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霹雳]如何在苦境变成人 > 第3章 第3章

[霹雳]如何在苦境变成人 第3章 第3章

作者:小北在写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9 03:36:21 来源:文学城

晨光如约而至,穿过窗棂,恰好落在摇篮里那只挥舞的小手上。

织娘总是与阳光一同醒来。她支着头,静静看着女儿。阿容醒了,不哭不闹,葡萄似的黑亮眼珠追着光柱里浮动的微尘,目光里有种超乎婴儿的专注与宁静。

“阿容,醒啦?”

织娘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和无限的柔。她俯身,将那团温暖柔软抱进怀里。小家伙自发地在母亲胸口蹭了蹭,发出满足的“唔”声。

她们移到朝东的窗前。山峦初醒,鸟鸣清脆,旭日将金光洒向人间。织娘调整姿势,让女儿看得更舒服,然后抬手指向那璀璨的光源。

“阿容,快看,那是太阳。”

小小的脑袋仰起,黑亮的眼珠定定望向那无法理解的磅礴存在。阳光刺眼,她眯了眯,却未移开视线,仿佛被那纯粹的生命力摄住了魂。

片刻后,她挥舞小拳,发出“咿呀”的音节,小脸努力做出表情,像是在回应这世界的第一个词汇。

看着女儿懵懂又认真的模样,织娘的心化成了春水。她低头,用脸颊轻贴阿容饱满的额头,那笑容清澈满足,比窗外的朝阳更暖。

打来温水,用最软的棉布浸湿、拧干。织娘将阿容揽在臂弯,开始了清晨的仪式。

“来,我们阿容要变成香喷喷的小姑娘啦。”

温热的软布拂过光洁的额头、小巧的鼻尖、花瓣般的脸颊。动作郑重爱怜,如同擦拭绝世瓷器。阿容乖乖躺着,被擦到痒处便缩缩脖子,发出细小的“咯咯”声,小手无意识抓住母亲垂落的发丝。

托起胖乎乎的小手,细致擦拭手背的肉窝,再轻轻掰开拳头,清理掌纹和贝甲。那双婴儿的手,指节柔软,握在织娘略显粗糙的指间,形成奇异的和谐。

“我们阿容的手真好看,以后定是个灵巧的姑娘。”她喃喃低语。

洗漱完毕,织娘并不急着做早饭。这是专属的亲密时光。

她抱着阿容,在屋里慢慢踱步,充当人肉导游。

“看,阿容,这是桌子,我们吃饭用的。”

“这是灶台,妈妈在这里给阿容做好吃的。”

“这是门,走出去,就是我们的院子。”

她不厌其烦地指着每件物品,清晰念出名字。阿容的眼珠随之转动,小嘴“咿呀”作语,仿佛努力将声音与实物对应。

偶尔,她会突然对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墙上那串风干辣椒的鲜艳红色。她会伸出手臂“啊、啊”地叫。织娘便笑着走过去,甚至小心取下一只让她触摸。“这是辣椒,红色的,等阿容长大了,就能知道它的味道啦。”

天气晴好时,院子里的旧席子就是阿容的游乐场。

她努力翻身,小脸憋得通红,腿脚使劲蹬着。成功了,便抬头打量颠倒的世界;卡住了,就不耐烦地哼哼,直到织娘笑着助力。

她试图捕捉席子上变幻的光影,小手扑空,便疑惑地看着手掌。织娘捡来干净落叶或落花放在她手边。

阿容会用清澈的眼睛仔细观察,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出食指戳一戳,感受陌生触感,再猛缩回来看看母亲。得到鼓励的笑容,才大胆地用手掌抓住,放到眼前几乎成对眼,研究叶脉纹路或花瓣柔软。

最让织娘心软的,是阿容学语的进程。

阿容:“啊——咕——”

织娘:“哎,阿容在叫娘吗?”

阿容:“噗——”

织娘笑着擦掉脸上口水,“小坏蛋,学会吐泡泡啦?”

织娘哼着不成调的山野小曲,或轻声讲自己编的故事。阿容总是听得很专注,有时便在母亲温柔的声音和规律轻拍中,沉入甜甜的午睡。

看着她恬静的睡颜,织娘觉得,所有过往的孤独与艰辛,都在这一刻被加倍补偿。

午后,阿容被柔软的背巾缚在母亲胸前或背上,随之上山采摘。小脑袋随着步伐一点一点,黑亮眼睛打量着掠过天空的飞鸟、风中摇曳的野花、草丛窜过的小兽。

“阿容看,那是蝴蝶,漂亮吗?”

“闻到了吗?这是艾草的味道。”

“小心哦,我们要过小水沟了。”

曾经寂静的山路,因背上这个小小生命的陪伴,变得生机盎然。

黄昏的馈赠

夕阳西下,她们坐在门槛上。织娘指着天边变幻的云彩:

“阿容,那是晚霞,是太阳公公回家前送给天空的礼物。”

阿容安静地靠在母亲怀里,看着绚烂色彩,直到夜幕降临,星辰初现。

“看,星星出来了。那颗最亮的,是星星妈妈,旁边小的是它的星星宝宝。”

夜晚,油灯昏黄。织娘轻拍即将入睡的阿容,重复简单温暖的话语。

“阿容是娘的心肝宝贝。”

“娘会永远陪着阿容。”

“阿容要乖乖长大,平安喜乐…”

声音如同最有效的催眠曲。阿容眼皮渐沉,最终沉入黑甜梦乡。

织娘为她掖好被角,印下轻柔的晚安吻,借着微光凝视良久,才吹熄灯盏,在她身边躺下。

一岁的阿容,是个安静专注的观察者。

织娘做针线时,她坐在旁边软垫上,不哭不闹,黑亮眼睛紧紧追随母亲翻飞的手指,如同研习最深奥的学问。偶尔伸出小胳膊,张开五指,试图捕捉光柱中舞蹈的尘埃。

她发出的第一个清晰音节,不是“娘”,而是 “光”。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她指着窗外绚烂晚霞,清晰地说出了这个字。

织娘一愣,随即紧紧抱住她,眼眶微红,笑着亲她额头:“对,我的阿容,那是光,是太阳给咱们的阿容留下的晚安。”

两岁的阿容,开始跌跌撞撞探索世界。

她扶着墙壁桌椅行走。每一次摔倒,从不哭闹,只是眨眨眼,看看身旁紧张的织娘,然后自己撑地努力站起,继续路途。织娘为她缝制了绣着小兔的厚护膝。

织娘指着自己:“娘——亲——”。

阿容看着她的眼睛,小嘴抿了抿,清晰吐出两个字:“阿——容——”。

她固执地用自己名字回应,仿佛在确认自身存在。

织娘笑了,从此对话常常变成:

“这是花花。” “阿容。”

“这是碗碗。” “阿容。”

织娘便把她搂进怀里,蹭着她奶香的脸蛋:“对,这是娘亲的阿容,是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花花和碗碗。”

她会学着织娘的样子,笨拙拍打被子,像是在帮忙晾晒;拿着小布片试图擦桌。织娘做饭时,她坐在专属小板凳上,安静看着,手里攥着织娘给的光滑木锅铲玩具。

三岁的阿容,安静中透出超越年龄的沉静与灵性。

她可以独坐院中很久,看蚂蚁搬家,听鸟儿鸣叫。当织娘担心她孤单走近时,她会抬起头,指指天空飞过的鸟,或用眼神示意母亲去看那片奇特的云,仿佛在分享独自发现的宝藏。

她有了稚嫩的秩序感。织娘给的小木碗,她只用那一个喝水;睡前,必须听完同一个武君斩魔的故事,情节早已倒背如流。若顺序错了,会用清澈眼神看着织娘,直到母亲笑着重来。

话语依然不多,但每个字都有重量。夜晚,她抱着织娘的胳膊,把脸贴上去,轻声说:“暖。”雷雨交加时,她会整个缩进母亲怀里,不说“怕”,只是小声地、一遍遍念着:“阿容……娘亲……阿容……娘亲……”像念着能驱散风暴的咒语。

阿容的睡前故事,武君斩魔。

夜色渐深,油灯将母女俩的身影柔和地投在墙壁上。阿容洗得香喷喷的,穿着柔软的里衣,缩在带着阳光味道的被子里,只露出一张白皙的小脸和那双黑亮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母亲。

织娘侧身躺下,手指轻轻梳理着女儿额前柔软的碎发,声音放得又轻又缓,如同最温柔的催眠曲,却又带着讲故事特有的起伏。

“好啦,我们阿容要听武君大人的故事了,对不对?”

阿容小小的脑袋在被子里点了点,眼神里充满了期待。这个故事她听了无数遍,但每一次,都像第一次听到那样专注。

“在很久很久以前啊,天底下来了一个特别特别坏的大魔头。”

“它有多坏呢?它吹一口气,青青的草地就变黄了,漂亮的花儿就枯萎了。”

“它瞪一眼,原本开心的人们,就开始哭泣流泪。”

“大家的日子,变得好苦好苦,天空都像是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布,看不到太阳了。”

说到这里,织娘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忧愁,阿容的小眉头也跟着微微皱起,仿佛也在为故事里的人们担心。

“但是呀,不用怕!” 织娘的声音忽然明亮起来,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就在大家最害怕的时候,一位大英雄出现啦!他就是——武君”

“武君大人穿着最好看的金色铠甲,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他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下面又冷又怕的人们,心里可难过了。”

织娘伸出手,轻轻握住阿容露在被子外的小手,继续讲:

“于是,武君大人就对大家说:不要怕!请把你们心里那份想要美好日子,想要看到阳光的愿望,那份暖暖的光,借给我吧!”

“你猜怎么着?” 织娘笑着,用指尖点了点阿容的心口,“大家心里真的亮起了小小的、温暖的光,就像我们阿容的眼睛这么亮!好多好多的光,从四面八方飞过来,全都汇聚到了武君大人的手里……”

她用手比划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光芒汇聚的景象。

“最后,变成了一把,比天上的星星还要亮,比夜晚的月亮还要大的,金光闪闪的大刀!”

“武君大人拿着这把光芒做成的大刀,对着那个大魔头,用力一挥,唰!就像天亮了一样,所有的黑暗都被驱散啦!”

织娘的声音高昂起来,带着胜利的喜悦。

“那个大魔头咻地一下就被打败了,再也使不了坏啦!天空又变蓝了,小草和花儿重新长了出来,人们又开始开心地过日子了。”

故事讲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阿容却忽然眨了眨眼,小声清晰地提出了一个她每次都会问的问题:

“光……冷吗?”

她似乎本能地关心,那些被借走的光,那些贡献出光芒的人,会不会冷。

织娘的心柔软得一塌糊涂。她俯下身,额头轻轻抵着女儿的额头,用无比确定的语气说:

“不冷,一点都不会冷。因为武君大人用他们的光赶走了寒冷和黑暗呀。而且,武君大人一直记得大家的这份心意,所以后来,他就成了守护神,一直在天上保佑着所有心里有光、向往美好的人呢。”

这个答案,是织娘对这个故事最核心的改编,她赋予了它一个温暖、圆满且充满希望的结局。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阿容的眼皮终于开始慢慢打架,小小的身体在被子里放松下来。她喃喃地,用几乎听不清的声音重复着:

“武君……光……守护……”

织娘轻轻拍着她,哼着不成调的安眠曲,看着她沉入梦乡。

腊月二十八,山间的寒气被炊烟和阳光冲淡了几分。织娘开始带着阿容进行一年里最郑重的准备——过年。

“阿容看,这是红纸,过年要贴的,喜庆。”织娘将裁好的红纸铺在桌上,阿容伸出小手,小心翼翼摸了摸光滑的纸面,又看看自己指尖,仿佛在确认颜色会不会染上。

磨好墨,织娘握着阿容的手,在红纸上一笔一划写下“福”字。

“福,就是平安,是喜乐,是我们阿容健健康康长大。”她在女儿耳边轻声解释。

阿容看得极认真,黑亮的眼珠随着笔尖移动,小嘴微微抿着,像是在默默记忆。

接着,织娘取出那块被摩挲得温润的木牌,用干净的软布蘸水,细细擦拭。

“这是武君神位。”她的动作庄重而温柔,“过年了,我们也要给武君大人洗洗澡,干干净净过新年。”

阿容安静地在旁边看着,等母亲擦拭完毕,她也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极轻地在木牌边缘点了一下,然后抬头看织娘,像是在问,我可以吗?。

织娘笑着点头:“对,我们阿容也来帮忙。”

真正的仪式在除夕夜。

窗外是漆黑的寒夜,偶尔传来远处村落模糊的爆竹声。屋内,油灯格外明亮,灶膛里的火燃得旺旺的,暖意融融。

织娘将小方桌搬到屋子正中,摆上那只他们一年到头都舍不得用的白瓷碗,里面盛着满满当当、晶莹剔透的白米饭。旁边是一碟腊肉,一尾完整的蒸鱼,还有几样山里能找到的最好的野果。

“阿容,来。”

织娘洗净手,点燃三炷细细的线香。青烟袅袅升起,带着独特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小屋,营造出一种与平日截然不同的神圣氛围。

她将阿容揽在身前,自己则手持线香,对着那块写着武君神位的木牌,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

“信女织娘,携小女阿容,敬谢武君大人一年庇佑。祈愿来年山中安宁,无病无灾。”

她的声音在香烟中显得格外虔诚,清晰。

“祈愿……我的阿容,平安顺遂,欢喜无忧。”

说完,她将线香插入一个小香炉,然后低头看着女儿:“阿容,你也来跟武君大人说说话,他会听到的。”

阿容仰头看着那缭绕升腾的青烟,又看看烟雾后方母亲温柔的、带着鼓励的眼神。她学着母亲的样子,合十那双小小的、柔软的手,对着木牌,认认真真地躬了躬身子。

她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像在思考,黑亮的眼睛里映着香头的微光。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用那清脆带着奶气的童音,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武君大人,吃……饭饭。”

“保佑……阿娘。”

没有复杂的词汇,没有华丽的祈愿。只有孩子眼中最质朴、最重要的事情,吃饭,和她的阿娘。

织娘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她猛地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把脸埋在那带着奶香和阳光味道的小小肩头,肩膀微微颤动。阿容被抱得有些懵,却乖巧地没有动,只是用小手掌轻轻拍着母亲的背,像是在安抚。

祭拜完毕,便是母女俩的守岁时光。

织娘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新衣裳——一套用细软棉布做成的、领口袖口绣着缠枝莲纹的红色小袄和棉裤,放在阿容的枕头边。

“这是阿容的新年新衣,明天早上起来就能穿。”

阿容惊喜地摸着柔软的布料,手指划过那些精致的绣纹,小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

织娘又拿出一个用红绳串着的铜钱,戴在阿容的脖颈上。

“这是压岁钱,压住岁,我们阿容就能平平安安长大一岁啦。”

阿容低头看着胸前那枚闪着暗光的铜钱,好奇地拨弄着。

夜渐深,阿容的小脑袋开始一点一点,最终靠在母亲怀里沉沉睡去。织娘没有立刻把她放进被窝,而是就这样抱着她,听着窗外隐约的守岁声,看着跳跃的灯火,感受着怀中这真实而温暖的重量。

她的过去,是山野间的孤独漂泊。

她的现在和未来,是怀中这个由她无尽的爱孵出来的孩子。

织娘低头,在女儿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带着无限祈愿的吻。

“武君保佑……”

她在心里默念,

“愿这缕人间烟火,能永远护佑我的孩子。”

而此刻熟睡的阿容,或许正梦着温暖的太阳,梦着好闻的香火气,梦着母亲温柔的怀抱,以及那个永远在守护着光的,名叫武君的守护神。

平静的日子像山涧的水,看似清澈见底,却总跑向四面八方。织娘与阿容母女相依的暖意,并未能完全隔绝山外吹来的冷风。

村子里关于织娘和她那个来历不明的女儿的闲言碎语,如同雨季的苔藓,在不见光的角落里悄然滋生,蔓延。

“瞧见没?就是她,山坳里那个独居的织娘。” 井台边,总有压低的议论声。

“模样是顶顶好的,可惜啊……命不好,克亲。” 一个妇人撇撇嘴,声音里带着几分猎奇的怜悯,更多的是划清界限的疏远。

“谁说不是呢?听说原本是好人家的女儿,还没过门,夫家就遭了难,都没了!你说这不就是……” 话没说尽,只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那她那个女儿呢?总不见得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吧?没见着男人,孩子就抱回来了……” 更恶意的揣测在交换的眼神里流淌,“指不定是哪里来的野种。”

这些话语,偶尔会顺着风,飘进上山下山村民的耳中,也零星地、模糊地传到过织娘的耳边。

她从不辩解,也无力辩解。那些关于她克亲、命硬的传言,某种程度上是事实,她珍视的亲人们的确相继离世,留下她一人承受这孤寂的命数。

而阿容的来历,是她心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秘密,又如何能与这些旁人分说?

她只是将脊背挺得更直,将阿容抱得更紧,用沉默筑起一座高墙,将所有的风雨都挡在她们的小院之外。

然而,流言蜚语是无形的刺,不伤人皮肉,却锥心。

有一次,织娘带着阿容去村中唯一的杂货铺换些盐巴。原本还有些喧闹的铺子,在她们进去时瞬间安静下来。

掌柜的眼神躲闪,找钱的动作带着匆忙,周围的几个村妇更是用一种混合着探究,鄙夷与些许恐惧的目光,偷偷打量着织娘和她怀中玉雪可爱的阿容。

阿容似乎感受到了空气中异样的凝滞,她不再好奇地四处张望,而是将小脸深深埋进母亲的颈窝,小手紧紧攥着织娘的衣领。

织娘的心,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她一言不发,拿起东西,抱着女儿,几乎是逃离了那片令人窒息的氛围。

回到她们山间的家,门扉合上,将世界隔绝在外。织娘紧紧抱着阿容,身体微微发抖。

阿容感受到了母亲的不安,抬起小手,笨拙地抚摸着织娘的脸颊,用她那有限的词汇安慰着:“阿娘……不怕……阿容在。”

女儿的依赖与纯真,像一道暖流,瞬间冲垮了织娘强装的坚强。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阿容的额头上。她将脸埋在女儿小小的肩膀上,汲取着这份唯一而坚定的力量。

“嗯,阿娘不怕。” 她哽咽着,却努力扬起一个笑容,“只要有阿容在,阿娘什么都不怕。”

擦干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外面的世界如何评判她,她都可以不在乎。但谁若想用那些污秽的言语伤害她的阿容,她便用自己的全部去抵挡。

织娘开始更加刻意地减少与村落的交集,只在必要之时才匆匆往返。她将所有的精力与爱意,都倾注在经营她们小小的家园,和陪伴阿容成长上。

教阿容辨认山间的花草,给她讲更多光明美好的故事,用行动告诉她,她们的世界虽然小,却干净、温暖、充满阳光。

那些流言,仿佛成了她们秘密的一部分,反而让母女之间的纽带缠绕得更加紧密,如同藤蔓,在风雨中相互依偎,倔强生长。

阿容在这样复杂而纯粹的环境中,安静地长大。她或许懵懂地感知到了外界的不善,但母亲用爱为她构筑的堡垒是如此坚固,以至于那些恶意,最终只化作她望向山外时,眼中一丝超越年龄的、淡淡的了然与疏离。

山间的日子清贫却安宁,织娘用尽全力为阿容撑起了一片小小的、纯净的天空。然而,命运的丝线早已缠绕上悲剧的结,只待一个契机,悄然收紧。

阿容五岁那年的春天,山外的流言不知为何,忽然甚嚣尘上,甚至有几个顽劣的村童,学会了用大人的口吻,在织娘家院子外围观起哄。

“没爹的野孩子!”

“她娘是灾星!”

这一日,织娘正在院内晾晒衣物,阿容则安静地坐在门槛上,摆弄着几颗光滑的鹅卵石。那些刺耳的声音又隐隐传来。

织娘的手一顿,心头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不予理会,只想快点做完事,带女儿回屋。

然而,一个约莫七八岁的、最为顽皮的男孩,竟捡起一块土块,隔着矮篱笆朝院里扔来,目标正是安静坐着的阿容!

“阿容!”织娘惊骇失色,丢下衣物冲过去。

土块并未砸中阿容,在她身前几步远的地方落地,碎开。但阿容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和母亲的惊呼吓了一跳,她抬起头,黑亮的眼睛里没有泪,只有一丝茫然,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被侵犯了领地的沉寂。

她看向那个扔土块的男孩。

没有任何征兆,那原本还在得意嬉笑的男孩,脸上的笑容骤然僵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恐惧。

他猛地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世间最恐怖的景象,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声,连连后退,然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转身跌跌撞撞地跑掉了,连同伴都顾不上。

其他孩子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住,一哄而散。

织娘冲到阿容身边,一把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心有余悸。“没事了,阿容,没事了,娘在。”她检查着女儿,确认她没有受伤,只是小脸有些苍白。

“他……为什么哭?”阿容靠在母亲怀里,轻声问,语气里带着纯粹的疑惑。

她并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只是在那瞬间,感到一种不舒服,希望那个扔东西的、带着恶意的人消失或者安静,然后,对方就真的被巨大的恐惧笼罩,逃走了。

织娘只当是那孩子自己心虚或是被她的惊呼吓到,并未深想,只是更加心疼地搂紧了女儿。“他做错了事,害怕了。不怕,阿容,我们回家。”

这只是第一个微小的、几乎被忽略的征兆。

真正的巧合,发生在几天后。

织娘带着阿容上山采摘野菜。阿容像往常一样,乖巧地跟在母亲身边,她的目光偶尔会停留在某片叶子的脉络上,或是某只振翅的昆虫上,带着超乎年龄的专注。

就在她们专注于采摘时,一条原本盘踞在岩石后阴影里、色彩斑斓的毒蛇,被惊动了。它悄无声息地昂起头,冰冷的竖瞳锁定了离它更近的、背对着它的织娘。

就在毒蛇即将发动攻击的瞬间,正在观察一朵小花的阿容,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猛地转过头。她看到了那条蛇,看到了它对准母亲的、充满威胁的姿态。

一种强烈的保护欲瞬间淹没了她。她不要母亲受到任何伤害!

这个念头如此强烈,以至于她自身那庞大而无知无觉的力量被瞬间引动,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巨石。

没有声音,没有光芒。

但在看不见的阴影里,一股无形的、带着绝对驱逐与静默意味的波动,以阿容为中心,骤然扩散开来。

那条蓄势待发的毒蛇,身体猛地一僵,昂起的头颅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按住,然后,它仿佛遇到了天敌般,以快得不可思议的速度,扭动着身体,仓皇地钻入草丛深处,消失不见。

几乎在同一时间,以阿容为圆心,方圆十数米内,所有的虫鸣鸟叫戛然而止。

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死寂。

织娘正准备弯腰去挖一株苦菜,也察觉到了这诡异的寂静。她直起身,疑惑地环顾四周。

“咦?虫子怎么都不叫了?鸟儿也飞走了?”

山间突然的寂静,往往预示着危险,比如大型野兽的靠近。她顿时紧张起来,下意识地将阿容拉到自己身后,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小锄头。

“阿容,别出声,好像有东西。”她压低声音道。

被母亲护在身后的阿容,小脸上依旧是一片平静的茫然。她并不知道这令人不安的死寂源于自己。

她只是感觉到,那个想要伤害母亲的坏东西消失了,她心里那股紧绷的感觉也随之松懈下来。她甚至轻轻拉了拉织娘的衣角,指向毒蛇消失的方向,小声说:“蛇,跑了。”

织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看到晃动的草叶。她松了口气,但心头那抹疑虑却挥之不去。蛇被惊跑是常事,可这万籁俱寂的环境,实在太不寻常了。

过了一会儿,虫鸣才试探性地,零星地重新响起,仿佛某种无形的禁锢被解除了。

织娘只当是巧合,或许是刚好有什么山猫野兽路过,吓跑了蛇和鸟虫。她不再深究,牵着阿容的手:“没事了,我们快点采完回家。”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看不到的层面,她的女儿,仅仅因为一个保护的念头,就无声地驱赶了毒蛇,并用她无意识散发的信息场,让周围所有的生灵在那一刻感到了源自生命本能的恐惧与噤声。

织娘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子。最初的惊疑过后,她开始将更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巧合串联起来。

她注意到,当邻居家的二牛娃带着恶意,想偷偷推倒阿容时,总会莫名其妙地在自己家门口摔个狗啃泥,哭唧唧地回家,之后再见到阿容都会绕道走。

她注意到,有一次她不小心差点把烧开的水壶碰倒,方向正对着在旁边安静玩耍的阿容。

那一瞬间,水壶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托了一下,只是晃了晃,溅出几滴热水,最终竟稳稳地立住了,虚惊一场。而阿容,只是抬起头,对她露出了一个毫无阴霾的笑容。

她注意到,阿容似乎特别受小动物欢迎,但这种欢迎透着古怪。那

些原本凶悍的看门狗,见到阿容会夹起尾巴,低呜着躲开;天空的飞鸟绝不会在她头顶排泄;甚至连最烦人的蚊蝇,都极少在阿容身边盘旋。

这些好运和巧合太多了,多到织娘无法再用简单的运气好来解释。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围绕着阿容,并且,似乎都在保护她,或者避免她受到伤害和打扰。

一个大胆的、近乎荒谬的念头在织娘心中逐渐成形。

她没有声张,也没有害怕。相反,一种深沉的,混合着忧虑与惊奇的情绪包裹了她。她看着阿容那双清澈得仿佛能倒映出星辰的眼睛,心里明白,她的女儿,或许并非凡人。

于是,织娘开始了一场安静而隐秘的观察。

她不再轻易将阿容的异常归结为巧合。她尝试着,用最温柔的方式去引导和试探。

“阿容,” 夜晚,织娘搂着女儿,在油灯下轻声问,“今天二牛娃摔跤了,你看到了吗?”

阿容点点头,小脸上没什么表情:“他坏,想推我。”

她顿了顿,似乎在回忆,然后补充道,“地上有石头,他踩到了。” 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天黑了一样自然。

织娘心里一动。那块地方她每天走,平整得很,哪有什么能绊倒人的石头?

又有一次,织娘故意在切菜时装作手滑,刀刃朝着自己的手指落去。

当然,她控制着力度和方向,绝不会真的重伤自己。但在刀落下的瞬间,她的手腕感到一丝极若有若无的阻力,让刀锋险险擦着她的指尖落下。

织娘的心猛地一跳。她看向坐在小板凳上玩布偶的阿容,发现女儿正抬头看着她,眉头微微蹙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阿容?” 织娘轻声唤道。

阿容眨了眨眼,那丝紧张消失了,她又低下头去玩布偶,小声说:“娘,小心刀。”

织娘确定了。

不是巧合。

是阿容。是她这个如琉璃般的女儿,在用自己的方式,笨拙地、无声地保护着她,保护着这个家。

这股力量神秘而强大,但它似乎完全由阿容纯粹的情感和意愿驱使。

对于善意,它回以宁静;对于恶意,它施以温和的修正与驱离。它没有主动伤害过任何事物,只是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悄然化解、推开。

织娘将阿容紧紧搂在怀里,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有对未知的些许不安,但更多的,是汹涌的怜爱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她不知道阿容这股力量从何而来,未来又会走向何方。但她知道,这是她的女儿。她发誓,要用尽全力保护好这个秘密,保护好阿容,让她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尽可能长久地拥有这份平凡的幸福。

她轻轻抚摸着阿容的头发,在她耳边低语,仿佛在立下最郑重的誓言:

“阿容别怕,娘在呢。”

“无论如何,娘都会陪着你。”

沉浸在母亲温暖怀抱中的阿容,并不完全懂得这句话背后的重量,但她能感受到那份毫无保留的爱与守护。她依赖地在织娘怀里蹭了蹭,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山林间的万籁俱寂,邻里孩童的莫名摔跤,险些倾覆却最终稳住的水壶……所有这些看似独立的巧合,终于在织娘心中连接成了一条清晰的线,指向她怀中这个看似柔弱,却身怀不可思议力量的女孩。

秘密的薄纱已被掀开一角,而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关于阿容的武君大人的脑洞。

罗喉缓缓转身,金色的眼瞳中没有任何波澜,只有历经无数厮杀后的冰冷与倦怠。

“又一个。”他心中或许如此想。

阿容在他面前数步之遥站定,完全无视了脚下可能踩到的焦痕与不远处哀嚎的人。她抬起头,清澈的目光直直地落在罗喉那威严非凡,饱含煞气的面容上。

“您就是武君罗喉吗?”

她的声音平静,没有敬畏,没有恐惧,也没有挑战,只有一种纯粹的确认。

罗喉微微一怔,这与他预想中的所有开场都不同。

他缓缓点头,低沉的声音响起:“是。你来,为何?”他已准备好迎接下一场战斗,或是又一段陈词滥调的控诉。

然后,发生了让所有旁观者,或许连时间本身都为之愕然的一幕。

只见阿容,这个看起来清冷疏离的女子,非常认真,甚至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地,对着这位刚浴血奋战完的武君,合十双手,如同在寺庙中拜神佛一般,虔诚地拜了拜。

“武君保佑,信女阿容,祈愿母亲来世平安幸福,开心快乐。”

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罗喉自己。他千年的人生中,经历过崇拜、憎恨、恐惧、背叛,却从未经历过……这个。

阿容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放下手,再次仔细地端详了一下罗喉的脸,像是要记住自家守护神的模样,然后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

“原来武君长这个样子。”

她顿了顿,用一种汇报工作般认真,却又带着真挚谢意的语气补充道:

“武君大人,不,守护神大人,谢谢您一直以来的保佑。”

就在阿容心满意足,准备功成身退之时,身后传来了那低沉而充满威仪的声音。

“且慢。”

阿容停下脚步,乖巧地转身,脸上依旧是那副清澈见底的平静表情,仿佛刚才只是和街坊邻居打了个招呼,而非叫住了一位刚打完架的远古传说。

罗喉看着她,那双看透千年风云的金色眼瞳中,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真正意义上的困惑。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想如何组织语言,最终问道:“你……方才所言祭拜,是何意?”

于是,在这片刚刚经历厮杀的战场上,阿容开始平静地讲述她家族版本的“武君传说”。

她讲了那个被简化为“借光斩魔”的英雄故事,讲了母亲如何年复一年地在除夕夜摆上最好的饭菜,点上三炷香,对着一个写着武君神位的木牌祈祷。

“母亲说,以前可能很多人拜,但后来,好像就只剩下我们家了。”阿容回忆着,然后非常自然地补充了一句,带着点实事求是的吐槽意味:

“武君大人,你活得太晚了。现在,真的就只有我一家在拜了。”

罗喉陷入了更深的沉默。这短短几句话里蕴含的信息,比他苏醒后经历的任何一场战斗都更让他心神震动。一份延续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纯粹而私密的香火……只为祈求平安?

就在这时,阿容像是想起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她上前一步,仰起脸,那双眼睛里充满了纯粹的好奇与期待,非常认真地问:

“对了,这么多年,你收到我家的香火了吗?”

在阿容那“期待收货评价”般的目光注视下,武君罗喉,这位曾让天下震颤的名字,似乎微微顿了一下,然后,用一种近乎郑重的语气,给出了一个简短却石破天惊的答案:

“收到了。”

这三个字,仿佛一道光,瞬间点亮了阿容的脸。她露出了一个真心实意、无比满足的笑容。

“太好了!谢谢武君大人!”

心愿已了,疑问得解。她不再停留,开心地转身,像只了却心事的林间小鹿般轻盈地跑开了。

跑出一段距离后,她又想起什么,停下脚步,转过身,用力地朝着那个依然矗立在战场中央的金色身影挥了挥手,用清亮的声音喊道:

“武君大人,以后我会继续拜你的!记得保佑我娘亲啊!”

声音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然后,她的身影便消失在视野尽头。

只留下武君罗喉独自站在原地,良久,良久。他或许会抬头望一眼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天空,第一次觉得,这次复活归来,遇到的事情,似乎……也并不全是征战与鲜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3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