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47章 胡乱跑动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47章 胡乱跑动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4:48 来源:文学城

话说建安六年,秋风萧瑟,刘备兵败汝南,犹如丧家之犬,仓皇间投奔荆州牧刘表。

刘表闻备至,亲出郊迎,以上宾之礼相待,并赐兵增援,命其屯驻新野,以御北方曹操之患。

新野之地,虽非繁华大邑,却地处要冲,白河为天然屏障,联通荆襄、宛洛,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备至新野,见城池虽小,然地势险要,心中暗自思量:

此地虽非龙兴之所,却可暂作安身立命之处,以待天时。

于是,刘备下令筑土城,周长一里,名曰“子城”,以固防守。

城防虽备,然刘备心知,仅凭一城之地,难以抗衡曹操百万雄师,唯有广开才路,招贤纳士,方为上策。

时徐庶避乱荆州,闻刘备之名,特来相投。

刘备见庶,大喜过望,待之如上宾。

徐庶亦感刘备知遇之恩,遂荐自己好友卧龙先生诸葛亮于刘备。

刘备听闻诸葛孔明之才,有如久旱逢甘霖,不顾天寒地冻,路途遥远,三顾茅庐,终得诸葛孔明出山辅佐。

诸葛亮初见刘备,论天下大势,指点江山,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之战略构想。

备闻之大喜,曰:“吾得孔明,如鱼得水也!”自此,刘备集团如虎添翼,势力日盛。

刘备这边欣喜若狂,孙权那边却不太高兴。

昔年孙权承继大统,正值年少,却遭逢下僚叛乱,江东六郡之地,局势实乃动荡不安。

庐江太守李术,公然举兵反叛;孙氏宗族之内,孙辅、孙暠二人,暗中与许都勾结,图谋篡权夺位。

更有甚者,豫章、会稽之地,山越之人蠢蠢欲动,欲趁乱而起。

去年之时,孙权年仅十九,曾随大兄孙策攻打庐江,继而东进豫章,征讨江夏太守黄祖。

终见孙策一举拿下庐江、豫章二郡,威震四方。

然则,二郡既定,孙策欲偷袭许都,迎回天子刘协,以图大业。

岂料,行至丹徒山,竟遭人暗算,身受重伤,不幸于当年溘然长逝。

临终之际,孙策深思熟虑,终将江东基业,托付于二弟孙权之手。

彼时,孙权尚未及弱冠之年,却不得不肩负起重任。

心中既怀丧兄之痛,又需面对江东纷繁复杂之局势。

是以,建安六年之际,孙权的精力,皆在处置内政之上,既无余力,亦无实力,以对抗曹操的威势。

所以如今的天下九州,似乎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里,各诸侯谁也没有招惹谁,各自都在图发展,谁也没有主动挑起战争。

曹操筹划于明年开春,天气转暖之时,南下征讨新野刘备。

到那时,各诸侯会如何做,就不得而知了。

岁首将至,天子刘协于许都颁旨,令城中吏民大酺五日,以迎新春。

彼时,都内灯火辉煌,彩绸高悬,昼夜通明,喜气盈门,尽显佳节之欢腾。

掖庭深处,更是金碧交辉,宫灯璀璨,犹如仙境。

宫娥采女,身着绮罗,头戴珠翠,往来穿梭,忙而不乱。

佳肴美酒,鲜花香烛,皆以备齐,以待庆典之需。

雅乐悠扬,响彻宫闱,乃教坊乐师奏响,以迎新春之曙光。

天子刘协,白纱中单加身,十二旒冠戴顶,端坐承光殿正殿,面带和煦之容,受百官朝贺。

以司空曹操为首的群臣依次上前,手捧贺表,口称万岁,祈愿天子新年吉祥,国家昌盛。

刘协一一嘉勉,言辞温婉,表面上是一片君臣和睦之景,令人称羡。

是日一早,宫中设宴,群臣及天子共聚一堂。

席上珍馐美味,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酒过数巡,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舞姬翩翩起舞,身姿曼妙,宛如仙子降临,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当然,郭婉并不是在承光殿献舞的舞姬。

她只是一个放了年假的女史。

况且她没有以色侍人的兴致。

用一千多年以后的专业术语来说,郭婉接连打开了暴室和教坊这两个副本,活动空间与内容得以大大扩展开。

但她还没有从教坊中谋得一个官职,目前她的身份就只是暴室女史。

虽然在郭嘉的默许下,郭婉与李墩、卢女交好,并时常参与教坊诸多事务。

但在教坊中,她并无过多需求。

主要乃翻阅乐籍曲谱,顺便学习乐理知识,并览阅乐府旧诗与曲子词,以温故知新。

偶或,趁教坊之便,往隔壁的郭嘉府上探望郭嘉与周不疑。

相比于教坊,暴室实为她白日活动的主要场所。

昔日在阳安公主刘华的府邸,她虽曾萌生做乐官之念,但在了解汉末与盛唐乐官之别后,郭婉便已断绝此念。

礼乐虽为国之大事,但乐工却属贱籍。

唐周之时,如宋之问等诗文清贵,亦念念不忘求进。

后世《代国长公主碑》有载,天授年间,武则天于明堂设宴,楚王李隆基时年仅六岁,舞《长命女》;皇孙李成器十二岁,作《安公子》;卫王李范五岁,弄《兰陵王》。

彼时,大唐诸多皇子公主,为求武皇庇佑,方甘为辞曲弄臣。

但是对于一般汉人而言,教坊女乐,纵做得再好,亦不过一天子弄臣,何能及朝堂纵横、畅议国事之风光?

若是将精力都投到教坊中去,只会舍本逐末。

天子恩泽广布,赐酺于宫,宫娥采女遂得释负于各自之宫室,免于劳心伤神。

大酺五日,宫人可以比较自由地出入皇城。

暴室虽隶于掖庭,然其地处偏远,唯至端门,方得见皇宫大内新年的欢腾气象。

时维寅时之初,天幕犹暗,而大内之中,已张灯结彩,灯火辉煌,顽强驱除黑暗,照亮一方天地。

岁月如流,建安六年之末已悄然而至。

郭婉漫步于掖庭之中,有意探问宫廷宴乐的细节。

大酺之日,掖庭管理并不甚严,皇宫之内,人员出入颇为宽松。

偶有贵人夜宿掖庭,临时召乐人侍乐,亦是寻常之事。

教坊坐落于皇城西南隅,为皇宫之边缘,邻近掖庭宫。

再往外行一道宫墙,即可抵皇城之端门。

此等闲暇时光难得,郭婉未随宫役们同去端门赏乐观景,而是一个人沿着宫墙夹道,悠然闲逛。

沿途,她不动声色地观察掖庭的路线格局,但所见皆千篇一律的廊道宫墙。

凡稍具形胜、可眺望之地点与建筑,皆有禁军将士把守,严禁闲杂人等靠近。

冬日宫闱萧瑟,唯见石丘松子、宫舍亭台,了无生趣,实在乏善可陈。

如此辗转前行,凛冽寒风中,郭婉行得身上汗气暗生。

转过一道宫禁之后,眼前才豁然开朗,只见承光殿那巍峨庞大之建筑,已矗立于眼前不远。

承光殿体积庞大,自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此前隔空远观,已觉颇为壮观;如今近立于其侧下,渺小之感真乃油然而生,难以抑制。

“承光殿果真气派非凡!”

郭婉心中暗叹。

然则,承光殿虽宏伟,时代所限,再壮阔之建筑宫殿,她上官婉儿亦非未见之辈。

但是,登承光而览四方,依此壮大俯瞰渺小,对于一些内心不安分之人而言,确能滋生掌控万物之假象。

难怪曹操热衷于营建宫殿和高台。

曹操不仅为天子营造了以承光殿为主殿之许都宫,更在许都郊外广筑高台,如毓秀台、射鹿台、思故台、论城台等,不一而足。

一念之间,万物聚拢,那种成就感真乃无与伦比。

此时,正值天子宴请诸臣之时。

话说冬节设宴,是从早上吃到晚上。

现在虽是清晨,晨光有些昏暗,承光殿周围,灯火通明,人员众多,但场面未显混乱。

或匆匆疾行,或群立一侧,少有人语喧哗,更无人影胡乱跑动。

宫使在前引路,宫役在后跟随,禁军将士分列左右。

东汉禁军分南军羽林、虎贲及北军八校尉,尤以北军中侯为卫戍皇城的最高武官,许都宫延设二都的禁卫军之制。

早些时候,南北羽林军选自西北六郡的良家子弟,但如今汉室衰败,羽林军大多是由曹操的兖州兵担任的。

郭婉知晓自己未有天子之邀,自然无法进入承光殿,就连靠近都不行。

怕被禁军注意,她连忙收回视线,垂首默行,正准备乖乖地沿原路返回。

正欲离去,忽闻禁军喝声:“何人在此逗留?速速离去!”

郭婉足下一顿,连忙收回视线,垂首默行。

突然,她的目光余角忽瞥见不远处一熟悉身影,定睛视之,竟是郭嘉。

大概是病体沉疴的缘故,其身形不算挺拔,立于宫墙之荫,似有所待。

郭嘉没有老老实实地呆在殿中吃席,反而一个人出殿透气吃酒,这很符合郭婉对他的一贯认知。

既见熟人,郭婉心中一喜,顿感安全,遂定心神,以袖遮面,低语而呼:“兄长,婉儿在此!”

如此一来,想必禁卫军就不会将她驱赶走了。

郭嘉闻声,面色微变,旋即恢复常态,缓缓转身,目光淡淡而警觉地扫视四周,语气略带醉酒之意:“汝何以来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