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孽海记 >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三国]孽海记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8 23:50:48 来源:文学城

来人是杨曦月的父亲。朝廷中掌握文武百官的长史杨仪。

杨仪明面上的来意,有两个。

第一,是以皇帝的名义,来剑阁犒赏军队。

第二,是探望不成器的女儿。

实际上则有另外两个目的。

第一,是要监视姜维的屯军。

第二,是替宝贝女儿杨曦月撑腰,逼婚大将军。如不成事,姜维恐怕要独力面对成都排山倒海一般的非议。

杨仪抵达剑阁军中的当天,也不得不暗暗赞叹姜维治军的严谨和高明。

剑阁地处边塞,险恶难行。但是几万大军,能在姜维的治下,安心稳守着这道天堑。

这道天堑北可进攻魏国,南可压迫成都。

如果天堑里这几万大军成了姜维的私人部曲,后果不堪设想。

杨仪躺在杨曦月大营的主帐中,思前想后,难以入眠。

成都宫殿里坐着的皇帝,本来从不担心这些威胁。他充分地信任每一个臣子——

只要这些臣子不耽误他斗鸡和找女人。

而姜维恰恰触犯了皇帝这些忌讳。

数月之前,姜维千里迢迢从雍州战事直接赶回成都。

皇帝祝贺大将军的话还没说完,姜维就开始指责皇帝霸占了一个将领的妻子。

说霸占,倒也冤枉皇帝。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宦官黄皓,哄了那美妇进宫与妃嫔一起伴驾。那妇人见皇宫富贵荣华,心生艳羡,加上长年独守空闺,于是对黄皓的安排半推半就,从了皇帝。

哪知两人如胶似漆,妇人旬月不肯出宫,这才导致事情败露。

那将领既无法指责妻子,也不能怪罪皇帝。一时想不开,带着几岁的幼子赴了火海。

姜维大怒,雍州战事结束之后,单人匹马直接从雍州杀到成都,来势凶狠,不逊色于乌云盖顶!

皇帝闻讯大惊失色,带着百官前去迎接。回到宫中,才知道是因此事而来。

皇帝顿时变了脸色。满脸不忿。

姜维又要将黄皓治罪。皇帝同样不肯。皇帝声称是那女子诱惑他,才出了这样的惨剧。

皇帝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出这样的话:“大将军。若是你,一个美人在你面前百般献媚,你一个大男人,如何忍得?美人可以交给你,你看看她的模样,就知道朕的感受了。但黄皓无罪,大将军不要借题发挥!”

姜维当时的脸色,杨仪此时想起来仍觉得可怖。

姜维的怒火,最终让黄皓跪下磕头作为结局。下了朝之后,百官纷纷上前劝解,姜维默不作声。

据宫中守卫所言,众人散去之后,大将军一身绯红色的武官服,仍在殿堂门外,北望天际,久久不离去。

姜维日思夜想,就是复兴汉室,关于旧都。而从小在蜀地享乐长大的皇帝,对汉地无甚旧情,未必能合大将军的心意。

姜维离开成都之后,杨仪曾上奏削去姜维的武职,加升虚爵,以荣华富贵换姜维回成都。

不过,朝中不少德高望重的武将极力反对。

皇帝又不愿意解决这些麻烦的事。此事就搁置了。

但杨仪始终放心不下。这次趁着女儿资军,便提出以皇帝的名义来犒赏剑阁,以彰显皇恩浩荡,不能让士兵们只认得大将军一人。

皇帝倒是允许了。还叮嘱杨长史无需太拘着军资,多拨些给剑阁。

这就是杨仪出现在剑阁的前缘。

今夜所见,姜维对曦月并无青眼。作为男人,杨仪很清楚。剑阁上下没有女子,姜维仍然对杨曦月无动于衷。看来,不能靠美□□惑,只能挑明道理了。

这道理便是,姜维孤身一人在蜀,朝廷无所掌控。自古以来,都不能允许此情。哪怕西周文昌武治,各诸侯国仍需送王子去周地当质子,换取周天子的信任。

姜维手握重兵,更甚于诸侯,朝廷怎能无以为质?

杨仪翻了个身。相信姜维能接受这个道理,娶了杨曦月。

如此一来,杨曦月称心如意,杨家得了姜维也如虎添翼,朝廷又能打消对姜维的怀疑。一举多得。

杨长史越想越精神。

殊不知,搬到隔壁大帐的杨曦月也没入睡。父亲来剑阁,在杨曦月眼中,只有一个用意。那便是让姜维娶她。

她辗转反侧,想起崔若愚来。

差遣婢女去叫崔若愚前来,她絮絮叨叨地跟崔若愚商议明日要如何套住姜维。

崔若愚却当着她的面睡死过去。

杨曦月并不知道,白日里崔若愚偷偷绕着蜀军大营跑了一圈。

为了能早日学到姜维的剑术和箭术,崔若愚对姜维的话很上心。他提了一句,说崔若愚在雍州时耐力不足。

崔若愚告别姜维之后,就跑了一圈。精疲力尽,又是深夜,听得杨曦月漫长又没有重点的讲话,就一头栽倒在地上。

杨曦月吓一跳,以为她死了。鼾声随即响起,才知道是睡了。

“真是个饭桶!”杨曦月一拍桌子,想起父亲就在隔壁,只好压低声音:“用水泼醒他!”

这婢女是杨长史今日带来的。平时心狠手辣,听杨曦月吩咐,随手就端起一杯冷茶,朝崔若愚脸上泼过去。

“我……”崔若愚一个激灵,坐起来。左看看右看看,这才真的看清楚杨曦月。

崔若愚被打扰了睡意,一肚子气,皱着眉不说话。

“怎么?”杨曦月冷笑着说:“敢跟本小姐摆脸色?”

“不敢。方才在思索小姐说的话。”崔若愚抿着嘴,冷静地擦去脸上的茶水。站起来低头说。

“那想出什么办法了吗?”杨曦月斜着眼睛瞟崔若愚。

崔若愚笑了笑。之前要用杨曦月来算计姜维,还跟张文讨论过。哪知张文就是姜维。杨曦月的美人计恐怕不好用了。

既然如此,那就换过来。用姜维的美人计,来算计杨曦月。

崔若愚笑得很甜。心里却开始动了杀机。

杨曦月见不得这样的笑脸。她对崔若愚总是又讨厌又依赖。

她很讨厌崔若愚,“他”长得明眸皓齿,可总让她说不上来的讨厌。尤其是张旭走了之后,杨曦月更厌恶崔若愚。

可她又离不开崔若愚。她总感觉,大将军会喜欢像崔若愚这样的人。

毕竟,大将军帐中很多人都爱找崔若愚。连那个姓马的,平时总黑着脸,都对崔若愚格外亲善。杨曦月不得不把赌注押在崔若愚身上。除了崔若愚,她帐中没有其他人懂得如何讨好大将军的部下。

“有话就说。”杨曦月拉下脸来。

崔若愚飞快地眨了两下眼睛。“小姐人美心善,按小人推断,大将军肯定早就暗中动心了,只是碍于没有时机开口。”

杨曦月愣了一下。她有点怀疑,但是更愿意相信。“怎说?”

“还用说吗?”崔若愚走到杨曦月身边。“大将军派了两百军士去接应小姐的嫁妆。这还不够明显?我们私下都传,大将军要回礼呢。”

她说的是,“私下都传”。

杨曦月只听到“大将军要回礼”。她双眼放光,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又迅速止住。“大将军得到的赏赐难计其数,不过为人疏财仗义,总是分给其他将士,哪来什么钱财可回礼。”

说到这,杨曦月脸上属于少女特有的羞怯消退,换上一副冷酷市侩的神情:“哼。这些军士,正是看着大将军轻财,才总是跟着他占好处!以后若在我手里,他们讨不到好!”

崔若愚扬起英气的眉眼,视线极快地扫了杨曦月。

杨曦月那模样,似乎已经掌控了姜维和姜维的军队。眼神凶狠,也不知道在想着折磨哪个将领。

多半是在折磨马原马将军。崔若愚猜测。

她有些后怕和愧疚。之前还想着,把姜维骗进杨家,不伤剑阁兄弟们分毫。看来她想错了。杨曦月不是一个见好就收的人。得到了姜维,还要报复和掌控姜维的部下。

崔若愚浅浅地锁起眉头。杨曦月比她想象中更贪心。

越贪心的人,就越容易上当。

“小姐息怒。趁着杨长史在军中,不如……”崔若愚放低了声音:“让杨长史以皇帝的名义为你们二人赐婚。同时嘉奖大将军,封公爵。双喜临门,大将军肯定不会拒绝。”

可假冒皇帝诏书,是死罪。崔若愚嘴角微微翘着。

杨曦月听了,有些踌躇。“用皇上的印诏?父亲恐怕不肯。”

她心里只想着父亲不肯,却没说不该这么做。

崔若愚笑嘻嘻地说:“杨长史一生鞠躬尽瘁,为了朝廷,劳苦功高。两家联姻又是朝廷上下乐见之事,皇上就算知道了,也会认了这道赐婚诏书,玉成好事的。”

杨曦月想了想,脸色为难。“父亲绝不答应。如果他愿意用这手段,我早就嫁给大将军了。他总是说江山社稷,哪里在意过我?”

“不在意小姐,又怎会赶来剑阁?”崔若愚继续引诱着杨曦月。

杨曦月心里动开了。“用皇上的印诏是大事。我要想想……如何跟父亲言明。”杨长史掌管宫中奏折奏章批阅,身上极有可能带着印诏。

想了想,杨曦月又摇头:“不行不行。假传圣旨,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你真是个野人,这种无君无父的事,你也想得出来。饭桶!饭桶!”

“小姐。如果不用印诏,还可以想想别的法子。既然不能搬动皇帝来让大将军娶小姐,那可以用真心来感动大将军。”崔若愚连忙说。

杨曦月满腹狐疑,没好气地说:“你说。不要再满嘴胡言乱语,小心我拔了你的舌头。”

崔若愚见暂时不能哄杨曦月自寻死路,转念一想,还能像嫁妆资军的事一样,以姜维为诱饵,诱着杨曦月为剑阁守军和山民做贡献。

于是崔若愚陪着笑脸说:“不敢不敢。小姐明日可央求杨长史,巡军的时候带上小姐。小姐每到一处,便慰问军民困苦,也要体恤安抚,给予帮助,最好是当场见效的帮助。大将军见了,一定倾心。”

杨曦月颇不乐意。“大将军真的会在意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吗?那些乡野粗人的事,我怎解决?别让他们起了歹心,以为我好欺负,占我好处罢?万一大将军以为我也跟那些人一样卑贱粗鄙,还会倾慕我吗?”

崔若愚目瞪口呆。她这条建议是真心的。以她对姜维的认识,姜维确实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如果杨曦月能表现得“志同道合”,姜维至少不会不屑一顾。

第二天,杨曦月一身盛装,跟着杨仪,由姜维领着巡视犒赏各营军士,还有军田和军农。杨仪有心要把附近的情况摸清楚,于是建议再巡山民。跟在杨仪身旁的一名小官,毫不避讳地拿着纸笔记录人数和田数。

杨曦月骑着马,见父亲作风,习以为常,不做他想。

崔若愚跟在马后面,心里默默叹息。杨仪这么做,是要查清楚姜维的军、粮、地的数目。分明是不信任。

她不自觉地看向姜维的方向。他策马走在队伍最前头。此时也回头看杨曦月的方向。

崔若愚和姜维正好视线相撞,交缠瞬间,崔若愚连忙看着地面。姜维也收回了目光。

好威风俊秀的姜维。崔若愚心想,难怪杨曦月一心扑在他身上。这是崔若愚第一次见到身穿将军戎服的姜维。

和宽肩细腰的司马师不一样,姜维身型修长,披着戎装仍然如玉树临风。他沉默的威仪,和司马师昂扬的霸道,也很不一样。

到了山民的村中,路不好走马,一行人便下马行走。

一个老农妇在田中不慎滑倒。跟在杨曦月马后的一个婢女,见农妇年事已高,于心不忍,伸手将农妇扶起来。结果婢女不如农妇气力,反被农妇拉下了田。

士兵将两人拉起。发现那婢女崴了脚。

杨曦月把那婢女训了一通。婢女满脸通红,却见姜维遣人来制止,还将那婢女扶上马,命人牵马带着婢女先回营中。

杨曦月嫉恨,看着婢女远去的背影。恨不得生吞活剥她。

崔若愚心中直翻白眼。

杨曦月又看向崔若愚。这小兵又猜中了大将军的心思。那婢女帮助了山民,大将军果真对婢女刮目相看。

杨曦月只恨方才救人的不是自己。被姜维的卫兵扶上马的不是自己。

但她也没有嘉奖出谋划策的崔若愚,反而冷冷地说:“哼。别总是自作聪明。傻子猜一百次,总能猜对一次。昨夜你嘴笨,既然猜对了,却又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来,所以本小姐才没这么做。”

崔若愚点点头。不能跟杨曦月论短长。

接下来的路,杨曦月走得格外辛苦。想尽办法挤出笑脸去与山民交谈,还要哄那些野孩子。最恼的是,没再遇到求助的山民,没能让她在大将军面前展示菩萨心肠。

杨长史见她这般行为,意味深长地看向大将军姜维。姜维看着杨曦月,面容没有任何波动和改变。

巡军快要结束了。杨曦月咬咬牙,在和老农交谈问及家境的时候,冷不丁拔下一根珠钗,送给老农。“老丈收着,以后若是收成不好,需要用钱,去卖这珠钗。这是成都最好的工匠制作,只做了这一根,还是看在我生辰的面子上,才肯做的。”

言语之间有意无意地看着大将军。

那老农听了,连忙推辞:“姑娘,老人家可不敢收。在剑阁,珠钗也没用处,没人买。姑娘心善,真是个神仙般的人儿,借神仙一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人家就高兴了。”

杨曦月笑容都僵住了。她这成都独一无二的珠钗,被这粗人说的一无是处。说什么风调雨顺,分明是在讽刺她那句“收成不好”。

杨曦月当下便要翻脸。她下意识地看着大将军,大将军平静无波地看着她。她莫名地感受到一股寒意。想起那天大将军烧掉圣旨的事。

她便不做声了。安安静静地跟着巡军人马,一起回了大营。

巡军结束,已是傍晚。军中设了简单的宴席,招待杨长史。

杨曦月跟杨长史坐一起,随行的官员坐在西面,军中各将领坐在东面。

姜维独自一人高坐在主位上。

他换了一身常服。棕褐色的外衣,纯白的蜀锦里服。头戴红色的绒冠。腰间佩着青鞘剑。

他目光扫过全军。全军肃然。

军士强盛,人头攒动。看不见崔若愚在哪里。

时辰到。姜维站起来,全军共举杯迎接杨长史。他率先仰头喝干了酒。

好烈的酒。若愚喝下去了吗?

全军将士气势如虹,齐声高呼“喝!”整齐划一地喝干杯中酒。

杨曦月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看着如天神般正襟危坐的心上人,又看着敬仰他的万众。这就是她的夫君。她把巡军时那股寒意抛之脑后。

杨长史也起身回敬。“众将士。皇上有恩,披泽剑阁。将士守国门有功,皇上赐金一块。”

众将士又高声喝彩。

崔若愚混在董大他们几个之中,高兴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董大忍不住狂喜,跟几个兄弟说了回家给老娘买地。那个年纪最小的,却惦记着娶媳妇。

崔若愚笑吟吟地看着身前身后一片喜气洋洋。虽然被杨曦月虐了,但是哄了她资军,还有杨长史犒赏剑阁的附赠惊喜,也算值得了。

一轮主宾互敬之后,军士们就自由享用宴席。

杨长史携着杨曦月,身后跟着一个家奴托着一壶酒。走向主座上的姜维。

“大将军。老夫无甚好礼相送,特给将军带来一壶成都的佳酿,供将军小酌。”杨长史提起酒壶,为姜维斟满。

姜维喝干。“是花酿。”

杨长史笑着说:“是。此酒名叫醉花阴。蜀地文人雅士最爱此酒。大将军久居剑阁,不曾听说成都新品,也不与文人雅士亲近,老夫唯恐大将军有遗憾呐。”

“醉花阴。是个好名字。”姜维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

“花如人,人如花。都需珍惜春时,能看天的脸色,才能花开富贵,承恩不衰。”杨长史意有所指。

一旁的杨曦月娇羞地低下了头。

“天颜不可冒犯。姜维是个粗人,不懂什么春暖花开等文人雅士亲近之事,只知道若不能兴兵北伐,成都朝夕不保。”姜维话里有话,但声调平直,毫无激动之意。

杨仪语塞。随即又说:“大将军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然而,人心易变,将军孤身一人,朝廷无从掌握,百官非议难平,皇上也夙夜难眠。大将军何不与朝中结亲,一来消解朝廷的担忧,二来也好互相依仗,府中也做个伴。何乐而不为?”

“乐从何来?”姜维直视着杨仪的双眼。

杨仪满肚子的道理,被这一句“乐从何来”打回了肚子中。

杨长史在军中稍住几日。

这天,崔若愚趁杨曦月缠着杨长史的空当,溜去了山后绕山跑步,锻炼体能。

刚跑了一圈。就看见姜维站在山前等着她。

她跑近了。姜维伸出手,拎着一样东西。崔若愚跑过去才看清楚。

是一瓶酒。

“蜀酒。”姜维的声音总是低沉柔和。

崔若愚不明所以,随后想起来。自己曾经说过,没喝过蜀酒,没吃过蜀菜,没见过蜀锦,没去过成都……“早知道,就说没见过蜀地的金银财宝了。”

姜维笑了笑,把酒递给她。

“真的给我?”崔若愚接过酒瓶,打开一闻,浓郁扑鼻的花香。“像是蔷薇的味道。都说成都是锦官城,看来花一定开得很好。”

她把酒瓶妥善地放好。面对着姜维,踌躇着问:“今天会教我剑术吗?你最近都好忙吧?杨长史在这里。”

姜维那双好看的凤眼盯着她。“杨长史没约我教他剑术。所以,我来教若愚。”

“今天真的能教吗?”崔若愚高兴地说。眸子中星采闪烁。

姜维点点头,解下佩剑交给她。

崔若愚接过青鞘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看,我给你也准备了点小礼物。就当是我跟你学剑术的报酬吧。”

姜维接过纸包,放到鼻尖处嗅了嗅。是药。还混着她身上的香气。

崔若愚红着脸但认真地说:“自从我被那药祸害之后,我就想着怎么防止。我以前在终南山上听过类似的药物。就按照那人说的方子,增减了些药草,做出了解药。不知道灵不灵,但是想着送给你,以防万一。惦记你的女子太多了,难保没有第二个爱下这种药物的杨曦月。”

姜维郑重地把药放进怀中。然后问:“敢问神医,要如何提前验证药灵不灵呢?”

崔若愚想了想,试探着说:“你以后如果有……动情的时候,就可以试一试,看能不能缓解。”

姜维无声地看了她一眼。那岂不是现在就该吃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