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据野史记载…… > 第5章 哄堂大孝羲珩琰

[三国]据野史记载…… 第5章 哄堂大孝羲珩琰

作者:荧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3 12:59:04 来源:文学城

气氛死寂得像是坟场。

袁珩已经抠出了整座文陵,刘宏见了都说好。

系统很担心,刚刚袁珩的情绪波动像是在被火化:【客户,您还好吗?】

袁珩:【……没事,往好处想,这次评分一定很高。】

她很快完成了心态调理,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笑着起身见礼。

嘴又很甜,一口一个“伯父”“世伯”“世兄”,还主动分享起上午的进学心得,极其自然地夸赞着荀氏文风昌盛;荀攸看得叹为观止,只觉得袁珩有这样的心态做什么都会成功。

袁基是最快回过神的。

他听见袁珩对荀绲父子的伯、兄称呼,便明白这孩子心里什么都清楚;又见她毫无惭愧模样,态度自然极了,顿时心情复杂。

此刻,在场的三个成年人同频共振。

——此子来日必成大器。

却忽听还是个少年郎的荀彧冷不丁开了口,微微蹙眉,很诚恳而担忧地冲着袁基道:“世叔,珩女公子年幼,以德行教化便足够了。”

生怕袁基打孩子似的。

他这模样很能唬人,但袁珩愣是从他光风霁月的表现之下读出了潜台词:这不得赶紧罚她?

袁珩麻木地想:文若你变了,你再也不是九年后被举孝廉时端方稳重的模样了。

袁基深深地看了眼冤种女儿,意味深长:“文若言之有理。”

荀绲打圆场:“唉,说来说去,还是他们唐氏太过蛮横跋扈。”

然而这话说出口,换来的是更诡异的沉默。

唐氏的蛮横固然令人心痛,但袁珩的嘴也很难使人开颜。

袁基都没脸接这一茬。

荀攸紧急加入,转移话题:“你们是来看阿珩的?”

荀绲找回了理智,说话也顺畅起来:“方才听公业说起阿珩爱花,文若便剪了枝院里的戎葵送来。”

袁珩:……我什么时候爱花了?

袁公业你不要再帮我加人设了!

但面上很惊喜:“珩多谢世兄。”

她从侍女手上接过绯红色的戎葵,因刚才摔到了地上,哪怕侍女们及时收拾了,花瓣也已被瓷片压出了细细的折痕,平添几分颓靡。

然后她的脑子里自然而然浮现出“残花零落”四个字,脚趾微微一动,而梅开三度的诡异寂静告诉她,在场所有人都想起了这个炸裂的词。

荀攸不敢再看袁珩,转向袁基,艰难道:“女公子今日装饰,与戎葵相得益彰。”

——他甚至在避免直接提起袁珩的名字。

袁基微笑,摸了摸袁珩的发顶:“应是随了本初。本初素好风雅。”

——这是袁绍的孩子,我只是养父。

袁珩:“……”

荀绲正要说什么,蔡琰恰在此时回返书房,一见这么多人,脚下便踟蹰起来。

但她不知道,她的出现恰好给袁基、荀绲、荀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他们一起喊着伯喈啊清谈啊什么的,就脚下生风地离开了。

荀攸:“……”

他也好想逃,但逃不掉……

*

入夜后,袁珩于廊下坐听秋风秋雨。

蔡琰从对面屋内钻出来,左手端着一盏灯,右手拿着一卷书,过来在袁珩身边坐下,又挥退了侍女。

蔡琰用余光打量着袁珩,看她神游天外,分明身在此处,魂魄却仿佛在另一方天地间。

她听说过袁珩,据说袁本初好女装的事情就是她不小心捅出去的。

袁珩心里藏着事儿,百般愁滋味全冲着惨淡的未来而去;小说里的穿越者带系统到东汉末年,大多是皇帝、武将、谋士三种职业。

袁珩首先排除当皇帝。

首先因为她姓袁,她出身门阀世家,如果她有这样的志向,天下士族定会群起而攻之,且别说汝南袁氏了,陈郡袁氏都得跟着瞎掺和一手,袁氏姻亲也定会插一脚……除非她一夜速成孤儿。

但袁珩的善良值高低还有个15呢,杀几十个还能行,几百个可能就有点压力了,毕竟是宗族,用处还是挺大的。

其次,她喜欢不被拘束的自由——想要漫山遍野地奔跑,想要走遍大汉十三州;袁珩很有自知之明,她这样性情的人如果当了皇帝,就算坐得上去,也坐不稳当。

武将,袁珩扪心自问也不太行。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她若行军,挥刀杀向的是从军的黔首,是多艰的流民,是被乱世无限放大了人性之恶的普通人。

而造成这一切的天子、外戚、宦官、门阀,乃至所谓“士族”,却端坐高台之上,以苍生为棋子,以乱世为棋盘,以权力为筹码,博弈出自己的利益。

真正该被挥刀砍得头破血流的,是他们。

袁珩前世也不过寻常阶级,若等位置换于东汉末年,也是“黔首”之一。

既然是乱世,那凭什么只有黎民受苦受难,落在史书里唯有几行字,轻而沉重?

在这个时代,铁打的刀用来杀黔首,道义礼法做的刀则用来杀袁珩所属阶级的人。

袁珩心想,我或许是该做一名谋士的——可翻遍了记忆中的后汉三国历史,再有才华的女人也走不到真正的高处去,只需要用一个“贤媛”的形容便能斩断来路。

而我呢?袁珩平静而不甘地想,若我做了哪位“明公”的谋士,怕是要被他纳入后院啊。

若干年后史书说起她,便是“贤媛”和“贤内助”,而非“运筹帷幄”或“王佐之才”。

袁珩想啊想,竟想不出自己的路在哪里。

忽而,身旁的蔡琰出声询问:“阿珩是有烦心事吗?”

袁珩回过神。

她侧头看着蔡琰,笑了笑:“是啊。”

蔡琰才六岁,一双眼却带着被诗书浸润出的清润剔透,哪怕稚子天真,也叫袁珩心绪平静了许多。

袁珩想了想,问:“昭姬今日为何要那样做?”

——你为何要以这样的方式反抗父亲?

蔡琰浅笑了一下,腮边梨涡若隐若现:“父亲最重视孝道。”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袁珩话题拐回去:“我正在同文若世兄议婚。我不知他是否良配,故而惶恐。”

蔡琰盯着她看了会儿,清透的猫儿眼直盯得袁珩发毛。

片刻,蔡琰凑到她耳边,声音很小,内容却很炸裂:“可我觉得你烦闷的并非此事。方才你的眼神很凶,像是想杀人呢。”

袁珩:“……”

袁珩恼羞成怒,瞪了她一眼:“乱讲!你才六岁,小孩儿家家的,定是看错了!”

蔡琰“哦”了一声,很无所谓的样子:“是啊是啊。濮阳令的流言也定是真的,珩女公子才八岁,她能说谎吗?”

袁珩:“……”

蔡琰还要追着杀:“若非去岁你有一篇《思亲》诗流传,人人谈之动容,他们这会儿肯定已经在说你不孝了!”

袁珩:孝死,已经被亲爹说过了。

袁珩不跟真小孩儿辩论,丝滑地转移话题人物:“对了,说到孝——你听说过安平王那位公主的事迹吗?”

安平王刘续有一儿一女两名子嗣,儿子不争气,连世子都没混上;但他十七岁的女儿刘羲却很有说头。

她八岁被顺利封为乡公主后,便时常规劝兄长进学读书;十五岁未婚夫意外亡故,她说两家“恩义犹在”,坚持两年后再论婚事,是有名的“贤媛”。

两个月前刘续重病,刘羲为病中的父王侍疾祈福,孝感天地,竟引来了一头白鹿;白鹿有灵,赐血赐福,刘续的病立时大好,消息递进洛阳,刘宏大为动容,破格封刘羲为县公主,食邑武遂县。

孝子故事嘛,编得越神异越被买账,只是袁珩上月刚听说的时候,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这会儿问蔡琰,是发现她很敏锐,尤其关于孝道,自有一番见地!

蔡琰当然听说过这位武遂公主的孝子故事,甚至……

“若非有阿珩八岁不谎的事迹在前,我也不会多想的。”蔡琰很老实,声音压得更低,“公主上巳之前受召入京,待了数月,我和她交情不错。我随父亲走之前她告诉我,安平王根本没生病,只是中毒而已。找到白鹿后,她就立时喂了解药。”

袁珩:“……”

袁珩:“…………”

这位才是真正的大孝子,堪称李唐宗室误入刘汉王朝。

她喃喃:“这什么毒啊,居然没被发现?”

要知道,这年头的毒就没几个能做到无味无色、无声无息。

蔡琰:?

蔡琰神色古怪:“你就只关心这个?”

袁珩没有想起前世时也是个早慧的孩子,因蔡琰同样如此,难免放松了些,下意识说出了真心话。

她当即模糊重点:“你就这样告诉我了?不怕我说出去?不怕公主觉得你背叛她?”

蔡琰还带着婴儿肥的脸上露出一个故作老成的高深笑容:“哼哼,可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而后,她神神秘秘地说了句叫袁珩细思极恐的话。

“正是公主托我说的——她说,若遇上了与荀氏有婚约的那位袁氏淑女,哪怕你看上去很孝顺,也只管将此事告诉你。”

*

蔡琰一句话,袁珩被吓得连续三晚没睡好,袁基本已打算移居颍川别庄,见状便又多留了几日。

也就是这么一停留,与匆匆折返颍川的袁绍遇上了;新爹遇上原生爹,着实是狭路相逢,父亲之争,素来如此。

先前袁绍还没到洛阳,就收到了袁基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通知:过继阿珩,甚好。

袁绍当时就愣住了。

——我只是在气头上顺嘴一说而已,大兄你怎么还当真了?!

袁绍在路上停了两日,每日在谒舍中茶饭不思、坐立难安。

想折返颍川吧,怕只是虚惊一场;若打道回洛阳呢,又怕是木已成舟。

所以有的人输得彻底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样的小事也能迟疑不决多日,更遑论其他的事情?

他自认为很谨慎地寄信回了汝南,询问族老那边有没有收到袁基的通知单。

袁绍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袁珩已经被记在袁基那一支了。

袁绍:“……”

袁绍差点没晕过去,如遭雷击!

而后车也不要了,世家公子的仪态也不要了,直接打马日夜奔走,终于在八月十五那天赶到了颍川荀氏府邸。

此时正是午后,刚下过一场凄冷秋雨,荀氏府中戎葵与菊花落了一地残红,却也不如风尘仆仆的袁绍形容狼狈。

多日奔马不停歇,袁绍的大腿其实已经磨破了,衣裳也勾了丝,华美俊秀的姿容如今一派颓唐,与院中煮酒读书、从容矜贵的袁基形成了鲜明对比。

袁绍脚步一顿,本有一腔的急切与愤恨,有满怀的焦虑与悲戚,还积攒了一肚子要质问袁基的话;然而如今袁基连看都没看见他,他却莫名不敢再上前。

袁本初啊……任他在外面再怎么名声显赫,任他在时人眼中再如何人物风流,在面对袁基时,却很难不敬畏,很难不自卑。

他本有许多话想说,可如今却又泄了气,甚而难得的惶恐起来。

……我家未央,是不是也觉得袁公业做她的父亲更好呢?

袁珩刚才去蔡琰那边取了没有打蔫儿的戎葵,正抱着满怀的花走到院门口,便于侧边树影下,看见袁绍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心绪。

袁珩微微愣住。

她心里第一时间涌上的,是很浓烈的思念与惊喜,可她硬生生止住了奔过去的冲动,垂眼看着怀中绯红戎葵,竟有些近乡情怯。

系统冷不丁钻出来:【客户原来有把“愧疚”理解为“近乡情怯”的习惯吗?】

袁珩没吭声。

系统不是人,也不觉得自说自话没趣儿:【男人可以兼祧两房,客户也可以。】

袁珩:【东汉哪儿有这糟粕……退一亿步来讲,就算有,这也不是你觉得可以就行的。就算阿父与伯父都爱重我,他俩也打不过整个汝南袁氏和以礼为本的士族啊。】

系统安慰:【那先不说这个了。客户今年才八岁,不管是过继还是婚约都做不了主,这不是您告诉我的吗?】

袁珩茅塞顿开。

是啊,她做不了主,所以她虽是局中人,却又不是局中人;八岁小孩做事不需要瞻前顾后,只管去做就够了。

袁珩心下一定,情绪也随之轻快地飘了起来,任由被克制压抑的思亲之情淹没头脑;她当即抬腿往静默立在院门的袁绍跑去。

一边跑,一边单独取出一枝开得最好、最艳的戎葵,在袁绍混杂着错愕、迟疑、难过、无助、惊喜、关切的,万般复杂的目光中,毫不犹豫地奔过去。

她似一头矫健有力的幼虎一样生机勃勃,手里扬着一枝深红的花,示意袁绍弯腰。

袁绍一双凤眼含了血丝,如今还不爱蓄须的人连胡茬都冒出来了,想来是身心俱疲到了极致。

他很配合地俯身,收敛好所有不该在孩子面前流露的情绪,笑道:“跑慢些,当心摔了……未央这是要做什么呀?”

袁珩便将那朵戎葵簪在袁绍的鬓边,极其自然地扯了扯他的衣袖,仿佛父女之间所有微妙的隔阂都不曾存在过。

她脸上笑出一团天真娇憨,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才会有的模样:“阿父,未央好想你!”

我们未央情绪价值给得足足的:P

关于和袁绍的亲子关系:袁绍确实是慈父,如果换一个太平时代,或者换一个普通的家世,亲子关系是不会出问题的;袁珩和袁绍的“微妙隔阂”其实更类似一种亲情以外的社会权力博弈,袁绍爱孩子,但不妨碍他忧惧袁珩对君权父权的不服,袁珩爱父亲,但也不妨碍她提防、警惕袁绍天然持有的权力。

……好一个东亚经典风味的亲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哄堂大孝羲珩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