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滑]冰上小熊猫 > 第54章 国外第一课:语言不通

[花滑]冰上小熊猫 第54章 国外第一课:语言不通

作者:花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3:46:02 来源:文学城

苏黎世机场的空气清冷而干燥,带着一种与中国机场截然不同的、混合着咖啡、香水与某种清洁剂的味道。

广播里流淌着柔和却完全听不懂的德语、法语、英语,交织成一片令人茫然的背景音。

形形色色的人群步履匆匆,各种肤色,各种语言,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陌生感如同潮水般涌来,瞬间将刚下飞机的团团淹没。

她下意识地紧紧攥住了王教练的衣角,几乎要躲到他身后去,大眼睛里充满了面对全新未知领域的警惕和不安,像一只被突然抛入陌生丛林的小动物。

王教练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的紧张。他没有催促,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躁,只是停下脚步,让她有时间稍微适应一下,然后才用平稳的语气说:“没事,就是人多了点,说的话不一样而已。跟着我走就行。”

他一手拉着随身行李箱,一手护着团团,目光在指示牌上快速搜寻着提取行李和入境的标志。得益于国际比赛的经验,他对于机场的基本流程还算熟悉,虽然看不懂德文,但那些通用的图标和英文缩写足以指引方向。

提取行李,排队过关。海关官员看着他们的护照,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问了几个例行问题。王教练的英语磕磕绊绊,但关键单词加上手势,总算勉强应付过去。整个过程,团团都紧紧贴着他,低着头,不敢看那个高鼻梁的官员。

走出海关,正式踏入瑞士的土地。接待方的工作人员举着写有他们名字的牌子等在出口。那是一个身材高大、笑容热情的中年男人,一见面就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德语,看到两人茫然的表情,才恍然大悟,切换成口音浓重的英语:“欢迎!我是马克,负责接你们去营地!旅途顺利吗?”

王教练微笑着与他握手,用简单的英语回应:“谢谢,还好。这是团团。”

马克友善地朝团团笑了笑,打了个招呼。团团吓得往后一缩,躲到了王教练腿后。

去往集训营地的车上,马克热情地介绍着沿途的风光,语速很快。王教练只能听懂零星单词,大多时候只是微笑着点头。团团则一直偏头看着窗外,异国的风景——精致的小屋、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远处云雾缭绕的雪山——让她暂时忘记了紧张,眼睛里充满了惊奇。

营地设在郊区一个安静的湖畔,由几栋传统的木质结构建筑组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然而,真正的挑战从入住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语速飞快,递过来一堆需要填写的表格,全是德文和英文。王教练看得一头雾水,只能连蒙带猜,配合着手势艰难沟通。房间里的各种设施开关、热水器、暖气调控面板,也全是外文标识。

团团亦步亦趋地跟着,看着教练对着一个洗衣机研究半天,眼神里充满了依赖和一丝无助。

吃饭更是第一道难关。餐厅是自助形式,长长的餐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很多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各种冰冷的肉片、味道浓郁的奶酪、奇形怪状的面包、生的蔬菜沙拉、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酱料。

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奶制品和冷切肉的味道,这对于吃惯了热菜热饭、尤其偏好熟食和特定味道的团团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她的小脸皱成了一团,鼻子使劲抽动着,眼神里充满了嫌弃和抗拒,死死拉着王教练的手,不肯往前挪步。

王教练看着琳琅满目却无从下手的食物,心里也是叹了口气,但脸上依旧平静。他拿了一个空盘子,带着团团沿着餐台慢慢走,看到唯一认识的、放在保温炉里的意大利面,如释重负地盛了一些,又勉强挑了几块看起来最普通的面包和一根香蕉。

找座位坐下后,团团看着盘子里的食物,迟迟不肯动叉子。那意大利面的酱汁味道很奇怪,奶酪味浓得发腻。

“尝尝看,”王教练自己先吃了一口,面不改色地咽下去,“就跟咱们那边的面条味道不一样而已,吃多了就习惯了。先吃饱肚子要紧。”

他语气平常,没有强迫,只是以身作则。

团团犹豫了很久,才极其勉强地挑起一根面条,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小脸立刻皱得更紧了,强忍着才没吐出来。

王教练心里明白,这种饮食上的不适应,短期内很难解决。他暗自庆幸自己带了不少饼干和速食产品。

下午,简单的休整后,外教团队召集所有小选手开会。能容纳几十人的会议室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年轻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热闹又嘈杂。

主讲的是本次集训的总教练,一位身材精干、表情严肃的俄罗斯裔女士,她用流利的英语配合着幻灯片,讲解着集训的安排、纪律和要求。语速快,专业术语多。

王教练集中了全部精力,也只能听懂个大概。他注意到身边其他几个来自欧美国家的小选手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而亚洲面孔的孩子们大多和他一样,面露困惑,有的还在偷偷用手机查词典。

团团更是如同听天书,她茫然地看着台上那个表情严厉、说话像打枪一样的外国奶奶,又看看周围各种肤色的陌生孩子,一种巨大的孤立感和渺小感攫住了她。她下意识地往王教练身边缩了缩,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

会议结束后,是自由交流时间。一些性格外向的小选手已经开始用英语互相打招呼,试探着交流。几个中国其他省份来的孩子,也勉强凑在一起,用中文小声说着话。

团团完全被隔绝在外。她听不懂,也不会说,只能紧紧跟着王教练,像他的小尾巴。

一个金发碧眼、个头很高的男孩似乎对团团这个安静的东方女孩有点好奇,主动走过来,笑着用英语说了一句:“Hi! Your hair color is so cool!”(嗨!你的发色真酷!)

团团吓得猛地后退一步,躲到了王教练身后,惊恐地看着那个男孩。

男孩愣了一下,有些尴尬地耸耸肩,走开了。

王教练能感觉到身后团团的颤抖。他转过身,蹲下来,看着她惊慌的眼睛,语气平和地说:“他没恶意,就是夸你头发颜色特别。这里很多人没见过红头发,觉得新鲜。”

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指着上面画着笑脸和握手的图案:“看,这个,就是‘你好’、‘朋友’的意思。下次有人对你笑,对你说话,你就指指这个,或者也对他笑一笑,就行了。”

他用最直接的方式,教她跨越语言的屏障。

团团看着卡片上的图案,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眼里的恐惧并未完全散去。语言的壁垒,像一堵无形却坚厚的墙,将她牢牢困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

第一天的经历,让团团筋疲力尽。晚上回到房间,她看着窗外完全陌生的夜景,听着远处传来的、听不懂的欢声笑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思乡情绪悄然蔓延开来。她默默地从行李箱里拿出那个巨大的毛绒玩偶,紧紧抱在怀里,把小脸埋了进去。

王教练收拾着东西,看着她的样子,心里明白。他没有说什么“要坚强”之类的话,只是走过去,把她平时睡觉抱的小枕头递给她,语气寻常地说:“今晚让这大家伙(指玩偶)睡那边,你还是抱这个小的,习惯点。”

他用这种细微的、熟悉的习惯,来对抗环境的巨大陌生感。

语言不通的第一课,比任何高强度训练都更让人疲惫。它带来的不仅是沟通的障碍,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冲击和孤立感。

王教练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他们需要学习的,远不止冰面上的技术。如何在这片陌生的“竹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沟通和生存方式,将是比任何跳跃都更重要的课题。

他平静地打开行李箱,开始规划明天除了训练之外,更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图画、手势和有限的单词,为团团搭建起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最简易的桥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