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李世民]历史救火从安史之乱开始 > 第12章 派遣特使

[李世民]历史救火从安史之乱开始 第12章 派遣特使

作者:卿本林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00 来源:文学城

崔光远这段时间比之前胆大了许多,率先道:“魏大人知晓长安现状了嘛?”

李世民道:“已经有人和他说过了。”

韦景明接着道:“臣以为,魏大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让他去和陛下谈长安现状,不会出什么问题。只是名分的事情,魏大人去谈,恐怕不合适吧。”

韦景明说的委婉,但是李世民说的直接:“我已经授权魏征全权处置,可便宜行事。”

崔光远与韦景明:太宗陛下好魄力!

授权是有了,魏征也明白李世民是什么意思,但是魏征有魏征的疑问:“殿下让我去接洽当今陛下倒没什么问题,可我要说些什么呢,是劝他回京,还是劝他继续‘西狩’,长安交给我们呢?”

崔光远与韦景明瞳孔地震:这是可以说得这么直接的吗?

事实证明,一个好领导真的可以说得这么直接。

李世民道:“这正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前些时候我们在朝会上与天宝的朝臣们讨论过,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但是这么拖着总不是个办法,若是皇帝那边出了什么差错,对长安内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我们就被动了。和你说,也是看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殿下提出不称帝,臣深以为然。一山无二虎,一国无二主。既然殿下一定会回到原来的大唐,那么殿下在此处称帝,确实没有什么意义。”魏征如此分析,“殿下既然承认了当今那位陛下的正统,以秦王自居,那从忠君的角度上来说,殿下的秦王宗室身份需要得到当今的认可,方符合礼法。只是殿下又有太宗陛下之实,是当今陛下的祖宗。后辈册封祖宗,按照礼法孝义,当以帝称之。”

“这也正是我头疼的地方。”李世民道。

毕竟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祖宗复生这种事情,实在是没有先例可依啊。

“确实有些难办。”魏征又如此说道,“东晋的桓温曾说过:‘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意为忠孝不能两全,如今殿下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这个问题。”

“忠孝不能两全。”李世民继续问道,“魏卿所言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啊。但是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魏征道:“此事无两全之策,要看殿下如何选择。”

“怎么讲?”

“殿下若是选择忠,则按礼法上疏请册秦王,最好兼领尚书令摄政。若是殿下选择孝,则以曾祖之名强令当今陛下下旨,许殿下节制天下兵马,摄吏部事,典选百官。”

李世民眼睛一眯,问道:“为何后者不行册封?”

“后者与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并无太大区别,殿下领什么名分都一样。”魏征眉头一皱,脖子一歪,直言道,“只是,殿下若是选后者,倒不如直接用太宗之名,至少名正言顺一些,于社稷少一分动荡。”

崔光远与韦景明听到这话,心中下意识的咯噔一下。

在古时候,说一个人像曹操,可是骂人的话。

而李世民毫不介意,他与房玄龄都听明白了魏征的意思,房玄龄甚至替李世民道:“魏大人你更倾向于第一种。”这是陈述句。

魏征也丝毫不藏:“是,臣忠于大唐社稷,这里也是大唐,也有社稷。殿下若选后者,则礼法混乱,必出现太宗,当今两位陛下。如此,政令出于二者为平级,若有冲突,百官不知以哪位陛下政令为准则,天下百姓亦然。等到殿下与臣等回归原处后,若有人冒充殿下,则社稷难安。”

“况且现如今长安完全在殿下的控制之下,以殿下的本事,想必打回洛阳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殿下虽无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实。因此臣以为,殿下还是领摄政王的名号,于社稷更好一些。”

李世民点头:“魏卿说的在理,领摄政王名号,只委屈我一人,就可以安定社稷,不亏。”

崔光远与韦景明见此情此景,看得热泪盈眶,听得目瞪口呆。

真的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大家吗?

尤其是这个人还是个曾今的皇帝。

他们两似乎忽略了此时的李世民并没有登基这个事实。

李世民被两位炙热的目光看得浑身不自在,笑道:“别这么看我,看得我以为你们对我有意思,我都害怕了。”

一句玩笑话,顿时又将气氛给转换了过来,秦王府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好了,言归正事,就算魏征为正使,副使总要配一个你们的人。天宝的群臣我尚不熟悉,你们两推荐一个人出来。”李世民道。

崔光远与韦景明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都想不出这个人。

“你们连一个副使也推荐不出来?”

崔光远道:“殿下有所不知,京城有头有脸的大人们,基本都跑完了……”

“……”李世民想起来了,他们开朝会的时候,整个朝廷最高的那位竟然只是礼部侍郎。偌大一个朝廷,打仗的打仗,逃跑的逃跑,基本上空了。

李世民扶额:“从下面提拔也可以,但是要有能力,有本事。”

“……”两人沉默。

底下人要是有李世民所说的能力,何至于在底下呆着呢。

“偌大一个朝廷,人才凋零至此,实在是不可想象。”魏征也是震惊。

房玄龄做了这段时间的代理左仆射,比魏征知道的多,更是叹气道:“听他们说,原先当今陛下也是有纳贤聚才的时候,只是自杨国忠为宰相后,党同伐异,迫害忠良,这才导致的人才凋零。”

“人才非一时之功,凋零至此,绝不止杨国忠一个人的问题。”李世民摇摇头,“崔卿,魏卿的本事你知道,我只是需要一个了解皇帝,可以和皇帝说的上话的人,这也找不到吗?”

崔光远面色犯难,道:“臣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适。”

“先说说看。”李世民不置可否。

“陛下皇嗣众多,皇室也有宗亲,殿下不如从宗室中挑选一人,随魏征一同出使。”

“宗室,倒也是个办法。”李世民思考了一会儿,道,“既如此,你们同我说说,宗室里派谁最为合适?”

唐初最耀眼的宗室是李世民本人,但这不代表其他人不强,如李孝恭,如李道宗,都是李唐开国宗室里一等一能打的好手。

所以大唐强盛了这么多年,宗室应当更强大了……吧?

眼看着崔光远与韦景明又不发一语低下头去,李世民心中有了不好的感觉。

不会吧???

“本朝史记,自您登基之后,裁撤宗室。殿下在位期间,曾多次强调:‘宗室乃国之根本,当以才为用,不能光靠血缘。’所以从那时起,宗室就不再如开国时,享有广袤封地,开府建司的特权。”

李世民表示认可:“这是我会做的事情。武德初期,父皇封赏大量王公,这些人里有些是以功封爵,而更多的只是与我李家有血缘关系,于财政于社稷都是极大的负担。当时内忧外患,财政紧张,我如果初登帝位,肯定会先拿他们开刀。”

“到高宗继位后,武后当权,为排除异己,大唐宗室被杀的杀,囚的囚。”崔光远几句话简单介绍了一下那段宗室黑暗时刻。

“……”李世民不说话了。

崔光远顺便还介绍了一下,如今朝廷对于宗室的政策:“当今继位之后,明确宗室田税土地一应上缴朝廷,诸王所费由内廷统一拨用。还有,诸王宗室不得参政,严禁与官员私相授受,违者以谋反论处。”

“……”

房玄龄和魏征隐晦地看向李世民:这事儿没有殿下的锅我不信。

沉默,诡异的沉默。

李世民只能道:“所以宗室也没人?”

“臣没和宗室接触过,臣不知。”崔光远与韦景明如此道。

“……既如此,让宗室来见我。”李世民的太阳穴正在突突地跳,自他逐鹿天下以来,就没这么缺人过!

崔光远有些为难:“宗室剩在长安的人不少,有殿下的教令,臣可以去传唤宗室。只是,臣如何和他们说,殿下又以什么身份见呢?”

李世民:“……”好问题。

事情又陷入了僵局之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世民也不是神仙,变不出人才,只能战略性撤退:“今日太晚了,此事明天再议。”

李世民这边想的好好的,反正面圣这件事,也不是这两日就要出发,总归是要等到他派的探子探明了皇帝踪迹,和皇帝递过消息了才能派人。

这么长的时间,他还找不到合适的人吗?

然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第二日,李世民派出去找皇帝的探子回来了。

“马嵬坡之变?”

小作者求求收藏和营养液[比心][比心]

下周应该有榜了,会加油更新的[比心][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派遣特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