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志吴书]朝旭于江东 > 第279章 第三十五回:边境与贵国

朝旭还没有从暨艳自杀带来的冲击中走出来,孙权就要开始兑现他说的“找一个江东派的人出来处置”的话语。

而那人,赫然是张温。

“说起来,惠恕之前是和蜀国的使者一起回来的?”孙权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在案上敲击,“你说,他为什么会和蜀国的使者一起回来?”

这可不妙。

“我也是比蜀使送回来的。”她指出,只是她看得出孙权这个目标已经定下,没有修改的机会了。

“正好他今天回来述职,这事儿一起聊聊。”孙权想了想,又加上一句,“把孙登也叫来。”

“是。”仆人退下了。

孙权调整呼吸,背在身后的手朝着朝旭的方向探了探,朝旭会意、伸出手抓住,他才开始往前走。

在等待张温入内之前,孙权展开了之前由张温带回的诸葛亮的书信,他一边阅读,一边回忆当时的事情。

“说起来,孔明怎么让邓使者亲自来送你们回来?”孙权问道,下一秒,他就从记录中找到了答案,“哦,理由是孔明很欣赏惠恕的才干,所以特地派使者来加深吴蜀两国的友谊。”

“说的还挺好听,”孙权嘲讽道,“想起来了,孔明的信里还有提到未来联手伐魏的事情。我当时还问他,‘凭着我们的友谊,能否在攻下魏国之后,天下二分,两位君主分别统治?若是如此,岂不是很让人心情愉快?’”

而当时的邓芝的回答也很直接:“一山不容二虎,天下不容二王。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如果魏国灭亡之后,大王还未深识天命。那为君之人就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为臣之人各自竭尽自己的忠诚,而为将之人则握棰擂鼓,争战才刚刚开始。”

“他倒是很诚实。”孙权发出了和当时一样的笑声(1)

只是这其中有几分是嘲讽,几分是欣赏,那就不得而知了。

“陛下,张大夫和王太子殿下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

孙权将已经展开的诸葛亮的来信放到了朝旭面前。前方,张温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意识到事情不简单的孙登一前一后进入了议事厅。

“朝旭,你还记得惠恕出发之前,我是怎么和他交代的吗?”孙权盯着低着头站在中央的张温,提问道。

“您说,张太傅本不宜远出,只是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所以与曹操往来的用意,故委屈他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大吴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做使者的道理,即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辞。”朝旭对着自己的记录复述道。

“惠恕又是怎么回我的?”

“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没有播扬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然而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能明白陛下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不会有猜疑。”

“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是吧!”孙权拍案而起,走向朝旭的书案,抽走刚刚给她过目的信笺,将诸葛亮的信笺展示给张温,“我让你作为使者与蜀国结交,可你却在蜀国大肆吹捧蜀国贬低我们!

“说他们‘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他们的风采,争相依附’。又说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只好忍受耻辱。勉强安定江南,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

“你说我们是遥远的边境,对他们却一口一个‘贵国’与‘荣耀’。这里有哪一点是我大吴人的意思,我看你很想去投奔蜀国!你别以为我当时没惩罚你,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我想起来一样罚!”

这些话与朝旭当时听到的一样,但当时她并没有往这个方向想,只当时一种谦逊的表述,而当孙权用刻意的语气复述时,她才明白了孙权的意思。

与他国建交,非但不能彰显我国国力,还将对方的地位之余本国之上。这大概就是孙权大怒的地方。

之前去魏国的使者们,哪个敢这么贬低大吴,吹耀魏国的,一个个回来的时候都是“我还没骂够”的表情,连刘备还活着的时候,叫郑泉去担任使者,都把刘备怼到无言以对。

信的最后,诸葛亮还表达了对张温的才干的欣赏,再加上诸葛亮派邓艾亲自送张温回来的做法,很难不让人多想。

“大王,臣绝无这种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潜意识,张温用余光瞄向了王太子孙登。

孙登一旦在这个时候帮太傅说话,那才是真的要麻烦了,可他如果不说点什么,作为弟子和师傅,在情面上又有些说不出去。

“孙登,他是你的太傅,你说怎么办?”

孙权还特地让孙登来决定,孙登现在也只有15岁,肯定说不出特别完美的的答案,很难不怀疑孙权让孙登留在议事厅里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孙登的态度。

朝旭的心悬了起来。

(注释1,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注释2,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曰:“昔高宗以谅闇昌殷祚于再兴,成王以幼冲隆周德于太平,功冒溥天,声贯罔极。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这炳耀,遐迩望风,莫不欣赖。吴国勤任旅力,清澄江浒,愿与有道平一宇内,委心协规,有如河水,军事兴烦,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温通致情好。陛下敦祟礼义,未便耻忽。臣自远境,及即近郊,频蒙劳来,恩诏辄加,以荣自惧,悚怛若惊。谨奉所赍函书一封。”蜀甚贵其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9章 第三十五回:边境与贵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