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琼英郡主逃婚啦 > 第9章 青丝藏锋,初试啼声

[水浒]琼英郡主逃婚啦 第9章 青丝藏锋,初试啼声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23:56:47 来源:文学城

哑仆石秀带回张清遇险的消息后,琼英明显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紧迫感。时间不等人,前方的变数需要后方的信息来支撑判断。

她加快了“同信会”的运作。通过石秀与赵大、孙二等人单线联系,一套简单有效的消息传递和奖惩机制逐渐成型。她并不需要他们去刺探军国机密,只要求他们将日常所见所闻中不寻常的细节上报。

起初,传来的多是些市井流言、邻里纠纷。但很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开始浮现。

货郎孙二报告,近来有几批操着河北口音的生面孔在郓城出现,出手阔绰,却不像寻常商旅,常在酒肆茶馆打听梁山泊旧寨和周边地形。

乞儿小七的手下发现,城东那家“顺风”货栈(李逵等人撤离后已基本闲置)附近,夜间偶有不明身份的人影窥探。

客栈伙计周五则留意到,有两个自称是东京来的绸缎商,对前线战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多次向过往客商打听征讨王庆的细节,尤其关注梁山将领的伤亡情况。

这些信息单独看似乎无关紧要,但拼凑在一起,却勾勒出一幅暗流涌动的图景。有人在关注梁山后方,有人在打探前线军情。是田虎的残余势力?王庆的探子?还是……朝廷其他派系的耳目?

琼英将这些信息一一梳理,让石秀想办法传递给前方的张清。她不知道这些信息能起到多大作用,但多一分警觉,或许就能少一分危险。

同时,她的腿伤已基本痊愈。她开始恢复“安郎中”的身份,但不再固定坐堂,而是时而出现在码头给苦力们义诊,时而深入陋巷为贫民看病。她在践行医者仁心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报网络渗透到更广阔的角落。

这一日,她正在码头给一个发烧的孩童诊脉,忽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背上插着令旗、风尘仆仆的传令兵纵马驰入镇中,直奔县衙而去,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是前线的军报!”有人惊呼。

琼英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继续为孩童开方。但她暗中对不远处的赵大使了个眼色。赵大会意,悄然跟了上去。

傍晚,赵大带回消息:传令兵带来的是捷报,梁山军在某处关隘大败王庆一部,斩首数千。但赵大还打听到一个未经证实的细节——在此战中,张清将军再次立下大功,以飞石连伤王庆麾下数员偏将,但自身也被流矢所伤,伤势不明。

又受伤了?

琼英捻着药方的手指微微收紧。这次是流矢,上次是伏击……他的处境似乎比想象中更凶险。是王庆那边有了针对他的办法,还是……另有隐情?

一种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在她心中涌动。她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消息,收集情报。她需要更主动地介入,至少,要确保张清能活着回来,完成他们那“第三条路”的约定。

几天后,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形。

她让石秀找来了一套质地稍好、符合她目前“安郎中”身份的青布长衫,又精心调制了一些具有染发效果的药汁。对着一方模糊的铜镜,她小心翼翼地将药汁涂抹在自己的头发上。

数日后,那一头如瀑青丝,竟化作了与她年轻面容略显不符的、颇为自然的灰白之色。她又用特殊的胶脂轻微改变了眼角的轮廓,使其看起来带上了些许风霜的痕迹。

当她再次出现在哑仆石秀面前时,石秀惊得瞪大了眼睛,半晌才反应过来,笨拙地比划着:“像……换了个人……老了许多……”

琼英对着水盆照了照,镜中的人,俨然一位年约三旬、面容清癯、带着几分儒雅又透着几分神秘感的文士。虽眉眼间依稀可见原本的轮廓,但气质已截然不同。

“从今日起,没有‘安郎中’了。”琼英淡淡道,“只有游方道人,道号……‘青石子’。”

她需要一个更能接触核心圈层的身份。“安郎中”的名声局限于底层,而一个有些道行、能言善辩的游方道人,则更容易引起某些人物的注意。

她选择“青石子”这个道号,隐隐带着对张清“没羽箭”的呼应,亦是她内心的一点隐秘念想。

“青石子”道人很快便在郓城县及周边地区有了些名气。他不仅精通医卜星相,偶尔还能说出几句令人深思的偈语,对天下大势似乎也有独到见解。他行踪飘忽,时而出现在文人雅集,时而在茶馆与人论道,时而又为某些乡绅豪强“指点迷津”。

借助这个新身份,琼英接触到了更高层面的信息。她从一些不得志的文人、退隐的老吏、乃至地方豪强的谈话中,拼凑出更完整的朝廷动向和地方势力格局。

她了解到,朝廷对梁山军的猜忌确实很深,童贯等权宦不断在皇帝面前进言,暗示梁山贼性难改,需加以防范。征讨王庆的粮草供应时断时续,绝非简单的后勤问题。甚至隐约听到风声,朝廷已在考虑征调梁山军后,如何分割、削弱其力量的方案。

这些信息,让她更加确信自己预言的正确性,也让她为前线的张清和梁山好汉们捏了一把汗。

这一日,“青石子”道人在一间颇有名气的茶馆二楼雅座,与几位本地文人品茶论道。话题不知不觉便转到了前方的战事。

一位老秀才叹道:“王庆势大,梁山军虽勇,如此僵持下去,只怕消耗甚巨,于国于民皆非幸事啊。”

另一人接口:“听闻那张清将军勇则勇矣,却屡次涉险,恐怕非是良将之福。”

琼英(青石子)手持茶盏,眼帘低垂,看似无意地插了一句:“福祸相依,劫数早定。猛虎虽猛,落入平阳,亦难敌群犬。只怕这征途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她这话说得云山雾罩,却暗指梁山处境及内部可能的隐患。

在座几人皆是一怔,细细品味其中含义。

就在这时,楼梯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身着锦袍、面色倨傲的中年男子在几名随从的簇拥下走了上来。茶馆掌柜连忙躬身相迎:“哎呦,刘押司,您今日怎么得空来了?”

那刘押司目光在二楼扫过,最终落在了“青石子”道人身上,带着几分审视与好奇。

“这位便是近日名声在外的青石子道长?”刘押司走到近前,拱了拱手,态度算不上多恭敬,“听闻道长善断吉凶,不知可否为刘某……或者说,为刘某的一位贵人,卜上一卦?”

琼英心中警铃微作。这刘押司是郓城县衙的实权人物,掌管刑名押解,他口中的“贵人”,恐怕来头不小。是试探,还是另有所图?

她不动声色,放下茶盏,打了个稽首:“贫道山野之人,所学浅薄,不敢妄断贵人吉凶。不知押司欲问何事?”

刘押司压低了些声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问个人前程,只问……此番南征,大局吉凶,以及……军中可有‘隐患’?”

军中隐患!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在琼英耳边炸响!

他问的不是战事胜负,而是“隐患”!这绝非寻常官员会关心的问题!联想到之前关于“内应”的模糊信息,以及张清屡次遇险……

琼英的心跳骤然加速,但面上依旧保持着世外高人的淡然。她深深看了刘押司一眼,缓缓道:

“天机混沌,煞星隐现。大军南指,龙蛇混杂。吉凶……难料啊。”

她的话模棱两可,却巧妙地迎合了对方关于“隐患”的暗示。

刘押司目光闪烁,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笑了笑:“道长果然高人。改日,或许真有贵人要请道长好好‘谈谈’。”

说完,他不再多言,带着随从转身下楼。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琼英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指尖却有些抑制不住的轻颤。

她感觉,自己似乎无意中,触碰到了一张巨大而危险的网的边缘。

而这张网,很可能正向着前方的张清,以及整个梁山泊,悄然笼罩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