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238章 听说爷回来赎罪(八)

愤怒的九阿哥把十阿哥喷出了九阿哥府,他自己坐在屋子里生闷气,觉得十弟和他们不是一条心。

殊不知,十阿哥在心里骂他蠢。

“人人都说爷蠢,但爷觉得九哥才是最蠢的,迟早得被八哥带坑里去!”老爷子都近乎“明示”了,他们还在那里做白日梦呢!

出了九阿哥府,他回家抱儿子去了。

乾清宫南书房内,皇帝和胤礽的对话还在继续。

“大哥嘛,他这个人有勇无谋,唯一的一点脑子都用在打仗上了。听说他请杀我是受他人的怂恿。而且他居然还扎小人咒我,这真的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点脑子还是回去养儿子吧!别等到将来再受他人怂恿跑来逼宫。”

皇帝本来脸色就不好,一听说“逼宫”更是阴暗了几分,他重重把茶杯磕在桌子上,以表示自己的不满,吓得外间伺候的小太监抖了一抖,又在梁九功的瞪视下站好。

胤礽却丝毫不惧,接着点评那群糟心货。他没有给康熙留面子,说一些场面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出每个人的缺点。

“老三嘛,这孩子倒是比老大有点脑子,但没多到哪儿去。文学素养不错,但是偏科严重,整日里和一群文人混在一起,竟也学了几分酸腐。他适合编书做个文臣,做皇帝嘛,您是别指望了。而且他做事经常不走脑子,要是让他当皇帝,说不定日后脑子一热,在某人百日内,又把脑袋给剃了!”

老三毕竟有前科啊,十三到现在提起这事脸色还阴沉得可以。

胤礽也想不明白,胤祉到底是怎么想的。

皇帝也想起了这事,又胤礽说“某人百日”,脸色顿时一僵,“你给朕好好说话!”

这逆子莫不是在咒朕!

胤礽:是啊,扎小人有用的话我早就扎了百八十次了!

他接着评价,“老五这里,您压根就没给他机会。老七这里,他腿脚不好,一直有些自卑,我看他也没那个心气。至于老八……”

胤礽故意停顿一下,“老八这里,您是清楚的,若他上位,那这皇位到底是爱新觉罗家的还是八旗的?是咱们家还是其他宗室的?这一点,我想您比我清楚,老八从根子上就不行!”

皇子和大臣结交本就是老爷子的大忌,而老八居然结交了半数以上,这可真是老寿星吃砒霜。

而且,谁结交的大臣多,谁就是太子?

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老皇帝只会觉得你这是逼宫的前奏。

“老九这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利用他的身份给自己给老八敛财,让他当皇帝?您还不如选老十。”

皇帝嘴角一抽,“老十不行,朕根本就没想过他。”

胤礽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十二不是做皇帝那块料,他的脾气已经定型了,这大清的江山,他撑不起来。”

“那十三和十四呢?”皇帝听他把各个儿子都贬了一遍(老十明明是他自己贬的),心中不快,陡然问道,“你说十二撑不起来,十三和十四你又有何看法?还有老四,你跳过他又是何意?”

“十三和十四可堪为臣,不可为君!”胤礽也直截了当,“不单单是他们,前面的那几个,包括老四在内,都是做臣子的!他们学的就是为臣之道,不知道帝王心术,更不了解帝王手段!若是当了皇帝,要么为人摆布,要么只会用臣子的手段去对付臣子!”

“老四手腕强硬,但没有帝王的大局观,更没有帝王的手段。做能臣能吏,完全没问题,做皇帝就别想了!”

事实也是这样,学了几十年为臣之道,帝王心术这种东西根本就不会用。当初在糟心货们夺嫡时沉迷与和尚谈经,当了皇帝也丝毫不改,水灾时不去赈灾,一边讽刺灾民拜佛心不诚,一边拿银子去修圆明园。

圆明园啊,圆明园!

你可知后世那一把火烧得有多惨烈!

再有,处置隆科多丝毫等不得,直接就把隆科多从前线谈判桌上召回来,土地都不要了!

俄罗斯人的好儿子!果真是俄罗斯人的好儿子。

再有,弘历那个王八羔子……

胤礽想到此处,接着贬老四,“而且老四他和老八有点像,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当然,他和老八也不一样,毕竟他是生得多活下来的少。我也不是咒他以后生不出孩子,但是总得看长远点,万一他真的生不出儿子呢?万一弘时就真的没养成呢?万一老四这一脉都随了他,生得多养下来的少,以后皇位传承怎么办……”

“行了行了!”皇帝听了一耳朵“生不出儿子”,脑袋瓜子都疼了,一边觉得胤礽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一边又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他占了子孙缘,以至于他的儿子们子嗣传承都有点问题。

皇帝决定一会儿就给儿子们都送些侍妾过去,尤其是被胤礽点名的老四和老八!

既然活下来的少,那就多生,多生一些孩子,活下来的就能多了吧?

皇帝讽刺道:“照你这么说,你的兄弟们都不成器,朕只有复立你一个选择?”说了这么多,还不就是想让朕赶紧复立你?!

要不是胤礽还记得时限,都想当面翻白眼。“您不是已经有选择了吗?您也知道现在这个局面还是需要一个靶子……太子在前面的,所以您才暗示这个暗示那个,可惜那帮大臣不知是吃了什么**汤还是对老八忠心耿耿,宁愿顶着被降罪的风险也要举荐老八,啧啧啧,这忠心日月可鉴啊!”

胤礽想方设法给老八上眼药。

皇帝又如何听不出他的意思?然而此时他逆反心理上来,对着胤礽就是一句“别以为复立你之事十拿九稳,朕还可以培养十五十六他们!”

胤礽点头,“只要您觉得可以,培养谁都行。小孩子嘛,性情还未定,接受帝王教育完全是可以的。占住名份礼法,前朝在大面上也不会说什么,私底下有什么就不好说了。而且,前提是您的时间够用。”

他说得委婉,但皇帝听起来却自动转换成:“您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您没多久可活了,赶紧复立我赶紧让位吧!”

胤礽在皇帝的怒吼声中走出了乾清宫。随后,乾清宫损失了一批瓷器。

皇帝被自己的脑补(虽然胤礽隐隐约约也有那个意思)气得不轻,跑到奉先殿对着仁孝皇后的画像老泪纵横。烟雾缭绕,皇帝对元后的画像喃喃道:“他是真的变了,不像小时候了。他在怨我、恨我,巴不得我早点死……朕再给他一次机会,就一次机会……”

胤礽并不知皇帝又开始玩自我感动这套骚操作,他回了咸安宫就该干嘛干嘛。

但是宫里这一番闹腾还是传了出去。

宫外众人一边感叹二阿哥这脾气真是越来越大,一边祈求这多灾多难的一年赶紧过去吧!立谁做太子是皇帝自己的事,他们只求别牵连到他们。

而九阿哥则是摔了一套精美茶具,气得咬牙切齿:“一样是儿子,凭什么他老二就得所有人捧着,我们就得给他当奴才!”再想想如今被圈禁府内的八阿哥,九阿哥心情更是不好,“老头子自己说举荐谁就立谁的,现在大家举荐八哥,老头子居然把八哥软禁府中!想把老二放出来就直接说呗,搞什么名堂!”

八阿哥如今虽然被圈禁府中,但一样得到了消息。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备受打击,八阿哥不禁感叹:“二哥如今连装都不装了吗?”

语气中不乏讽刺,却也带着幸灾乐祸。

当初,布尔哈苏台行宫内,侍卫林立,宗亲齐聚,那骄傲半生的皇太子被皇帝当着众皇子宗亲的面打断了傲骨。皇帝只顾指出皇太子的过错,给他废太子的行为找到理由,而他们这些皇子却看得清清楚楚——皇太子原本冷淡的神情随着皇帝的训斥逐渐黯淡下去,而当皇帝说出那句“生而克母”的时候,皇太子脸色苍白,指尖都是抖着的。

皇太子后来行事荒诞,甚至打伤了大阿哥,胤禩却不觉得惊讶——人在受过大刺激之后,总要有些改变的。就比如现在,不知道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但胤禩知道一点,二哥已经不是那个对皇父抱有一丝幻想的皇太子了。

胤禩笑得开心,原来二哥也不是一味地相信皇父了,他一定是说了什么惹得皇父生气——皇父不开心,那他就很开心了。

皇父,你说我妄蓄大志,把我们这些儿子当棋子摆弄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个视你如天的二哥已经死了呢?

“我是没有机会了,就是不知道二哥你机会究竟能用到什么时候?”胤禩叹道,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以后你的路会更难走,皇父复立你不过是因为他控制不住前朝的局势了,我等皆为皇父棋子。等过了这一遭,皇父就会发现,你,大清国的皇太子,还是会和他分权柄。他忍受不了这一点,忍受不了自己在逐渐老去的时候与一个强大的储君共掌天下。二哥,是我们都想看看,究竟是你先掀了这棋盘,还是皇父又忍不住……”

毕竟,你这皇太子已经被废过一次了。能废一次,就能废第二次。

这次事件,让我们明白,你这周岁而立的太子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也是能被废掉的。而皇父,已经不是那个视你如宝的皇帝了……

已是冬日,然而四九城人心浮躁,朝堂上各派咬成一团,让皇帝觉得还是抓紧把胤礽放出来。不然,乱成一锅粥,政令不达,大清的统治难以维持。

于是,他再一次把胤礽从咸安宫提溜过来。彼时,胤礽正在和孩子打雪仗。梁九功来时见到满院子的雪球乱飞,整个人都是木的。正愣神间,一个大雪球扑面而来。

胤礽来到乾清宫,皇帝指着他的鼻子喝骂:“朕不管你有多少怨气,但你要是还想从咸安宫里出来,你就给朕老老实实的!不然,你就滚回咸安宫一辈子别出来!”

出乎皇帝的意料,胤礽答应得很痛快,“好,我老老实实的。”

皇帝放下手臂,又试探地对胤礽说:“朕打算给皇子晋爵,你日后要与你的兄弟们和睦相处!”

胤礽:“……”

早二百年就想问了,我为啥要和一群想杀我的人和睦相处!

但他还是忍住了,随口答道:“都听您的。”

皇帝见他一脸不愿意,但总归是给他个他想听到的回应,也不再执着。他只要面上过得去就行。

要是这几个真的敦睦起来,难过的就该是他了。

十一月十六日,胤礽带着家人走出了咸安宫。

虽然妻妾宫人都是一副恭喜的神情,但胤礽却没多少欣喜,他的心思完全都在弘晳身上。

而乾清宫的皇帝得到胤礽私底下心事重重,并无表面上的轻松,心里竟然松了一口气。他想的却是:知道愁就好。不然吊儿郎当的,他还以为胤礽是要彻底摆烂了呢!

这一天,弘晳来毓庆宫见胤礽,又接受完胤礽的教导之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而是有些迟疑地对胤礽说:“阿玛,儿子从御前得知一个消息。”

胤礽随口道:“要把老八复爵吗?”

弘晳瞪大了眼睛:“阿玛您是怎么知道的?”

胤礽笑道:“这是迟早的事。不单单是你八叔,你其余的叔叔们也会封爵,说不定会有好几个亲王。你玛法那个人啊,最擅长玩制衡了。”

弘晳一脸为难地看着胤礽。

胤礽伸手拍拍儿子,他说:“不用想那么多,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分析你玛法和那些叔伯的手段,看看优点缺点是什么,如果是你你又该怎么做。如何判断一件事到底是老八做的还是老四做的,这些都是你要学的。”

接着,他压低声音道:“文成武就不过是锦上添花,知人任人、洞察世事才是帝王的根本。莫把眼光放在小事上,帝王要有大局观,更要有气魄。牢记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四办事再出色,也是帝王驱使的臣子。”

放下/身段亲自和臣子斗,是相当愚蠢的行为。真正的上位者,是会找一个合适的棋子的。

输了?输的是棋子,不是棋手,棋手完全可以拿起另一枚棋子。

【1】用到了小伙伴在评论区提到的新扒出来的史料。

俄罗斯的好儿子,他的玄孙媳妇有句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你们真是一脉相承。

最近看到有人说这句话并不是说竭尽中华全力,只要能讨人家欢心,而是要在衡量自身条件的前提下讨他国欢心。但是,不在于给了多少,而在于目的,都要讨人家欢心了,前面到底是竭尽全力还是衡量自身,都不重要了。

难不成欢心一词在当时还有其他意思?

【2】誉王:我是谁?大棋子生的小棋子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8章 听说爷回来赎罪(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