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 第15章 杂书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第15章 杂书

作者:意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3:48:38 来源:文学城

待宝玉离开,宝钗便笑道:“前儿听妹妹说,伯父的书极好。我们也请了女先儿来说,里头玄学命理合乎道理,果然不错。也就甄伯父这样的人能写出来,旁人再不能的。”

她看过的杂书不少,如甄伯父这样劝人向善的虽有,却不如甄伯父见识广博、说理深刻。又有些写书人,前面本来写得好好的,写到后头倏忽冒出几个佳人,又钻进才子佳人的套子里了。

苏鸿闻言,见她虽笑着,眼底却似有纠结之意。又听她破天荒提起玄学命理,便猜着几分。

他笑道:“甄伯父若是知道,定然也高兴。这书原是写给不通道理、胆大妄为之人听的,因他们将律法视为无物,才远远从奇事上说起,为的不过是让他们心存戒惧,立意修德。如妹妹这般人,听了也无甚用处。”

宝钗一怔,反笑道:“这话怎么说?”

苏鸿眼含笑意,说道:“《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天命尚无常,可见玄学命理一说虽有道理,根基却在各人德行,并非一成不变。妹妹读书知礼,事事明白,自尊自重,断不肯胡作非为。既如此,此书于妹妹不是无用吗?”

宝钗听了“并非一成不变”,心中一动。金姑玉郎虽为人称道,但她本不喜表弟这样的富贵闲人为夫,难道也要硬着头皮去成就姻缘?何况婚姻大事皆由父母做主,为自己定下鸿大哥哥,必也是用心良苦。

此时见苏鸿这样夸自己,宝钗不由笑道:“我岂敢自称读书知礼,不如鸿大哥哥多矣。”

苏鸿却深觉宝钗之为人见识皆在自己之上,见她谦虚也只是一笑。又问道:“听说妹妹身体不好,今日觉得怎样?”

宝钗闻言笑道:“也不妨碍什么,只是咳嗽、气喘。吃了药就好许多了,倒劳烦伯母和婶婶来看我。”

还要再说时,莺儿进来笑道:“姑娘,大爷听说鸿大爷过来,要请他去前头。才刚回了太太,让请鸿大爷过去呢。”

苏鸿便起身笑道:“大哥哥这样性急,不知有什么好事等着我。我先过去,妹妹好生休息。”

宝钗答应着,起身送了才喊着莺儿一同来描花样子。谁知不多时黛玉又摇摇走了进来,身上披着的大红羽缎褂子。宝钗忙让进来,问道:“外头下了雪?怎么这会儿过来,别冻坏了你。”

黛玉一贯身体孱弱,一年到头身体好的日子没几天,何苦下这样的雪还过来。宝钗心知她是收宫花时从媳妇丫头们嘴里知道自己病了,心里不由感念。

黛玉笑道:“雪不大。这几日不见姐姐去给太太请安,那日又听周姐姐说姐姐身上不大好,就过来看看。听丫头说,方才宝玉也在,怎么这会儿先跑了?”

宝钗拉着黛玉坐下,闻言笑道:“我世交家的哥哥也来看我,宝兄弟和他待着不自在,就先去了。倒是你,昨儿打发了丫头来问,过几日天好些了再来不迟。”

想到此处,不免想起黛玉之病,便细细问起。黛玉笑道:“我自会吃饮食起便吃着药,请多少名医都不见效。听说我三岁时,来了个癞头和尚要度化我出家。见我父母不从,便又要我不许见哭声,不许见外姓亲友,都是些不经之谈,谁去听他的?”

宝钗闻言,先是想到世上何来这样多的癞头和尚。要度化英莲妹妹的是癞头和尚,给她八字谶言的是癞头和尚,如今要度化林妹妹的亦是癞头和尚。她有些惊心,但听黛玉及父母都不认和尚之言,想到自己前番纠结也觉好笑。

见黛玉有些不解地看着她,便笑道:“慢慢养着,有老太太在还怕什么?”

依她看来,什么不许见眼泪的奇病,多是糊弄人的,怕是林妹妹多思多愁,这才耗了气血。便是那些神神叨叨的事,英莲妹妹被寻回,连带着甄老爷也还俗回家。而细究根由,又是甄老爷为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

如此来看,林妹妹倒也未必像和尚说得那样,好好调养着,过几年许是好了。便是一时的灾祸,总也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且不必自己吓唬自己。

黛玉见她这样说,虽知道她是好意宽慰自己,但想到宝钗天生壮,轻易不曾生病,心中不由羡慕。虽说老太太疼爱她,请太医为她修方配药,但下人们多了一桩差事,难免又有诽谤之言。连周姐姐素日看着极好,也有意无意怠慢她。

想到此处,她心情便又沉郁下来。宝钗见了,素知她敏感多思,便也不以为意,岔开说些别的话引她开怀。黛玉性子来得快去得也快,与她说笑一会儿,见外头不下了,便同老妈妈一起走了。

且说苏鸿去寻薛蟠,正巧今日贾政在家,便同去拜访。贾政从前虽是诗酒放诞之人,如今掌家,性子倒是沉稳许多。素日便喜欢苏鸿聪慧稳重,见他过来,便也笑着考问功课,见他言之有物,更是喜欢。

苏鸿请了安,也未曾多坐,便同薛蟠一起到书房闲话,等着苏母和封娘子出来。薛蟠便道:“宁国府近来又有一件奇事,你道可笑不可笑?先时背着宁府太爷逃出生天的焦大,被撵到庄子上去了。”

苏鸿平日并不太关注宁府的微末小事,不过偶尔听两句风言风语。见薛蟠这样说,也想起原文中有关焦大的事。他蹙眉道:“既然是有恩于贾家,为什么不给他脱了奴籍,置办些田庄产业,怎么还叫他留在贾家当奴才?现在又稀里糊涂撵到庄子上?”

他深知贾家,老一辈跟在主子身边的奴仆都有体面。贾家不光不将他和其他有体面的奴仆一体行事,还作践他,有恩竟不如没恩的。焦大纵然酗酒骂人,也不过是他心里过不去罢了,终究还是宁府的主子不像样。

薛蟠也笑道:“谁说不是呢?听说是成日家嘴里骂得不干净,又被我表姐撞见。就是荣府里琏二奶奶,她持家最严,哪肯留着焦大这样放纵的人,一句话便说给蓉哥儿,把他撵走了。”

他想到焦大口中那些不堪入耳的话,虽与那位蓉大奶奶素不相识,却也不免心惊。堂堂一个男人,又是长辈,竟连那二两肉都管不住,生生作践人家。蓉哥儿更是没气性,连自家奶奶都护不住。敬叔就更可笑了,明明活着,竟任由珍大哥胡闹。

苏鸿垂眸细思,不由暗暗称奇。贾史王薛四家从前随太祖立下功劳,才有今日富贵满门。他们对自家功臣尚且鄙夷不屑,那皇家又会如何看待现下多为纨绔子弟、无功于朝的功臣之后呢?

今上与这四家关系倒是相近些,可再下一代就不好说了。若这些纨绔子弟能有所悔改,至少别惹事,许是还能容下他们。若也干脆躺在功德簿上无忧无愁,肆意妄为,终有一日会惹来祸事。

可恨《石头记》未完,虽说衰退之势明显,终究未见到四家落幕。这些男子倒是死不足惜,只可怜了一众女子,似是无半点出路。连宝妹妹,即便虽离别亦能自安,却也有寡妇门前是非多的俗语,生活岂会称心。

苏鸿半晌才道:“不知感恩,与禽兽何异。都说疏不间亲,论理也没有你去管亲戚家事情的道理,更何况还是隔房的亲戚。只是此事还得悄悄让政叔知道,他作为长辈,虽劝不住,料想你珍大哥也未必在意那焦大,政叔做主脱了他的奴籍、赏赐些金银,总比没有强。”

薛蟠本不欲管旁人闲事,焦大又不是有恩于薛家。但听苏鸿此言,反正也不费事,他装憨多嘴一句罢了。若姨爹不管就罢了,若好歹能给焦大些好处,也是他的小功一件。

他摇头晃脑笑着,说道:“罢了罢了,还得你大哥哥出马。这事换了别人未必成,我在旁人眼里素来是个憨的,多嘴一句也没什么。只是你做好人,还让我出头,准备给我什么好处?”

苏鸿笑着捶了下薛蟠,笑骂道:“好个师弟,竟和师兄耍嘴来了。我给你的好处嘛……你也不必急,只等你成亲了,我自然有好礼送你。”

薛蟠见他开起这种玩笑,不由啐了苏鸿一口,待要反唇相讥时,又想起这是自己的准妹婿。他笑着指住苏鸿道:“你也别说成亲,越性儿再说远些,日后给我孩子当老师,叫他天天缠着你。我就日日吃酒看戏,也松快松快。”

苏鸿笑得弯腰:“古有望梅止渴,今有盼儿拜师。也罢也罢,少不得师兄我受累,替你教导教导。只是我的手段你可知道,若跟你像个十成十,手板子可少不了。”

他是随口画饼,没想到师弟一杆子又支到不知多少年后了。不过这也不难,看薛家一家子,唯有薛蟠格格不入些,说不得他的孩子反倒像薛老爷和宝妹妹。

薛蟠乐得笑道:“你可别说大话,到那时自有人拦着你,不叫你做严师。”

苏鸿闻言面上泛红,啐道:“师弟没分寸,倒是开起大妹妹的玩笑了。回头大妹妹知道,不跟你急才怪。”

二人又说了些正经事,待里头薛太太派人传话,苏鸿才同苏母、封娘子一起回去。

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康诰》

等宝钗成年后会增加出场。现在写他们两个,写近了年龄太小,我心里过不去,写远了我也觉得不合适,所以干脆先不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杂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