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快穿]历史里的它 > 第55章 【秦】军中子嗣也能入学?

[快穿]历史里的它 第55章 【秦】军中子嗣也能入学?

作者:嚣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23:58:37 来源:文学城

诏令很快颁布,如同在已经沸腾的油锅里又浇上一瓢冷水,天下再次震动!

明道学院的招贤榜文,以光滑的纸为载体,用最优雅的篆文书就,被快马送至各国。

其标准相对传统:需年满十二,精通文字,需通过经义、策论考核,旨在选拔聪慧敏锐、有治国潜质的青年才俊。

它很快成为了各国贵族子弟和顶尖士人的目标。

对他们而言,进入明道学院,意味着接近秦国的权力核心,,更能与未来的秦国官僚甚至他国权贵同窗,是一个极佳的政治投资和晋升之阶。

一时间,各国公卿纷纷将家中最有前途的子侄、乃至负有特殊使命的学子送往咸阳。

明道学院的第一届学子,可谓非富即贵,星光熠熠,俨然一个小型的国际政治精英预科班。

而天工学院的招贤榜则显得亲民许多,甚至在一些乡邑集镇以口语宣传。

它的标准更为务实甚至激进:年龄放宽,只需有劳动能力;

无需识字,但需通过实操考核,比如辨认工具、展示手巧、或有计算、观察力方面的天赋;

尤其欢迎农家子弟、工匠学徒、军中擅长器械的士卒及其子嗣。

风停甚至偷偷建议搞了点定向招生,比如优先录取会打铁的、会木工的、会看水情的。

天工学院的创立,对于广大平民百姓而言,不啻于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

这意味着,他们那些曾经被视为贱业的手艺,竟然有了被大王认可、甚至可能因此做官的机会!

无数寒门子弟、能工巧匠怀着激动和不敢相信的心情,从秦国的乡野、从六国的底层,涌向咸阳。

天工学院的第一届学子,或许衣衫褴褛,手掌粗糙,但他们眼中闪烁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命运的渴望。

两所学院,一所在渭水南岸,依山傍水,亭台楼阁,环境清幽,充满了思辨与书香的气息;

另一所则设在城西开阔地,靠近工坊区,院内高炉、水锤、木作工棚林立,终日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试验的轰鸣声,充满了实干与创新的活力。

它们如同两颗截然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的强大心脏,开始在咸阳勃勃跳动。

六国对此的反应,堪称精彩纷呈。

齐鲁之地的儒生们,一边捻着胡须对明道学院表示出兴趣,毕竟能接触到纸和秦国核心思想,一边对天工学院嗤之以鼻:

“让匠人与士子同列?甚至为官?秦王此举,真真是悖逆礼法,尊卑不分!”

但私下里,却也不得不承认,秦国此举,恐怕真能网罗到不少实用人才。

楚地的贵族们则对明道学院更感兴趣,纷纷派遣子弟,带着几分优越感前去教化蛮秦,同时也打探虚实。

而魏、韩等地的没落贵族和实用主要学派,则看到了两条截然不同却都可能通往富贵的道路,心思活络起来。

更让各国君主心惊肉跳的是,嬴政亲自担任院长!这意味着他将直接成为天下大量未来学子的恩师!

这份师生情谊和政治影响力,将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政治财富!毕业直接授官,更是将人才选拔权紧紧抓在了自己手中!

“他究竟想干什么?这么大的动作!”恐怕这是六国宫廷内,每一位君王和重臣都在深夜发出的惊疑问话。

咸阳城内,两所学院的奠基仪式盛大举行。

嬴政亲临,百官相随。

在明道学院的奠基碑上,刻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而在天工学院的奠基石上,则刻着

格物致知,实干兴邦

风停站在嬴政肩头,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些衣着各异、眼神充满希望的年轻面孔,心中豪情万丈。

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政哥,咱们这文武两所学校一开,看以后谁还敢说秦国是文化沙漠!

咱们这是要直接开启大秦的科技树和教育改革啊!

嬴政感受着肩头沉甸甸的重量和风停的兴奋,目光扫过即将拔地而起的学院雏形,嘴角勾起一个深邃的弧度。

嬴政创建明道书院与天工技院的诏令如同巨石入水,激起的涟漪最先并最猛烈地荡漾开的地方,并非各国的宫廷学府,而是大秦的军营。

在这知识被贵族垄断的时代,求学之路对于普通士卒而言,不啻于登天。

他们的人生轨迹似乎早已注定:子承父业,或耕或战,能识得几个军令文字已属不易,哪敢奢望进入那高高在上的学府?

即便大王颁布了那惊世骇俗的招贤令,他们也只当是遥远都城里的新鲜事,与己无关,至多是在操练间隙,带着些许羡慕议论几句那些能去读书的幸运儿。

然而,一道新的军令,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各级将领,传达至每一个百人队、每一个什伍:

“大王仁德,念将士征战辛劳,为国捐躯者众,有功于国者甚蕃。

特旨:明道学院、天工学院,首期招收学子,当优先遴选阵亡、伤残将士之遗孤子嗣,及军功卓著者之后代!

各营即刻统计上报合乎条件者,详录其父辈功绩、家中境况及子嗣年岁、资质!”

这道军令,如同晴天霹雳,炸响在每一个营垒上空!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整个秦军的沸腾!

“什…什长!您刚才说啥?俺没听错吧?大王办的学院…要收咱的娃?!”

一个满脸虬髯的老兵猛地抓住什长的胳膊,声音都在发颤,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没错!王令在此!优先招咱们兄弟的娃!”什长也是激动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手中的命令竹简,“阵亡的兄弟、残了的兄弟、立过功的兄弟,家里的崽子,都有机会!”

“天工学院俺家那小子,手巧,会摆弄些木匠活,是不是能——”另一个士兵呼吸急促起来。

“明道学院,听说那是学做大官的地方!俺们隔壁屯阵亡的老李,他儿子好像挺机灵,认字快得很。”

消息像野火一样蔓延,每一个帐篷、每一个炊事班、每一个哨位,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件事。

操练的号角声似乎都压不住那嗡嗡的议论声和压抑不住的兴奋。

“大王竟然还记得咱们!”一个在攻打韩国时失去一条胳膊的伤残老兵,此刻用独臂抹着眼泪,哽咽着对周围的袍泽说,“俺这条胳膊没得值!俺家那小子…俺家那小子有盼头了!”

“可不是!本以为咱这厮杀汉,一辈子就这样了,娃也只能接着当兵或者种地,没想到,大王给了条通天路啊!”

“以后娃要是学了本事,哪怕只是在天工学院学成个匠师,那也是官身!是体面人!再不用像俺一样,刀头舔血。”

“大王圣明!大王万岁!”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顿时引来了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

许多士卒面朝咸阳方向,自发的跪地行礼,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狂热与忠诚。

他们原本以为那两座学院是天上星星月亮一般,可望不可即。

万万没想到,这泼天的富贵、这改换门庭的希望,竟然真的能砸到他们这些粗鄙武夫的头上!

然而,激动之余,现实的顾虑也随之而来。一个面相憨厚的年轻士兵搓着手,小声问什长:

“头儿去那学院,得花不少钱吧?俺家怕是掏不出束脩…”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不少人心头的热火。

是啊,能读书的地方,哪是他们这些穷军户能负担得起的?

什长却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心!王令说了!凡此次军中遴选入学者,一律免除所有学杂费用!吃住可能都管!大王这是体恤咱们,不让咱们出一分钱!”

“真的?!”

“全免?!”

“大王天恩啊!!”

刚刚平息的激动再次被点燃,而且更加猛烈!

免除所有费用!这意味着,他们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孩子自身的努力!这恩德,太重了!

消息也传到了蓝田大营,传到了戍边军镇。

整个大秦的军队,都沉浸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振奋与感恩之中。

军心士气,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攀升到了顶点。

许多将领都发现,士兵们操练更加卖力,眼神更加锐利,因为他们有了新的希望和寄托。

为了能让孩子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他们必须守住这强大的秦国,立下更多军功!

正如嬴政与风停所预料,第一期学员名额有限,不可能惠及所有。

审核标准颇为严格:父辈军功是重要参考,但子嗣自身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初步展现的资质更为关键。

审核工作由蒙恬派出的可靠军官与即将赴任的学院博士共同进行,确保公平。

最终,一份份写着入选子弟名字的宣纸通知书,被郑重地送到那些激动得不知所措的军户家中。

接到通知的家庭,如同中了头彩,喜极而泣,对着咸阳方向磕头不止。

那些未能入选的,虽有失落,但更多的是羡慕和对未来的期盼,既然有了第一期,就会有第二期!

只要自己奋勇杀敌,立下功劳,孩子就有希望!

于是,在明道书院迎来各国贵族才俊的同时,天工学院的第一批学子,也背着简单的行囊,在许多同袍羡慕的目光中,走进了那座充满器械叮咚的崭新院落。

他们大多皮肤黝黑,手脚粗大,眼神中还带着一丝怯生和拘谨,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坚定。

军中子嗣入学的盛况,很快也传遍了咸阳,传向了六国。

人们再次被嬴政的大手笔和深谋远虑所震惊。

“竟优先招收军士子弟,还全免费用,嬴政此举,真是将人心算计到了极致!”

六国的探子们纷纷将消息传回,他们的主君闻之,心情更是复杂难言。

仿佛能看到,秦军的忠诚度将被提升到一个可怕的高度,秦国的技术人才储备也将有了源源不断的底层来源。

章台宫内,嬴政听着蒙恬关于军心振奋的汇报,看着风停得意地在空中盘旋。

咕!政哥,这下咱们的军队,战斗力怕是要爆表了!忠诚度直接拉满啊!

嬴政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深邃。

“民心可用,军心可用,天下英才亦将为我所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章 【秦】军中子嗣也能入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