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 第33章 今宵剩把“电灯”照

王遗时从楼梯上来,黄澄澄的廊灯照着黑胡桃木门,门前没有春联,惜予嫌红纸破落得快,收拾起来又撕不干净,总免不了拿新的盖住旧痕,如此一来没完没了。

站在门外,王遗时却打心里生出一种不真切感。

他的半副灵魂好像还停留在那架飘悠悠穿越欧亚大陆的飞机上。

唯有惜予,想到她,跋涉的双脚才仿佛一下着了地。

客厅亮着一盏铃兰壁灯,散发着温馨的淡黄光晕,定是惜予为他留的。

王遗时洗漱之后,换上惜予准备的睡衣,从浴室出来,拉了一下壁灯的开关绳,客厅陷入一片黑暗。

此时房里,惜予并未入睡,听到门把转动、锁舌松动的声音,从靠枕上挺身起来,屈腿抱膝。

王遗时一进来,看见坐在床上的惜予,以为自己吵醒了她。

“我在等你。”

久别重逢,腹内自有千言万语,王遗时懂她的意思,于是走到床边挨着她坐下。

惜予与他说:“宁宁和平平已经睡下了。放好炮仗回来,刷牙洗脸的时候,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扭头却见王遗时含笑静静看着自己,一副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

惜予低下头,心想:原来老夫老妻也会害羞啊。

又想起那句“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便与王遗时说了。

王遗时眼珠向上看,努力回忆,“这是……晏殊,还是柳三变的词?”

“晏几道,”惜予回答,“我还当你准备‘今宵剩把银釭照’了呢。”

王遗时听了大笑,“我们可没有银釭,只有电灯。”

随后他细说了自己刚才看惜予看得入神的缘故。

还在亚琛念书时,某个日光大好的清晨,洗漱的功夫,王遗时突然在镜中看见鬓角一丝突兀的白,当即连嘴角的牙膏沫子都顾不得擦,伸手去拔那根白发。

他向惜予描述,“没有全白,从发根上蔓延,中间是黑白参杂出来的半灰,尾端还很黑亮。”

那天早上有一门古典哲学课,虽是旁听,王遗时期待日久。当这根白发出现在眼前,他什么心思都没有了。他害怕衰老提前找上了门来,使其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惜予共度一生,陪伴孩子们长大。

“方才借着灯光,我在观察,看你是否也长了白发?”他随后庆幸道,“没有,一根都没有。”

“头发那么多,也许藏了几根也未可知。”惜予抬起手,手指没入王遗时带着湿气的发间,装作看不到那几缕银丝,“怎么不吹干?仔细头疼。”

“太晚了,怕吵着你们。等一会,它自己也就干了。”

惜予岂会不知,王遗时的白发是生生熬出来的。为了如期回国甚至提前,他没日没夜地学,日子根本没有来信中说的那么顺遂,他做梦都想着回家。

想到此处,惜予有一丝心疼。

心疼?她好像从来没心疼过王遗时。

当然他三十年人生可谓一片坦途,心疼这样一个天之骄子显得多余。但无论多么顺遂的人生,总有脆弱低落的时候,王遗时也不得免俗。

她作为枕边人,一直以来采取的却是龟缩无视的态度。王遗时或出于歉疚,或因为自尊,不曾向她示弱、求助过。

明明是夫妻,她却做了好些年自扫门前雪的事儿。因为她对这个男人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甚至内心还怀藏着对他的怨怼,怨他曾抛下自己不闻不问,若非她找上门去求个了结,险些一生都葬送其手。

当年决心继续这段婚姻的同时,她表面上摒弃前嫌,不计较他从前的行径,却暗暗在心里给这段感情画了一道界限——但求相敬如宾。

没想到王遗时是真心要和她过日子,屡屡负荆请罪,耐心地等待她释怀。他少爷脾气其实不小,只不在惜予面前发作。

那么渐渐的,她也意识到自己不再满足维持表面的相安无事,欲交付真心却迟迟不敢,宁可独自心中与旧日的芥蒂百转千回地去纠缠,而不去捅破与王遗时之间最后的那层薄纸,那层名为“相敬如宾”的纸。

在送他出国的码头上,她曾想要吐露真心,未等宣之于口,就叫汽笛与江风吹散了,王遗时就这么离她越来越远。

在一封封往来欧亚的家书中,她才敢把自己的心意大胆地写一些上去,王遗时热烈回馈更多,距离竟把他们从夫妻变作一对恋爱中的男女。

他们成亲时,王遗时十九岁,惜予十七岁。一九三八年大年初一凌晨,距离那个时刻 ,十一年过去了。

惜予终于告诉王遗时,“我确定,我很爱你。”

—·—

夜已经深了,熄了灯,两人依旧毫无睡意。黑暗中,王遗时听见惜予问:“你看过《米佳的爱情》吗?”

他老实作答,“嗯。我不喜欢它的结局。”

夜色里惜予眼角眉梢都含着淡淡戏谑,仿佛老道的渔夫看他网中鱼儿。“你没看完。”她说。

王遗时否认,“看完了,不然我怎会记得米佳最后举枪自杀了呢?”

“那你肯定没翻到最后一页。”

王遗时疑惑地转向惜予,请示她的意思。

“我也看过那本书,托你的福。新郎倌,新婚夜那本书就搁在你书桌上。”

经她这么一提点,王遗时仿佛穿过重重记忆的云霭,回到了婚礼前夕。

静静的清晨,房间的玻璃窗朝外推开,他斜坐在窗台上。

外面天有些阴,偶尔一丝和暖春风吹过,带来了新鲜的雾霭与露珠,酥润的雨丝也随之轻轻扑到脸上。

杭州又下雨了,一场绵绵春雨,下也下不完的雨。

他青翠拥绕的家,面朝西湖,背靠一条可以跑汽车的斜坡道路。从他房间的窗子望出去便是那条路。汽车路的对面是一条两人宽的步行坡道,坡道旁则是一段古砖墙。

那段从根基往上逐渐向内倾斜的梯形墙体,有三、四米高,像失落古城的一段残垣断壁。与沿途的新式别墅相比,它已经老旧了,青灰色石砖与黑色石缝中盘踞着苍翠欲滴的爬山虎,叶片底下棕褐藤蔓错杂交缠,一如他眼下烦乱不已的心境。

邻居们,包括父亲在内,都想推掉这段无用的墙,念头动了很久,听说在他婚后终于要落实。

推了也好。

他知道墙什么时候会坍塌,却不知自己何时能摆脱眼下这种被拘禁的日子。然而最令人恐惧的还不是失去自由,而是他即将要成亲。

他甚至不齿用时兴一点的“结婚”来称呼这场仪式,不信的话,请转头看看铺在床上的一身大红喜服。

手里的书翻到一半,纸面沾染了雨丝,已经开始发皱。剧情也不尽如人意,主人公情路受挫却不肯放弃,要死要活地挣扎,看得人头疼!矫情!他狠狠地将一枚书签楔进书缝里,阖起书往边上一抛。

“咚”一声,书本落到了书桌上。

同时,他心里也有一个抉择尘埃落定——逃婚。

耳畔惜予的声音将王遗时从多年前的回忆中拉回现实。“你真该看看封底那一页。我之前想再看一眼,可惜翻遍了家里,也没找到那本书。”

“是问一个同学借的,早就还给人家了。你究竟卖什么关子,讲给我听听。”

惜予凑到他耳朵边,轻轻吐出写满了封底的那两个字。

“离婚?!”王遗时睁大了双眼,大笑着把惜予揽进怀里。笑够了,他满足地叹道:“终于又能抱着你睡觉了。”

—·—

是夜做了梦,梦里他牵着惜予的手,带她沿着那段铺满了爬山虎的石墙小道散步,循着低缓的坡度向上走,风缓缓吹,头顶柳树垂下的枝子荡摆着,一只白腹白翅的黑羽鹊鸲扑棱棱冲出枝梢,飞向道路对面绿荫深处,那栋种着橘、黄相间月季和紫鸢尾花的小楼——他们的家。

—·—

年初一大早,王遗时在空了一半的床上醒来,卧室外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人声不绝如缕。他担心错过家庭活动,揉着眼戴上了眼镜,看清座钟不过才七点三刻,不由松了口气,起床换衣裳、叠被子。

王遗时从房间里出来,宁宜第一个发现他,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爸爸!”

旁边那个小平宜抬起眼皮跟着看了看,又垂回去,继续吃碗里的糯米小圆子。

洗漱的时候,惜予凑到门边来,帮他拿下架子上的毛巾递过来,“张婶煮了两锅,酒酿的和冰糖的,妳要哪个?”

王遗时擦干脸上的水珠,答道:“酒酿的。”

随后他听见惜予问两个女儿:“谁去帮爸爸盛一碗酒酿圆子?”

只听到大女儿热切的应承,果然还是没有平宜的事。

王遗时挂好毛巾,心酸地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撇了撇嘴、平宜这点和他一模一样,老爱偷偷撇嘴。

来到餐桌前就座,宁宜坐在他边上,把碗推近,“爸爸,里面有三十个,要吃完啊。”

第一碗小圆子的个数按着各人的岁数来,再吃就可随便添。王遗时十足三十岁,碗里盛得满满登登,好在圆子无馅,每颗只黑眼仁大小,发发狠还是吃得完的。

他看了一圈餐桌没找到小女儿,又掉头看了一遍客厅,也没见着,便问惜予:“平平呢?”

“去隔壁叫人了。”

话音刚落,隔壁的祖孙俩登门来了,平宜牵着陈横的手,拽他到餐桌前。

王遗时给栾婆婆拉开椅子,栾婆婆说:“听说几岁吃几个,我今年都六十七了,哪吃得下那么多?”

惜予说:“来几个意思意思就行,糯米吃多了不好消化。”

栾婆婆登时笑了,“那就好,吓我一跳。我还想呢,你们这新年头一天就虐待老人呐。”

平宜说:“婆婆,我给你盛!”她拉着陈横往厨房去,王遗时的目光紧跟着两人的背影过去。

他患得患失的模样叫栾婆婆看进眼里,她悄悄凑到惜予耳边,“平平黏着陈横,你男人眼红了。”

惜予忍不住笑了,蛐蛐道:“婆婆有所不知,他可小气,可爱吃醋了。”

栾婆婆取笑她,“坏丫头,看你男人笑话就这么高兴?”

王遗时回过神来,看着交头接耳的一老一少,栾婆婆赶紧拿勺子搅了搅碗里的糯米圆子,故作好学,问道:“初一吃这个是上海的习俗么?”

“是我外祖那边的,他们是宁波人。我姆妈嫁人以后,过年家里照旧这么吃。”

此时陈横端着两只碗从厨房快步出来,不迭叫着“烫”放在了桌上,把一碗推给栾婆婆后,忙捏住耳垂给手指降温。

栾婆婆说:“还以为你跌进锅里去嘞,半天不出来。”

陈横手掌拢在嘴边,偷偷跟几个大人告状,“有人在偷糖。”

惜予明知王遗时正嫉妒陈横,故意调侃道:“你就惯着她啊。往后牙烂了,你领她去拔!”

陈横哪里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老王的“眼中钉”,答应得爽快,“包在我身上,太太。”

平宜突然一溜小跑扑到母亲膝前,摇着她的腿问:“姆妈,姐姐下午要去练习,哥哥和三叔他们约了下午去姐姐学校踢球,我也去可不可以?”

惜予把她扶正了,问:“姐姐学习,哥哥他们几个男孩踢球,你去了做什么?”

“我……哥哥。”平宜望向一边的陈横,灵机一动,“我帮他们捡球。”

“去吧。”惜予松口,平宜高兴得蹦了起来,“谢谢姆妈!”

陈横对惜予说:“太太放心,我看顾好平平。”把王遗时醋得又是一阵撇嘴。

中饭过后,几个孩子相伴出了门,栾婆婆和凭儿她们也都各自家去,家里只余王遗时和惜予。

因这两天荤膻进得多,肠胃里总存着油腻感,惜予格外想喝普洱刮一刮。

惜予不爱喝茶,家里存着谢老爷送的各种茶,总没人喝,放来放去一时间记不起最后落到了哪里。

惜予依稀想起来位置,走到橱柜前踮起脚,伸手扫了一遍最上层的格子,果然摸出一团积有薄灰的圆形纸壳。

擦干净积灰,按说第一遍茶要倒掉,可惜予想自己只为了去去腻,并不打算品茗,于是从茶饼上草草捻下一搓,丢进白瓷茶杯后,又端起暖水瓶注水。

普洱茶叶浸泡其中,水渐渐发红,铁锈似的,腾腾冒白雾。

出来厨房,视线倏地一暗。

餐厅离轩敞的客厅有一墙折角,采光主要依靠东墙上的小窗,再就是几缕从厨房透进来的光线,要比家里其他地方暗一些。若遇上阴雨,大白天也得亮着灯。

眼下东墙的百叶窗阖了起来,只有淡淡的光线经过狭长的厨房,铺泄到王遗时的脚下,他秀挺的侧脸被笼在一片朦朦的灰色中。

惜予没有开灯,拉开他身边的餐椅,把茶杯放在餐桌上。

白瓷泛着幽昧的蓝,里头升起袅袅白烟,像轻盈扑腾的水母。

王遗时牵过惜予的手,十指交扣着放到腿上,“你说,平平怎么就不理我呢?”

“你呀,还是这脾气。越不搭理你,你越稀罕。”

王遗时呵呵苦笑。

这还不简单?

惜予挣开手,拍了一记王遗时大腿,狡黠一笑,问王遗时:“不知道怎么讨好你小女儿吧?”

“愁煞我也!还请夫人快快赐计。”

“洋娃娃,”惜予神秘地说道,“至于成败,就看你钱包有多深了。”

王遗时一摸裤兜,恍然大悟,长长地“喔”了一声。就这么简单?

既谈平宜的事,免不了要说到陈横。王遗时问:“他就是之前你信里说的,想参军家里不让的小孩吧。”

惜予“嗯”了一声,他又说:“我看家里是拦不住他的,这孩子浑身透着机灵劲,一眼就知道有的是法子。他和应暄(宋三)差不多大吧?”

惜予想了想,摇头道:“老三比陈横小两岁呢。”

“那他真是少年老成,一点都看不出来。”

惜予便将宋应暄曾经从关外一路流亡到北平,又南下上海的经历告诉王遗时。他早早亲眼见识了何谓战争,何谓国难,何为离乱,虽然他从来不说,但惜予已有预感:宋三的决心不会比陈横弱。

说到时局,总令人消沉苦闷。王遗时抓过惜予的茶杯,痛痛快快地灌下一大口普洱后,评价道:“好难喝。”

此情此景,惜予脑海中不免响起一声来自谢老爷的厉喝——牛嚼牡丹呢你!

撒娇男人王遗时踢到了王平宜这块铁板上。

平宜:我妈吃你这套,本大王可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今宵剩把“电灯”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