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 第36章 试才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第36章 试才

作者:是正经作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01:38 来源:文学城

一时,殿中鸦雀无声,所有人目光皆集聚在宝玉身上。

宝玉压力更大了,一时,额角已沁出层细汗。

宝钗在旁,脑中已转了好几个念头。

从方才元妃见到众人的情形,她已深深明白,在贵妃心中,宝玉这个弟弟有多重要。

那简直就是把弟弟当亲儿子一样宠溺。

一路游园,她拉着宝玉的手就没有松开,为了让弟弟大展奇才,更是让府中其他姐妹们沦为陪衬。

现在这个机会千载难逢,贵妃在,府里一众长辈也都在。

自己何不以探讨学问为由,和宝玉说说笑笑一番,让大家看着,她和宝玉是何等亲密不避讳。

贵妃不常回家,兴许就因此将她和宝玉认作一对了?

况且,平日里宝玉躲她能躲开,但现在这个场合,他想躲也躲不掉,又不好和自己翻脸。

宝钗想定后,立即走过来,到了宝玉旁边,看他前两首已写完,便瞅了一眼,挨在他跟前,用手推着他胳膊,道:“这个字,你用的不太合适。”

说着,指了指第二首诗中“绿玉春犹卷”一句的“玉”字,悄悄道:“贵妃去了玉字,你又用上玉字,岂不是有意和她分驰?”

往常宝玉也是爱诗爱文之人,亦很愿意与诸姐妹探讨学问,但现在他有重要任务要完成。

刚才好不容易写了两首诗出来,现在正满脑子在构思第三首怎么写,哪儿有心思跟她抠字眼,品评先头所写两首诗的好坏?

倘若不搭理她,又很失礼。

宝玉只好压下内心那一抹烦躁,应付道:“我这会儿想不出来别的合适的字,所以只能用这个。”

宝钗笑道:“你把玉字改成蜡字就可以。”

贾宝玉暗暗握住手心。

他就是不想用蜡字,才用了玉字。

这一句诗,是比喻园中芭蕉叶之新翠的。

绿玉天然,恰如芭蕉,而绿蜡由人工而制,用模具做出相似的形状,哪儿有绿玉好?

他当然知道姐姐改匾额,是不喜香、玉二字。但他就是觉得所有典故中,唯有以玉比芭蕉,最好最合适,所以硬顶着心虚,故意用了玉字。

偏偏被宝钗揪出来了。

偏偏她一上来,给自己扣上了一顶“有意与贵妃分驰”的大帽子。

偏偏她说的是真的,自己还不能认。

贾宝玉只好装作自己没有学问,想要敷衍糊弄过去,谁知宝钗好为人师,偏又说出了蜡字。

他只得顺势问道:“蜡字有何出处?”

宝钗深知,宝玉读过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翊的诗,上次跟着贾政在蘅芜苑题联时,写的“吟成豆蔻诗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两句,就套用了“书成蕉叶文犹绿”之格式,而后一句中的“蕉叶成书”典故,恰是韩翊的诗作《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其中,颈联将蕉叶比作书札,而首联将蕉叶比作绿蜡,他怎么可能只知颈联典故,不知首联典故?

但就是不知他是故意的,还是真想不起来了。

宝钗悄悄咂嘴道:“亏你读过那么多的书,韩翊的芭蕉诗中,冷烛无烟绿蜡干的典故竟然不知道?”

宝玉立刻一拍脑门,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笑道:“我真是该死,连眼前的诗句都想不起来了,亏姐姐提醒了我,以后不叫你姐姐,叫你一字师了!”

宝钗原还有一分疑心他是故意的,这会儿一看,他竟是真的慌的想不起来,心里不由暗笑,还国舅爷呢,原是个草包,平日读那么多诗,到了关键时候,竟一点儿不中用。

笑了他两句,完成目的,方回到自己位置。

宝玉凭借精湛的演技,才遮掩掉自己的心思,却被宝钗按头逼着将“玉”改做了“蜡”,心里滴血般的难受,想哭不能哭,还得勉强再写两首出来。

但现在已经一点儿作诗的心情都没有了。

他想着能不能不作,一抬头,对上前方元春的眼神,见她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眼宝钗,唇角笑容似在暗示些什么。

贾宝玉的心顿时沉了下去。

该死,该死,他方才只想着“玉”和“蜡”的事,竟没留神其他,从而今情景来看,姐姐莫不是把自己和宝钗误看成了一对?

某种程度上,宝玉确实真相了。

出于政治立场,元春支持金玉良姻,但从亲情考虑,她也有几分担心,宝钗到底出身商户,若弟弟不喜欢她,将来撮合成一对怨偶,她又于心何忍?

但看刚才的情景,宝玉和宝钗说说笑笑,亲密无间,却是自己多心了。

贾宝玉见状不妙,一时,心里转了好几个念头。

从方才到现在,黛玉已经被惊住了,她虽知道宝钗心里藏奸,但宝钗在人前,却是端庄得体,一副千金做派,何曾想过她另一副面孔?

又是“推”宝玉,又是“咂嘴”,又是“悄悄笑”。

虽然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但这是皇家省亲,正经场合,平日里大家说笑玩耍就罢了,现在,她在做什么?

岂止黛玉惊住了,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也俱蚌埠住了,只碍于场合,当做没看见。

这时,贾宝玉忽从第一排,走到黛玉跟前,推了推她胳膊,唤道:“林妹妹。”

黛玉回了神,目光迷茫的看着他:“做什么?”

宝玉轻扯她的袖子,悄悄笑道:“好妹妹,我写第三首,最后杏帘在望一首诗,你帮我做了吧?”

黛玉眨了眨眼。

不是,作诗就作诗,他干什么要在众人面前,拉拉扯扯的,跟她表现的这样亲密?

偏偏这种场合,她又不好躲开他,又不能翻脸。

黛玉只得把自己袖子拽了回来,往旁边退了一步,低声道:“你快回去,我作完给你就是。”

宝玉完成自己目的,笑了笑,方回去继续写诗了。

一时,黛玉写完诗,揉成小纸团,丢给宝玉。

此时,四首诗都出来了,只剩誊抄,众人目光便都集聚在贾敏身上。

贾敏抄到第二首,不知看到了什么,指了指诗作,笑对旁边宝玉道:“今儿是元宵佳节,宫里尚有逐鼠的传统,蜡字左虫右鼠,不吉,怎么能放在这里呢?你另想一个,把这个字逐去吧。”

宝玉忙笑道:“我刚想了玉字,但转念又想到,娘娘将匾额中“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所以只好改为蜡字。”

贾敏笑道:“既如此说,避讳一下就完了。”

说着,在玉左旁添了一金,以金护玉,逐去虫鼠,改为钰字。

“绿蜡春犹卷”,重新变成了“绿钰春犹卷”。

方才从黛玉诗作署名中回了一“香”,现在从宝玉诗作正文中又回了一“玉”。

原在匾额中丢弃的“香玉”二字,竟全回来了,还多了一个金字。

香玉即黛玉,贾敏把金放在香玉之中,不就是在暗指,她女儿林黛玉尊贵如金吗?

元春心里一万个不舒服,偏偏什么都不能说。

若贾敏改的是“玉”字,她还能责备她目无上人,着意与她分驰。

可偏偏贾敏改的是“钰”字,把金和玉放在一起,她如果说不喜“钰”字,还要再改,就有不支持金玉良姻的意思,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元春只好略过不提,夸宝玉长进了,又点出四首诗中,杏帘在望一首为冠。

话一出口,底下王夫人拼命朝她使眼色。

元春看到座下之人的古怪,忽然想到方才宝玉和黛玉传小纸条,也就是说,最后这首是黛玉之作!

她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只可惜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而且,她若要指责黛玉替作,就是在骂自己弟弟无才。

早知道,四首有点多,就让宝玉写三首了!

贾敏微微一笑,方才的气烟消云散。

试完诗才,紧接着,就是看戏听戏,到了筵席上,可以小声说笑谈话,气氛也没有方才那般严肃紧张了。

黛玉重新坐回了母亲身旁,贾敏暗中捏了捏女儿的手,悄悄问道:“累不累?”

黛玉还在琢磨方才的事,听母亲问,唇边扬起一个小弧度,摇了摇头。

省亲这晚,元妃对她的轻视,她自然觉察到了,虽不解缘故,但她知道母亲一直在护着她,将那些暗中逼向她的风刀霜剑全挡了回去。

元春大不甘心。

她这次回来省亲,主要目的是替宝钗扬名和抬高身份,以及不动声色的压制黛玉,构造出黛玉才学不如宝钗的假象,为将来舍木石取金玉打下基础。

她贵为贤德妃,宣见宝钗、薛姨妈,还亲口夸了宝钗诗才,替宝钗抬高身份,算是完成了。

但她要的不仅是这个,她得让宝钗在和黛玉的对比中占上风,可她不但没做到,还弄巧成拙,为黛玉扬了名。

偏偏她不能说黛玉什么。

贾母抚养她长大,贾敏又是她姑妈,在闺中教她弹琴读书,对她极好。

她头上顶着贤德的招牌,一旦被人看出她为了抬宝钗,刻意针对黛玉,做出这样不孝、不贤的事,她的名声品行全完了。

那么,只能在戏上做文章了。

元春便点了四出戏,最后一出是《牡丹亭》中的《离魂》。

《牡丹亭》讲的是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离魂》戏中,杜丽娘魂魄来到地府,向阎王阐明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有婚约之事,阎王为情所感,将她放还,她便以魂魄之身去找柳梦梅。

元春看完戏,对演小姐柳梦梅的正旦不置一词,反问起了演丫鬟只露过几面的贴旦,底下说是龄官,元春笑道:“龄官极好,让她再做两出,不拘什么就是了。”

贾敏听了,便知元春又开始暗戳戳的恶心人。

不拘什么,就是不拘行当。

她这是让演贴旦的演正旦,放在戏里,是丫鬟替代小姐之位。

实际上的意思,不就是金玉上位,替代木石婚约?

贾敏轻轻抿了口茶,怡然自得。

之前元春针对黛玉,所以她才那般气愤,这会儿她针对的是宝玉和黛玉的婚约,她就无所谓了。

宝玉虽好,有王夫人这样的婆婆,她宁肯不要这桩婚事。

将来给黛玉招赘,当家做主,不比什么都强?

而今没有提出解约,不过是为了正大光明的阻金玉姻缘的路。

等清除了太上皇势力,王子腾倒台,到时候她再和老太太细谈这件事。

然而,即便如此,元春的算盘却落空了。

戏剧里面的规则是,无论什么时候,各行当之间都不能串戏,否则就是抢了人家的饭碗。

偏巧,演贴旦的龄官极重视规则。

她就是不肯替代正旦芳官,演小姐杜丽娘,贾蔷只得依从她,让她顺应自己心意,演了《钗钏记》中两出丫鬟戏份比较重的《相约》《相骂》。

贾敏一听,不由笑了。

《钗钏记》也是一个跟婚约有关的故事戏。

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原有婚约,只因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便有悔婚之意,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偷偷命丫鬟云香给皇甫吟赠金。

但韩时忠从皇甫吟母亲李氏口中得知此事,为了钱财,从中作梗,冒名赴约,而后,史小姐不见皇甫吟来提亲,命云香去看。

《相骂》讲的便是丫头云香去了皇甫家后,大骂李氏,极其热闹。

最后几句戏词,恰是云香反复不断的追着皇甫吟母亲李氏大骂。

“我骂你个老不贤!老不死!老不贤!老不死!老不贤!……”

声声震天撼地。

两出戏做完,殿中静悄悄的,但众人耳畔,依旧回荡着云香的最后一句骂词,“老不贤”。

为了一己私利,背信毁亲,试图鸠占鹊巢者,可不就是不贤吗?

一个王夫人,生下宝玉的亲娘,一个贾元春,视宝玉如亲子,两人加起来,恰是蠢妇母亲李氏。

王夫人对上贾敏眼里讥讽的笑意,脸色红涨,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元春却很能稳得住,纵身为贤德妃,被一直追着骂老不贤,老不死,她也面带笑意,赞叹道:“龄官极好,不要让人为难了她。”

话音落下,猛闻得一声钟响。

执事太监启奏:“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1]元宵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2]原著中,去掉人物语言,只留下宝钗的肢体动作:“推他”,“笑”,“悄悄的咂嘴点头”,“笑”。

整本红楼梦,除了省亲这一晚,最庄严肃穆的场合,再未见过宝钗“咂嘴”,“推宝玉”的。

“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推他道:“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

[3]元妃省亲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里只讲《离魂》一出。

《离魂》说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有婚约,直指宝黛有婚约,属于原著中的真事隐。

元妃让丫鬟演小姐柳梦梅的戏,替代婚约,暗示她未取中黛玉,希望宝钗替之。

[4]戏曲《相骂》中,最后一句词为骂词,“我骂你个老不贤”,上面坐的正是贤德妃。

[5]宝玉知道“绿蜡”的出处,他就是喜欢玉,所以才用的“玉”字。

题对额的时候,他化用了“书成蕉叶文犹绿”的格式,贾政点了出来,原著细节如下。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

[6]在原著中,黛玉此时已是父母双亡。

省亲当晚,匾额上,贵妃去掉她的“香玉”;试完才,让薛压在林前;点戏时,又暗示要替婚。可以想象,这晚过后,她经历的风刀霜剑将比从前厉害百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试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