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关于太子总把我当神仙这件事 > 第13章 白海棠

[红楼]关于太子总把我当神仙这件事 第13章 白海棠

作者:树聊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19:29:00 来源:文学城

荣庆堂里一时静了下来。

午后暖阳斜斜照进来,将祖孙二人相偎的身影,淡淡映在窗上。她们的心事各在眉间,只默然相对,沉在一片静里。

外间忽然一阵清脆笑语,帘栊“哗啦”一响,王熙凤带着几个捧着锦匣的丫鬟进来,未语先笑:“哎哟,我来得正是时候!老祖宗这是在嘱咐林妹妹呢?”

她丹凤眼在黛玉面上一转,笑着对贾母道:“您放心,就凭林妹妹这通身的气派,往长公主府里一站,保管把那些世家千金都比下去。”

说话间,她已利落地指挥丫鬟们将锦匣一一打开:“老祖宗交代的差事,我可半点不敢怠慢。”

王熙凤取出一件乳白色云绫纱交领衫,映着光看去,衣料轻软如烟,衣襟处用银线绣着疏疏朗朗的缠枝莲纹,针脚细密,雅致非常。

贾母伸手抚过,指尖传来一阵沁凉的触感:“这料子倒是难得,六月里穿着最是舒服。只是,这颜色未免太素净了些,年轻姑娘家……”

凤姐见贾母微微蹙眉,立即会意。

她从另一个锦匣里取出一条胭脂红织金罗裙,笑吟吟道:“老祖宗慧眼,单穿确实素净了些。您瞧,配上这条裙子可还相称?”

只见罗裙颜色鲜亮,似初绽的海棠,裙身用金线密密绣着云蝠纹样,在斜照的日光下,流光溢彩。

王熙凤将裙子与那件乳白色云绫纱衫并在一处,笑道:“这一素一艳,一淡一浓,正是时下最时兴的穿法。”

贾母细细端详着这套衣裳,先前微蹙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浮起欣慰的笑容:“这般搭配倒是极巧,素净中见明艳,既不失端庄,又合了玉儿这般年纪该有的鲜亮。”

贾母转头吩咐侍立一旁的鸳鸯:“去把我那个紫檀嵌玉匣取来。凤丫头既备好了衣裳,我这做外祖母的,少不得也要添些彩头。”

鸳鸯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捧来一个古朴的紫檀木匣。贾母亲自揭开匣盖,锦缎衬底上整齐摆着一套熠熠生辉的头面。

“这套赤金点翠头面,还是当年我出嫁时,太后赏赐的。”

贾母取出一支步摇,上面金丝累成的蝶翅薄如蝉翼,几乎透明,蝶身上铺满的点翠,如一汪活水,在日光下漾出深浅不一的波光。

王熙凤凑近细看,忍不住伸手轻触点翠的羽纹:“这点翠的蓝正衬林妹妹的眉眼,当真再合适不过。”

黛玉见这般阵仗,心下不安:“这太奢费了……”

贾母将步摇簪进黛玉鬓间,温声道:“长公主府上不比别处,虽说咱们家不兴那等暴发户的做派,但该有的体面却不能少。你是有福气的,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王熙凤笑着接口:“老祖宗说得是!要我说,林妹妹就是有大福气的人!抄经祈福本是常事,偏生妹妹的诚心就能上达天听,连太子殿下都沾了这份福泽,转危为安。如今长公主亲自下帖,这可是天大的脸面!妹妹去了,只管大大方方的,长公主殿下慈爱,定是心里感念妹妹这份功劳呢。”

黛玉垂首,指尖轻轻抚过鬓边的步摇,心里却生出几分苦涩。

福气,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年幼失怙,寄人篱下的境遇,想起这些年在贾府中虽得外祖母疼爱,却始终如履薄冰的日子。

这突如其来的福气,倒像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

黛玉回到潇湘馆时,日影已然西斜。

她才进院子,紫鹃便迎了上来,见她眉间带倦,又见身后几个小丫鬟捧着好些锦匣,忙上前搀扶,一面将黛玉引至窗下榻上坐了,一面吩咐人将锦匣轻放在临窗条案上。

待打发了小丫鬟出去,紫鹃这才回身,取来一盏温茶递到黛玉手中,悄声问道:“姑娘,老太太急着叫去,是有什么要紧事不成?怎么还赏下这许多东西?”

黛玉接过茶盏却不就饮,只将温热的瓷壁贴在指尖,半晌才道:“倒也不是什么要紧事。不过是长公主下了帖子,邀我三日后去赏花。这些衣服首饰,都是外祖母赏下让我届时穿戴的。”

紫鹃听了,又喜又忧。喜的是姑娘这般得脸,竟能得长公主青眼,忧的是那等贵人府邸,规矩多重,不知姑娘能否应付周全。

她心下牵挂,不由走近条案,将锦匣略略打开一瞧,只见里头衣裳首饰华贵非常,件件都不是寻常物事,只怕宫里赏出来的,也不过如此了。

“这样贵重的赏赐……”

紫鹃转身看向黛玉,迟疑道:“可见老太太对姑娘去长公主府这事儿,看得极重。”

黛玉闻言,只淡淡瞥了一眼那些锦匣,轻声道:“这般阵仗,倒让我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她话音未落,忽听小丫鬟在帘外禀报:“姑娘,宝姑娘屋里的莺儿来了。”

黛玉与紫鹃俱是一怔。

黛玉前脚刚从贾母处回到潇湘馆,后脚宝钗屋里的丫鬟就到了门前,倒像掐着点儿来的。

黛玉心下微沉,长公主府的恩宠虽令人艳羡,却也将她推至人前,其间种种忧虑,她不愿让旁人,尤其是宝钗房中人窥见分毫,免得徒生是非,又添一层烦恼。

思及此,她抬手抿了抿鬓发,方才眉眼间的愁绪,瞬间便敛去了七八分。紫鹃更不迟疑,手脚利落地掩好锦匣,又将案上略作归置,见无不妥之处,方朝外应了一声:“快请进来。”

莺儿手里捧着个红漆食盒进来,脆生生道:“林姑娘安好。我们姑娘知道您近日抄经辛苦,费心费神,特让我送些上等燕窝来,请姑娘每日用些,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微微一笑:“宝姐姐总是这般惦记我。不过是随手抄几卷经,我哪里就费什么心神了。这样贵重的东西,还是带回去给宝姐姐用罢。”

莺儿早料到她必会推辞,忙上前一步,将食盒轻轻放在案上,笑道:“林姑娘快别这么说。我们姑娘特意交代了,说如今正是春末夏初,节气交替的时候,林姑娘素日里身子弱,最易受天气影响。这燕窝性平温润,正合时宜。若姑娘执意不收,岂不辜负了我们姑娘一片心?”

黛玉见她这般坚持,知是推辞不过,只得对紫鹃微微颔首:“既如此,就收下罢。”

说罢,又对莺儿温声道:“难为宝姐姐事事都想得这般周全。说来也巧,昨儿我新得了一套湖笔,笔锋圆润,最适宜小楷。宝姐姐平日写字多用这种,正好带回去给她试试。”

便吩咐紫鹃:“去将昨儿二奶奶送来的那套湖笔取来。”

紫鹃应声称是,很快捧来一个青缎锦盒,黛玉亲手接过,递给莺儿:“这套笔我看着还好,你带回去给宝姐姐,就说我谢她的心意。”

莺儿忙双手接过,笑道:“这可真是巧了!前儿还听姑娘念叨着要寻几支称手的笔呢。”

她口里应着,脚下却不动,一双眼睛在贾母赏赐的锦匣上悄悄打了个转,脸上笑容更盛:“方才姑娘被老太太急急叫去荣庆堂,我们姑娘还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事,特意让我来瞧瞧。如今见姑娘无恙,老太太更有厚赏,想必是虚惊一场,反倒是桩喜事?只不知究竟是何等喜讯,也叫我们姑娘跟着放心,一同高兴高兴。”

黛玉何等聪慧,立时便明白了莺儿的来意。她心下微哂,面上却不显露,只淡淡道:“劳宝姐姐挂心。并无什么大事,不过是长公主下了帖子,邀我过府赏花。外祖母疼我,怕我失了礼数,才准备了些穿戴之物。”

听到长公主三字,莺儿几乎倒吸一口气,忙用帕子掩了掩口,连连笑道:“原来是长公主相请!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恭喜林姑娘,贺喜林姑娘!回去告诉我们姑娘,只怕她比得了自个儿的喜事儿还要高兴呢!”

她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识趣地告退了。

待莺儿脚步声远去,紫鹃轻轻掩上门,回到黛玉身旁,低声道:“宝姑娘这燕窝,送得可真是时候。”

黛玉立在窗前,天边最后一抹暖光正被墨蓝的暮霭吞噬。

她伸手轻轻拨弄了一下案上的瑶琴,一声清泠的微鸣在寂静中荡开。

“是啊,真是时候。”

莺儿回到蘅芜苑时,宝钗正坐在灯下做针线,薛姨妈在一旁捧着茶盏。

“姑娘,”莺儿快步走上前,“燕窝林姑娘收下了。”

宝钗抬起头,手中的针线略停:“可还说了什么?”

莺儿便将方才的见闻一一道来,说到长公主下帖时,语气更是小心了几分:“奴婢进去时瞧得真真的,林姑娘屋里,大小锦匣堆了半张条案,光是那阵仗,就不是寻常赏赐可比的。老太太这回,真是好大的手笔。”

薛姨妈听到这里,手中的茶盏轻轻一顿,脸上神色也凝重了几分:“我还只当太子痊愈,经文的事便算揭过了。如今长公主特意下帖,我的儿,你看这其中……”

宝钗放下针线,唇边虽挂着笑意,声音却低了几分:“只怕我这林妹妹,真要有大造化了。”

她略一沉吟,笑意又深了一些:“林妹妹能得长公主青睐,说来也是好事,她既有了这般前程,老太太和二太太自然也就能安心为她筹划,不必再……左右为难了。”

薛姨妈会意,眼底闪过一丝光亮:“这话倒是。林丫头若真能攀上高枝,老太太也算了却一桩心事。只是……宝玉那边……”

“母亲,”宝钗轻声打断,重新拿起针线,“林妹妹若得其所,咱们自然该为她欢喜。至于旁的……自有长辈们做主。二太太素日待咱们亲厚,咱们何必多虑?”

薛姨妈这才舒展了眉头,会意地点头:“我的儿,你是个有福气的。凡事看得长远,这才是大家子的根基。”她说着,又压低声音,“待你哥哥把高丽参送来,你仔细挑些上好的给林姑娘送去。这门亲戚,咱们可得好好走动。”

宝钗温顺应下,手中的针线分毫不乱。

待薛姨妈离去后,她却渐渐停了针黹,只望着跳动的烛火出神。

林妹妹得了这般造化,宝玉那头自然就……

这本是她日夜期盼的。

她本该全然欢喜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福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