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黛玉后妈每天都在宅斗 > 第12章 理家事

[红楼]黛玉后妈每天都在宅斗 第12章 理家事

作者:姜青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3 11:14:07 来源:文学城

顾文宁这一觉睡得久了,起床时明晃晃的太阳已经照进屋子了。

顾文宁倚靠在高枕上,打着哈欠,问:“姑娘起了吗?”

小桃说:“姑娘早就起了,来给您请安,您没起来。姑娘又去给老太太请安了,这会儿恐怕被老太太留着吃完早饭了。”

顾文宁心疼黛玉辛苦,但还能起这么大早跑两个地方请安,至少说明身体挺健康的,一个多月的旅程下来,昨天又受了惊吓,也没生病。

顾文宁一边洗漱,一边吩咐:“叫她们把早饭摆在外间儿吧。”

顾文宁这里是三间正房,顾文宁睡在东边这间屋里,中间便吃饭、待客,西边再慢慢布置起来,做个书房。

昨天不算,今天是正式在贾府度过的第一天。很多事情一开始就要立下规矩来。

如果她第一天也忙忙地早起去给贾母请安,在她那里吃早饭,养成习惯了,以后再想改个样子就难了。今天虽然起迟了,倒正好顺水推舟,做个懒人。

顾文宁吃着贾府准备的早饭,她不是个挑食的人,许多贾家的饭菜又与林家、顾家的做法都不同,她兴致勃勃地都尝了些。她还没吃完饭,黛玉就回来了。

顾文宁知道黛玉惦记着还没给自己请安,一定是从贾母那里吃完了饭就赶回来了,便拉着黛玉坐下:“你吃饱了吗?在我这里再用一点?”

黛玉自然没有那么大的胃口,不过坐着喝茶罢了。

顾文宁知道黛玉要比她挑食一点,又对她说:“你要想吃什么,不好意思跟她们说,只管告诉我,我脸皮厚,我去要。你父亲把你送来,不是让你受委屈的。要是她们没有,就去外头买。”

顾文宁不但自己预备着做个豪横的客人,还教着黛玉也这么做。也不知道黛玉听懂了她的意思没有。

等顾文宁也吃完了饭,要打理家事,也带着黛玉一起听:“咱们这次上京带了不少人口。我这里的丫鬟陪房不说,你有两个陪读丫鬟,领的是一等的月钱,雪雁她们,是二等的,老太太给你的鹦哥,你怎么安排?”

黛玉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鹦哥原本在老太太那里就是二等丫鬟,如今自然也是二等,我本来是没有一等丫鬟的,因为中夏、南枝跟着我读书,才让她们领个双份,其实她们也跟二等丫鬟是一样的。鹦哥既然是老太太给的,又熟悉这府里的情况,不如让她做个领头的。”

顾文宁点头,但又提醒她:“鹦哥新来的便占了尖儿,只怕其他人不服气,不如就让她近身伺候,以后谁好谁坏,自然就看出来了。丫鬟们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本事。不用你说,她们自然会争个高低次序来。要是你派一个不能服众的,就算你做主子的金口玉言说要以她为先,她们背后捣鬼的本事也多着呢。你看我屋里的四个大丫头,青果是年纪最大的,在我身边最久,做事又妥当,所以她当领头的。青杏、青梨是一批进来的,她们两个有时候就互相不服气。不过有青果在上面压着,自然无事。小桃年纪最小,从来不跟姐姐们争。要是最小的反而狂起来,这屋子就热闹了。”

黛玉认真听了顾文宁的话,记在心里,就说:“那就叫鹦哥在我身边伺候吧。我身边还有一个乳母和一个保母,老太太说,其他姐妹们都有四个教引嬷嬷,既然我这里已经有一个老嬷嬷,就给我再添上三个。我说我的丫头们已经比姐妹们多了,老太太说教引嬷嬷跟丫头们不一样,丫头们是伺候人的,教引嬷嬷是日常教导规矩礼节的,不能少。”

顾文宁又点头:“你外祖母说得对,你就收下吧。还有你母亲当年陪嫁的几房人,都跟着回来了。她们虽然当初是贾府出去的,但现在已经是林家的人了,你是她们的主子,有事情尽管使唤她们。丫头们不方便出二门,有外头的事情,尽管让她们去做。还有石柱、寿哥儿这些小厮,你也尽管使唤。寿哥儿原先是跟着你父亲跑腿的。”

顾文宁这次带来的人是经过了多方面综合考虑,她的人,黛玉的人,贾敏的人,林如海的人,全都有,主打一个公平公正。将来在这边府上闹了矛盾,也好有个见证,她可不是恶毒继母。

黛玉点点头,又说:“我这么小,能有什么事情?就算有事,也要回禀了太太,哪有自己做主的道理?”

顾文宁知道她懂事。接下来清点带来的财物,有昨天没搬完的,今天再让他们接着干活。给荣国府众人的礼物昨天都交给贾母了,顾文宁又告诉黛玉:“你到这里来,日常跟姐妹们相处得最多,我昨天又说了把江南的新鲜花样送几匹给你姐妹们裁衣服。不如你亲自去选了布料,再把咱们从家里带来的小玩意儿选几样,一起给姐妹们送去。”黛玉听话便去挑选。

顾文宁叫丫鬟们磨了墨,自己盘算着要在京里拜访的人家,开始写帖子。

她二哥顾文劭自然得排在最前头。二哥自从中了进士,就在京里做官,两个人也有一些年没见了。在京里混有前途,不过日子就没有外头舒服。

她们的三堂哥才中了恩科,就运作着点了外任,回江南做官了。在自己家又有人,又有钱,现在又有权,日子简直不要太滋润。

她改嫁的时候,二哥虽然不在跟前儿,但他最大方,给自己补贴的嫁妆最多。二嫂人也好,对家里人都很照顾。跟大嫂子张初捷比起来,二嫂方晴倒像是她们二房的宗妇。

这一盘算不要紧,要拜访的人家可太多了。林如海的座师,以前在翰林院任职时的老上司,如今兰台寺的长官,这些人地位尊贵,肯定要她亲自捧着礼物上门的。还有科举的同年,同乡,先前关系好的同事,林家还是林侯府时的老朋友……

还有她们现在住在了贾家,贾家的姻亲王家,史家肯定也要来往的。林如海既然把女儿送来了,这就是跟贾家这一伙人亲近的意思,以后大家还是盟友,守望相助。

人多也就算了,一家家跑总有跑完的时候。这先去谁家,后去谁家,真有点难把握。有些人以前是身份高,现在混得不如意,要是把他们靠后排,显得势利眼,要是把正得势的人往后排,又怕得罪人。

虽然她来之前跟林如海商量过了这些事,现在少不得再盘算一回。最好再跟京里的人取取经,林如海毕竟多年未回京,得到的信息不一定准确。

这么一想,顾文宁是不能偷懒,还是跟贾家的老封君贾母去聊聊天吧。还有,有顾文宁要上门拜访的人,自然也有应该来顾文宁这里走动的人。她现在住的地方有些狭小,平常的客人也就罢了,招待贵客就很不像话,还是得管贾家借个地方。少不得这件事也要跟贾母提。

顾文宁让人把鹦哥叫来,正好问问贾母的日常起居习惯。谁知跑腿的人回来说,鹦哥跟着姑娘去二姑娘那里了。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鹦哥最熟悉这府里的情况,是该跟着黛玉去找姐妹们。顾文宁索性也不问了,自己带着丫鬟们去贾母院中。

果然贾母在跟王熙凤、李纨两个孙媳妇说笑。她如今就是个退休老人的状态,轻易不出门,顾文宁来找她是很难扑空的。

看到贾母这里没有顾文宁不喜欢的人,顾文宁的心情又好了不少,把昨天的不愉快抛之脑后,特别热情地给老太太请了安。

顾文宁特别自然的说起要出门拜访的事。不光贾母,王熙凤也特别积极地给出主意:“……先前有个学生捧着厚礼去给胡大人祝寿,叫胡大人赶出来了,没脸在京城混了,灰溜溜地回老家了。”这说的是林如海的座师,礼部尚书胡严。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给这个学生没脸,难道是这位学生影响了胡严的清廉人设?最近京里抓得这么严吗?新皇帝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能出来做官的人,不会脸皮那么薄吧,逃出京城也就罢了,去当个地方官也不差啊,回老家是什么情况?

顾文宁又多了一肚子八卦和疑问。不过她也知道如今贾家的情况,满府的爷们儿也没有一个靠近权力中枢的人,所以他们才那么急着在贾敏死后跟林如海保持关系。

不过贾母和王熙凤还是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的,比如:“张大人的夫人一喜欢缂丝,二喜欢玻璃。”

这个张大人就是以前林如海在翰林院的老上司,如今的户部侍郎张景升。顾文宁二哥就在户部做官,所以这还是他二哥的上司,少不得要认真奉承起来。

顾文宁发愁道:“缂丝倒是有,玻璃恐怕它路上碎了,只带了几件小东西,送礼只怕拿不出手。”

贾母便说:“我们库里还放着些玻璃的东西呢,让凤丫头给你找去。”

顾文宁忙说:“这怎么好用老太太的东西?”

贾母完全不是虚客套:“昨儿我就说了,都是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不管你缺什么少什么,只管找凤丫头要就是了。”

顾文宁虽然知道贾家是要借助林如海的权势,但贾母能做成这样,也不得不让人感动:“既然老太太这么说,那做晚辈的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等您做寿的时候,您女婿自然加倍孝敬你,不能让您老人家吃亏。”贾母乐呵呵地应了。

王熙凤也上道的很,马上拉着顾文宁去给她翻东西。

好想要个顾文宁这样的妈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理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