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藏海传]藏海深深隐万松 > 第83章 [平海漫漫]惊鸿劫(番外2)

时光荏苒,又是三载春秋。

藏海主持修订的新历法已推行数年,其精准便利深入人心,他也因此稳坐钦天监头把交椅,在翰林院中亦以其渊博学识和严谨态度备受尊重。年岁渐长,他周身的气度愈发沉静内敛,昔年那份因遭遇而生的尖锐棱角,已被岁月和成就磨砺得温润如玉,只在那双清澈眸子的深处,偶尔还能窥见一丝属于蒯铎之子的执拗与风骨。

这日午后,藏海正在钦天监值房内审阅各地呈报上来的气象记录,周垣轻叩门扉走了进来。如今的周垣,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怯懦的年轻灵台郎,在藏海的悉心栽培下,他已升任钦天监丞,成为藏海最得力的臂助,性格也沉稳干练了许多。

“大人,”周垣躬身行礼,脸上带着些许为难之色,“监生们的岁考卷子都已批阅完毕,只是……关于头名的人选,下官与几位博士略有分歧,特来请大人定夺。”

钦天监下设天文生、刻漏生等,定期考核,优异者方可留任或晋升。岁考头名,意义非凡。

藏海放下朱笔,接过周垣递上的几份优等卷子,仔细翻阅起来。多数卷子中规中矩,引经据典,答案标准,可见基础扎实。唯有一份卷子,字迹略显青涩,却在几道涉及星象推演和历法应用的题目上,提出了颇为新颖甚至有些大胆的见解,虽论证尚显稚嫩,逻辑也偶有跳跃,但那跃然纸上的灵性与不拘一格的思路,让藏海微微挑眉。

“此子名为陈蹊,年方十六,是去年刚入监的天文生。”周垣在一旁解释道,“几位博士认为他基础不够牢靠,答案有失严谨,恐难当魁首。但下官观其思路,颇有……颇有大人当年之风。”

最后一句,周垣说得有些小心翼翼。他知道藏海不喜旁人妄加比拟。

藏海并未在意,目光依旧停留在那份卷子上。“陈蹊……”他低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脑海中并无印象。他如今事务繁忙,对底层监生并不熟悉。

“传他过来。”藏海合上卷子,淡淡道。

周垣应声而去。不多时,领着一个瘦削的少年走了进来。那少年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监生服,身形尚未完全长开,低着头,显得有些拘谨,但脊背却挺得笔直。

“学生陈蹊,拜见监正大人。”少年声音清亮,带着这个年纪特有的干净,行礼的动作一丝不苟。

“抬起头来。”藏海道。

陈蹊依言抬头。那是一张尚带稚气的脸,肤色微黑,五官算不上顶出色,唯有一双眼睛,黑亮有神,此刻虽努力保持着镇定,却仍能看出几分紧张与……不易察觉的倔强。

藏海看着他,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前,那个跟随父亲身边,对星空充满好奇与敬畏的自己。

“这道题,”藏海拿起他的卷子,指向其中一道关于月食推算的题目,“你为何认为旧法‘平朔望’在此处适用有误,而主张采用‘定朔’结合黄白交点位移进行修正?依据何在?”

他的语气平静,不带任何情绪,却自有一股威势。

陈蹊显然没料到监正大人会亲自考校如此细节的问题,紧张地抿了抿唇,但提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眼睛却瞬间亮了起来,那份拘谨也散了大半。他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从《石氏星经》的记载,到前朝某位不为人知的星象家的笔记推论,再到他自己通过连续数月观测记录发现的细微规律,虽引证有些杂乱,语言组织也稍显急切,但那份对学问的痴迷与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却清晰地传递出来。

藏海静静地听着,不时插问一两句,问题愈发深入刁钻。陈蹊起初还有些磕绊,后来越说越顺,甚至在某些点上与藏海争论起来,虽面红耳赤,眼神却毫不退缩。

周垣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生怕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触怒了监正。

然而,藏海听着那少年虽稚嫩却充满活力的辩驳,看着他眼中那簇因求知而燃烧的火焰,沉寂已久的心湖,竟微微泛起了涟漪。他想起了父亲蒯铎当年是如何耐心引导他,鼓励他提出不同想法,哪怕那些想法在当时看来是多么离经叛道。

“够了。”藏海抬手,打断了陈蹊尚未说完的论证。

陈蹊猛地住口,脸上掠过一丝失落与不安,以为自己终究是失败了。

却听藏海对周垣道:“岁考头名,便是他了。”

周垣一愣,随即躬身:“是,大人。”

陈蹊更是愕然地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藏海。

藏海目光落回他身上,依旧是那副清淡的语气:“你的想法,尚有诸多谬误与不足,基础亦不牢固。”

陈蹊眼中的光亮黯淡下去,低下了头。

“但,”藏海话锋一转,“敢于思考,不囿于成见,此乃治学第一要义。从明日起,每日散值后,留一个时辰,本官亲自考校你的功课。”

这话如同平地惊雷,不仅震得陈蹊呆立当场,连周垣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监正大人……这是要亲自教导?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

“怎么?不愿?”藏海见他愣着,眉梢微挑。

“愿!学生愿意!”陈蹊猛地回过神来,激动得脸颊泛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学生谢大人栽培之恩!定当勤勉用功,绝不辜负大人期望!”

藏海看着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的样子,唇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挥挥手:“下去吧。记住,学问之道,无捷径可走,唯有‘严谨’二字。”

“是!学生谨记!”陈蹊重重磕了个头,这才晕乎乎地跟着周垣退了出去,脚步都有些发飘。

当晚,藏海回到平津侯府,与庄芦隐一同用晚膳时,顺口提起了此事。

庄芦隐闻言,放下银箸,颇有些玩味地看着他:“哦?我们蒯大人终于动了惜才之心,要开山收徒了?”

藏海替他布了一筷子他爱吃的清蒸鲥鱼,神色淡然:“谈不上收徒。只是见其心性尚可,不忍明珠蒙尘,随手点拨一二罢了。”

庄芦隐低笑出声,显然不信他这“随手”之说。他了解藏海,表面清冷,内里却极重传承。当年其父蒯铎将一身所学倾囊相授,如今他功成名就,见到合适的苗子,难免会生出将这门学问传承下去的责任感。

“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庄芦隐饶有兴致地问。

“家境似乎寻常,性子有些执拗,但于星象一道,确有几分灵气。”藏海简单评价道。

庄芦隐点了点头,不再多问。于他而言,只要藏海高兴,收十个八个徒弟也无妨。他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该给那名叫陈蹊的少年家中一些照拂,免得些琐事烦扰到他这难得起了兴致的“老师”。

自此,藏海的生活中又多了一项固定的日程。每日散值后,他会在值房或者“藏宅”的书房里,单独教导陈蹊一个时辰。从最基础的天文星图、历法原理,到更精深的推演计算、仪器原理,他教得极有耐心,也要求得极为严格。

陈蹊起初在藏海面前十分紧张,但很快便被那浩瀚深邃的学识所吸引,加上藏海虽严厉,却从不无故斥责,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问题所在,引导他自行思考解决。他学得如饥似渴,进步神速。

偶尔,庄芦隐来得早了,便会倚在书房门口,静静地看着里面教学的场景。看着藏海执笔在纸上勾勒星轨,神情专注而平和;看着那少年聚精会神地聆听,眼中满是崇拜与求知的光芒。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师徒二人的身影笼罩在一片温暖的光晕中。

庄芦隐觉得,这样的藏海,身上仿佛也笼罩着一层柔和的光,比那高悬的星辰,更令人心折。

他知道,这不仅是学问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那个曾经被折断翅膀的稚奴,如今正用自己的方式,为另一个渴望飞翔的少年,撑起一片天空。

岁月静好,大抵如此。

而属于蒯氏星象之学的火种,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教导与学习中,悄然传递,等待着在未来,绽放出新的、或许更加璀璨的光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