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剑3】我?花萝?穿到红楼养黛玉? > 第15章 林如海上奏,禀明女扮男装“欺君”事

时序悄然滑入初冬。

京城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刮过荣国府的亭台楼阁,卷起枯黄的落叶,平添几分萧索。

林澜每日依旧埋首于医书与药材之间,看似平静无波,唯有她自己知道心底那根弦,始终因等待着扬州的回音而微微紧绷。

这日午后,她正对着一本新得的《针灸甲乙经》蹙眉沉思,试图将书中记载的穴位与万花谷更为精妙的经络理论相互印证,门外传来了林忠刻意放重却又带着一丝急促的脚步声。

“少爷,扬州……有信来了。”

林忠的声音隔着门帘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林澜执书的手几不可查地一顿。

她缓缓放下书卷,深吸了一口气才平静道:“进来。”

林忠躬身入内,手中捧着一个用油纸包裹严实的厚实信函,上面是林如海亲笔但略显虚浮却依旧风骨嶙峋的字迹——“澜儿亲启”。

“送信的人说,老爷……病势又沉重了些,这是卧榻口述,由师爷代笔,老爷最后强撑着亲自署的名。”林忠低声补充道,将信函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案上。

林澜的心猛地一沉。

她挥了挥手,林忠会意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

室内只剩下她一人,以及那封沉甸甸的信。

她没有立刻去拆,只是静静地凝视着那熟悉的笔迹,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扬州病榻上那个形销骨立却仍在为子女筹谋的父亲。

一种混合着酸楚和愧疚以及难以言喻的牵挂的情绪,在她胸中弥漫开来,尽管她只是意外来到这书中世界,但作为通读过巨著,且与家中长辈看过电视剧的人来说,林如海这个活生生疼爱子女的人跃然于眼前,无法让她不动容。

良久,她才用微微有些发颤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函。

信很长,开篇依旧是惯例的问候,询问她们兄妹在贾府是否安好,叮嘱他和黛玉添衣保暖,莫要劳神。

字里行间,透着数不尽的关怀,然而,当读到关于她学医之请的部分时,林澜的呼吸不由得屏住了。

“……汝来信所言,为玉儿计,欲涉医道,父览之,心绪复杂,初闻汝弃举业而就方技,殊为痛心,然细思之,汝之考量,非无道理,玉儿孱弱,需人精心看顾,寻常医者,终不及至亲体贴,汝能念及于此,甘愿舍正途而择小道,此乃至诚至孝之心,父……深感欣慰。”

欣慰!

林澜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她预想过林如海的斥责,预想过他的失望,甚至预想过他的默许,却独独没有料到,会是欣慰二字。

这两个字,像一道暖流,瞬间冲垮了她心中故作坚强的堤防,鼻尖一酸,眼眶竟有些湿润了。

她继续往下看。

“汝既立志于此,便当潜心钻研,勿要浅尝辄止,医道精深,关乎性命,须得慎之又慎。京中太医署王济仁太医,曾与为父有旧,医术精湛,人品端方,父已另修书一封,汝可持信拜谒,或可得其指点一二,然切记,汝之身份特殊,行事当以低调为上,不可张扬,亦不可轻易为人诊脉开方,以免招惹是非,累及自身与玉儿……”

信的后半部分,林如海又细细交代了许多,包括京中林府老宅的情况,几位可能提供帮助的故旧名帖,甚至还有林家累世积攒银钱的安排,显然是担心她在贾府用度不便,或是在外购置书籍药材有所需。

通篇读下来,没有一句苛责,只有深沉的父爱和周全的思虑,以及那份建立在理解基础上沉甸甸的托付。

林澜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坚定的支持。

她知道,林如海这是在用他最后的力量,为她,也为黛玉,铺陈一条尽可能稳妥的路。

他理解了她选择医道的深层缘由,甚至为她找好了引路的师长。

这份用心良苦,让她如何不为之动容?

然而林澜并不知道,几乎在她收到这封家书的同时,另一封更为紧要,以火漆密缄的奏折经由特使,已悄然送达了紫禁城深处,御书房那位天下至尊的案头。

……

皇宫,养心殿东暖阁。

地龙烧得暖意融融,驱散了窗外的寒意。

当今圣上,是一位年富力强励精图治神色的帝王,奏折到时他正凝神批阅着奏章。

当他拿起那封来自扬州,标记着“密”字的奏折时,神色不由得凝重了几分。

展开奏折,首先是关于两淮盐课积弊的最终清查结果,条分缕析,证据确凿,牵扯人员和贪墨数额触目惊心。

林如海在折子中,以极其冷静客观的笔触,将这块毒疮彻底揭开,并附上了关键证物的藏匿之处与提取方法。

看到此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震怒与赞赏。

震怒于盐□□败至此,赞赏于林如海之干练与忠直。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奏折后半部分,那笔迹明显变得虚浮无力,甚至带着一丝颤抖的私奏时,眉头微微蹙起。

林如海在私奏中已不复之前的冷静,堪称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他先隐晦提及自身“沉疴难起,恐负圣恩,时日无多”,继而笔锋一转,以极其卑微恳切的语气写道。

“……臣自知命如朝露,不敢惜身,唯念及家中弱息,肝肠寸断,臣女黛玉,年方稚龄,体弱多病,失恃无依;义子林澜,虽非亲生,然性敏心细,至孝至诚,臣视若己出,臣去后,此二子孤苦伶仃,无所依托,臣斗胆,伏乞陛下……念在林家世代簪缨,未尝有负君恩,念在臣此番清查盐课,未敢有负圣托……于万千国事之暇,若能垂怜,稍加照拂此二子一二,臣……虽九死亦瞑目矣……”

写至此处,墨迹似有晕染,仿佛书写之人曾掩面长叹。

接着,是一段更为石破天惊的陈述。

“……又,臣有欺君之罪,万死难赎!义子林澜,实为女子之身!乃臣族中孤女,名月澜,臣因忧心小女黛玉孤身入京,前程难测,又感此女性情坚毅,颇有担当,故行此权宜之计,令其女扮男装,以义兄之名护持黛玉左右……此非常之举,实出无奈,皆系臣一人之过,澜儿年幼无知,一切听从臣之安排……臣恳请陛下,念其一片护妹之心,年幼孱弱,宽宥其欺瞒之罪……所有罪责,臣愿一力承担……”

看到这里,皇帝执笔的手顿住了,脸上露出极为复杂的神色。

他放下朱笔,身体向后靠在龙椅上,无声地长叹了口气。

侍立在一旁的心腹大太监戴权,敏锐地察觉到皇帝情绪的变化,小心翼翼地奉上一杯新沏的君山银针。

皇帝并未去接,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目光依旧落在林如海那字字泣血的密折上,良久才似自言自语,又似对戴权感叹道:“林如海啊林如海……朕之干臣,亦是一片痴心父母啊……”

戴权何等乖觉,虽未窥见奏折全貌,但从皇帝这声感叹和方才凝重的神色,已猜到了七八分。

他躬着身子,顺着皇帝的话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唏嘘,轻声道:“万岁爷说的是,林盐政为人朝野皆知,最是忠直勤勉,如今……听万岁爷此言,想必是病中仍放心不下家中儿女,舐犊情深,实在令人动容。”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是啊,为了子女,连这等欺君之罪都坦然自陈,将身后之事托付于朕……这是把他林家的软肋,把他最后的牵挂,都毫无保留地摊在朕面前了。”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盐课之事,他办得漂亮,可惜……天不假年。”

戴权心中了然,知道林如海这一番坦诚与托付,加上清查盐课的大功,已然在圣心之中为他那双子女挣得了一份难得且无形的护身符。

他低声应和:“林盐政一片忠君爱子之心,天地可鉴,万岁爷仁德,定会体恤。”

皇帝不再言语,只是重新拿起朱笔,在那份关乎盐课的公折上,批下了一个苍劲有力的“准”字,并附加了几句嘉奖抚慰之语。

而对于那份涉及私情的密折,他沉吟片刻并未直接批复,只是将其轻轻合上,放在了御案一角一个特殊的位置。

有些事,无需明言,心照即可。

戴权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已然明了。

那位远在扬州的林盐政,以及他那一双留在京中贾府的子女,尤其是那位胆大包天却至情至性的“林少爷”,已然在九五至尊心中留下了印记。

这印记,是福是祸,犹未可知,但至少在此刻,它是一道无人敢小觑的护身符。

……

荣国府内,林澜小心翼翼地收好了林如海的回信,将其与那封可以拜谒王太医的信函一同锁入匣中。

她不知道千里之外紫禁城中发生的一切,但手中这封沉甸甸的家书,已足以让她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落地,并且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林如海理解她,支持她,甚至为她铺了路。

那么,她便再无后顾之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