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关于太子总把我当神仙这件事 > 第3章 祈福

[红楼]关于太子总把我当神仙这件事 第3章 祈福

作者:树聊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7:48:57 来源:文学城

午后时分,禅室内一片静寂,只闻得笔锋划过宣纸的沙沙细响。

天色渐渐沉了下来,淅淅沥沥的雨声由远及近,很快便连绵成片,敲打着檐瓦,发出不绝的簌簌之声。凉意混着潮湿的水汽渗入窗纱,带来几分清寒。

黛玉喉间一阵痒意,忍不住侧首掩唇,低低咳嗽了几声。

待气息稍平,黛玉抬眼望向窗外,见雨丝如织,将院中的玉兰树笼罩在一片朦胧水雾之中,花枝不堪重负般低垂,滴落串串水珠。那雨声单调而寥落,听得人心中生起几分无所依凭的空茫。

“这雨下得倒急,恐一时半刻停不了。” 邢夫人搁下笔,揉了揉手腕,语气里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烦躁,偏过头向王夫人看去。

“弟妹可听说了,太子殿下是因为落水,才迟迟没有醒过来。说来也是奇了,太子殿下那般金尊玉贵的人,身边多少嬷嬷太监围随着,好端端的,怎么就落了水,这里头怕是……”

王夫人握笔的手一顿,厉声道:“大嫂慎言。天家之事,岂是你我可以妄加揣度的?太子之事,自有皇上圣心独断,太医院竭力诊治。我等妇道人家,谨守本分,虔心祈福才是最大的忠心。”

王夫人略顿了一顿,将声音压得更低,却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仿佛是在敲打所有人:“更何况,贵妃娘娘在宫中,夙夜忧心,时刻惦念家中亲眷言行是否妥帖,是否谨守臣节。我等在此为储君祈福,一言一行,更需格外检点,方不负娘娘恩情。若有半句闲言碎语传出这禅房,坏了娘娘清名,那才是真正的罪过!”

邢夫人被这夹枪带棒的一席话噎得脸上青白交错,当着晚辈的面又不好发作,只得讪讪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不再言语。

黛玉坐在窗边,将两位太太这一来一往的机锋听得分明,她原望着玉兰出神,此刻缓缓收回目光,长睫低垂,掩去眼底的一丝倦意,重新执起笔。

先前黛玉恰写到“众生皆苦”四字,此刻笔尖悬于“苦”字之上,竟一时难以落下。

方才那阵无端的寂寥,岂非正是苦?

缠绵病榻,寄人篱下,岂非正是苦?

这满寺贵人,看似虔诚祷祝,然则心中各怀机杼,暗流涌动,岂非亦是苦?

至于那位深宫中昏迷不醒的太子,黛玉思绪飘忽间,仿佛又回到了扬州旧衙的书斋,父亲林如海与幕僚叙话,她于屏风后偶然听得几句,“太子殿下,幼年丧母,性情沉静克己,学问骑射皆出类拔萃,颇肖今上少年时,然其位至高,其心至苦,无一步不是险境,无一事不得权衡。”

那时她年纪尚小,不解其意,此时方隐约明白“其位至高,其心至苦”背后的暗潮汹涌。

黛玉轻轻吸了一口气,压下喉间微痒与心潮翻涌,腕下沉稳,终于将那一笔“苦”字写完。笔迹清瘦孤直,却异常沉静,仿佛将方才片刻的怔忡与了悟,都沉淀在了这墨迹之中。

窗外的雨,仍不知疲倦地下着。

禅室内,众人默然抄经,姿态各异,心思各异。

暮钟敲响时,一日功课方结束。众女眷正欲起身,却见方丈引着一位身着赤金袈裟的老僧缓步而入,身后两名小沙弥垂首恭立。来人正是寺中住持慧明法师,德高望重,等闲不会出面。

王夫人忙领着众人起身敛衽行礼,她的余光扫过宝钗案头那叠齐整非常的经文,心头一动,抢先一步上前,亲自取了过来,双手奉至慧明法师面前。

“劳动法师亲临,实在罪过。法师请看,这是薛家宝丫头今日誊抄的。不是我这做姨母的偏夸她,这孩子年纪虽小,性子却最是稳妥,这一笔一划,工工整整,不敢有半分懈怠马虎。我们瞧着,都深觉她这片诚心,实在是难得。”

慧明法师合十还礼,道一声“阿弥陀佛”,接过那叠经卷。但见纸面光洁,字迹工整,果真无一字错漏,显是下了苦功。法师微微颔首,赞道:“薛施主心志专一,字端意诚,善哉,善哉。”

王夫人面上笑意更深,眼角余光瞥过一旁静立的宝钗,尽是满意之色。

慧明法师并未多言,将那叠经卷交还旁侧沙弥,又缓缓看向探春、迎春、惜春案上的经文,皆微微颔首,却未置评。

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窗边那张略显清寂的案几上,那上面的经文不算最多,墨色也并非十足饱满,甚至有些字迹略显纤弱,仿佛带着一丝倦意。

法师缓步近前,苍老的手指轻轻拂过纸面,俯身细观。只见字迹清瘦疏朗,初看并不夺目,细观之下却似寒梅疏枝,风骨自现,更难得的是,笔画流转间,竟隐隐透着一股深切的悲悯。

他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一旁垂首静立的黛玉,合十问道:“老衲唐突,敢问这位施主,抄经之时,心作何想?”

黛玉抬起头,见法师目光湛然看着自己,又微微敛目,声音轻细却清晰,如同窗外的雨滴落入潭中。

“回法师的话,并未特意思索什么。只是笔落之时,不免念及,祈福之人,亦或是被祈福之人,大抵都在这婆娑世界之中,各有其业,各历其艰。信女唯愿以此微末心意,上达天听,若能解一分苦厄,渡一重难关,便是无量功德了。”

慧明法师静默片刻,赞赏道:“字为心画,诚不我欺,施主笔端有慧光流转,悲悯之气透于纸背,此非刻意求工所能得,乃是至诚至性之心自然流露。不知这位施主是?”

邢夫人瞥了王夫人一眼,嘴角含笑,上前半步,语气格外热络:“法师您真是慧眼如炬!这抄经的林姑娘,可不是寻常闺秀,乃是我们老太君的外孙女儿,姑苏林家的千金!她父亲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林公,真正的诗书传家。这孩子自小笔墨文字就是最出挑的,今日这番诚心,能得法师青眼,也是她的造化了!”

慧明法师闻言,合十颔首道:“原是林公的千金,书香毓秀,颇具父风,善哉。”

他当即吩咐身后沙弥:“速将这位施主所抄经文,以明黄绫缎妥善封护,即刻遣人送入宫中,面呈陛下,便说此乃荣国府贾老太君之外孙女儿,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林公之女,于敝寺虔心祈福所书,字字皆具菩提心,愿力非凡。特献于御前,祈佑东宫。”

这番话语如同巨石投入静湖,瞬间在众人心中掀起波澜。

黛玉虽不安自己何德何能担得起愿力非凡四字,也不知这经文送入宫中是福是祸,但听得亡父名讳被如此提及,心底涌起一股酸楚的骄傲,父亲一世清名,竟因她的经文得以再现于天听。

她没有辱没林家的门风。

黛玉百般滋味,交集于心,最终只化作喉间一丝难以吞咽的苦涩。

王夫人脸上的笑容僵住,虽极力维持着端庄体面,嘴角的弧度却已勉强:“林姑娘的字确实出众,倒显得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用心了。”

邢夫人笑道:“弟妹说得是。要我说啊,林姑娘这般才情,寻常人如何比得了。”

宝钗神色温婉如常,仿佛浑然不觉邢夫人的褒贬之分,只轻声道:“林妹妹心思玲珑剔透,素来不同于俗流,今日得法师青眼,亦是缘法。”

探春有几分失落,念及午间黛玉解围之事,又放下心结,开口夸赞道:“林姐姐的字原是极好的。”

慧明法师似未察觉这室内涌动的暗流,只再次向黛玉合十深施一礼,便领着沙弥,捧着那叠被赋予了殊荣的经文,飘然而去。

是夜,大慈恩寺一片幽寂。

房内只点了一盏青灯,昏黄的光晕在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将黛玉纤弱的身形拉得更长,也更显孤清。

紫鹃伺候黛玉卸了钗环,又端来一直温着的药盏,轻声道:“姑娘,快把这药喝了罢。今日劳神了一整天,又淋了些雨气,仔细夜里又咳嗽。”

黛玉接过墨汁一般浓黑的药汤,眉心微蹙,却还是屏息一口气饮尽了,苦涩味猛地窜上喉头,激得她一阵轻咳,眼泪都呛了出来。

紫鹃忙替她拍背,又递上清水,心疼不已:“姑娘今日这般辛苦,也不算白费,慧明法师那样夸赞姑娘,还将经文送入宫中,到底是天大的体面。”

黛玉缓过气来,倚在榻上,声音微带些嘶哑:“傻丫头,今日这体面,他日或许便是错处,我只问心无愧便是了……”

紫鹃听得心里发酸,却又不知如何宽慰,只道:“姑娘就是想得太多了!凭他是谁,难道还能因姑娘经抄得好就挑了错去?”

黛玉摆摆手,倦极地合上眼:“罢了,我累了,熄灯吧。”

紫鹃忙应了,仔细替她掖好被角,起身吹熄了灯,禅房内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浓重的药力混合着日间的疲惫,将黛玉拖入昏沉的睡梦。

然而,梦境也并非安宁。

梦中她独自走在浓雾里,四周白茫茫一片,唯有远处隐约传来水声。她循声而去,雾气渐渐稀薄,现出一片笼罩在惨淡月色下的湖水。

水边似乎站着一个人影,玄衣墨发,身形模糊。

她下意识走近几步,想看清是谁。

那人却毫无所觉,蓦地向前一倾,似要坠入水中。

黛玉心中大骇,惊惧万分,“不可”两个字尚未说出口,人已不由自主地疾步上前,伸出手,一把攥住那人的衣袖。

指尖触及的刹那,刺骨的寒意直透心髓。那人似被这突如其来的触碰惊动,蓦地回首。

月光朦胧,看不清面容,只见一双极其深邃的眼眸因惊愕而睁大,眸底倒映着破碎的月影,仿佛在无尽长夜中骤然窥见一缕陌生的微光。

然而,那人的下坠之势不是黛玉纤弱之力所能挽回的。她只觉得一股千钧巨力猛地袭来,指尖一滑,非但未能拉住他,反被沉重的坠落之势带得向前扑去。

“啊——”

一声短促的惊呼淹没在四溅的水花中。

冰冷的湖水瞬间裹挟了黛玉全身,那人玄色的衣袍与她的素白衣裳在水中纠缠,墨色长发如海藻般散开,拂过她的脸颊,带来一丝诡异的缱绻。

两人如同殉情的蝶,向着无尽的黑暗一同沉沦。

失去意识的下一瞬,黛玉猛然从梦中惊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祈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