地方全是山地,土地也不肥沃,早把那片地打下来种粮食了!

再看看太医院,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想想正史野史里,明朝皇帝那些神秘的死因,以及传说中“投剂乖方”治死宪宗和孝宗的刘文泰……

说不上光禄寺和太医院哪个更烂了,一个要他的钱,一个要他的命!

胤礽再度传来徐滨和兴安,命令他们各派人去查太医院,这是有关生命安全的大事。至于光禄寺这种,就交给王振了。

胤礽命令一下,金英和兴安齐刷刷看向王振,怎么也想不到小皇帝竟会把这件事交给素来不受重视的王振。

但对于王振来说,这一刻他仿佛听到了天籁。他被先帝安排在东宫,但小皇爷从做太子开始就不怎么重视他,他更重视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这下好不容易有差事落到他身上,还是越过两位老大落到他身上,王振觉得心花怒放,空气都变得香甜了一些。

他尽力压制住激动的心情,跪在皇帝面前叩头,“奴婢遵旨。”

金英和兴安同时蹙起了眉头,觉得这个奴婢不安分。两人不约而同地决定,过后一定要好好敲打他,在他身边多放几个人。

而这也是胤礽希望看到的局面——王振就是那把锋利的刀,用这把刀去干一些脏事,等到这把刀污了,就可以丢掉了。若是这世的王振懂分寸,不背地里做一些蝇营狗苟的之事,给他个善终也是可以的。

但胤礽估计,以王振的脾气,真的很难。

& & & & &

朝臣们简直服了这个小皇帝了,先帝走了还不到一年,如今还没改元,他也还没亲政,就开始动起光禄寺和太医院了。

如今的光禄寺还远远不到后来被人贴大字报嘲笑的地步,但光禄寺贪墨、吃空饷、采买猫腻,朝臣们都是清楚的。更因为光禄寺负责提供的午食还不咋的,许多朝臣深受其害,因此小皇帝要查光禄寺,他们大多拍手叫好。

但问题就出在,小皇帝派出来的人下手也太狠了!

那个叫王振的宦官,就差把光禄寺的皮给揭下来了。

当然,这也是光禄寺太贪了。

就凭那个王振查出来的东西,放在太/祖时期,统统得被扒皮揎草。

而且,看小皇帝这架势,是不准备轻易放过这些人的。

不是没人去找过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但是胡太后那是“我儿子做什么都是对的,你们居然还敢不听”,朝臣们没办法,再去找张太皇太后。但是张太皇太后可是在永乐年间就说过,御膳房的豆角做得像牛皮筋儿一样,仁宗和宣宗爷俩儿都不吃,要吃小厨房做的那种。

如今皇帝要彻查光禄寺,她也只会拍手叫好,顺便再把去求情的臣子给骂了一通。

有朝臣不得不上书了,光禄寺虽说不是什么重要部门,但也是九寺之一,他们有些门生故旧就安排在光禄寺某些清闲的位子上。

有言官上书弹劾王振手段太过,恐有损陛下仁慈之名。况且,俗话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先帝走了还不到一年呢!

站在前面的三杨和张辅、徐滨、于谦等人齐刷刷翻了个白眼。

这是哪里来的愣头青,又是被谁挑拨出来上书的啊!

以他们对小皇帝的了解,这位可是一点都不在乎虚名的性子。

果然,小皇帝懵着一张脸开口了,“这是从何说起啊?有官员贪墨,甚至假传圣旨祸害百姓,朕查了处置了,不好吗?”

那言官刚想说:“查贪墨自然是好事,但王振株连太过,朝臣人人自危……”就被小皇帝给截了,“按太/祖所言,贪污超过六十两,即斩首。王先生给朕科普了一下,要按太/祖时期的规矩来,光禄寺大半官员都要扒皮揎草的,如今只是斩首,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那言官好悬给噎死。

该怎么给今年十岁还不到的小皇帝解释,今时不同往日呢?

该怎么与他说,太/祖杀戮太过呢?

于谦回过头给了此言官一个白眼,让他旁边的人赶紧把他拉下去,别站在这丢人了。

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嘛!

前些天去上奏,在外面就听见小皇帝拍着桌子骂人——于谦听力还算不错,小皇帝声音又洪亮,所以听得还算清楚。

只听小皇帝激动地说道:“他们贪了几百万,拿着朕的钱在外面花天酒地,那些都是朕的钱,朕的钱!”

于谦:他们贪的是大明的钱!

他还听到有人在劝,但小皇帝根本不听,“把他们都杀了,都杀了!”

于谦边听边感慨,不愧是太/祖的后代,颇有太/祖遗风。

从那时候起,他就知道小皇帝不可能停下查光禄寺贪墨的事了。

此时,也只是想救一下那个被忽悠的言官。

但是他忽略了此言官的性子,这位刚刚步入官场,被人忽悠着上书,看见皇帝“执迷不悟”,便想着学一学前辈们不畏生死上谏的勇气,他扒拉开了拉他的手,在同僚“疯了”的目光中,对着小皇帝大声说道:

“陛下不可!请陛下为名声计啊!先帝驾崩不满一年,陛下就要动朝臣啊,请您为您的名声想一想啊!”

说实话,胤礽还没见过这样的人才,乍一看,有点稀奇。

然后就看见于谦十分不耐烦,“这般失态,还不请罪!”

那年轻言官反驳回去,“下官无错!”

他旁边的人想把他拽回队列,但此言官身强体壮,把想要救他的人给揍了一拳,挨打的人也很生气:我在救你,你居然好赖不分,还敢打我?!

当即打了回去。

然后……两个人开始打架,逐渐演变成一群人斗殴。

这……

这般行径连“三杨”之中以“谨慎”为人称著的杨溥都看不下去了,小老头气得胡子都乍了起来,手持笏板唤道:“成何体统,成何体统!还不赶紧把他们拦下!”

然而,热血上头的一群人并没有停下,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人甚至抬起了笏板。

杨溥:“……”

等他悄悄往上面一看,更惊了,小皇帝不但没被吓到,还目光灼灼、饶有兴趣的样子,像是看到了什么名场面一样。

杨溥:陛下,在您的眼里,大明臣子是什么形象啊!

胤礽则是很高兴,捅捅鬼差:“我原本以为只有我们家这野人雇佣兵的后代会这样,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大明这礼仪之邦竟然也当堂斗殴!”

鬼差毫不在意,“大明向来武德充沛,你不是看过史书吗,大明臣子当庭打架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最著名的一回,就是土木堡之变后,面对皇帝被俘,重臣接连战死,二十多万精锐损失殆尽的局面,群臣激愤,拥至午门,要求监国的郕王下令,立刻将王振满门诛灭。而当时朱祁钰稍微一犹豫,王振的走狗、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还敢出来呵斥群臣,想想过去十几年都被王振及其走狗欺凌,再想想如今的局面,众怒之下,马顺被当场打死。

王振的同党宦官毛贵、王长随也被众人打死。

史称“午门血案”。

胤礽还在盯着看,“看过史书和亲眼看过还是不一样嘛!”

等等!你家啥时候这样子过?

鬼差捅了回去,“你家不是君主集权高峰吗?哪个臣子敢打来打去啊!”

胤礽:“我家老爷子!还有马奇!康熙四十八年,我家老爷子想重新立我,铺垫了几次,对大臣说他们选谁,他就立谁,结果一帮人选老八,老爷子就生气了,在一堆人里选了马奇去骂,马奇不服气,就辩解了几句。结果我家老爷子屁股上像安了弹簧,腾一下就起来了!和马奇是上下一通王八拳就打了起来!”

鬼差:“……”

笏板:上古神兵,记事抹毒药互殴之必备。

小剧场:

假如地府众人能看到胤礽这一世

胤礽:我家老爷子完全就是野人雇佣兵后代,那回他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和马奇是上下一通王八拳啊!

小胖儿(斩钉截铁):“我爹说得对!”

康熙(被儿子说黑历史感觉丢脸):“……逆子啊逆子!”

朱元璋(幸灾乐祸):“这孩子平日里倒反天罡,但是说的都是实话啊!”

【1】洪武年间大约有厨役800人,永乐中期两京厨役3000人,明仁宗时有厨役大约6300人,宣德年间人数更多达到近万人,具体数字为9462人。宣德十年有厨役5000人,正统年间,厨役人数又开始增多。正统十一年,厨役6884人。嘉靖四十年,为3600人。隆庆元年有厨役3400人。万历朝规定,光禄寺厨役止三千四百名,后人数变动不大,至天启年间,光禄寺厨役定额仍为三千四百名。

数据来源于《明朝光禄寺的研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1章 大明风华(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