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说完贾家,又说了些京城里的其他见闻,便吩咐人准备宴席。一来他要补上和林黛玉的团圆宴,二来感谢两位师父,三来也为庆祝自己升迁。
吃过饭,林如海问林黛玉如何打算,林黛玉便看向两位师父。
跛足道人笑道:“有一个情鬼要回归太虚幻境了,我们得去接她一接。你先暂且留在这里,继续修行,不可懈怠。待我们将其接回离恨天,便会回来。”
林黛玉问道:“那师父们何时出发?”
癞头和尚道:“算算日子,她也只剩一个多月的寿命了。我们现在慢慢过去,正好赶上。”
说罢,他二人就站起身,也不说告别,也不说其他,悠悠逛逛的就走出了林府。
林黛玉就按照二位师父的吩咐留着林府,一边陪着林如海,一边继续她的义诊。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六月的某天,林黛玉照例在门前义诊,眼前站定了一人。林黛玉抬眼看去,发现是许久未见的授业老师贾雨村。她立刻起身行礼道:“先生。”
贾雨村笑道:“我也不久待,船靠岸稍歇,听闻你在扬州,便过来看看。”
“先生要去哪里?”
“仰赖皇上恩德,同僚引荐,候补了京缺。此次便是要往京城而去。”
林黛玉恭喜道:“凭先生的才学,此次去京城定可以大展宏图抱负。”
“不过是为国尽忠。”贾雨村笑道:“我之前上京复职,你突然出家,我还觉得遗憾惋惜。如今见你学了这一手医术,反倒令人欣慰,你有好的天赋,做什么都不会差的。”
“先生谬赞。先生是名师,我却还算不得高徒。我先遇先生启蒙,后遇二位师父,才有了今日的造化。先生的蒙训,弟子受益一生。”
贾雨村听了,大笑道:“自复职后,我不曾再教过他人。你不仅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亲传弟子,还可算得上我关门弟子了。有你这样聪慧有才干的弟子,我这老师当的很有成就感。如今,看你不错,我便要上京去了,来不及见你父亲,代我向你父亲问好吧。”
林黛玉行礼送贾雨村,直到贾雨村身影不见,她才坐下。方才她观了贾雨村的气色,红色氤氲,看来他此次上京,定然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所以她刚刚对贾雨村说的话还真不是客气恭维。
林黛玉想罢,便揭过不提,继续自己的修行。
另一边,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离了扬州,一路晃晃悠悠,一个半月后到了京城。进了京城,他们直奔宁国公府而去。
二人站在宁府大门外,喊道:“情鬼既死,便随我们走吧。”
里面,秦可卿的魂魄刚从荣府回到天香楼,就听到外面有人呼唤。她自己还不觉知,魂魄已经朝着声音的方向飘去。待出了宁府,就见到了一个浑身白光的神仙和一个浑身金光的菩萨。
秦可卿盈盈下拜。就听到二人齐声对她说道:“你已完劫,随我们走吧。”
秦可卿点头,回头看了一眼两府,方才她一番恳切的话语,也不知王熙凤能记得几分。只希望她能为两府考虑,勿被暂时的繁荣迷了眼,也该为日后提前规划才是。想罢,她回过头,欠身道:“两位大士,我们走吧。”
秦可卿魂魄归天,贾珍悲痛惊恐,直觉秦可卿的离世与他脱不了干系,便不遗余力,倾尽所有的要将秦可卿风光大葬,以安已心。
一时,他也顾不得什么礼法规矩,凡是有的都给安排上最好的,没有的也要千方百计的置办来。这场葬礼光停灵就停了七七四十九日,前后共办了两月有余。花费的银钱不计其数。期间,贾政劝了几句不要太过铺张,见贾珍不听,便也作罢。
秦可卿下葬后,又过了差不多一月,到了六月中旬。这日是贾政的生日,两府的人齐聚荣国府为贾政庆祝。突然有旨意要宣贾政入宫。
贾政以为是皇帝嫌葬礼不合礼制,专挑今日要申饬他,故而战战兢兢的换了朝服入宫。
没想到进了宫,皇上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高兴的夸了一会他勤勉俭肃,教育有方。
“你的女儿贾氏自进宫十年,恭敬贤良,谦虚慎肃,朕有意封她为妃,以示其德。”
接着就降下圣旨,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政诚惶诚恐,谢主隆恩。皇帝便特准他往元春宫中与元春见面。
过了一会,贾母带着邢王二夫人并尤氏进宫谢恩。
等谢过了恩,领了赏赐出来,贾府一家人皆欢天喜地,亲友们得了消息也纷纷来庆祝。
又过了半月,太上皇降谕旨准许家有别院者,可以请凤銮回府,以享天伦之乐,弥补骨肉分离之情。
贾府得了此信,又见已经有人开始动工准备迎请凤驾,便也动了心思,开始商量要建造省亲别院。一边又动员全府男丁,各领了别院内采买置办的差事,分散各地办事去了。
贾府上下忙碌兴奋不提。
再说回扬州,时间眨眼来到八月十五,林黛玉正安排府内的人准备中秋节供月的陈设供品并中秋家宴的吃食,就听到外面有人口念佛号道号,回身看时,见到她的二位师父回来了。
林黛玉赶忙迎上去,问道:“师父们如何走了这么长时间?”
跛足道人笑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我们上去不过闲聊了小半日,人间便已经过去了数月。”
“原来如此。师父们回来的正好,今日是十五团圆夜,正是人间好时节。”
跛足道人道:“好好,看来又有酒喝了。”
林如海今日休沐在家,听到林黛玉的二位师父来了,赶紧从书房出来相见。几人围坐赏月,把酒言欢,到子时方散。
第二日,林如海拿了一封信来找林黛玉,说道:“之前我与你说过,你贾家的大表姐被封了贵妃,准备在年底省亲回府。你可记得?”
“记得。”林黛玉点头。
林如海说道:“贾府派了贾蔷来姑苏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聘请教习,现已经办妥。回京路过扬州,还要另外聘请一位教习,要来我们府上住几日。现在来了信,明日就到,你看着给他们安排一下院子。”
林黛玉点头,便开始安排起来,特意挑了一处临街的院子给贾蔷居住,又在该院旁边收拾出一处院落来,让那些采买来的女孩子居住。
过了一天,贾蔷果然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林府。林如海在衙门不在家,大门上便由林府的老管家迎接。过了二门,进入会客厅,林黛玉就在这里等候。
贾蔷一路由老管家领着进入厅堂,就在厅内坐着一个年轻女子,头发全部扎起,在头顶绾了一个简单的发髻,只用一根乌木莲花簪固定。女子眉目舒展,神态英拔,生的十分漂亮,五官精致绝伦,气质却又清冷出尘,俨然不可侵犯。她身穿青布道袍,十分简单朴素。
贾蔷早就听闻林家的大小姐出家为道,今见此女子的打扮装束,便知是那位林府大小姐了。便欠身行礼道:“林姑娘。”
林黛玉虽年纪比贾蔷小,但是论起辈分,却比他高,故而并未还礼,只是起身道:“我已为你们安排了住处,随我来。”说罢,就带着他们往林府后园而来。
林黛玉引着他们入住了院子后,对贾蔷说道:“晚上父亲回来,会亲自为你们接风洗尘,现在请在院中暂且休息,有什么需要吩咐下人就是了。”
贾蔷再施一礼,表示感谢。送走了林黛玉,他先是在自己院中看了看,然后就来到小戏子们的院中,同她们玩闹。
等到了晚上,林如海设宴款待贾蔷,席间,贾蔷侃侃而谈,聊起贾府各人忙碌准备贵妃娘娘省亲。
“我在路上就已经收到了信,说是省亲别院已经盖好,就在两府之间。院中诸景,又让宝叔提了字。园内各种陈列摆设,都已经齐备。如今就等着我这班小戏和小尼姑、小道姑了。”
林如海奇道:“为何还要尼姑和道姑?”
贾蔷笑道:“不为别的,只是点缀,院中主打一个应有尽有,为的是让娘娘能够尽兴。”
林如海点头。二人又聊了些别的,大抵都是贾家的事情。吃完饭后,各自回房歇下。
第二天天亮,贾蔷就出门办事。林如海去衙门上值。
林黛玉则在院中练功,她练了一套养生功,略微活动活动了手脚,然后就盘腿打坐,吐故纳新。
等她再睁眼,就看到面前站了十几个女孩子,一个个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她。
“你是在干什么?”一个女孩子问道。
林黛玉答道:“我在修行打坐。”见那女孩子疑惑,林黛玉补充了一句:“就是做早课一类的。”
那女孩眼睛一亮,“我明白了,就和我们一样,每天都要吊嗓子,要下腰练功。”
林黛玉笑道:“没错。你们做你们的功课,我做我的功课。所以你们现在为什么不做功课?”
那个女孩吐了吐舌头,俏皮道:“蔷少爷不在,我们偷个懒。你可不要告诉他。”
“我可没有那样的闲心。”林黛玉道,转而她问道:“你们吃早饭了吗?”
“没有。”女孩们摇头。
“那走吧,我带你们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