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族长夫人养老日常 > 第20章 第 20 章

[红楼]族长夫人养老日常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拙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0:12:39 来源:文学城

代儒之妻回到家,就张罗着去买番椒,北方的番椒虽然不多,但因为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卉,倒也不贵。

贾代儒见妻子把塾师的事儿抛到脑后,一阵无语。

代儒之妻就安慰他,“这样也好,你可以专心在家读书,我也能专心照顾瑞哥儿。”

“你们尝着那番椒炒菜好吃,别人未必就喜欢。”贾代儒道:“若卖不出去怎么办?”

“咱们先试一个月,若不受欢迎。我再去找大太太安排别的差事。”代儒之妻道。

“他们要是不管呢?”贾代儒觉得柳晏就是在搪塞他们。

代儒之妻道:“老太君说了,咱们是长辈,咱们的日子若是过的艰难,也会影响东府那两口子的名望。他们不会不管咱们的。”

贾代儒在心里叹气,贾敬要是在乎名声的人就好了,那人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他。

不过既然史老太君都说番椒的生意好,他们就先观察观察。

贾敬得知柳晏把贾代儒夫妇摆平了,也松口气。次日就请卫仲连上门,亲自带他去见族学里的学生。

卫仲连是柳晏的舅舅,其实和贾代儒算是平辈,人家身上还有功名。大家见了他自然恭敬。

卫仲连见这些学生大的十六七岁,小的五六岁,全在一个屋子里读书,就知道贾家这族学有多乱了。

他就跟贾敬说:“我想一一考校孩子们,如此才能因材施教。”

贾敬道:“是该如此。”

卫仲连也不用出考卷,只挨个叫到近前问几个问题,他手边放着纸笔,会把这些学生的水平记下来。

十几名学生,表现良莠不齐,有两个十来岁的少年,人长得倒是周正,一双眼也透着机灵。但连《论语学而篇》都不会背。

卫仲连只得问更简单的三百千里的问题,这俩人背《千字文》都磕磕绊绊。

在族学混了三四年就学成这样,贾敬在旁边听着都觉得丢人,甚至怀疑他俩智力有问题。

这俩都是贾家玉字辈的,贾敬直接让他们父母把人带回去。别在族学浪费时间了。

另有几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回答的也磕磕绊绊,一半是旁支族人,一半是来京城投奔的亲戚。

卫仲连都委婉地跟贾敬感叹,“贵府实在是乐善好施,让这些亲戚族人都能有读书的地方。”

贾敬道:“亲戚远近倒是无所谓,只要愿意读书,知道上进,哪怕再远,我们也愿意供他读书。反之,在这里浪费时间、带坏同学的,哪怕是我宁府正支,也要撵回家去!”

这话他是当着十几名学生的面说的,下面的少年们对视一眼,都在心里叫苦。还有几个年长的暗暗腹诽,你们家珍哥上学的时候,没见你这么严格。

卫仲连考校完,除了两个回家背《千字文》的,剩下的人按照程度分成两班,一班八人。一班主要以背四书为主,另一班则细讲《四书章句集注》学着做一些八股文章。

而这两班都需要学本朝律法和一些基本的算术。

这是柳晏要求的,卫仲连也觉得十分必要。能走科举这条路的人少之又少,但就算是普通官家子弟,也该知道律法规矩和一些基本常识。

卫家的族长从前在大理寺任职,接触过许多纨绔子弟犯了法却不自知的案子。卫家一直都很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贾府是武勋,动不动舞刀弄枪的,更容易出事。学习律法很有必要。

至于算术,这本就是君子六艺之一,多少得会一点儿。而且柳晏大概是考虑到很多子弟日后要在家中领差事,不懂算术会被下面的人坑了。特地强调要学这个。

因为要分成两班,卫仲连一个人管不过来,他就说想带自己的学生来帮忙,可以不给束脩。

“此人如今在京中备考,住在我家,一日三餐笔墨纸砚也是我出,让他帮点小忙,他应当不会拒绝。”

贾敬笑道:“这是两回事,该给的束脩还是要给。”

他回去就和柳晏商议,每月从公中出一两银子给卫仲连的徒弟,并准备一些笔墨纸砚送去。

柳晏答应下来,又对贾敬道:“该写个族学规范,让这些学生们背诵,违规后的惩罚也都列明了,这样日后闹起来,不至于掰扯不清。”

贾敬道:“夫人既然有了想法,不如夫人来定。”

柳晏:“……我定的塾规,学生们如何肯服?”

“就说是我定的。”贾敬歪在榻上,“我今儿被那帮小子气得够呛,现在想眯一会儿。”

柳晏:“……”

柳晏送他一个白眼,“早发现了,你就是个懒人,要不是脑子还算聪明,别说进士,连秀才也考不上。”

贾敬:“管这些事可比读书累多了。”

柳晏心说这样的人也就只能在翰林院混混日子,指望他去管实事,他定然把事情都推给下属。

这样正好,柳晏发挥起来,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去书房写起族学学规。参考了后世的学生行为规范,列出十几条。

贾敬眯了一觉醒来,柳晏已经写好,大部分贾敬都无异议,唯独不让小厮书童进教室伺候这条,贾敬有些迟疑。

“书童本来就是做铺纸研墨的事儿,不让他们进屋,还要他们做什么?”

柳晏道:“来回路上帮着自家小爷拿东西,其余时间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好不必带书童去,都是十来岁的孩子了,自己也该学会照顾自己。”她就含笑看向贾敬,“我听老太太说,老爷当年读书,就不用书童伺候。这不也高中进士?可见没人帮着铺纸研墨不影响什么。”

贾敬不由弯了眼角,在夫人心里,优秀的读书人都该像自己一样么?

而且族学里书童小厮确实闹出不少事儿来,跟小爷们勾勾搭搭的。不让他们进教室也好。贾敬就答应下来。

次日,贾敬亲自誊抄的学规就贴在了族学进门的位置,学生们路过瞧见了,议论纷纷。

几个一心想读书出人头地的,看了这规矩,又换了更有学问的先生,都很高兴。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

另外混日子的学生,则哀嚎一片。若真按这个学规来,他们早晚要被撵回家去。

但也有人有恃无恐,这规矩不过是个摆设,卫师父学问虽好,却是外人,他多少要顾及几分面子,不会太严格的。

然而没过两天,他们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卫仲连以及他的徒弟汪检要求很严,最可恶的是,卫仲连按照柳晏的建议,给两个班分别安排了一个班长,班里若有学生违反学规,班长也要跟着受罚。

甲班的班长是贾代善的堂侄孙贾琪,今年才七岁,但是那天表现不错,连《孟子》里的一些问题也对答如流。

乙班的班长钱垚,今年十四了,明年打算参加童试。

这个钱垚说起来也算是贾代善名义上的外孙。他嫡母是贾代善的庶长女贾玫。

钱垚知道自己能来读书,是生母在嫡母跟前伏低做小才求来的恩典,他不敢有丝毫懈怠。若表现不好,既让生母失望,也让嫡母在娘家丢人。

卫仲连很看好这个孩子,贾敬和柳晏也才注意到族学里还有这么一个亲戚。

柳晏在记忆里扒拉半天,对钱家的印象少之又少,这只能说明钱家没高升,也没落难。

贾玫就是荣国府上一辈里的迎春,少言寡语,没什么存在感。婚事也是四个姑娘里最最普通的。

柳晏上一回见她,还是在贾代善的葬礼上。

贾玫的丈夫任扶风县县丞,她常年陪着丈夫在扶风任上。但扶风和长安很近,其实要是想和荣国府往来,是很方便的。

但柳晏愣是没在荣府女眷口中听说多少贾玫的近况。

钱垚则和祖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自己走两刻钟来贾府族学上学。

贾母其实是知道钱垚的,贾玫唯一一次来求她,就是想让钱垚入族学读书。但这小子和他母亲一样,是个老实巴交的性子,不怎么爱往她跟前请安讨好,她也就懒得管了。知道他在族学没惹事就行。

然而,自从钱垚当了什么劳什子班长,来贾母这儿告状的人就多起来。

贾母头疼不已,这都是贾敬那两口子闹出来的,整顿的效果还没见着,先添了许多是非矛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