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王夫人重梦红楼,带着贾府洗心革 > 第170章 第一百零七十章 随圣俭省争当头筹

要说圣上唤的是监正,怎么来了个监副贾敬呢?

还不是监正从圣上闭关后就告了病假,是真是假,贾敬也没得掰扯,只好乖乖替监正守好钦天监便是了。

近几年钦天监都是朝皇太孙通报,这皇太孙领兵一走,该汇报的主子也不在,贾敬这监副也当得轻松。

只可惜撞了枪口,钦天监之责未尽,也该受一发圣上的怒火。

于是贾敬战战兢兢行了礼后,便听到圣上冷言道:“这几年各地什么气候,怎么说?”

贾敬本就不是观天象、占卜算卦的主,但好在受了熏陶和勤看奏疏,还能答上几句。

便把这三年来,降雪不足、雨水不足、连风都不怎么刮一一道出,最后一句道:“陛下,今年竹子遍地开花,民间说法是‘竹子开花,亡人破家’,微臣怕今年也不好过。”

圣上本是要责怪钦天监未提前预报灾情,却被贾敬所说的竹子开花吸引,连忙问为何。

贾敬越发恭敬道:“陛下,这竹子靠的是地下根茎生长,一旦大旱、虫灾出现,便肆意开花。微臣怕大旱、虫灾真来了,不止是农田,其余种树种瓜的都不好过。”

圣上皱了皱眉头,发问道:“那何时会下大雨解难?”

这可就问到贾敬的薄弱处,若是实话实说,只怕贾敬走不出这道门。

灵机一动,贾敬想到自己老本行,故作玄虚道:“陛下,古有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如何人便顺其自然。陛下问雨何时下,微臣答不出来,也不敢糊弄陛下。”

“什么时候钦天监出了这么个饭桶!”圣上明知接下来的灾祸不断,却寻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自是恼火。

贾敬就地磕了头,连忙开口道:“陛下,微臣愚钝,未宽陛下之忧,实在该死。只是。”

“只是什么!有什么话快快说。”圣上眼睛一亮,自是还有些希望寄托在贾敬身上。

贾敬道:“陛下,这等雨不如求雨。古人历来有求雨得雨的说法,而陛下天龙之尊,若是潜心为民,自是能求得雨水。”

这话令圣上茅塞顿开,对啊,若是一整年不下雨,难不成要干巴巴的等?

“那按你的意思,朕该如何求雨?”圣上心情也稍稍缓和,语气也平和许多。

贾敬当然不懂如何求雨,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只见贾静一五一十地说,比方写青词、办祭天仪式、让张道士做法,说到张道士时,圣上的眼皮一抽,觉得甚是厌恶。

虽说张道士拦了不少灾情的奏疏,却也是打着为圣体调理的旗号,这也是圣上只吩咐羁押而未有触罚,而狼狈为奸的陈西公公早就命归西天了。

转念一想,若是真如钦天监所言,圣上亲自祷告祭青词,张道士做法求雨,圣上也就不计较张道士所为。

这建议也算是听进了耳里,但圣上依旧觉得有些不妥,只把希望寄托上天,难道就能迎难而解了?

贾敬也算是半猜测半打赌,见圣上犹然未尽的感觉,连忙提议道:“陛下,这上天的事陛下要请求,这天下的事自然也需要陛下带头,微臣认为陛下应该俭省,以表对天下苦难的哀痛。”

这话可真说到陛下心上去,嘴巴比脑子还好使,连忙唤了几声‘安心’。

安公公自然没未从皇陵回宫,来人正是三年前冒头被赏识的高升,今朝陈西被拉下去罚杖后,于是近身伺候圣上便是他了。

高升亦步亦趋地靠近圣上,轻声应道:“主子爷,奴婢在这。主子爷可是要吩咐奴婢做事?”

圣上这才反应过来身边人已换了好几波,故作无事发生一般,笑道:“你让人对张道士好生伺候,命工部尽早搭建求雨台,好让张道士入座求雨。礼部也得应钦天监、张道士要求备好祭天的东西。还有,钦天监监正既然身子不好,那就换个位置去凉快,让有能力的人上位,这事让吏部办好。”

底下的贾敬离得远,没听太清圣上的话,后面迷迷糊糊跟着高升公公出了殿,才恍惚间听到高升公公恭贺之言,这才知道他今日要升为钦天监监正。

一时之间,贾敬觉得活得不真实,明明圣上还怕他是什么都不会的饭桶,转眼又成了有能力的臣子。

只是,不单贾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听高升公公口谕的元大人也觉得怪异,深思更是嫉恨:这贾府祖上是冒青烟?一日之内,宁国府贾敬当了钦天监监正,荣国府贾政原是个五品学道,一转身又成了正一品的赈灾钦差。

身兼工吏两部的元大人本就与贾政互为敌对,应当说是元大人把贾政、贾府当做自个的假想敌,起因是东宫待双方女儿的不公。

现在还要替自己政敌颁布升职的命书,确实令元大人差点儿咬碎了牙后根。

奉命口谕的高升迟迟不见元大人接旨的回应,提醒道:“元大人,万岁爷的口谕咱家已经宣完,请快快起身接了吧。”

元大人脸色一变,起身笑道:“公公,我有件事再明确下,这原先的监正是要他停职回乡,还是另有安排呢?”

高升不动声色道:“元大人,您这话可为难咱家了,咱家只负责传旨,至于怎么做都在于大人的领悟。”

这话一听,元大人便觉得有机可乘,连忙道:“我这就明白陛下的意思,劳烦公公跑一趟,我这就去下命书。”

“元大人,咱家也有话要问,这求雨台几时能搭好?万岁爷若是问起,咱家也好回话。”高升见元大人抬脚要走,连忙喊住道。

元大人的眼珠子转了转,有些难为道:“公公,这求雨台我便是令下属赶工赶忙的,也得明日才能知晓最终搭建的方案,我一时半会也回不了。”

高升笑道:“元大人,您也当了好几年工部的差,区区一个求雨台还没个算盘计?咱家可就当面提醒您,这事耽搁不起,万岁爷要为九洲黎民求雨,若说要半月十日的,您别跟咱家说,当面与万岁爷说。”

这时,元大人方觉高升与陈西不同,不动声色地向他施了压,还找不到理由驳,只好笑道:“陛下的意思,我懂,公公请放心,自是不会令你为难的。”

高升见这元大人的嘴半天也撬不开,心里冷哼了一声,行了个礼便说要去找礼部尚书宣旨意去了。

这求雨祭祀一时半会也搞不成,但圣上为苍生的心却即刻传向四方。

当贾府得知圣上为了灾荒的黎民而带头俭省,其一是饮食,从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一餐,桌上不可超过四道,这还包括了小菜酱菜;其二是衣服,着旧衣补旧鞋;其三是庆典活动要少办,特别是圣上最爱的春秋两季的狩猎活动也取消;其四便是不花钱修葺毁坏的宫殿。

宫里头最高地位的人都如此,妃嫔自然也不能落后,就连最受疼爱和喜靡费的严贵妃,也不得不迎合圣意减少铺张和装扮。再下层的太监、嬷嬷、宫女、侍卫自是也勒着腰带少吃一顿,宫衣宫鞋也停了春秋两季发放,更不提暂停选秀事宜。

虽说宫里一人节省不多,但凑凑却也能省出个三四十万银两,也算是不小的开支。

“老太太,照这个苗头,百官肯定也会跟随陛下进行俭省。”王夫人道出接下来的情况:“我们荣国府自然也要与君同荣共苦,就不知这俭省下来的银两,可否做荣国府对灾区的捐赠?”

贾母一听,连忙道:“这个好,一来响应了陛下的号召,二来也落得好名声,就按你说的办。”

一旁的鸳鸯打趣道:“老太太,这一日少吃了一餐,夜里饿得慌怎么办?”

“学宫里的,勒紧裤腰带。”贾母虽是如此说,但还是吩咐王夫人道:“虽是一日一餐,但那一餐要给他们吃饱些,晚点再熬点糖水解解馋便是。”

王夫人应了声是,又想起采儿不久前跟了两艘粮船回来,只因王夫人信里提及要粮火急,除了要求六千石运至万佛山,另外还运了两艘粮回京,就怕贾府上下缺粮。

王夫人对采儿的做法又是喜又是忧,喜是采儿举一反三的做法,忧是两艘粮船就停在港口处,该如何处理。

王夫人有想过要运进贾府来,但俭省一事起,再多的粮就成了多余的。

但这粮若是以贾府的名义去赈灾,又似乎抢在官府前头行事,着实不妥。

王夫人一与贾母商量,贾母便拍大腿道:“幸亏你没如此做,不然贾府遭多少人惦记着。”

两人窃窃私语一番,这才想了个好法子——连同俭省银两一起捐赠给朝廷。

既不被人寻了错处,也能让圣上对贾府雪中送炭的行为而欢喜。

再往深处想,圣上岂不也想有人领头为灾区灾民捐赠,干大事就要走前头。

虽说这点银钱和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但总算是抛砖引玉一番。

贾母一旦同意,王夫人便风风火火地办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