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112章 委屈马儿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112章 委屈马儿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伏皇后挥袂示退,众人遂辞。

郭婉与刘遹二人,悄然拜辞,莲步轻挪,疾趋出那沉郁异常的长秋宫大殿。

郭婉未觉伏皇后对万年公主刘遹之态度有何舛错,但见刘遹步出殿门后,长吁一气,仿若欲将胸臆间的愤懑尽皆排遣。

就知刘遹在伏后面前,是有多么不自在。

二人步出殿外,便看到伏均恭肃伫立檐下,垂手敛容,显为久候万年公主刘遹。

郭婉随于刘遹身后,甫一驻足,伏均已疾趋向前,拱手作揖,仪态庄敬,寒暄道曰:“万年殿下,一路车马入宫,劳顿非常。”

刘遹微微颔首,神色泰然,应道:“中宫仆无需多礼。今许县城外灾患肆虐,孤苦思良策以救百姓于水火久矣,不知中宫仆有何良谋?”

伏后仅命二人共司赈灾之事,但赈灾之法未详,主次亦未明,故而刘遹发此问,意在探伏均之意。

毕竟,伏均乃是伏后亲弟,探究伏均之意,亦是在探明伏后之意。

中宫仆伏均神色一凛,抬目而言:“殿下所虑,恰是燃眉之急。依均愚见,许县东城外灾情紧迫,本当速设粥棚,广施粥饭,以救百姓于水火倒悬。”

“然今灾年,禁中粮储亦需留存,以供掖庭嚼用。长秋宫门库空乏,实难筹募足量粮食以赈灾荒。”

刘遹黛眉紧蹙,沉吟良久,叹曰:“诚如卿言,粮秣筹集维艰,便不可将心力全付于此。孤以为,虽粮缺难以赈济,然御寒之物却可着力筹备。”

“寒冬凛冽,若无麻衣、被褥护体,流民恐多有冻毙之危。”

像郭婉曾经那样,从袁氏主家逃离时,还“顺手牵羊”连拿带偷的流民可不多。

如今许都城外的流民,大多是地陷、蝗灾双重灾难,导致的流离失所的穷苦百姓。

若是有家可去、有饭可食,若得安稳,谁愿流离?

伏均垂目凝思,思索片刻,继而道:“殿下圣明。依臣之见,粮秣、布帛诸事,本属外朝之责。”

“我等虽可募城中青壮,兼以黄门宦者,令其协助维持秩序,分发麻衣、被褥等御寒物资。然粮秣、布帛的来源,皆非我等禁中所能为。况且禁中亦同遭蝗灾,恐难拨用过多粮布。”

灾年禁中自顾不暇,显然不会拨出大量粮食与织室那些精贵的丝物用于赈灾。

此事着实棘手。

刘遹秀眉微挑,望了眼皱眉的伏均,又问道:“依卿之见,我等当如何于这艰难困厄之中,最大限度地赈济百姓?”

伏均面露难色,踌躇须臾后道:“殿下,均以为……可先遣人深入灾区,详察受灾民户与灾情轻重,再据此轻重缓急,分配现有粮布多少。同时,张榜示谕城中富户,劝其捐粮捐物,或可解燃眉之急。”

刘遹闻之,猛得摇头,曰:“万万不可。大族富户囤积财物,皆为族中身家计,岂会轻易捐出?若强行劝谕,不能彰我大汉威严不说,反倒是恐生人怨,徒增纷扰。”

“殿下所言极是。然今物资匮乏,若不另寻他途,恐难济事。”伏均思忖片刻,面露难色,不再进言。

反倒是郭婉见二人稍有沉默,适时插言轻声补充道:“中宫仆掌管长秋宫御马,厩院之中,可有足量草料?”

“草食虽粗陋不堪,却也可暂解流庶饥饿之苦。若能辅以些许粟谷豆粥,分发予灾民,或可勉强度日。”

刘遹闻言,双眸一亮,不假思索,颔首道:“婉儿所言大善!卿去厩院瞧瞧,是否有多余的草料积压?”

“如今我等别无他法,也只好如此,虽是权宜之计,却也能让流民暂且果腹。卿速去安排,务必将此事妥善处置,不可有丝毫懈怠。”

伏均目光霍然一亮,赞道:“这位小娘子所言,正合吾意。此计既能应对当下之急,又可谋长远之策。”

伏均所言谋长远之策,就是长秋宫不威逼利诱世家大族捐粮,就不会与大族离心,就能得人心。郭婉心底不置可否,面上只做恭敬态垂目不语。

刘遹见伏均并无意义,于是面露嘉许之色,一锤定音,颔首道:“便依此计施行。”

“中宫仆,如今你我同殿行事,理当协理齐心。此事你我商议妥当,断然不会使长秋宫蒙受赈灾不当之非议。孤与婉儿,亦会全力筹措保暖物资,为你助力。”

伏均拱手领命,言辞诚挚:“臣均定当殚精竭虑,不负皇后与殿下所托,必使此次赈灾诸事顺遂,解百姓于倒悬。”

马命终不及人命。

今值灾年,粮食匮乏,马匹挨饿事小,即便宰杀若干御用禁中马匹,日后亦可补足。

然许都城外流民众多,若处置不当,恐生叛乱。

伏均深明此理,遂拱手告辞,领命而去。

刘遹望着其离去之背影,又抬头望向阴霾密布、蝗虫纷飞的苍穹,寒风呼啸而过。

郭婉于其身后,轻轻为她紧了紧身上披风。

其实,郭婉有一点未曾言明,蝗灾之时,蝗虫亦可充作食物。

年前,她于自家重屋所在的坊中,便教授众坊民丁户此食蝗方法。

但此终究是非常之举,如今以蝗虫为食之法,尚非告知流民之时。

没有替伏后立功争名的必要。

“婉儿,你言厩院草料可暂解流民燃眉之急,至于裹身御寒之物,不知婉儿可有良策?”

刘遹如往昔般,满怀依赖地向郭婉询问。

郭婉嘴角轻抿,略带笑意说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厩院既有供百姓果腹之食,又岂会无百姓蔽体之被?”

刘遹闻言,不禁微蹙眉头,苦思冥想一番,却终究毫无头绪。

“吾只闻马儿需食草料,却从未听闻,马儿睡觉尚需盖被。婉儿,汝知我最是愚笨,莫要再卖关子,快些告知我吧!”

说罢,刘遹急切地轻拽摇动郭婉的衣袖,眼神中满是期待。

郭婉见状,循循善诱道:“虽说马儿睡觉无需被子,然常年置于其背者,是何物也?”

引导刘遹联想到马背上的葛布褥子的意图,太过于明显。

果不其然,刘遹恍然大悟。

没错,百姓用以裹身过冬之物,如今也有了。

正是那马背上的葛布褥子。

今世初至此地,郭婉被“扔”到袁氏厩苑,但她并未闲着。

她曾悉心观察过,袁绍府邸所用之马,将其与大唐禁苑中豢养的御马相较,回忆前世所见高桥马鞍之形制,绘成草图。

随后就地取材,寻得牛皮筋角、废弃铜锡等物,指点厩苑匠奴,制成几个简易马鞍。

当年,虽未携之逃离邺城,但郭婉犹记,时下汉末之马,背上尚无高桥马鞍,更遑论马镫。

于袁氏厩苑所见之马,虽已有缰绳与马嚼,但仅以葛布褥子铺垫于背,两侧垂有似耳之物,虽构造简易,却可使骑者免于大腿磨破之苦。

此物名曰鞯,南北朝《木兰诗》中便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之句。

在尚无马鞍的年代,骑者需骑跨于裸马背上,仅靠紧握缰绳或揪住马鬃,同时以双腿夹紧马腹,方能在马匹疾驰之际,不致坠落。

但此方式实不可靠,长时间骑行易使人疲惫,且于奔跑的马背上,亦难以有效施展弓箭。

由是,早在东周以前,骑兵并不是独立的兵种。

如今仅有的简陋葛布褥子,虽不知能否将其视作马鞍。

但总之,至晚在两晋诸胡南下之时,高桥马鞍与马镫已然出现。

前世郭婉又不是没见过马,自然认识这些“马上三宝”。

当下,制作高桥马鞍、马镫于郭婉而言,暂无实际用处,她只将此事铭记于心,日后说不定会将其提到明面之上。

其实,郭婉在思考是否襄助刘遹筹谋赈灾诸事时,亦有权衡利弊。

不管伏后有何居心,赈灾之事既然落到万年公主之手,其就必须做好。

于外朝之中,尚书荀彧理当为朝廷主持赈灾这一紧急要务,此乃刻不容缓之事。而其与刘遹、伏均所代表的长秋宫赈灾之举,截然不同。

外朝施赈,彰显朝廷对百姓的赈济抚恤;而刘遹、伏均所为,实乃代表大汉天子对百姓的关怀眷顾之意。

郭婉早已知晓,灾情近在咫尺,禁中需供养众多人员,自然吝于拿出过多物资用于赈灾。然而,“天家重视百姓”的态度必须得以表明。

方才,刚至长秋宫殿外与伏均相遇时,伏均问候万年公主“车马劳顿”,郭婉由此便联想到伏均身为中宫仆所掌管的御马之职,进而自然而然地想到,应当从何处搜寻赈灾物资。

关乎百姓的吃穿问题,若无法从宫中贵人们处获取,亦无法开罪世家大族,那自然只能思考些旁门左道。

毕竟不能得罪贵人,只能委屈一下马儿了。

刘遹闻郭婉之计,大喜过望,亟问郭婉:“吾等可需速往厩院,追告伏均此事?”

郭婉摇首,抬头望日影,指宫门而言曰:“公主岂欲效鞌之战中大败的齐顷公,欲‘灭此朝食’乎?且归重屋,食毕再议,勿急在一时。”

郭婉之意,伏均自会携厩中草料出宫来见万年公主,不必急于前往厩院。

谨慎起见,莫要随意到人家的地盘凑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